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主题
论坛首页 推荐主题 主题专辑 爱医培训 爱医杂志 签约作者 荣誉勋章 排行榜 我的主页
查看: 3339|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医文化] 中医药现代化若干问题的思考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楼主
发表于 2007-7-15 10:0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中医药现代化若干问题的思考
.. 裘 索
中西医药的哲学思想的对比
一、中医药学的哲学思想
中医药学是宝贵的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科学的代表形式之一。对中医药学的正确认识及其发展思路的研究,需要以中医药哲学的研究作为基础。要对中国传统文化之所
以能产生中医药学的哲学思想进行发掘,进而研究中医药学的科学性。 对于中医药学生存、发展方向的困惑而言,面对的问题既是中医药哲学带来的也是以哲学对中医药学提出的本体论承诺出现的。这表现为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中医药学学科的科学性及其产生的哲学基础与我们现在所熟知并运用自如的现代科学和哲学对其进行研究而产生的误区,另一方面则要求中医药学本身能证明其自身的科学性和哲学基础,即中医药学的学科性要在本体论哲学的支持下表明其科学形式与哲学方式的一。 中国哲学和中医药学的关系,表明了中医药学的思维方式与中国哲学基本规律的统一性。进行中国哲学研究──真正探索中国哲学奥秘、并认为中国哲学是不同于西方哲学的、具有***的哲学形式,就应在《周易》、《道德经》、《内经》及《论语》等儒家和道学经典的研究上下功夫,这是研究中国哲学的基本方法,也是研究中医药哲学的基本方法。 周易》是中医药学的哲学基础,其具体影响了中医药学的脏腑理论、经络理论、阴阳气血理论、病理病机理论、诊断理论、治疗理论、方剂学和本草论。而作为中医药学的经典──《内经》,其博大精深的理论体系为中医药学的发展进步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其医学理论不但为医经之首,更成为医家必须精通的基础理论形式。而且《内经》作为对人体的有形之存在的形式方面的研究,也使中医学成为不同于西方医学模式的***的医学体系。 深入研究《周易》、《道德经》及《内经》的哲学思维,对中医药学的继续进步将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二、西医药学的哲学思想
西方本体论奠基人巴门尼德从逻辑论证的角度出发,提出了“存在”的概念,它是唯一的、不变的、不生不灭的,这就导致后来的“不可毁灭的实体”,乃至于“不可毁灭的物质”的概念。巴门尼德之后,西方自然哲学的特点是把事物看成是个组合物,开始深入探求物质内部结构。恩培多克勒的四根说,阿那克萨哥拉的种子说皆是其体现。后来,留基波与德谟克利特提出了原子论。根据原子论的观点,世界是“构成”的,而非“生成”的,因而人们的注意力集中于其构成元素的分析,而非其统一本原之探
讨。 文艺复兴后,西方从教会的影响下解放出来,并导致以实验为基础、以数学为语言的科学理论。西方近代哲学的奠基人笛卡尔提出的“我思故我在”被称为是近代“我”
的觉醒。笛卡尔把思想和物质对立起来,即把自然界看成一个严格按必然性运行着的、按数学法则建立起来的机器,而面对着这样一个死寂的宇宙的是活生生的、能动的、自由的精神。笛卡尔的二元论意味着,在“我”与世界之间可以分割开来,而把物质世界看成一架与自己毫不相干的机器,借助这种分割就可以对世界做客观描述。这种思维方式影响了西方世界两个世纪。所以黑格尔说过,思维和存在的对立是近代哲学的出发点。牛顿采用这种机械的自然观来构造他的力学体系,巨大的宇宙机器是因果完全确定的。拉普拉斯用牛顿力学成功地解释了若干天文学问题。他曾说,如果一个计算者知道了世界上一切物质微粒在某一时刻的速度和位置,就能算出一切过去和未来。从此,由笛卡尔和牛顿所建立的机械的自然观在西方世界占据了统治地位,甚至被应用于生命体。霍布斯把人的理性思维归结为数学计算,笛卡尔认为动物是机器,拉美特里认为人是机器。生物学家邦尼特曾说过,如果有什么神灵能够对荷马脑子里的所有纤维加以分析,他就能够照这位诗人所想象的一样把《伊利亚特》描述出来。
