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主题
论坛首页 推荐主题 主题专辑 爱医培训 爱医杂志 签约作者 荣誉勋章 排行榜 我的主页
查看: 2369|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临床经验] 三承气辨——曹颖甫先生高足吴凝轩撰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楼主
发表于 2008-4-5 16:4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三承气辨——曹颖甫先生高足吴凝轩撰
三承氣同為共下之劑,夫人而知之矣。然用之者全憑億中,絕少權衡,故常有太過不及之弊,此皆坐不知以藥測證之過也。欲知三承氣之用法,須先詳究陽明之病理。世徒知承氣證為陽明化燥之候。是說也,僅可以言消費,而不足以釋厚朴,試問大小承氣之用,厚樸為燥而設乎,抑為濕而設耶?吾知其必瞠然莫對矣。拙巢夫子曰:陽明之為病,上濕而下燥,此說實足發千古之謎。陸九芝尚未能作此語。蓋陽明病之可以攻下而癒者,決無上下俱燥之理。設必待其上下俱燥,然后議承氣,則其人死矣。試觀曹師用承氣諸案,泰半有嘔逆之證,蓋燥熱充斥於下,津液被格於上,肝膽之氣上衡,此嘔逆之所由來也。大論有傷寒嘔多,難有陽明證,不可攻之之戒。世人因之,遂致應下不下,錯過極好機會,良可慨也。仲圣之意蓋謂嘔而多者,則不可施承氣,因胃中濕邪太甚故也若雖嘔而不多,則為承氣證應有之象,逕下之可矣。此意當另文詳之。余嘗擬三圖以釋三承氣之病理下:(圖從略)
    設遇大承氣證而與小承氣湯,則上濕雖化,然以攻下之力不峻,故僅能越燥屎而轉矢氣耳。設遇大承氣證而與調胃承氣湯,則燥屎雖下而遺其上濕,加以甘草之戀濕,必益增其痞滿也。蓋甘草之用,實因常虛而設,詳拙著(甘草之主治。)讀者若因此隅反,則三承氣之用思過半矣。
    曹穎甫曰:吳生凝軒辨析三承氣湯作用,至為精審。姜生極口稱許,誠非阿其所好。然治病之法隨證異施,未可拘而不化。故有先用調胃承氣,俟其轉矢氣,然后用大承氣以攻之者。又有大便初硬后溏,不可攻,有燥屎方可用大承氣者。即亦有津液內竭,雖硬不可攻者。似上濕下燥,上虛下燥之證,方治尚需隨時酌定,或不盡如凝軒所言,蓋仲師用藥,妙在隨證變通,而吳生特舉其常也。夫凡事不能守經者,勢必不能達權,為其根本先已差誤也。然則治傷寒學者,不能识立方之正則,而妄圖參變,有不謬迷於措施者哉?————吳凝軒
2# 沙发
发表于 2008-4-5 18:20 | 只看该作者
余云岫在《旧医上五院长书驳义》对承气汤有如下文字 ,看起来比较明白:
其书又云:同一实也,而在上宜大承气汤,在中宜调胃承气汤,在下宜蜜煎导而通之云云。此言承气汤之用,亦甚肤浅。大承气之用,为去宿食及燥屎。宿食在胃,故用厚朴枳实消之,厚朴枳实者,苦辛健胃药也。燥屎在肠,故用大黄芒硝下之。大黄芒硝者,泻利药也。伤寒论屡言胃中有燥屎,最为可笑,岂有在胃中之理。实在胃之消化机能不良,宿食停滞而已。伤寒论用大承气汤,屡曰腹满腹满不减,腹胀不大便,腹中满痛。腹岂在上者哉。若调胃承气汤,则胃中无宿食,而反温温欲吐,咽干,心烦,有热,则用甘草以缓和胃中**,可耳。故大承气与调胃承气之别,一言以蔽之,曰:胃肠皆实者,用大承气,胃虚肠实者,用调胃承气。换言之,胃中消化滞钝,肠有宿便者,用大承气;胃中知觉过敏,肠有宿便者,用调胃承气。不但此也,用大承气大泻之后,急须纳食以救其乏,若不用枳朴以动其胃,则饮食不欲,即强入之,亦难消化吸收,而使成为有用之品。是以大承气之用枳朴,一以消既滞之食,一以筹纳食于既下之后也。在上在中之言,肤浅特甚。国医信手拈来,妙谛只如也。

“拙巢夫子曰:陽明之為病,上濕而下燥,此說實足發千古之謎。”上湿我觉得也就是余所说的“胃中消化滞钝”。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关于我们|隐私保护|版权保护|小黑屋|爱爱医 ( 粤ICP备2023094852号 )

GMT+8, 2024-6-29 14:47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