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主题
论坛首页 推荐主题 主题专辑 爱医培训 爱医杂志 签约作者 荣誉勋章 排行榜 我的主页
查看: 6988|回复: 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跟师笔记之十二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楼主
发表于 2011-7-20 15:2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跟师笔记之十二  小儿发热案一则

方士,不可废方证之绳墨

医生,切莫忘医者之仁德



2010113日,星期三,天气 晴:


这个没有雪的冬天,是让许多孩子的家长苦恼的冬天。

他,八岁。

瘦瘦的,长得很可爱。

我确定我见过他很多次了。

因为我清楚的记得他的耳朵后面有一颗红色的痣。

老师:孩子怎么了?

他妈妈:大夫,我家这个是扁桃体炎,这两天又发烧了,浑身没劲,蔫了。

老师:吃饭好不好?

他说:还可以。

老师:大便怎么样?

他妈妈:这两天大便倒是有点干。

小家伙无辜的看着大夫,老师诊完脉,记录:舌质红,舌苔中后黄腻,脉细带弦。

没有直接处方,而是检查了扁桃体,记录:未见异常。

处方:厚朴6g、炒槟榔9g、黄芩9g、草果6g、炒莱菔子9g、柴胡9g、僵蚕9g、蝉衣9g、酒军9g、生甘草3g3 ,水煎服。

孩子的母亲拿到处方,似乎不放心,问道:大夫,我家孩子的扁桃体没事吧?

老师淡淡的回答:我不知道你的这个扁桃体炎是谁给诊断的,但是我看到的扁桃体的确是好好的。

我想这个母亲走后可能还在疑惑,我家孩子到底有没有扁桃体炎呢?同样是医生,怎么得到的结论相差这么大呢!

疗效或许是最好的答案吧,希望周日快点到来……


2010117日,星期日, 天气 晴:


……

昨天晚上,我梦见了那个孩子。

今天早上,门诊大厅,长长的队伍旁,我看到了这个孩子。

看来,夜有所梦,日有所见。

老师:孩子现在怎么样了?

如果说上次这位母亲是带着疑惑走的,那么这次,她是很愉快的在和医生交流。

他妈妈:大夫,你上次开的方子,我家孩子吃了一副药烧就退了,现在感觉浑身轻松。您看看,再给孩子调调!

孩子的妈妈没有再提孩子扁桃体的问题,只是在一旁安静的看着大夫诊脉。老师记录:舌质淡红,舌苔白,脉细带缓。

处方:姜半夏9g、陈皮9g、桔梗9g、茯苓9g、射干9g、浙贝母9g、全瓜蒌12g、僵蚕9g、生甘草2g4剂,水煎服。

临走的时候,孩子的妈妈问:大夫,吃完这些药还用不用来了?

老师回答:好了就不用来了。

孩子拉着妈妈的手走了,希望不用再来了……


20101111日,星期四,天气 晴:


传说中的光棍节,

月色下,

操场上的出双入对的人却胜平日的好几倍。

今天那个小孩子没有来。

我想,他现在可能正坐在电视机前看动画片呢。

此刻,

正翻开前面的记录,对着这个达原饮思绪连篇……

达原饮,出自吴又可之手,载于《瘟疫论》中,原方:槟榔、厚朴、草果、知母、芍药、黄芩、甘草。

用吴老的话说:“槟榔能消能磨,除伏邪,为疏利之药,又除岭南瘴气;厚朴破戾气所结;草果辛烈气雄,除伏邪盘踞。三味协力,直达巢穴,使邪气溃败,速离膜原,是以为达原也……。”

至于后面的知母、芍药、黄芩和甘草,老师没有用。

于是我问:这还是达原饮么?

吴又可答道:“以后四味,不过调和之剂,如渴与饮,非拔病之药也!”

看来,临证用方,既需得其制方之旨,又需能妙手擅裁,其效必彰。

说到妙手擅裁,古人更是智者见智。

罗知剃说:凡是后人用前人的方子,“就好像是拆了旧房盖新屋,你不经过匠人之手雕琢,是不会成功的!

罗浩在《医经余论》中说:“是知古人用方在人之变化耳!……夫岂执泥于药品,执泥于病症者,所可同日语耶?”

徐大椿在《医学源流论》中说:“能识病情与古方合者,则全用之;有别症,则据古法加减之;如不尽合,则依古方之法,将古方所用之药,而去取损益之。必使无一药之不对症,自然不背于古人之法,而所投必有神效矣。”徐老说的实在呀,可是今人连古方原方尚且不识,更无论加减了。

老师的临床用方让我感受到了这一点。

达原饮是治疗瘟疫的,老师这里挪过来治疗发热,机巧在什么地方呢?

这个孩子真的是扁桃体炎么?

发热后的这个二陈汤?

……


20101114日,星期日,天气 晴:


晚上,

老师门诊。


学生:老师,达原饮是用来治疗瘟疫的,您这里用来治疗小儿发烧,我不太明白。

老师:达原饮退烧是特快的,要比甘露消毒丹退烧来的快的多了。我们临床上不必要非得见到瘟疫才用。


学生:那老师您觉得达原饮证的辨证要点是什么呢?

老师:病人舌苔一定要腻。


学生:老师您前面提到甘露消毒丹,那么您什么时候用达原饮,又什么时候用甘露消毒丹呢。

老师:选用这两个方子有一个很重要的使用指证就是苔腻。

      达原饮证典型的症状是苔厚腻,而甘露消毒丹典型的症状是腻就行了,不一定厚。但有时候这个腻和厚的界限并不是截然分开的。

学生:老师,患者的母亲来了就说,我家孩子扁桃体炎,而您检查了扁桃体后写的是未见异常,这是怎么回事呢?

老师:说扁桃体炎这是外面的医生老这么说了。专科医生一看扁桃体没事,就不去理会她怎么说了。

      不管这算不算善意的恐吓,但是那些以盈利为主要目的医生如果能不这么吓唬病人,吓唬孩子,不用消炎药折腾孩子,也许孩子的身体比现在会更好一些。


学生:二诊,患者服药,一剂热退。老师接方为二陈汤加减。可是二陈汤是中焦和胃化痰的呀!

老师:这体现了一个治病的理念,就是说当我们面对一个外感病,症状一控制,接下来需要走到中焦上。

      这种发热了、咳嗽了、嗓子疼了,这都是肺系的病变,那么我们从肺系往中焦走的时候,我们不能一下子走到中焦上!

      我们看二诊的处方,桔梗、甘草、射干、贝母、瓜蒌、僵蚕这是化痰清肺、理肺的,因为肺家的痰热!

1 展开 喜欢他/她就送朵鲜花吧,赠人玫瑰,手有余香!鲜花排行

收到1朵
2# 沙发
发表于 2011-7-21 23:21 | 只看该作者
自己坐个沙发吧!
呵呵
夜深了,
再看看这些记录着故事的文字。
3# 板凳
发表于 2011-7-22 12:33 | 只看该作者
今人连古方原方尚且不识,更无论加减了。
4
发表于 2011-7-22 20:17 | 只看该作者
不可小看今人。
嘿嘿
5
发表于 2011-7-25 18:24 | 只看该作者
僵蚕9g、蝉衣9g、酒军9g是升降散的组成部分,合并达原饮则使邪从内外,上下而出。果然高明也。
6
发表于 2011-7-26 11:27 | 只看该作者
呵呵
升降出入恢复
诸证自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关于我们|隐私保护|版权保护|小黑屋|爱爱医 ( 粤ICP备2023094852号 )

GMT+8, 2024-6-19 09:07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