由于力学和物理学的巨大成功,仿佛任何科学问题都可以还原为物理问题而得到解释,还原论就是如此产生的。热力学可以还原为统计力学,电磁现象可以还原为带电
粒子的运动,化学可以还原为原子物理学,典型的化学现象可以用原子的属性来加以
解释。那么,生物学的问题似乎也就必须还原为物理化学问题而得到阐明才能够令人
满意。在这种思想指导下,医学研究愈益向微细方向深入,甚至到达细胞、亚细胞与分子水平。然而,从本质上说,这种方法是机械的,而非有机的;是局限的,而非整体的。 西医药学是在西方哲学及科学的背景下发展起来的。按照西方的主导观点,任何生物学问题是必须在物理化学的层次加以阐明才算是得到根本解释的,也就是必须还原为物理化学问题。这种观点可称为还原论。而根据这种观点,整体由局部组成,高级运动由低级运动组成,可一直追溯到细胞水平、分子水平。因此,自然就会重局部而轻整体,重分析而轻综合,重微细结构而轻相互关联。
三、中西医药的哲学思相比较
近代以来,随着西学东渐的历程,西方的医药学思想和医疗模式也开始输入中国。
由于西方医药学在治疗技术上的方便性,使国人在医疗实践中能够接受西医药的治疗
方式。但是,正是这种实用主义和“全盘西化”的价值承诺形成了对中医药学和中国传
统文化的否定思潮。表现在思想形式上,由于自“五四”以来的“全盘西化”思潮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全面否定,中医药学也成为被否定的内容之一。为了提供否定中国传统文化的理性基础,自觉不自觉的以西方的哲学思想判释中国传统文化的方法就成为时代
的风气。以西方的医药学模式判释中医药学以比较两者的优劣,成为这个时代中医药学研究的重要特点。如果说以西方医药学技术上的特点做为可接受的标准还带有实用主义的特点,从而还能在经验论的层次上证明理性的必然,那么,以“全盘西化”对中国
传统文化及其对中医药学的否定就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理性自觉的背叛,而成为厚西薄
中的思想方法了。 然而,以我们已经熟悉并习以为常运用于思想的西方哲学思维进行中医药学的哲学研究,是不能产生正确的结果的。以西方哲学的模式为坐标系进行中医药学的研究,其结果只能是南辕北辙。
当前对中医药学的哲学研究无不是以西方哲学的思维方式、概念、范畴及科学模
式对中医学的思维方式、概念、范畴及科学模式进行西化式的推定。从产生的研究结果而言,由于脱离了自在的中国文化的基础──中国文化对哲学的承诺及其原理的推定,应当认为这些推定的结果根本不是中国哲学或中医哲学的本来面目,而只是西方哲学和西医学对中医学理论的异化。 西方哲学的推定是形式化的制式,而中国哲学是方式化的制式。西方哲学史表明,自亚里士多德以后,以形式化的制式推定本体,产生了西方哲学中的不可克服的本体论困难。中国哲学固然缺少主体形式化制式的推定,正如西方哲学的成就所表明的那样。可是,哲学的发展有它自身的规律,当西方
哲学的形式化制式在继续形式化的努力中困难重重最终走向终结时,以《周易》为代
表的方式性的中国哲学制式就必然成为当代哲学进路的新的发展方向。 西方医药学以形式化为主体的诊断技术的提高和治疗技术的滞后的矛盾已引起人们对中医药学医疗特长的重视。因为对于治疗而言,西方医药学显得不如中医药学在整体方面的治疗有效。西方医药学的对人体不断分割而日趋精细,但是,人的存在的机能表明,人的身体不是机器,整体不是部分的总和,所以,虽然人类在当代已经借助于科学技术可以上天入地,但对自身的存在本质而言,却知之甚少。在笛卡尔二元论思维方式的作用下,西方医学对人的生理器官的认识不但不断地被分割,而且人和自然界也被分割开来,自然界的存在物也被不断分割,最终不断暴露出西方医学模式的问题以及人类对自然界的掠夺和破坏的问题。这些问题表明,西方哲学带给人类的理性的失误之处越来越多。 中国学术界在经过由本世纪初开始的以西方文化为坐标的对中国文化进行的“全盘西化”式的批判和对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的极尽歪曲之后,已造成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代的失落。我们的学术界应在反思这一悲剧中呼唤中国传统文化和科学精神的归。而这样做,绝不仅是出于民族自强的需要,也是出于对人类文化发展的必然性的识。
如果思维方式和其产生的知识形式是哲学的自在统一,那么,一定的知识形式将是其自在的思维方式所产生的自为结果。因此,就中医药学的学科形式而言,如果承认
