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主题
论坛首页 推荐主题 主题专辑 爱医培训 爱医杂志 签约作者 荣誉勋章 排行榜 我的主页
查看: 6023|回复: 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皮肤病] 看图识病,疣状肢端角化症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楼主
发表于 2008-11-15 11:0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患者,男,21岁,5年前前额出现密集米粒大小的褐色丘疹,在皮肤病医院按扁平疣治疗数月无效,后来发展到上肢,颈项,肩背疣状丘疹,有时会有轻微痒感,在地区医院诊断为状肢端角化症,无特效治疗方法

[ 本帖最后由 tiandou1975 于 2008-11-16 12:19 编辑 ]

评分

参与人数 1贡献分 +1 收起 理由
tiandou1975 + 1 您的发言非常精彩,请再接再厉!

查看全部评分

2# 沙发
发表于 2008-11-15 13:19 | 只看该作者
图片有点模糊,能否排除毛囊角化病?
3# 板凳
发表于 2008-11-15 14:07 | 只看该作者
疣状表皮发育不良
4
发表于 2008-11-15 14:26 | 只看该作者
5
发表于 2008-11-16 12:17 | 只看该作者
疣状肢端角化症又称Hopf病。该症为局部皮肤角化和颗粒团形成过度,棘皮和**状瘤形成所致的遗传性皮肤病。本症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通常父母一方为患者(杂合子),其子女的再发风险为50%,男女机会均等。
    临床主要表现及诊断依据:(1)皮损可于出生时、婴儿期或儿童期出现。掌跖皮肤逐渐角化变硬、粗糙。(2)起初皮疹与皮肤同色。严重者角质呈污褐色,可厚达1cm,可形成龟裂。(3)典型者皮损主要累及手、指的背侧和足背、掌、跖、腕、前臂,出现扁平或凸起的角化过度性粟粒大小的疣状皮疹。(4)指(趾)甲呈灰白色,变厚变脆。症状常冬重夏轻。(5)病理检查。(6)家系调查有明显的家族史。
病因  
    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常同时伴发毛囊角化病,有时可见在同一家族的不同成员中分别患有这两种病。Waisman认为本病与掌跖点状角化及毛囊角化病是一种共存的三联征,与同一显性基因传递有关。付风英等(1989)报告一例疣状肢端角化症合并有毛囊角化病。但本病也可与毛囊角化病无关。Love等坚持认为本病是一种***的疾病。徐彩霞(1990)报告了家族性疣状肢端角化症3例,在家系四代60人中,有21人患病,各代中均无近亲婚配,均有不同程度的细胞免疫功能低下。
症状  
    疣状肢端角化症很少见,1931年由Hopf首先描述。多在幼年时发病,男女均可发生,皮损为多发性角化过度性扁平疣状丘疹,质地坚实,直径约1至数毫米,暗红褐色或正常肤色,常密集成群,颇似扁平疣,但较之更扁平,且对称发生于肢端的手足背部,也可蔓延至手指屈侧、腕、前臂、肘、膝、掌、跖等部位,但颜面及躯干部一般不被累及,皮疹经摩擦可以发生水疱,一般无自觉症状。患者可有掌跖部皮肤弥漫性增厚及甲板增厚、浑浊。发病后皮损逐渐增多,持续终生不消退,尚未见有恶变的报道。
诊断  
    在肢端尤其在手足背部有多数坚实的角化性疣状扁平丘疹,幼时发病,长期存在以及有明显的家族史等,应考虑为本病,必要时可作病理检查以协助诊断。 需要与下述疾病鉴别: (1)扁平疣 无遗传性,不累及掌跖,发病年龄较晚,病程短,表皮浅层细胞有空泡形成。 (2)疣状表皮发育不良 皮损分布广泛,表皮细胞有广泛的空泡形成,核内可发现病毒包涵体。 (3)脂溢性角化病和灰泥角化病 发病晚、皮损大,分布部位及病理改变也不同。 (4)持久性豆状角化症。
治疗
    目前尚无满意疗法,患者应避免日光曝晒,以免皮损加重或防止诱发恶变。 皮损可试用电灼、CO2激光、液氮冷冻治疗,也可外用0.1%维A酸软膏、5%5-氟尿嘧啶霜或作薄层切除,但常易复发。陈昭海(1991)报告口服雷公藤2月治疗1例有效。

[ 本帖最后由 tiandou1975 于 2008-11-16 12:18 编辑 ]
6
发表于 2008-11-16 21:58 | 只看该作者
用迪维霜
可能效果也不明显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关于我们|隐私保护|版权保护|小黑屋|爱爱医 ( 粤ICP备2023094852号 )

GMT+8, 2024-6-10 10:14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