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主题
论坛首页 推荐主题 主题专辑 爱医培训 爱医杂志 签约作者 荣誉勋章 排行榜 我的主页
查看: 2656|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其他] 禅与手法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楼主
发表于 2010-10-10 07:3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先讲一下故事的来源<p>话说禅宗五祖弘忍法师要在圆寂之前选出一个继承人来继续弘扬传播佛法禅理。于是乎就要**们写一手偈子就是有禅理的诗题在壁上。弘忍法师的**中有一个叫神秀的法师在当时很有声望,很有可能被选作继承人。<p>神秀就在壁上写道: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拭佛,勿使惹尘埃。<p>当慧能听到这首诗时,就叫人帮他在神秀的诗旁写了: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佛性常清净,何处惹尘埃。<p>(当时慧能是文盲)弘忍**知道了慧能是真正领悟了禅理,就叫他半夜到房间里,给了他《金刚经》,让他出逃(怕偏向神秀的人害他)。神秀的人去追没追住。经过十年的隐世苦心钻研,慧能法师在梁建立了&quot;南宗&quot;,神秀建立了&quot;北宗&quot;。<p>神秀认为,人自生就有成佛的觉悟,只要长期的修炼,恢复情静的本性便可成佛。由于他主张渐修,所以其宗派称渐宗。慧能则认为,万物皆空,本质上都是清静的何处惹尘埃?他不同意时时勤拂拭的渐修法,主张认识到本性清静,便可立地成佛。一刹那间,妄念俱灭,认识自性,一悞即至佛地,这就叫顿悟,其宗派被称为顿宗。<p>很早就读过禅宗六组慧能的故事,很是欣赏慧能的禅学境界,但朋友的看法更推崇神秀,原因是云云众生,能达到慧能境界的难有几人,神秀的做法更适于众生。对于手法医学的学习,中医传统的看法是强调领悟,机触于外,巧生于内,手随心转,法从手出,但在临床实践中,能够真正领悟者,成为大家者,很少。因此,对于广大的基层工作者,采用最简单易学而确有疗效者才是真正有用的,这也就是西医或者说现代手法的意义。看来很多的贴,受益不浅。真正脱离过多的玄幻的理论,落于实处才是正题。这也就是中医发展的最大障碍,中医首先是一门经验科学,使用的类比性思维可以解释一定的现象,但很难有大的进步。<p>手法,罗氏正骨法中说的很清楚,正骨三要素:力点,角度,量;万千手法,都可以以此解释理解应用。手法学习上,把握住这三点,说清楚这三点,基本上也就说清了,可以学会了。<p>此文属本人的一点愚见,仅供众位爱友一笑。</li><li>建议不错,坐沙发领会

7 展开 喜欢他/她就送朵鲜花吧,赠人玫瑰,手有余香!鲜花排行

收到7朵
2# 沙发
发表于 2011-12-12 20:4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经筋医师 于 2011-12-13 05:49 编辑


先讲一下故事的来源:话说禅宗五祖弘忍法师要在圆寂之前选出一个继承人来继续弘扬传播佛法禅理。于是乎就要**们写一手偈子就是有禅理的诗题在壁上。弘忍法师的**中有一个叫神秀的法师在当时很有声望,很有可能被选作继承人。<p>神秀就在壁上写道: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拭佛,勿使惹尘埃。<p>当慧能听到这首诗时,就叫人帮他在神秀的诗旁写了: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佛性常清净,何处惹尘埃。<p>(当时慧能是文盲)弘忍**知道了慧能是真正领悟了禅理,就叫他半夜到房间里,给了他《金刚经》,让他出逃(怕偏向神秀的人害他)。神秀的人去追没追住。经过十年的隐世苦心钻研,慧能法师在梁建立了&quot;南宗&quot;,神秀建立了&quot;北宗&quot;。<p>神秀认为,人自生就有成佛的觉悟,只要长期的修炼,恢复情静的本性便可成佛。由于他主张渐修,所以其宗派称渐宗。慧能则认为,万物皆空,本质上都是清静的何处惹尘埃?他不同意时时勤拂拭的渐修法,主张认识到本性清静,便可立地成佛。一刹那间,妄念俱灭,认识自性,一悞即至佛地,这就叫顿悟,其宗派被称为顿宗。<p>很早就读过禅宗六组慧能的故事,很是欣赏慧能的禅学境界,但朋友的看法更推崇神秀,原因是云云众生,能达到慧能境界的难有几人,神秀的做法更适于众生。对于手法医学的学习,中医传统的看法是强调领悟,机触于外,巧生于内,手随心转,法从手出,但在临床实践中,能够真正领悟者,成为大家者,很少。因此,对于广大的基层工作者,采用最简单易学而确有疗效者才是真正有用的,这也就是西医或者说现代手法的意义。看来很多的贴,受益不浅。真正脱离过多的玄幻的理论,落于实处才是正题。这也就是中医发展的最大障碍,中医首先是一门经验科学,使用的类比性思维可以解释一定的现象,但很难有大的进步。<p>手法,罗氏正骨法中说的很清楚,正骨三要素:力点,角度,量;万千手法,都可以以此解释理解应用。手法学习上,把握住这三点,说清楚这三点,基本上也就说清了,可以学会了
老筋强调手法【机触于外、巧生于内;手随心转、法从手出】的践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关于我们|隐私保护|版权保护|小黑屋|爱爱医 ( 粤ICP备2023094852号 )

GMT+8, 2024-6-13 07:43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