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主题
论坛首页 推荐主题 主题专辑 爱医培训 爱医杂志 签约作者 荣誉勋章 排行榜 我的主页
查看: 328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药基础] 巴戟天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楼主
发表于 2007-11-27 15:2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巴戟天
【中文名】巴戟天
【拼音代码】BJT
【别名】巴戟、鸡肠风、兔子肠、三蔓草、不雕草、盐巴戟天、鸡眼藤、黑藤钻、糠藤、三角藤。
【拉丁名】药材RadixMorindaeOfficinalis原植物巴戟天MorindaofficinalisHow,
【英文名】BaJiTian,Bajitian,Indianmulberry(root),Medicinalindianmulberry,MedicinalIndianmulberryRoot,MedicinalIndionmulberryRoot,morinda(root),Morindaofficinalis,MorindaRoot,MorindaeRadix,RadixMorindae,RadixMorindaeOfficinalis,RootofMedicinalIndianmulberry,MedicinalIndianmulberry
【类别】补阳药
【药材基原】为双子叶植物药茜草科植物巴戟天的根。
【药源分布】动植物资源分布:分布广东、广西、福建等地。药材主产广东、广西等地。
动植物生态环境:野生于山谷、溪边或山林下,亦有栽培。
药用动植物的栽培:1.气候土壤:喜温暖的气候,宜阳光充足,以排水良好、土质疏松、富含腐殖质多的砂质壤土或黄壤土为佳。2.整地:广东地区,于秋季先将山坡的灌木连根挖出,就地烧成草木灰,然后深翻土地约27-33cm。至翌春种植前再耕耙1次,并作成宽0.7-1m的梯田,按株距67cm,挖15cm深的穴,以备种植。广西则于种植前将灌木进行疏伐,并去除枯枝,在林内局部垦地挖穴种植。3.种植:3.1.扦插法:广东地区于清明至谷雨间(广西则在12月间)种植。选择2-3年的粗壮藤茎,除去过嫩过老的部分,再剪成长约25cm的插穗。每枝插穗须有3-4个节(两端并须有节)。扦插深度约15cm,每穴插2-3枝,插后覆以细土,踏实,浇水。此法5-10年才可收获,所以广东地区多于巴戟两旁间种木薯、花生、生姜等作物。3.2.根头繁殖法:采挖巴戟时,利用原苗的根头部(带有残根和部分藤茎)种植于整好的地上。此法4-5年即可收获。4.田间管理种植巴戟一般较粗放,管理多结合间种作物进行。每年松土、除草、培土1-2次,施肥1次,并须禁止放牧,防止牲畜为害。
【采收储藏】冬、春季采挖,洗净泥土,除去须根,晒至6-7成干,用木槌轻轻捶扁,晒干;或先蒸过,晒至半干后,捶扁,晒干。
