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主题
论坛首页 推荐主题 主题专辑 爱医培训 爱医杂志 签约作者 荣誉勋章 排行榜 我的主页
查看: 5592|回复: 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药物热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楼主
发表于 2005-3-17 21:0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药物过敏会发热吗??
  药物过敏是一类真正的免疫反应,主要发生于特异体质的患儿。容易发生过敏反应的药物主要有磺胺类、青霉素类、汞利尿剂、血清制剂等。药物过敏的发生与患儿的体质因素、药物的化学性质和用药的方法等因素有关。
  药物所引起的过敏反应大多数会出现发热症状。药物过敏所致发热的特点是突然发热,没有其他明显症状,停用致敏药物后体温往往会很快下降。同时,药物过敏还常伴有皮疹,皮疹一般多在发热后出现。
  对药物过敏所致的发热必须及时进行处理。首先立即停用致敏药物,给予抗组织胺药物,如苯海拉明、扑尔敏、非那根等。发热反应较重者给予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经抗过敏治疗体温仍不下降者可给予退热剂,如百服宁、泰诺、阿苯等,对3岁以下小儿可给予安乃近滴鼻。经以上药物治疗,多数患儿体温会很快降至正常,其他过敏表现亦会随之消失。
  
  什么是药物热??
  药物热即是药物本身引起的发热。在临床上常与疾病所引起的发热相混淆而不易鉴别。特别是有些病人用药前已有发热,而用药后热度仍持续不退,于是就产生是由于原来疾病引起的发热未退?还是由于药物所引起的发热?而要鉴别这两种情况又非常重要。因为如发热为药物所引起,则应当立即停用此药。相反如发热为疾病本身所引起,则应当继续用药。因此对于药物热要提高警惕,及时鉴别诊断。
  为便于作出鉴别诊断,应注意以下几点:
  (1)要了解哪些药物可引起药物热。临床上较易引起药物热的药物有磺胺药、抗菌药、碘剂、砷剂、水杨酸类、苯妥英钠、**等。
  (2)要了解用药后何时容易出现药物热。一般来说,药物热多在第二次用药后8~9天产生,但也可在第一次用药后出现。
  (3)药物热是人体对药物的过敏现象,除发热外,尚可伴有皮疹、淋巴结肿大、血管神经性水肿、周围血液嗜酸细胞增多等表现。但有时也可以发热为唯一的症状。
  (4)在用药治疗过程中,已下降的热度再出现或更加升高,则应注意药物热的可能。
  (5)停用原来药物或改用其他药物后热度下降,则药物热即可诊断。
  
  药物热与药疹有关吗。
  有服药史及药物过敏者,服药后最短为1小时,最长为25天,一般为6~10天左右发生。据统计药物热与药疹的发生率以解热镇痛药、鲁米那、磺胺居多,其次为青霉素等其他药物。近年来抗生素类引起者亦不少。
  药物热可有恶寒、发热,热型为弛张热、稽留热或微热等。伴周身不适、头痛、肌痛、关节痛、淋巴结肿痛和消化系症状等,继而出现皮疹、血管性水肿等。
  药疹呈多形性、对称性分布,有瘙痒和烧灼感。皮疹类型有猩红热样红斑、荨麻疹、麻疹样红斑、固定性红斑、紫癜、大疱性表皮松解症,严重者可出现剥脱性皮炎。
  抗生素药物热,不伴皮疹或仅有轻度皮疹。停药后2日体温降至正常。皮疹严重者,停药后发热可持续很长时间。用抗生素治疗中,病情好转,体温下降或已正常后再发热者,又无新感染或二重感染的证据,停药后热度下降,皮疹消退,药物热诊断即可确定。
  
  血清病为什么会发热??
  血清病是由异种动物血清注入人体后引起的疾病。除异种动物血清外,某些药物如青霉素、磺胺等过敏也能引起血清病。血清病一般发生在血清注射后7~14天,发热为血清病最先出现的症状。血清病是怎样发生的?血清病为什么会发热呢?
  血清病是一种免疫复合物病,属于第Ⅲ型变态反应。人体接受异种血清后,通过7~14天的潜伏期,产生足量的抗体,此时人体细胞内如尚残留异类血清抗原,则抗原和抗体相互作用,形成可溶性免疫复合物。在免疫复合物的作用下,人体会发生一系列反应,最先出现的反应是发热。
  血清病引起的发热一般热势较高,体温常常可达40℃左右。在发热的同时或发热前后出现皮疹,主要表现为荨麻疹,皮肤瘙痒。亦常伴有关节酸痛、淋巴结肿大,部分患儿可伴发哮喘。发热一般持续2~3天体温逐渐下降,其它症状亦随之逐渐好转。
  对血清病引起的发热可以给予扑热息痛、阿司匹林等药物降温。同时要给予抗组织胺药如扑尔敏、苯海拉明等。如发热伴其它反应较重时,可给予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用氢化考的松或**静脉滴注效果较好。
  
