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主题
论坛首页 推荐主题 主题专辑 爱医培训 爱医杂志 签约作者 荣誉勋章 排行榜 我的主页
查看: 199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图片区] [每日一帖](4.20)怎样识别弱智儿童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楼主
发表于 2007-4-20 12:4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弱智儿童给家庭和社会都带来很大的负担,对患儿也非常痛苦,如何去早期识别很重要,听听专家怎么说,大家也可以说说你们的经验.





                怎样识别弱智儿童
  做好计划生育的同时必须提高人口素质,做到少生优生优育,使儿童健康成长,早日成为有用人才。做父母的又多么希望自己唯一的宝宝既健康又聪明,如果孩子智能低下,给家庭和社会都带来不幸,蒙受莫大损失。

  智能是指一个人的神经精神活动,是对客观事物的合理分析,判断及处理的综合能力。智能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发展成熟。弱智儿童是指智能发育障碍,明显落后于同龄平均水平,除智能低下外,还有运动、生活能力、学习劳动能力等都低于正常水平,甚至有畸形。弱智儿童是由于多种原因造成的综合症状。

  怎样识别弱智儿童呢?可根据大脑发育和生理功能去判断,在实际工作中一般以行为动作,语言发音作为判断智能的主要指标,从儿童的动作推断大脑发育情况。动作发音的规律是:由上而下,由近到远,由不协调到协调,由粗到细,由简单到复杂。以下以不同年龄加以说明。

   新生儿期动作不规则又不协调,紧握拳头,俯卧时头略能抬举(45°)

  2个月会微微笑,发出"咿呀"声音。

  3个月能抬起头,眼随物而转动,听到声音能转动头。

  4~5个月时别人逗他会大声笑,伸手抓物,能识别亲人或陌生人。

  6~7个月会坐,在床上翻身打滚,两手会传递玩具。

  8个月时会爬,注意大人的行为,会拍手,偶尔无意识地叫喊"妈""爸"。

  9个月时扶着能站,见到亲人伸手要人抱,并能抬手"再见"。

  10~11个月能***站立片刻,扶着椅子或推车能开步走,能用拇、食指取东西,摸仿大人动作,抱起奶瓶自己食。

  1岁时能独自走几步,开始用单词说话,能指出自己的手、头、眼等。

  1~1岁半时,行走较平稳,能蹲下玩耍,手脚并用爬楼梯,能用手扔玩具,能说出自己名字。

  2岁时能双脚跳,能跑、能上楼梯,会说简单句子,能表现喜怒欢乐。

  语言、动作的发育固然受神经、肌肉发育的影响,同时也与父母文化水平、教育训练等外界条件有关。

  儿童有明显的智力低下大多数在婴儿期就容易识别,然而轻度弱智往往进入小学之后学习困难才发现。若发现有运动发育落后,对外界反应迟钝,语言发育差,表情呆板或有特殊面容者,应尽早到医院检查,以便及早诊断,作出相应的治疗。

  有些先天性代谢异常病,例如苯丙酮尿症、同型胱氨酸尿症、枫糖尿症、组氨酸血症,半乳糖血症、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症(克汀病)等,若能在新生儿期作出诊断及时治疗,多数病儿智力可免受损害或病情得到控制。以苯丙酮尿症、克汀病为例,如能在生后3个月作出诊断及时治疗,多数智力可以恢复正常,超过6个月治疗,几乎不可避免地智力受到损害,如果3~4岁以后再治疗,病孩的身体发育亦有困难。克汀并苯丙酮尿症,在早期症状不典型,很难发现,往往出生后数月之后才能发现,但这时却已到了难于治疗的程度,智力障碍很严重了。因此,有不少国家对上述遗传病在新生儿期就进行筛查。

  究竟有哪些原因可能引起弱智呢?医学专家经过大量研究,现在可以知道的原因大致有如下几种:

  1、遗传因素  染色体异常如先天愚型等占弱智儿童5~10%。 基因突变如先天性代谢异常病属于此类。

  2、产前损害  包括宫内感染、缺氧、理化因素如有害毒物、药物、放射线、汞、铅、吸烟、饮酒、***、孕妇严重营养不良或孕妇患病。

  3、分娩时产伤,窒息、颅内出血、早产儿、低血糖、核黄疸、败血症。

  4、出生后患病  包括患脑膜炎、脑炎、颅外伤、脑血管意外,中毒性脑病,内分泌障碍如甲状腺功能低下,癫痫等。

  要减少弱智儿童的发生,就必须做好预防工作,加强宣传教育工作,避免近亲结婚,对严重遗传病尽量动员绝育术。

  避免早婚和超过40岁妇女高龄生育,因为容易使染色体异常发生先天愚型。

  做好产前保健检查,提高处理难产的技术,减少产伤,有条件的地区对新生儿进行遗传代谢病的筛查,及早发现病人,早期治疗,减少弱智儿童发生。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关于我们|隐私保护|版权保护|小黑屋|爱爱医 ( 粤ICP备2023094852号 )

GMT+8, 2024-6-16 20:09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