【药材鉴定】干燥的根呈弯曲扁圆柱形或圆柱形,长度不等,直径约1-2cm。表面灰黄色。有粗而不深的纵皱纹及深陷的横纹,甚至皮部断裂而露出木部,形成长约1-3cm的节,形如鸡肠,故土名“鸡肠风”。折断面不平,横切面多裂纹;皮部呈鲜明的淡紫色,木部黄棕色,皮部宽度为木部的两倍。气无,味甜而略涩。以条大、肥壮、连珠状、肉厚、色紫者为佳。条细瘦、肉薄、色灰者质次。显微鉴定:1.根横切面:木栓层为数列木栓细胞。皮层菲薄,散有石细胞,断续排列成环,有的薄壁细胞含切向分布的草酸钙针晶束。韧皮部宽广,有的薄壁细胞含轴向分布的草酸钙针晶束,尤以内侧为多。形成层成环。木质部导管单个或2-3个相聚,呈放射状排列,导管单个或2-3个相聚,呈放射状排列,导管周围有木纤维与木化的木薄壁细胞,偶有非木化的木薄壁细胞群;木射线宽1-2列细胞。不含淀粉粒。2.粉末:灰红棕色。2.1.石细胞成群或单个散在,细胞形状不一,类方形、类多角形、类圆形或纺锤形,有的一连较尖,个别似纤维状,直径20-96(-128)μm,长约至211μm,壁厚3-39μm,有的层纹隐约可见,纹孔明显,孔沟有分叉,胞腔较明显。2.2.木纤维主为纤维管胞,较细长,末端渐尖、钝圆或倾斜,直径13-32μm,壁稍厚,具缘纹孔较大,纹孔口斜缝状或相交成人字形、十字形;韧型纤维具单纹孔。2.3.草酸钙针晶束多不规则充塞于薄壁细胞中,针晶长26-184μm。2.4.具缘纹孔导管直径32-83μm,具缘纹孔较密,壁具三生增厚。此外,木栓细胞常与石细胞或含晶细胞连接。
【炮制方法】炮制方法:1.巴戟天:拣去杂质,用热水泡透后,趁热抽去木心,切段,晒干。2.炙巴戟:取甘草,捣碎,置锅内加水煎汤,捞去甘草渣,加入拣净的巴戟天,煮至松软能抽出木心时(此时余汤不宜多),取出,趁热抽去木心,晒干。(每巴戟天100斤,用甘草6斤4两)3.盐巴戟:取拣净的巴戟天,用盐水拌匀,入笼蒸透,抽去木心,晒干。(每巴戟天100斤,用盐2斤,加适量开水化开澄清)4.使用巴戟天时,须用拘杞子汤浸一宿,至稍软漉出,再用酒浸一伏,再漉出,用菊花一同熬至焦黄,除去菊花,用布拭干用。5.用酒浸一宿,锉焙入药,如急用,只用温水浸软抽去木心用。
【化学成分】中药化学成分:根含维生素C和糖类。同属植物Morindacitrifulia和M.tictoria的根皮含檄树素甙(Morindin)。预试根含蒽醌、黄酮类化合物。从根中分得3个单体,为β-谷甾醇,水晶兰甙(monotropein)及四乙酰车叶草甙(asperulosidetetraacetate)。又分得棕榈酸、十九烷、大黄素-甲醚、甲基异茜草素-1-甲醚、甲基异茜草素及2-羟素-3-羟甲基蒽醌。另含11种游离氨基酸、17种水解氨基酸,糖和多糖等成分尚含2-甲基蒽醌及24-乙基胆甾醇。
【药理作用】药物作用与药理效应:1.增加体重及抗疲劳作用:选用体重16-18g,雄性昆明种小白鼠,按体重配对分为4组,空白组每日用蒸馏水20ml/kg灌胃,给药组灌胃巴戟天水煎剂20ml/kg,连续给药ll天,实验前各组加服药1次。游泳试验每次放入5只小鼠,实验前称重并按实际重量的5%负重。结果表明,巴戟天能显著增加小鼠体重,延长持续游泳时间。2.对免疫功能的影响:用未成年小白鼠,按ACTH生物活性检定法试验,共用药4天,结果表明,巴戟天温浸剂65g/(kg.d),80g/(kg.d)口服及巴戟天50%乙醇提取物60g/(kg.d)口服,能使小鼠胸腺萎缩(P值分别为P<0.05,p<0.001,p<0.001),巴戟天温浸剂10g/(kg.d)腹腔注射,胸腺萎缩亦非常显著(P<0.001)。按乔智胜报道的方法,取出生2l天的昆明种小白鼠,雌雄兼用,按体重配对分血,阳性对照组每日每鼠以0.2%(g/ml)的维生素B4溶液0.6ml灌胃,用药组分别给予巴戟天水煎剂,连续用药10天,最后1次给药后24小时称取体重,尾尖取血,计数白细胞数,并处死动物,分取胸腺称重,结果亦证明巴戟天具有抑制小鼠胸腺萎缩及增加其血中白细胞数的功能。