其是不同于西方医药学的***的形式,那么,中医药学自在的哲学就是西方哲学的形
式所不能兼容的。所以,与西方医药学是西方哲学所生成的医药学形式一样,中医药学也只能是中国哲学思维所生成的产物。从中医药学的形式中推定其哲学思维,发现其自在的哲学规律,比以西方哲学为主体的当代推定方式对发现中医药学的哲学模式及规律更为有利。由于中国哲学的自在方式承诺和推定了中医药学的学科性,因此以西方哲学的辩证法推定中医药学就会产生相当大的曲解,由此导致不但不能从本质上认识中医药学,而且对中医药学的研究和发展形成了相当大的障碍。因此,哲学上的正本清源就是当代中医药学研究中的重要任务。
中医药现代化若干问题的思考(续一)
对“科学”的再认识 什么是科学?答案非常复杂。在拉丁语中,Scientia(科学)就其最一般的意义来说,是学问或知识的意思。但英语词“science”却是“自然科学”的简称。而在德语里,与科学对应的Wissenschaft包括一切有系统的学问,其中有英语世界所谓的科学(自然科学),也有历史、语言学及哲学。《道德经》这部中国古代优秀的著作,一开始就明确告诫人们过于严格的定义有使精神实质被**的危险:“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道”,就是在一定结构内永无休止的变化,因为科学正是这类性质的活动,所以无法给出一个严格的定义。但是,没有严格的定义不意味着无法进行下一步的探讨。在梅达沃的《从亚里士多德到动物园:生物学哲学词典》中,有一段关于定义的论述,对人类很有启发:“在某些形式化领域中(如在数理逻辑中,定义是一个符号代替另一个乃至更多符号的规则),定义是十分重要的,但在日常生活,在像生物学这样的科学中,定义的重要性被过分地夸大了。如果所有的技术性词汇未经严格定义就不能用于论述,这简直不是事实。如果真是如此,那就没有生物学了。”换一个角度来理解,如果说没有科学的严格定义就说无法中医药学进一步探讨,这也简直不是事实。 当研究越是深入,越会发现科学在过去和现在呈现的各个不同方面。当然,科学也具有一种统一性和整合性,这是科学赖以存在的重要条件。但是我们不得不仔细研究科学的各个不同方面,就像研究科学的统一性那样。科学展示着自己的各个不同方面,可以增长人类的科学概念和知识,却很难自然地增长对科学的系统认识,即人类需要对科学有一个更加科学的认识。 更加科学地认识科学的一个方法,是把科学首先看作一种社会活动,看作是发生在人类社会中的一系列行为。从这种角度看,科学不仅仅是一些零散的被确认的知识,也不仅仅是得到这些知识的逻辑方法,而是一种特殊的思想和行为。 世界上只有人类具有科学研究的能力,根据《辞海》的解释,科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的知识体系,是人类理性思维的结果。科学的任务是揭示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探求客观真理。由于客观世界的复杂性,
科学必然是多元化的,所以从事科学研究必须要有实事求是的态度。 研究几何学的产生也许对中医药学的现代化研究有启发性意义,在古代埃及和巴比伦的记载里,经验知识已经有了初步的系统。古埃及和巴比伦人记录了简单的度量方法和度量单位,记载了简单的数学和历法,其中有对天象的观察,甚至初步认识了日蚀和月蚀。但是,对这些现象加以理性考察,探索出各种现象之间因果联系的,应该说是希腊爱奥尼亚的自然哲学家们。在早期的探索里,他们的最成功之处是把丈量土地的经验规则发展成为一门演绎科学——几何学。创始者相传是米利都的泰勒斯和塞莫司的毕达哥拉斯。而在三百年以后,欧几里得才对古代的几何学做出了最后的系统化整理。 中医药学的优势、缺点、发展观及中西医结合观
一、中医药学的理论优势及缺点 中医药在生命观方面的优势,体现在生命的精神层面、功能层面、整体层面、动态层面,体现在对生命复杂现象及其规律作直觉观测、灵性感悟、整体把握上;在疾病观方面,中医药的优势体现在从整体上认识患病是邪气盛正气衰也就是人体功能的失衡所造成的;在治疗观方面,中医药的优势体现在整体调节人体功能失衡状态以及未病养生的预防思想、辨“证”求“本”的诊断方法、发掘正气潜能、自组织自调节的治疗原则上;在医学观方面,中医药认为医药学是一种天人合一的、大生态的综合医药学模式。而西医药学的优势则体现在生命的物质层面、个体层面、静态层面的具体分析以及实质治疗上。 从本体论和方**角度分析,中医药学是以关系、功能、过程为本体,而不是以实体、形态、结构为本体,是以无形的元气为本体,而不是以有形的原子为本体;中医药学采用的是模型方法、感应综合方法、类比方法,而不是原型方法、因果分析方法、还原方法。