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主题
论坛首页 推荐主题 主题专辑 爱医培训 爱医杂志 签约作者 荣誉勋章 排行榜 我的主页
查看: 2461|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基础知识] 实用脉诊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楼主
发表于 2009-9-8 20:2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实用脉诊
一、绪言

脉学最为繁琐,28脉条理难明,触指之间,浑浑茫然。历代医家众说不一,至使后人也难得其宗。脉诊是诸诊中最难学,也是最能洞悉脏腑变化,阴阳之升化的诊法。愚学脉数年,潜心不得其奥秘,今稍有开阔,提笔诎言,望请见笑。

浮,沉,长,短,虚,实,细,

濡,芤,洪,革,散,伏,牢,

微,弱,动,速,迟,缓,疾,

代,结,促,弦,紧,滑,涩

现代脉诊走向,可分三类:1、传统派:仍以28脉或24脉为准,以八纲为辨;2、现代派:也以28、24脉为准,但基本不用八纲辩证,而是直接道出病名;3、气道派:不受28、24脉所限,取其共性,合于阴阳气机变化。

上述三类中,我不赞成第二类,中医就是用**,气机升降来辨证论治,如果诊出西医病名,那么就与中医基础脱节。应该要坚持传统派,最终达到气道派。

不过,也有第一、二类结合,即尊传统,又融现代,能达到这个境界的人也有不少。


二、五位法

    诊脉之要,在识脉之别,犹如辩证,辩证不清,不得病机;识脉不清,不得所然。历来医家识别脉象可为尽思竭旦。然识脉之前,在于归类。众观之,唯五位法最易可取。

    五位:表里,速度(寒热),宽度,长度,虚实


            表:浮,洪,芤,革,濡,散(共6种)    余:长,短,动,速,迟,缓,

    表里                                                疾,代,结,促,弦,紧,

            里:沉,伏,牢,微,弱    (共5种)        实,虚,滑,细,涩

            快:速,疾,动,洪,促,滑(共6种)    余:浮,沉,芤,革,濡,散,

    速度                                                沉,伏,牢,微,弱,弦,

(寒热)  慢:迟,缓,代,结        (共4种)        紧,实,虚,长,短,涩

            粗:洪,牢,紧,散,实,芤,革(共7种)余:浮,沉,伏,长,短,动,

    宽度                                                速,迟,缓,疾,代,结,

            细:濡,弱,细,微            (共4种)    促,弦,滑,涩,虚

            长:长,洪,牢,弦,紧,滑(共6种)    余:浮,芤,濡,散,沉,伏,

    长度                                                微,弱,速,迟,缓,疾,

            短:短,动                (共2种)        代,结,促,虚,实,细

                                                        革,涩

            实:实,洪,牢,长,动,促,紧,滑,结(共9种)余:迟、速,疾,缓,

    虚实                                                        浮,沉,伏,弦

            虚:虚,芤,革,濡,散,微,弱,短,细,涩,代(共11种)


三、表里

    诊脉由表及里是有一个深度,这个深度的分层就体现出表,中,里,伏。那么如何来定这个深度呢?由于人体手臂粗细不同,因此不可死定深度多少。而是诊脉之前,先触及皮肤,然后重按至骨,那么这个深度就是表里的范围,再用力,即里至着骨的范围,则为伏层。


表里范围的分配:表,中,里各占二份。    表         

                                        中          表里范围

                                        里                  (共分六个单力度)

                                                    伏


四、力度,柔度,峰度

    脉的力度与柔度体现在虚实中,但两者有区别,就好比钢与铁一样,钢有硬度但同时也有柔韧性,而铁只有硬度。峰度是脉从指下流过时搏动感,象紧脉最为明显,而弦脉则无。

    力  有力:正气或邪气足        柔  柔:正气足      峰 搏:正气或邪气足

                                          (过柔则虚)

    度  无力:正气弱              度  硬:邪气足      度 静:


五、元脉

    拼音有声母,韵母,一切读音皆由此组成。同样脉也有元脉,余脉皆有此合成。

    共十二种:浮,沉,伏,迟,速,疾,细,长,短,虚,实,(截)