3.对附性器官的影响:巴戟天粗提取物给大鼠或小鼠口服连续14-15天,没有同化作用(以体重、提肛肌或海绵球肌的重量或小鼠肾脏重量增加作为指标),也未表现有雄性素样作用(以精囊重量增加作为指标)。4.皮质酮分泌促进作用:使用体重约35g的ICR雄性小鼠,按Diamondstone方法测定血中皮质酮量,口服给予巴戟天水提取物(1g/kg),结果糖皮质激素酶标记酶肝AIP活性显著上升,腹腔注射亦呈现较多的TAT(酪氨酸转氨酶)活性,表明巴戟天提取物具有增加血中皮质酮含量的作用,其活性可能是由于下垂体一肾上腺皮质系统受到**作用所致。5.降压作用:同属植物Morindalucida的提取物对麻醉猫有显著降压作用,对不麻醉大鼠也有降压作用,但维持时间短,并有一些安定与利尿作用。6.抗炎作用:温浸液50、60g/kg灌胃或10g/kg腹腔注射,对大鼠塑料环肉芽肿有抑制作用;温浸液25、50g/Kg灌胃,不能延长去肾上腺幼年大鼠的存活时间;温浸液350mg/kg灌胃,无增加去肾上腺饥饿小鼠肝糖原累积量的作用,表明巴戟天可能具有肾上肾皮质激素样作用。
毒理学:巴戟天水煎液用药浓度250g/kg体重时,未见动物死亡,对大肠杆菌SOS应答系统无明显影响,提示巴戟天可能无诱变或致诱变的遗传作用。
【性味】辛甘,温,无毒。
【归经】肝,心,胃,肾经。
【功效】补肾阳,壮筋骨,祛风湿。
【主治】阳痿,少腹冷痛,小便不禁,子宫虚冷,风寒湿痹,腰膝酸痛。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钱;入丸、散、浸酒或熬膏。
【用药忌宜】阴虚火旺者忌服。
【不良反应】
【药物配伍】1.《本草经集注》:覆盆子为之使。恶朝生、雷丸、丹参。2.配杜仲:温补肾阳;配菟丝子:温暖胞宫。
【鉴别应用】巴戟天与淫羊霍二者性味相近,均可补肾阳、强筋骨,祛风除湿。然淫羊霍辛、温之性较强,其辛散壮阳之力较峻,且温中寓燥,二药有一缓,一峻,一润、一燥之不同。盐巴戟天擅入肾经,补肾功强,用于肾亏阳蒌、早泄不孕,制巴戟天性缓毒去,使功更专,用治风冷腹痛,关节酸痛,小便失禁等证。
【经典选方】赞育丹《景岳全书》:补肾壮阳。毓麟丸《经验方》:男子不育、女子不孕。苁蓉补虚益气方《备急千金方》:五脏虚劳;金刚丸《张氏医通》:肾虚肾痿
【临床运用】
【各家论述】1.《本草经疏》:巴戟天,主大风邪气,及头面游风者,风力阳邪,势多走上,《经》曰,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巴戟天性能补助元阳,而兼散邪,况真元得补,邪安所留,此所以愈大风邪气也。主阴痿不起,强筋骨,安五脏,补中增志益气者,是脾、肾二经得所养,而诸虚自愈矣。其能疗少腹及阴中引痛,下气,并补五劳,益精,利男子者,五脏之劳,肾为之主,下气则火降,火降则水升,阴阳互宅,精神内守,故主肾气滋长,元阳益盛,诸虚为病者,不求其退而退矣。2.《本草汇》:巴戟天,为肾经血分之药,盖补助元阳则胃气滋长,诸虚自退,其功可居萆薢、石斛之上。但其性多热,同黄柏、知母则强阴,同苁蓉、锁阳则助阳,贵乎用之之人用热远热,用寒远寒耳。3.《本草新编》:夫命门火衰,则脾胃寒虚,即不能大进饮食,用附子、肉桂以温命门,未免过于太热,何如用巴戟天之甘温,补其火而又不烁其水之为妙耶?或问巴戟天近人止用于丸散之中,不识亦可用于汤剂中耶?