中医药学的世界观、生命观是众所周知的整体恒动观。她一开始就将人视为天地人大环境中的一个子系统,将人体本身视为一个有机的整体,看成是与天地自然相感应的小环境、小宇宙。这是符合人体生命实质的。西医将人看成是机器,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的开创者J.O.拉美特里即明确提出“人是机器”,但人毕竟不能像机器那样随意拆卸、组装,人除了自然属性、物质属性(包括器官、细胞、分子等组织结构)外,还有社会属性、文化属性、精神心理属性。中医药学在系统把握人的社会、文化、精神心理属性方面更有其优势。中医药学在**、脏象经络学说等所采用的整体类比、感应综合的方法,与因果分析方法相比较,后者在解释自然、生命中的确定性、稳定性、线性、高同质性、简单性领域有其优势,而前者在解释自然、生命的不确定性、不稳定性、非线性、低同质性、复杂性领域有其优势。德国著名医学哲学家满晰驳博士说:“物质的客体的同质性在基本粒子中品位最高,从它们开始,沿着原子、分子、细胞、原始的和较高的有机体的组织、动物、人……这一方向行进下去……其同质性依将下降。”“同质性与个体的复杂性成反比”,“功能的稳定性与物质的同质性成反比”,“由于物质客体的同质性不断地减少,基于因果分析的表述最终失去了它的意义。”因此以现代医药学为代表的因果分析方法的作用“在人类生理学的领域里显著削弱了,而且,当涉及到
心理的或社会的现象时,它就蜕变成完全不确定的了。”而在这一方面,中医药学的感应综合的方法则有它的优势。
二、中医药学的临床优势及缺点
中医药学辨证论治方法的优势,从整体而论主要是无创伤性获取病理信息;司外揣
内的功能观察;整体动态的诊察内容和简便、经济的诊察方法。中医药治疗具有安全、有效、低毒等优势,其单味药及复方的药理作用具有多效性,同时存在多个有效成分或部位,而通过辨证论治原则组成的复方,其各个组成部分相互之间产生化学反应后又具有新物质及新功能,使得复方形成比单味药更优越的整体调节,从而更有力地纠正机体的各种不平衡状态,为有效地治疗复杂疾病奠定了基础。中医药学非药物治疗使用器械或手法,发挥着整体功能综合调节和协助人体自然康复的作用,强调因人施用、辨证施用,注重医患双方的互动性和方法的实用性、有效性。 中医内科的优势病种以心、脑、肺、肾及糖尿病、肿瘤等为主;非药物疗法适应症及其优势病种除推拿治疗的外科、骨伤等形体病证外,还包括慢性病和内分泌疾病等病因复杂或原因不明的病种。结合文献研究,可见中医药学长于诊治多系统、多器官、多组织的综合病变,精神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疾患、病毒性疾病以及功能性、原因不明的病证等,而在形体和器质性疾病、原因单纯而明确等病变的诊治上,则与西医药学不可同日而语。中医药学在治疗心因性疾病、心身疾病以及男性病、妇科病方面也有较大优势。但中医药学优势的病种也并非一切均优,而是有条件的。如糖尿病治疗,中药降糖并不占优势,但对并发症有很好的疗效;中药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主要是能明显延缓慢性肾衰的病理进程;而治疗肿瘤则是从整体提高人体的综合抗病能力与机能
恢复能力,减少病痛,提高生活质量,延长存活期,减少放化疗的副作用等。对于中风,中医药治疗在降血压和快速清除出血、急救等方面大不及于西医药学,但对中风后遗症的康复,针灸有着较好的疗效,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能力。 此外一些被西医药学判定的“不治之症”,一些经西医化验、透视、拍片却无法诊断的疾病(如头晕目眩、疲倦无力、心悸、失眠、健忘、无名发热等),一些服用西药有过敏反应和副作用以及长期服用西药产生抗药性的人,采用中医药治疗往往能有满意的疗效。中医药学一些独特的治疗方法如**麻醉更为世界医药学做出了贡献。
三、中医药学的当代发展观及中西医药学结合观
随着人们生活条件、物质条件和医疗条件的大大改善,人类自身身体素质日益下降、体质日益衰弱。过分讲究卫生、讲究舒适,使机体接触病原体的机会减少,抵抗力下降;环境污染,生态失衡,威胁到人类的生存和繁衍;交通便捷,来往频繁,使疾病
扩散机会明显增大。当代人类的疾病谱发生了结构性变化,人类受到现代综合征、癌症、心身疾病、医源性疾患等的困扰,现代医药学的局限性开始逐渐显露出来。