    1.浮:举之有余,按之不足《脉经》

释:浮取即得,稍按反弱。凡脉在表层即有明显感觉就是浮。

临:这种只是理论,临床上浮就是脉象在表层,浮即脉在表,至于有余,不足不必理睬。

2.沉:举之不足,按之有余《脉经》

释:中取方得,重取才明显感觉。凡脉在里层才有明显感觉就是沉。

临:临床上也是如此,沉脉即在里层方有明显感觉。

3.伏:重按著骨,指下裁动《脉经》

释:一般是按至脉没有感觉(脉按扁了),按至不能再按为止。凡脉在伏层才感觉到就是伏。

临:伏层一般无脉可得,28脉中只有牢脉在伏层。

4.迟:一息三至,来去极慢《脉经》

释:脉速在45-55次/分之间。

临:碰到的机会不多。一些运动员如果是迟脉则为正常。

5.速:一息六至《脉经》

释:脉速在75-90次/分之间。

临:碰到的机会比较多,速脉对于婴幼儿来讲是正常。

6.疾:七至为及为疾《濒湖脉学》

释:脉速在100-110次/分之间。

临:这种脉象一般在高热病人或者重危病人身上出现。

7.细:小于微而常有,细直而软,若丝线之应指《脉经》

释:细就是细,没有什么软不软,表里层俱可见。

临:此脉在临床很多见,一般主阴虚。

8.长:长脉迢迢,首尾俱端,直上直下,如循长竿《张氏医通》

释:三指诊脉,脉从尺部向寸部流动时超过寸部范围直入鱼际。

临:长脉一般临床不多见,因为现在人大多是亚健康。

9.短:应指而回,不能满部《脉经》

释:三指诊脉,脉不能满寸关尺三部。

临:短脉临床较多见。

10.虚:迟大而软,按之无力,隐指豁豁然空《脉经》

释:凡无力之脉即为虚,这里的虚代表正气虚。

临:此脉多见。

11.实:浮沉皆得,脉大而长,微弦,应指辟辟然《脉经》

释:凡有力之脉即为实,实不仅仅代表正气,也代表邪气。

12.截:脉气流动时,中有一止而再动。

释:此为了结,代,促脉而临时制订的脉。




表里

速度

宽度

长度

虚实




+































+

+



















-












+












+































+





























注:+(阳):表,快,粗,长,实              —(阴):里,慢,细,短,虚

上述脉临床上不会单纯出现。在临床中,脉如同病一样,很少会单纯的出现,总夹有一些其它症状。倘若理上再明,用之临床差距很大,此又有何意义呢?中医疗效到了现代如老牛耕地,越来越低。为了使脉学通俗易懂,人人可学,能让许多人能学会,制订此十二种元脉甚为必要。

六、复脉

    除之以上十二种脉,余下十七脉即为复脉。

    洪,濡,芤,革,散,牢,微,弱,动,缓,代,结,促,弦,紧,滑,涩

1.  洪:脉来洪盛去还衰,满指滔滔应夏时《濒湖脉学》---在时应夏,在脏应心

释:洪脉在表层即应指明显,来时体宽而有力,去时体细而乏力,一般讲所谓来即是从尺部来而,去即是从寸部而出。脉在表层从尺到关之间粗大搏指有力,而到寸部变细而乏力的脉。

病:邪热在气分(阳明经)。

辨:洪脉难诊处在于去衰,一秒之内脉体流过,去衰仅在半秒之内,倘若稍有走神,即难诊得。

误:沉洪脉,许多书籍有此相兼脉,临床由于指的重按,脉势被挤压在很窄的里层范围内,是不可能体现去来盛去衰。洪脉是五位占全(在表,呈速,为粗,为长,属实),有力搏指,唯独柔度相兼。