曰:巴戟天正汤剂之妙药,温而不热,健脾开胃,既益元阳,复填阴水,真接续之利器,有近效而又有速功。4.《本草求真》:巴戟天,据书称为补肾要剂,能治五痨七伤,强阴益精,以其体润故耳。然气味辛温,又能祛风除湿,故凡腰膝疼痛,风气脚气水肿等症,服之更为有益。观守真地黄饮子,用此以治风邪,义实基此,未可专作补阴论也。5.《本经》:主大风邪气,阴痿不起,强筋骨,安五脏,补中增志益气。6.《别录》:疗头面游风,小腹及阴中相引痛,下气,补五劳,益精。7.《药性论》:治男子梦交泄精,强阴,除头面中风,主下气,大风血癞。8.《日华子本草》:安五脏,定心气,除一切风。疗水肿。9.《纲目》:治脚气,去风疾,补血海。10.《本草求原》:化痰,治嗽喘,眩晕,泄泻,食少。11.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补肾壮阳,强筋骨,祛风湿,治肾虚腰脚无力,痿痹瘫痪,风湿骨痛,神经衰弱,阳痿遗精,早泄,失眠;妇女不育。
【考证】出自《神农本草经》。
巴  戟  天(《本经》)

巴戟天为茜草科植物巴戟天的根。主产于广东、广西、福建、江西、四川等地。原植物生于山谷、溪边、山地树林下或栽培。喜温和湿润气候,耐旱,不耐霜冻,忌积水,以土层深厚、排水良好、疏松肥沃的酸性砂质壤土或壤土最宜生长。味辛、甘,性微温。归肾经。功效补肾助阳、祛风除湿。临床用名有巴戟天、盐巴戟天。

【本草汇言】

《神农本草经》:味辛,微温。主治大风邪气,阴痿不起,强筋骨,安五脏,补中,增志,益气。
《名医别录》:味甘,无毒。主治头面游风,小腹及阴中相引痛,下气,补五劳,益精,利男子。
《药性论》:使。能治男子夜梦鬼交泄精,强阴,除头面中风,主下气,大风血癞。病人虚损,加而用之。
《日华子本草》:味苦,安五藏,定心气,除一切风,治邪气,疗水肿。
《开宝本草》:味辛、甘,微温,无毒。疗头面游风,小腹及阴中相引痛,下气,补五劳,益精,利男子。
《本草衍义》:有人嗜酒,日须五七杯,后患脚气甚危,或教以巴戟半两,糯米同炒,米微转色,不用米,大黄一两, 炒,同为末,熟蜜为丸,温水服五七十丸,仍禁酒,遂愈。
《本草纲目》:治脚气,去风疾,补血海。
《本草经疏》:巴戟天禀土德真阳之精气,兼得天之阳和,阳主发散,散则横行,是当木之令而兼金之用也,故其味辛。《别录》益以以甘,而《本经》又曰微温无毒,宜其然也。其主大风邪气,及头面游风者,风为阳邪,势多走上,经曰: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巴戟天性能补助元阳而兼散邪,况真元得补,邪安所留?此所以愈大风邪气也。主阴痿不起,强筋骨,安五脏,补中增志益气者,是脾肾二经得所养而诸虚自愈矣。其能疗少腹及阴中引痛,下气并补五劳,益精利男子者,五脏之劳肾为之主,下气则火降,火降则水升,阴阳互宅,精神内守,故主肾气滋长,元阳益盛,诸虚为病者不求其退而退矣。
简误:巴戟天性温属阳,故凡病相火炽盛,思欲不得,便赤口苦,目昏目痛,烦躁口渴,大便燥闭,法咸忌之。
《本草蒙筌》:味辛、甘,气微温。无毒。恶丹参雷丸,宜覆盆为使。禁梦遗精滑,补虚损劳伤。治头面游风,及大风浸淫血癞;主阳痿不起,并小腹牵引绞疼。安五脏健胃强筋,安心气利水消肿。益精增志,惟利男人。
《本草乘雅》:草木至冬,莫不随天地气化而藏,独此不凋,与天相戟,当为冬肾之生物也。其精志与骨,咸肾所司,欲其生发者,仗此大有所裨。
