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主题
论坛首页 推荐主题 主题专辑 爱医培训 爱医杂志 签约作者 荣誉勋章 排行榜 我的主页
查看: 183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其他] 刘炳凡学术思想形成之研究(3)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楼主
发表于 2007-10-25 10:5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刘炳凡学术思想形成之研究(3)


    2、道家思想
从医学史的角度看,道家与中医学结下了不解之缘。在医学史上,卓有建树的医学名家,多与道家有密切的关系。如孙思邈称孙真人,王冰号启玄子,张景岳名会通子,孙一奎谓通一子等等,葛洪、陶弘景则更是对医学卓有建树的道学名家。他们的道学之名还超过了医学之名呢。道家思想与中医学的关系,于此可见一斑。刘老早年通读《周易》、《老子》、《庄子》、《抱朴子》(《周易》本属儒家经典,但道家受其影响甚深,以《周易》的基本思想为修真修道修仙的理论依据,《周易参同契》就是最直接的证据,为了叙述的方便,经征得刘老本人的同意,我将《周易》放在道家。)等道学典藉,潜移默化,自然受到道家思想的影响,下面结合《易系辞》、《老子》的相关内容,分析一下道家思想对刘老学术思想形成的影响。
    (1) 阴阳学说 “一阴一阳之谓道”(《周易·系辞》)这是说阴阳的矛盾运动,是天地万物变化的根本。“反者,道之动”(《老子·四十章》)这说明相反者,可以相成,对立者,可以互根。明确这一原理,就可以更深刻地理解中医的阴阳学说。因为天地万物的变化,都是阴阳运动变化的产物或者说阴阳运动变化的结果。“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老子·四十二章》)这等于说万物都包含着阴和阳两个方面,只有阴阳二气,互相交流(冲气),才能产生能生化万物的“和气”。阴阳的这种互推互荡,而产生的“和气”,就是生命健康的物质基础。阴阳的这种“负阴而抱阳” 、这种“冲气”这种“和”,就是生命的正常。刘老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从阴阳不平则病的观点出发,守“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的原则,而提出了“小病调气血,大病燮阴阳”的学术见解。这一学术观点的提出,就是将“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的原理,结合长期的临床实践,引入中医学术领域的结晶。此外,刘老还认为对“上病下取、下病上取”、“从阴引阳、从阳引阴”等具体治则,如果从“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的角度来理解,则理解得更加深切,运用得更加自由。
   (2) 预测学说 《周易》可以说是一部以占筮为主要内容的古代百科全书,因而,预测学历来被认为是其主要功能。《周易》预测,重在察“几”。如“知几其神乎……几者,动之微,吉之先见者也”(《周易·系辞》),这是说要注意从极其微小的变化,去把握事物的转化征兆。如何去把握呢?举例来说,当我们看到深秋的“霜冻”,就会想到严冬的“坚冰”期即将到来,“履霜坚冰至”(《周易·坤卦》)多么明白啊!刘老临证,详参四诊,注意从微小的症征变化,以判断疾病的转归与预后,持重察几、防患于未然。就是将这一方法,贯彻于临床实践之中。如刘老治急症,倡导“察临界证,掌握病机发展趋势”的观点,就是将预测思想应用于医学的体现。兹举一例,聂某,女,25岁,阴虚伏热,遇霉雨季节而发病,西医诊为“肠伤寒”,治以氯霉素,后因白细胞下降而停药。四十余日但饮不食,二十余日聋哑不言,四肢微厥,头摇目圆手动,与水则咽,不与不需,人事昏沉,便尿自遗,针趺阳、涌泉无痛感,脉细软无神,舌微红光淡,苔驳去(苔光煤黑枯厚,曾剥落3次,皆系极坚韧之壳)。细审之,目虽圆而神光未全失,脉虽无神,但尚未至乱。因知一线之胃气尚存,犹可救治。以“气液两补、育阴潜阳、和肝熄风、兼以助化”为治,服之果愈。本例虽一派死证,但目虽圆,而“神光未全失”;脉虽无神,但“尚未至乱”。这两个微小的症征,就是“一线之胃气尚存”之“几”的征兆,据“有一分胃气,便有一分生机”的原理而许以可治。若不能娴熟地运用察“几”的方法于临床实践,是不可能达到这般境界的。这就是从“动之微”而“察几”的实例。
   (3) 守中思想 守中是道家思想的一个重要方面。如“谷神不死(胃气),是谓玄牝(母也),玄牝之门,是谓天地(阴阳)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劳也)”(《老子·六章》)。“多言数穷,不如守中”(《老子·五章》)。“谷神”之谷,实为空谷之谷。但刘老认为,如果从医学的角度来理解的话,也可以将“谷神”理解为胃气。那么,就可以这样理解:胃气是化生气血的源泉,滋养阴阳之气的根本,胃气氤氲,存于人体,则日日资用而不衰弱。治病的方法再多,也是有限的,不如保护中焦胃气。刘老临床以“保持脾胃的健运为第一要着”的学术经验,除了医学方面的因素外,与《老子》这一思想的启发,是极为相关的。
   (4) 贵柔思想 道家贵柔,举世公认。如“水善利万物而不争”(《老子·八章》)、“天下莫柔弱如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先,以其无以易之也。故柔之胜刚,弱之胜强,天下莫弗知,莫能行”(《老子·七十八章》)。刘老临床注重“滋阴(肝肾肺胃)补肾(水脏)”的学术思想的形成,除医学等方面的因素外,与《老子》贵柔思想启发不无关系。刘老治疗肿瘤,注重滋养阴津,即使阴未伤,亦先养阴以防其变。注重养阴,即是以“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先”为依据的。刘老创三参首乌汤,用于多种慢性疑难痼疾,每收卓效,创“柔剂养阳”法,以治疗虚火上浮诸症等等。无一不贯穿着道家“贵柔”的思想。
   (5)  欲夺先予法 道家善于机变,如“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夺之、必固与之”(《老子·三十六章》)。刘老认为这就是反治法之原理所在。掌握了这一基本原理,那么运用反治法,就必无疑虑。至于“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馀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余,补不足”(《老子·七十七章》),则又是可以直接用以指导临床的治疗原则。
   (6) 慎终如始法 道家处理事情的方法,特别强调始终一。如:“慎终如始,则无败事”(《老子·六十四章》)。刘老在临床中,无论二诊,三诊及至数诊之诊察,均如初诊之周详。如一例原患哮喘,一日忽胸闷气短、脉律不齐,刘老诊为心脏性喘息,与参、芪、远志、枣仁、三剂心脏宁而喘咳平。临证评察不仅体现了刘老高尚的医德,同时也表明他是遵循老子“慎终如始”的治学方法的。刘老临床是这样,办其他一切事情无不是这样。“慎终如始”,坚持一生。
  总之,影响刘老最深刻的道家思想,概括起来,有阴阳辩证法则,“贵柔”、“守中”的哲学思想,“见微知著”的认识方法“欲夺先予”的治疗思想和“慎终如始”的治学方法。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关于我们|隐私保护|版权保护|小黑屋|爱爱医 ( 粤ICP备2023094852号 )

GMT+8, 2024-9-25 22:15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