发表主题
论坛首页 推荐主题 主题专辑 爱医培训 爱医杂志 签约作者 荣誉勋章 排行榜 我的主页
查看: 221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资料资源] 温里剂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楼主
发表于 2011-1-4 18: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寒邪致病的特点:
寒为阴邪,易伤阳气
寒性凝滞
寒性收引
凡以温热药为主组成,
具有温里助阳、散寒通脉等作用,
治疗各种里寒证的方剂,
统称为温里剂。
里寒证(外寒直中、寒从中生):
1寒在经脉(温经散寒)
2寒在脏腑
肺气虚寒(温肺散寒)
心阳虚损(温补心阳)
中焦虚寒(温中祛寒)
肝经虚寒(温肝散寒)
肾阳不足(温补肾阳)
心(脾)肾阳衰(回阳救逆)
使用注意
(1)辨清寒热的部位、真假;
(2)因人、因时、因地制宜;
(3)必要时可酌情配伍反佐药或使用反佐法
(4)素体阴虚,或失血病证,不可过剂,中病即止,以免辛热之品劫阴动血
温中祛寒:
适应证:
     中焦虚寒证
临床表现;
脘腹胀满,肢体倦怠,手足不温,
吞酸吐涎,恶心呕吐,
或腹痛下利,不思饮食,口淡不渴,
苔白滑,脉沉细或沉迟
理中丸
(《伤寒论》
组成:
人参   干姜   炙甘草    白术各三两(各9g)
功效;
    温中祛寒,补气健脾
主治:
   (1)中焦虚寒证
   (2)阳虚失血
   (3)小儿慢惊,病后喜唾涎沫,
        以及胸痹等因中焦虚寒证
主证分析:中焦虚寒
失温          (四肢不温)
失运(升降)  (不欲食、吐、利、腹痛)
失化(土不荣木)   抽搐(慢惊)
失摄        (出血、喜唾涎沬)
寒邪凝滞、心脉痹阻  (胸痛
舌淡苔白,脉沉细或沉迟无力)
方解:
君:干姜——温中祛寒
臣:人参——补气健脾(气旺则阳亦复)
佐:白术——健脾燥湿
    (脾为湿土,喜燥而恶湿)
使:甘草——益气和中,调和诸药证治要点:
    吐、利、冷、痛,
   舌淡苔白,脉沉迟或沉细
加减变化及附方:
(1)阳虚甚:肢冷、下利清谷 加附子、肉桂
(附子理中汤、桂附理中汤)
(2)纳运升降失常
胃不纳谷:不思饮食 加山楂、麦芽、神曲
胃不降浊:呕吐 加砂仁、半夏
(砂半理中汤)
脾不升清:腹泻 加山药、升麻、诃子、茯苓
脾不运湿,湿聚为痰:兼咳嗽吐痰 
   加茯苓、半夏  (理中化痰丸)
(3)阳虚寒凝,气机阻滞:脘腹胀满
               加枳实、茯苓(枳实理中汤)
(4)出血:吐血、便血
   加黄芪、当归、阿胶、艾叶(胶艾理中汤)
        月经延长、漏下
   加艾叶、益母草(固本止崩汤)
(5)唾涎沫:加益智仁、山药
(6)兼风寒表证者:加桂枝(桂枝人参汤)
现代应用:
  急慢性胃肠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胃下垂、胃扩张、慢性结肠炎等属脾胃虚寒者,均可应用
使用注意:
    若寒盛病重者,病势较急者,
    可改丸为汤,以收速效。
        (汤剂又名人参汤)
分述·回阳救逆
适应证:
    阳气衰微,内外俱寒,
    甚则阴盛格阳或戴阳等证
临床表现;
四肢厥冷,恶寒倦卧,
呕吐腹痛,下得清谷,精神萎靡,
脉沉细或沉微
四逆汤
(《伤寒论》)  
组成:
    附子一枚,生用(15g)             干姜一两半(9g)                甘草炙,二两(6g)
主治:
    (1)少阴病
    (2)亡阳证
功效;
    回阳救逆
主证分析:(心肾阳衰厥证)
阳衰失温 (四肢厥逆  恶寒倦卧)
心阳衰微,神失所养  (神衰欲寐) 
肾虚及脾,火不生土  (下利清谷)
寒凝气滞 升降失常  (呕吐,腹中冷痛)
舌、脉    (舌淡苔白,脉微细)
方解:
君:附子——温肾祛寒,回阳救逆
臣:干姜——温中祛寒,
            助附子回阳救逆
佐:炙甘草——益气温中;解毒;
              缓姜、附峻烈之性
证治要点:
    四肢厥冷(冷过肘、膝),
    神衰欲寐,舌淡苔白,脉微
现代应用:
     现代常用本方作为对心肌梗死、心力衰竭、急慢性胃肠炎吐泻过多、或某些急证大汗出而见休克,
属亡阳虚脱者的急救方剂。
使用注意:
    真热假寒者,忌用
分述·温经散寒
适应证:
     阳气不足,阴血虚弱,
    复有外寒伤于经络,
    血脉不利之证
阳和汤
(《外科证治全生集》)
组成:
熟地一两(30g)  肉桂一钱(3g)麻黄五分(2g)  鹿角胶三钱(9g) 白芥子二钱(6g)  姜炭五分
(2g) 生甘草一钱(3g)
功效:
    温阳补血,散寒通滞
主治:
    阴疽
(素体阳虚,营血不足,寒凝湿滞,
    痹阻肌肉、筋骨、血脉)
方解:
君:熟地——温补营血
    鹿角胶——温肾助阳,强壮筋骨
臣:姜炭——温中,破阴通阳
    肉桂——温通血脉
佐:麻黄——开腠理以达表
    白芥子——祛皮里膜外寒痰湿滞
    制熟地、鹿角胶之滋腻
使:甘草——解毒,调药
证治要点:
    患处漫肿无头,皮色不变,
    酸痛无热,脉迟细或沉细
使用注意:
    1.痈疡阳证、阴虚有热
    或阴疽已溃者,忌用
  2.方中麻黄只起发越阳气作用,
                故用量较轻,
     熟地补血固本,用量宜重
阴疽与阳证之痈疡比较:
局部表现
皮肤颜色:阳证红 阴证不变
肿胀情况:阳证局部肿胀,边界清楚  ;阴证漫肿无头,边界不清
局部温度:阳证热 阴证不热
疼痛情况:阳证焮痛 阴证酸痛
全身情况
阳证:苔薄白或黄,脉数有力
阴证:舌淡苔白,脉沉细或迟细
小结:
温里剂共选主方7首。按其功效分为温中祛寒、回阳救逆、温经散寒三类。   1.温中祛寒 本类方剂主
治中焦虚寒证。理中丸温中散寒,补气健脾,亦常作汤剂用,是治中焦虚寒,腹痛吐利的代表方。凡因中
焦虚寒所致的阳虚失血、小儿慢惊,病后喜唾涎沫、霍乱、胸痹等均可应用。小建中汤温中补虚,和里缓
急,主治虚劳里急证,并用治虚劳心悸、虚劳发热等,是温建中脏之主方。吴茱萸汤温中补虚,降逆止呕
,主治阳明、厥阴、少阴三经虚寒呕逆证。
2.回阳救逆 本类方剂主治阳气衰微,阴寒内盛而致的四肢厥逆,阳气将亡之危证。四逆汤为回阳救逆之
主方,主治阴盛阳微,而见四肢厥逆,呕吐下利,脉微之证。   3.温经散寒 温经散寒的方剂主治寒
邪凝滞经脉之寒厥、血痹、阴疽等证。阳和汤温阳补血,散寒通滞,为治疗阴疽之主剂。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关于我们|隐私保护|版权保护|小黑屋|爱爱医 ( 粤ICP备2023094852号 )

GMT+8, 2024-6-7 16:22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