  输血为什么会出现发热反应??
  发热是输血过程中最常见的一种不良反应。发热反应大多发生于输血后15分钟至1小时以内,主要表现为寒战、高热,体温常常可达到38℃~41℃左右。有的患儿可只有发热而无寒战,或只有畏寒而无明显发热。有的患儿在发热反应时伴有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发热反应一般持续1~2小时症状开始逐渐缓解。
  输血时为什么会出现发热反应呢?这主要是由于致热原的作用。致热原系大分子的细菌性多糖体,如输血过程中所用的抗凝药物或输血器具受到致热原的污染,在输血时就会引起发热反应。另外,如果输血后器具和橡皮管冲洗得不赶紧,残留剩余的小血块,血块分解产物再随血液输入机体,也会引起发热反应。目前输血多已采用一次性输血器,所以这种血块分解产物引起的发热反应已很少见。还有一种情况,有的患儿因某种疾病而多次输血,使受血者已产生抗体的血清与供血者的白细胞或血小板发生抗原抗体反应,这时也会出现发热。
  小儿在输血过程中如果出现发热反应,请不要惊慌。首先要减慢输血速度,观察发热反应是否继续加重,如果寒战、高热等症状越来越重,要赶快停止输血。然后尽快给予退热药物,如阿司匹林、扑热息痛之类。同时要给予口服或注射抗组织胺药物,一般常选用异丙嗪肌肉注射,亦可静脉输注氢化考的松或者**。患儿如果畏寒,可在四肢等部位放置热水袋保暖。经过这些处理措施,大约1~2小时发热反应即可缓解。
  为了防止输血出现发热反应,最好在患儿输血前或者在输血中加入适量的氢化考的松或**,有防止发热反应的作用。
  
2# 沙发
发表于 2005-3-17 21:08 | 只看该作者
“药物热”是临床上使用某种药物后,直接或间接引起机体的发热反应,是药物常见的副作用之一。它会给用药带来困难,影响治疗的顺利进行。

  药物热与感染而致的发热有类似之处,如白细胞计数升高,嗜中性白细胞比例增高。但药物热有其自身特点,发热热度较高,并伴有药物过敏的其他症状,如关节痛和皮疹等,但病人一般状况(如精神、体力等)尚可,中毒现象也不严重,停用致敏药后约在两天内热度消退。

  发生药物热的原因

  药物热发生的原因,主要是药物过敏反应和病人特异体质的个体反应。

  药物过敏反应是药物热中最常见的类型。许多药物都可作为抗原与某些病人体内的蛋白质结合,产生抗体,这种抗原抗体复合物被粒细胞吞噬后再释放内源性致热原,而引起发热。此外,药物热与药物中的杂质或药物的毒性也有关,有的药物因含污染热原,也会产生药物热。

  病人特异体质反应在药物热中也占较高比例。它只发生在特异体质即某种遗传缺陷(如6-GPD缺乏)者身上。典型例子为:遗传性药理性溶血性贫血,患者缺乏红细胞6-GPD酶,或为异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所致。前者发生的药物热除高热外,还表现为寒颤、呕吐、贫血、背痛和血尿,甚至无尿。后者表现为高热,咬肌痉挛,骨骼肌进行性强直,心动过速,呼吸急迫,缺氧和代谢性酸中毒等,严重者可因心跳骤停而死亡,故千万不可轻视药物热。

  容易引起药物热的药

  临床药理研究表明,几乎半数以上的药物可导致药物热。较常见的有:抗生素类(青霉素、红霉素等),抗组织胺药(扑尔敏、苯海拉明等),磺胺类药,抗结核药(链霉素、雷米封、PAS等)。有趣的是,许多解热镇痛药(如阿司匹林、消炎痛和布洛芬等)本身也会引起药物热,此称做“药物的矛盾作用”。

  怎样对付药物热

  出现药物热,首先应由医生明确诊断。治疗原则首先是停用致热药。若病情需要必须再用此致热药,应加用激素(强的松等),以减轻发热及其伴随的其他症状。若药物热伴发严重皮疹和其他脏器损害,应酌用抗组织胺、抗过敏药、激素类和维生素C,以加速康复。

  药物热的预防:(一)按医嘱用药,不滥用药物;(二)特异体质者就诊时,应主动告诉医师,使医师选择药物时对药物热有所警惕;(三)严把药品质量关,禁止使用过期、污染药品;(四)明确“是药三分毒”,掌握“能不用则不用”的用药原则,出现药物热,及时去医院就诊
3# 板凳
发表于 2005-3-18 14:47 | 只看该作者
好,支持
4
发表于 2009-2-6 20:42 | 只看该作者
谢谢楼主的分享!学习了。
5
发表于 2009-3-12 14:33 | 只看该作者
学习了谢谢!!!
6
发表于 2009-3-25 20:34 | 只看该作者
有一位蛛网么下腔出血的15天后发热体温在37至38度不用退热药可降到正常为什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关于我们|隐私保护|版权保护|小黑屋|爱爱医 ( 粤ICP备2023094852号 )

GMT+8, 2024-6-13 10:09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