深秋结实,经冬不凋,反地之阳杀阴藏,得天之阳生阴长,可判属肝;而以戟、以辛,又可判属肺矣。诚肺肝秉制为用之用药也。故主天有八风,不从乡来者之外所因。与经有五风,触五藏之内所因,或肝失用而阴痿不起;或形失生而筋骨不强;或志从阴藏而颓;或气从阳杀而损,靡不因风入中虚,戟以击之。雷公法秉制之宜,阅杞菊生成,斯义自见。
不曰巴戟地,而曰巴戟天,虽似弄巧,实出至理。如是乃可合天有八,经有五风,御五位,触五藏也。
《药性解》:巴戟天,味辛甘,性微温,无毒,入肺、肾二经。主助肾添精,除一切风及邪气。覆盆为使,恶雷丸、丹参。
按:巴戟之温,本专补肾,而肺乃肾之母也,且其味辛,故兼入之以疗风。凡命门火旺以致泄精者忌之。
《景岳全书》:味甘微温,阴中阳也。虽曰足少阴肾经之药,然亦能养心神,安五脏,补五劳,益志气,助精强阴。治阴痿不起,腰膝疼痛,及夜梦鬼交,遗精尿浊,小腹阴中相引疼痛等证。
《本草备要》:补肾祛风。
甘辛微温,入肾经血分。强阴益精,治五劳七伤。辛温散风湿,治风气脚气水肿。覆盆子为使。恶丹参。
《本经逢原》:巴戟天严冬不凋,肾经血分及冲脉药也,故守真地黄饮子用之,即《本经》治大风邪气之谓。以其性补元阳而兼散邪,真元得补,邪安所留?是以可愈大风邪气也。主阴痿不起,强筋骨,安五脏,补中增志益气者,脾胃二经得所养,而诸虚自瘥矣。又治脚气,补血海,病人虚寒加用之。有人嗜酒患脚气甚危,或教以巴戟半两,糯米同炒,去米,大黄一两炒为末,熟蜜丸,温水下七十丸,仍禁酒遂愈。惟阴虚相火炽盛者禁用。
《本草崇原》:巴戟生于巴蜀,气味辛甘,禀太阴金土之气化。其性微温,经冬不凋,又禀太阳标阳之气化。主治大风邪气者,得太阴之金气,金能制风也。治阴痿不起,强筋骨者,得太阳之标阳,阳能益阴也。安五脏,补中者,得太阴之土气,土气盛,则安五脏而补中。增志者,肾藏志而属水,太阳天气,下连于水也。益气者,肺主气而属金,太阴天气,外合于肺也。
《本草求真》:[批]温补肾阴,兼祛风湿。
巴戟天专入肾。辛甘微温。据书称为补肾要剂,能治五痨七伤,强阴益精,以其体润故耳。好古曰:巴戟肾经血分药也。权曰:病人虚损,加而用之。然气味辛温,又能祛风除湿,故凡腰膝疼痛,风气脚气水肿等症,服之更为有益。宗奭曰:有人嗜酒,日须五七杯,后患脚气甚危,或教以巴戟半两,糯米同炒,米微转色,专米不用,大黄一两,〖HT5”,7”SS〗坐〖KG-*2〗刂?炒,同为末,熟蜜丸,温水服,仍禁酒愈。观守真地黄饮子用此以治风邪,义实基此,未可专作补阴论也。
《得配本草》:覆盆子为之使。恶雷丸、丹参。
辛、甘,温。入足少阴经血分。助阳起阴。治一切风湿水肿,少腹引阴冷痛,夜梦鬼交精泄。
得纯阴药,有既济之功。君大黄,治饮酒脚气。
滚水浸去心,助阳;杞子煎汁浸蒸,去风湿;好酒拌炒,摄精;金樱子汁拌炒,理肾气,菊花同煮。
火旺泄精,阴水虚乏,小便不利,口舌干燥,四者禁用。
巴戟、锁阳,暖肾经之寒;熟地、杞子,制能脏之热。肾脏虚多热,肾经虚多寒。经脏不同,水火判别,毋得误用。
《本草经解》:巴戟天气微温,秉天春升之木气,入足厥阴肝经;味辛甘无毒,得地金土二味,入足阳明燥金胃经。气味俱升,阳也。
风气通肝,巴戟入肝,辛甘发散,主大风邪气,散而泻之也。
阴者宗筋也,宗筋属肝,痿而不起,则肝已全无鼓动之阳矣,巴戟气温益阳,所以主之。盖巴戟治阳虚之痿;淫羊藿治阴虚之痿也。
肝主筋,肾主骨,辛温益肝肾,故能强筋骨也。
胃者五脏之原,十二经之长,辛甘入胃,温助胃阳,则五脏皆安也。胃为中央土,土温则中自补也。
肾通气而藏志,巴戟气温益肝,肝者敢也,肝气不馁,则不耗肾,而志气增益也。