兼:①可与柔度相兼:洪柔脉,洪硬脉。

2.  濡:软脉,极软而浮细,按之无有,举之有余。《脉经》

释:濡脉在表层感觉很明显,稍按至中层则没有感觉;脉细柔软力度小、指下稍有搏动感。

病:①气血两虚;②湿证;③推断病情:是重病好转的迹象。

辨:诊濡脉一般不难,但会与浮细脉相混,这个时候要诊明柔度、峰度、力度。

兼:①可与速度类元脉兼:速、疾、迟、缓;②可与长度类元脉兼:长、短;③可与截元脉相兼:结、代、促。

3.芤:浮大而软,按之中央空,两边实《脉经》
释:《濒湖脉学》解释最好,如按葱管。临床上初按感觉体粗、柔度足,按至中层反而没有,再按至里层又出现粗软。这个脉象历代上争论,其争论点在“两边实”:①两侧脉体实;②表里两边实。自从李明珍比喻成葱管后,后人就陷入这根葱管里,葱管,不要说山东大葱,就是江南小葱的葱管也要比脉粗几倍,在葱管上试诊,那么会出现指峰陷入葱体而感觉到两边实中空,但毕竟那是葱不是脉,比喻可以,但不能死搬硬套。芤脉的力小,柔软,峰度稍有。
病:①突然亡血、大失血;②肠痈脓成突然溃破;③慢性消耗性疾病导致的伤阴失精。
辨:芤脉临床上很少诊到,因为现在急症病人基本是不会到中医科治疗,而急诊科只有西医(包括中医院),除非在住院部工作。芤脉与革脉只是柔度之差;与散脉相似,但散脉重按则无,而且散脉更软,几近无力,时有时无状态。
兼:①可与长度类元脉兼:长芤脉,短芤脉②可与速度类元脉兼:速、疾、迟、缓;③可与截元脉相兼;④可与弦脉相兼,此即为革脉。
4.革:脉弦而大,弦则为减,大则为芤,减则为寒,芤则为虚,寒虚相搏《伤寒论·辨脉法》
释:革脉就是在芤与弦相兼。所以初按感觉体宽、硬,按到中层则无,再按至里层体宽而硬,轻微的搏指感。
病:①肠痈脓成突然溃破;②慢性消耗性疾病导致的伤阴失精。
辨:革与芤仅柔度不同,一柔一硬,因此它比芤脉少了突然大失血的新病。久病邪重则逐渐脉硬。
兼:①可与长度类元脉兼:长革脉,短革脉②可与速度类元脉兼:速、疾、迟、缓;③可与截元脉相兼。
5.散:脉大而散,散者气实血虚,有表无里《脉经》
释:临床上散脉极少见,见于危证、濒临死亡的人,诊脉时见于表层,体虽宽柔软无力,时而感觉微微的搏动,时而没有感觉,重按至里层则没有脉可寻。
病:主元气离散,气血消亡。
辨:散脉同微脉脉感类似,相同:时有时无,乏力微搏;区别:一表一里,一宽一细。
兼:①可与速度类元脉兼:速、疾、迟、缓;②可与截元脉相兼。
6.牢:似沉伏,实大而长微弦《脉经》
释:17脉中唯牢脉在里伏之间,因此诊时只管重按,感觉是否体宽而长,硬而有力,搏指明显。
病:①邪重内结;②虚劳内伤,胃气将绝。
辨:牢脉在伏层,所以没有什么脉可与它混扰。
兼:①可与速度类元脉相兼:迟、缓、速、疾;②可与截元脉相兼:结、代、促。
7.微:极细而软,或欲绝,若有若无《脉经》
释:虽然微脉没有言及表里,但临床上微脉诊于中里层,特别是里层。微脉是弱脉是甚,弱脉是微脉之渐。细而几近无力时而微微搏指时而无。
病:气血虚亏、阳衰已极。
辨:微脉与弱脉相似,仅区别在微脉时有时无。
兼:①可与速度类元脉相兼:迟、缓、速②可与长度类元脉相兼:长、短。
8.弱:极软而沉细,按之乃得,举之无有《脉经》
释:临床上比较多见,脉位在里层,脉体细软,少力,稍搏指。
病:①气血不足;②元阳衰微;③失精血亏。
辨:弱与濡只是表里之不同。
兼:①可与速度类元脉相兼:迟、缓、速、疾;②可与长度类元脉相兼:长、短;③可与截元脉相兼:代、结、促。
9.动:见于关上,无头尾,大如豆,厥厥然动摇《脉经》
释:动脉临床上极少见,但最容易诊之。动脉其搏指有力,体稍硬。
病:①惊恐、心悸、突发性疼痛;②妊娠;③虚劳病。
辨:动脉有些书中认为有滑状,但这个滑状仅仅是在关部滑,不象滑脉从一部滑到前一部,所以严格上讲没有滑状,只是由于流动快,又搏指明显成豆状,这样连贯起来而成。
兼:可兼表里:浮,中,沉
10.缓:去来亦迟,小于迟;缓脉四至,来往和匀,微风轻扬,初春杨柳《脉经》
释:55-65次/分。体柔搏指力匀。其关键点在于匀。
病:①健康者;②湿证。
辨:缓脉比较常见,是紧脉的相异脉。
兼:①可同表里类相兼;②可同速度类相兼;③可同粗细类相兼;④可同长度类相兼;⑤可同截类脉相兼。
11.代:代脉之止,止有常数,代脉之止,良久方至《诊家正眼》
释:脉来迟,搏指到一定次数,有规律停止,过一会儿再开始搏动相同次数,依次类推。它只是代表一种脉流动的规律,所以没有表里、长度、宽度、峰度、力度、柔度之分。
病:①气衰,主指心气,也指脾气(那是在心脾两气俱虚的情况下);②风证、痛证、七情惊恐、跌打损伤;③妊娠初期,一般三个月左右;④健康者。
辨:代、结、促是28脉中***的脉群,它们只是代表一种脉流动规律,所以很容易于其它脉相区别。而它们三者之间需要区分一下:



速度
力度
停顿节奏
停顿时间




迟 正
常 有规律 长 代


缓 无规律 短 结


速 有力



兼:①可与表里类兼:浮、中、沉、伏;②可与长度类兼:长、短、弦;③可与宽度类兼:牢、紧、实、芤、革、濡、弱、细;④可兼力度;⑤可兼柔度;⑥可兼峰度;⑦可兼涩脉。
12.结:脉来缓,时一止复来者《伤寒论·辨脉法》
释:脉来迟,搏指到一定次数,稍停,再开始搏动,依次类推。搏指的次数没有规律,停顿时间比代脉短,它只是代表一种脉流动的规律,所以没有表里、长度、宽度、峰度、力度、柔度之分。
病:①健康者;②阴寒邪气内盛;③有形之邪:积、聚、症瘕;④正气虚。
辨:见代脉
兼:①可与表里类兼:浮、中、沉、伏;②可与长度类兼:长、短、弦;③可与宽度类兼:牢、紧、实、芤、革、濡、弱、细;④可兼力度;⑤可兼柔度;⑥可兼峰度;⑦可兼涩脉。
13.促:来数,时一止复来者《伤寒论·辨脉法》
释:脉来速,搏指到一定次数,稍停,再开始搏动,依次类推。搏指的次数没有规律,停顿时间同结脉,搏指的力度大。
病:①外热袭表引起高热;②血热有瘀或瘀血久而发热引起的发狂、发热;③痰饮内停化热,或热兼痰阻的咳喘、水肿等;④气郁化热的急躁易怒;⑤食积化热不便干、腹痛、腹胀等;⑥暴怒气逆,突然昏倒。
辨:见代脉
兼:①可与表里类兼:浮、中、沉、伏;②可与长度类兼:长、短、弦;③可与宽度类兼:牢、紧、实、芤、革、濡、弱、细、滑度;④可兼柔度;⑤可兼峰度;⑥可兼涩脉。
14.弦:端直以长,如张弓弦,按之不移《濒湖脉学》---在时应春,在脏应肝
释:弦脉历代争论较大,争论焦点:①是否有搏指感;②是否有表里之分。弦即是弓弦、琴弦之状,如果感觉一下琴弦,因此是没有搏动感,临床上弦脉不仅仅在于表层(弦浮取可得,是张仲景所言)。弦脉长而挺直,有力而硬,没有搏指感或很轻微的搏指感。
病:①春季正常脉象;②肝胆病、疟疾、少阳证;③痉病、癫狂、风寒湿热;④疼痛
辨:弦脉它的特点是很轻微的搏动感,但同时又很硬,一般来讲柔度越硬其搏指也越明显,而弦脉是反差,因此比较容易诊清。它与紧脉基本一致,只是弦脉轻微搏指感,而紧脉搏指感明显,所以紧脉是弦脉之甚,弦脉是紧脉之渐。
兼:①可兼表里类:浮、中、沉、伏;②可兼速度类:迟、缓、速、疾;③可兼宽度类:细,牢,芤;④可兼截元脉:代、结、促。
15.紧:紧脉有力,左右弹指,如绞转索,如切紧绳《诊家正眼》
释:此脉也是历代医家争论较大的脉,争论点就是左右弹指,我们首先要明确一个宗旨,紧脉就是脉来紧而有力,这个紧是柔度较硬,搏指明显。而左右弹人手,一般临床是无法触到,这是因为只有突然寒气袭体,而体质又强时会出现正气与邪气猛烈相搏,因此产生紧脉必须要有一点:就是要有运动员的体质,然后又突受寒气,脉管收紧同时产生痉挛,所以这个左右弹指一般无法触到。平常时紧脉倒是不难触到,只是搏动在上下间。
病:①寒证;②宿食所致胀痛;③痉病;④疼痛;⑤偶见疟疾。
辨:见弦紧。
兼:①可兼表里类:浮、中、沉、伏;②可兼速度类:迟、缓、速、疾;③可兼长度类:短;④可兼截元脉:代、结、促。
16.滑:往来前却流利展转,替替然,与速相似《脉经》
释:滑脉就如同荷叶上的露珠,流利圆滑,与涩相反。其脉速较快,力匀,柔而不软,有搏指感。