中国传统医药学往往可以补充现代生物医学的缺陷和不足。中国传统医药学基本
符合新世纪“保护生态,回归自然”的要求。中医药学的理论体系,既包含有文化社会的
因素,又包含有自然科学的因素;既反映了人体五脏之间不可分割的复杂关系,又反映了人体内“藏”与自然万物外“象”的对应关系。中医药学体现了综合、全息的“象”思维特征,“藏象”、“脉象”、“证象”反映了生理功能、病理变化(病因、病性、病位、
病势)等人体各种信息与自然生态各种信息的总合。因此可以说中医药学是一门顺应自然环境的大生态医药学。 中医药学还是一门强调自我调节、发掘人体正气潜能的功能医学,中医药治疗学可以称之为功能调节治疗学。中药学在治疗疾病方面不是单纯针对人的组织结构病变,不是采用以清除组织病灶、抑制致病菌毒为基本特征的对抗性治疗,而是建立了一套针对人体无形的功能关系的自组织、自调节的治疗系统,建立了一套功能动态平衡调节模式,而这种调节又主要落实在五脏功能调节上。五脏的功能调节从不同的角度可分为外在调节、内在调节、自组织调节;即时调节、后时调节、前时调节;一元调节、二元调节、多元调节等几类。外在调节,指采用药物、针灸、推拿、食疗、气功等外在手段,遵从五行相生相克原理,进行五脏功能调节以治
疗疾病,以达到动态平衡的健康状态;内在调节,是指人体内部五脏之间依据相生相克原理进行自我调节,五脏的生克调节说明人体本身存在维护健康的能力;自组织调节,是外在调节和内在调节的总称,两者都是通过不断地吸收外在的负熵(即“正气”)由无序达到相对有序,通过五行生克达到稳态平衡的自组织行为。即时调节,是指人体一旦出现五行生克失衡状态,随即就有一种本身的或外在的正气——负熵对它进行调节,通过自组织达到和谐稳态;后时调节是人体五行—五脏生克严重失衡,即时调节无效,在病程长、病情重的情况下,通过药物、针灸、气功等手段进行的功能调节;前时调节,是人体在“未病”状态或亚健康状态,五行生克制化尚没有失衡时采用的一种功能调节,中医药学的“养生”、“不治已病治未病”,实际上就是一种前时调节。一元调节,是在五脏功能失调时,只对本脏一个脏的功能进行直接性调节;二元调节,就是在本脏失调时,通过对与之有关的另一脏的调节,而使本脏达到稳态平衡;多元调节,就是通过两个以上的脏的调节,而使受病之脏达到动态平衡。
由此可见,中医药学在对人的自然属性、社会文化属性、精神心理属性的认识方面,在对人的健康、疾病的认识方面,都有西医药学所不及的优势。当然中医药学也有
自己的劣势和短处。值得特别指出的是,中医药学的劣势和短处往往同优势和长处混
在一起。如中医药学的大生态医药学、功能调节治疗学的优势中往往又包含缺乏量化、细化、形态化的劣势。可见中医药的优势不是指某一“领域”的优势,而是指某一领域中某一“方面”的优势。也就是说中医药学在医药学思想和医疗方法中既有优势的一面,也有劣势的一面。中医药学发用“扬长弃短”的态度,应当“有所为有所不为”,不必全面开花,更不要处处与西医药学争短长,处处与西医药学相抗衡。应当发扬自己的优势“方面”,对自己的劣势“方面”则直接用现代医药学来弥补。如在疾病治疗上,中医药学在代谢性、免疫性、功能性疾病以及多组织、多系统、多靶点性疾病或特定病程的治疗方面,在调整亚健康状态、养生摄生、防老抗衰以及保护生态、回归自然等方面有着优势,应当“有所为”;而对一些明显处于劣势的疾病则可以“有所不为”。但要注意中医药学的优势发展应当始终以中医药学为“平台”,而不是以西医药学为发展“平台”和发展目标。当然,如何在思维方式层面发扬中医药学的大生态医药学、功能调节治疗学方面的优势,修补其缺乏量化、细化、形态化方面的不足,比临床操作层面要复杂得多、困难得多,需要多学科、长时间的研究,但惟有如此,才能真正实现中医药学的现代化,才能真正实现中医药学的复兴。
2# 沙发
发表于 2007-8-31 15:40 | 只看该作者
现代化啊现代化,到底如何现代化呢
头像被屏蔽
3# 板凳
发表于 2007-9-1 09:51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4
发表于 2007-9-1 13:27 | 只看该作者
中医药现代化,是一个没经过论证就上马的命题,让研究者们先研究着吧,我们试目以待。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关于我们|隐私保护|版权保护|小黑屋|爱爱医 ( 粤ICP备2023094852号 )

GMT+8, 2024-9-20 17:47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