《神农本草经读》:巴戟天气微温,秉天春升之木气,入足厥阴肝经;味辛甘无毒,得地金土二味,入足阳明燥金胃。虽气味有土木之分,而其用统归于温肝之内,《佛经》以风轮主持大地,即是此义。《本经》以“主大风”三字提纲两见,一见于巴戟天,一见于防风,阴阳造化之机,一言逗出。《金匮》云“风能生万物,亦能害万物。”防风主除风之害,巴戟天主得风之生,不得滑口读去。盖人居大块之中,乘风以行鼻息呼吸,不能顷刻去风。风即是气,风气通于肝,和风生人,疾风杀人,其主大风者,谓其能化疾风为和风也。
邪气者,五行正气不得风,而失其和,木无风则无以遂其条达之情,火无风则无以遂其炎上之性,金无风则无以成其坚劲之体,水无风则潮不上,土无风则植不蕃,一得巴戟天之用,则到处皆春,而邪气去矣。
邪气去而五脏安,自不待言也。
况肝之为言敢也,肝阳之气,行于宗筋,而阴痿起;行于肾脏,肾藏志而志增,肾主骨而骨强;行于脾脏,则震坤合德,土木不害,而中可补。
益气二字,又总结通章之义,气即风也,逐而散之,风散即为气散,生而亦死;益而和之,气和即是风和,死可回生,非明乎生杀消长之道者,不可以语此。
《本草新编》:巴戟天,味甘、温,无毒。入心肾二经。补虚损劳伤,壮阳道,止小腹牵痛,健骨强筋,定心气,益精增智,能止梦遗。此臣药,男妇俱有益,不止利男人也。世人谓其能使痿阳重起,故云只利男子。不知阳事之痿者,由于命门火衰,妇人命门与男子相同,安在不可同补乎。夫命门火衰,则脾胃寒虚,即不能大进饮食。用附子肉桂,以温命门,未免过于太热,何如用巴戟天之甘温,补其火,而又不烁其水之为妙耶。
或问近巴戟天人罕用,只用于丸散之中,不识亦可用于汤剂中耶?巴戟天,正汤剂之妙药,无如近人不识也。巴戟天,温而不热,健脾开胃,既益元阳,复添阴水,真接续之利器,有近效,而又有远功。夫巴戟天虽入心、肾,而不入脾胃,然入心,则必生脾胃之气,故脾胃受其益。汤剂用之,其效易速,必开胃气,多能加餐,及至多餐,而脾乃善消。又因肾气之补,薰蒸脾胃之气也,谁谓巴戟天不宜入于汤剂哉。 巴戟天温补命门,又大补肾水,实资生之妙药。单用一味为丸,更能补精种子,世人未知也。
或疑巴戟天入汤剂最妙,何以前人未见用之?曰:前人多用,子未知之耳。夫巴戟天,补水火之不足,益心肾之有余,实补药之翘楚也。用之补气之中,可以健脾以开胃气;用之补血之中,可以润肝以养肺阴。古人不特用之,且重用之。自黄柏、知母之论兴,遂置巴戟天于无用之地。嗟乎!人生于火,而不生于寒,如巴戟天之药,又乌可不亟为表扬哉。
《本草分经》:甘、辛,微温。入肾经血分,强阴益精,散风湿。

【现代药理研究】

1. 巴戟天口服液能抑制幼年小鼠胸腺萎缩,升高其中白细胞数,并能增加甲状腺功能低下小鼠的耗氧量,使其M受体活性恢复正常。
2. 巴戟天提取物具有增加血中皮质酮含量的作用,还有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作用。
3. 巴戟天对阳虚患者有雄激素样作用。
4. 巴戟天乙醇浸液在试管内对枯草杆菌有抑制作用,乙醇提取液体外对乙肝病毒有抑制作用。

录自《历代本草药性汇解》

[ 本帖最后由 本草堂 于 2007-11-27 16:54 编辑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关于我们|隐私保护|版权保护|小黑屋|爱爱医 ( 粤ICP备2023094852号 )

GMT+8, 2024-6-13 22:28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