病:①健康者;②痰饮;③实热;④食积;⑤妊娠妇女。
辨:有人一见露珠般流利,而认为滑脉就是指下有一粒粒珠子滚过感,临床上不是这样,是一粒粒珠子紧密排列后,从指下迅速流过。此脉容易同弦速脉相混,但弦速脉柔度偏硬。
兼:①可同表里类相兼:浮、中、沉、伏;②可与宽度类相兼:细;③相与长度类相兼:长、短
17.涩:往来时不利而蹇涩也《素问》;往来艰涩,动不流利,如雨沾沙,如刀刮竹《景岳全书》
释:涩脉比较少见,与滑脉相反,其脉短迟,有力稍硬,搏指稍有,状如蚯蚓收缩前行。
病:①气滞血瘀;②食积;③痰积;④失血伤精。
辨:涩脉不同于代、结、促脉,其感觉有停顿,但其时间相当小,不象它们明显,如果将停顿感作个比较,从长到短依次:代>结>促>涩。
兼:①可与表里类兼:浮、中、沉、伏;②可与速度类兼:迟、缓、速、疾;③可与宽度类兼:细。
凡此17脉一一辨明,接下来将各脉的五位法与力度、柔度、峰度再排列成一张表。











表里

速度

宽度

长度

虚实

力度

柔度

峰度

主病



+











特柔

稍+

气血两虚;湿




+,—



+









稍+

大失血;痈破




+

+

+

+

+

+



+

气分热




+,—



+









微+

伤阴失精;痈破




+



+







极柔

微+

元气离散








+

+

+

+



+

邪重内结;胃气将绝














——

特柔

微+

气血亏;阳衰
















特柔

稍+

气血亏;阳衰;失精






+

+



+

+



+

惊恐;忽痛;妊娠;虚劳病










+

+

+



微+

疟疾;少阳证;痉;癫;风寒;疼痛








+



+

+



++

寒;宿食胀痛;痉;疼痛






+





+

+



+

妊娠;痰饮;实热;食积














+

稍硬

稍+

气滞血瘀;痰食积;失血伤精














+

柔和

稍+

正常;湿




















气衰;风证;痛证;惊恐;妊娠;健康者












+







阴寒内盛;积聚、瘕症;正气虚;健康者






+





+





+

表热;瘀热;痰热;郁热;积热;暴逆昏倒



注:+(阳):表,快,粗,长,实              —(阴):里,慢,细,短,虚
2# 沙发
发表于 2009-12-25 14:07 | 只看该作者
下来看看,学习一下,多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关于我们|隐私保护|版权保护|小黑屋|爱爱医 ( 粤ICP备2023094852号 )

GMT+8, 2024-9-20 07:55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