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主题
论坛首页 推荐主题 主题专辑 爱医培训 爱医杂志 签约作者 荣誉勋章 排行榜 我的主页
查看: 2579|回复: 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国当代无中医!?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楼主
发表于 2007-10-23 19:0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中国当代无中医!?
                                    ---------木先自腐而后虫生

                  

                  
         现今西医与中医相争,都与时惧进,高举“科学”大旗,一开口就言对方不科学。(人类对科学的认识尚未终极,医学科学更是如此)不要把学术争论变成表象之争,如泼妇骂街,有何意义!

        中医药事业的确面临着包括体制、机制、方法、政策、管理、教育等一系列问题,如果不加以正视并及早进行立法,在我国传承了数千年的中医药有可能毁在当代。
        说中国当代无中医是指:
         1   中医的教育                  目前在中医教育中,除了开设少量的医古文课外,其他传统的文、史、哲课程涉及很少,这是中医教育的失误。
        我们如果忽视、淡化中医的文化源头,中医的发展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提高中医、发展中医,关键在于秉承理论,正本清源,中医的源头就是传统的中国文化。中医成才的时间长,从业者一定要长期不断地坚持研究经典文献,虚心向名师求教,坚持临床实践,三者相互结合,即所谓“读经典,跟名师,多临床”。

        做中医,一定要多了解传统文化。要使中医融会贯通,必须静得下心来,不为名利所累,学很多东西,看很多书。因为中医是中国的传统医学,是以中国古代哲学为基础理论的医学,是“致中和”的医学,是构建人与自然相互和谐的医学。可是,现在有很多大学生、研究生,学习外语很积极(这是应该的),学习医古文却一点兴趣也没有。这叫做舍本求末,连医古文都读不懂,要想把握中医精髓,岂不是异想天开吗?谁之错?中医教育方法之错。另外要加强中医药文化的教育,从小学生中学生课本就应纳入中医药相关普及知识。
         2         中医队伍中的 “伪中医”
        中医从业队伍中出现了一些“伪中医”,包括一些中医工作的管理者。中医学者都处于迷茫之中,更不用说外行的从政者了。他们当中虽然有些人经历过正规的中医学历教育,但却如山中竹笋,腹中空虚,对中医不甚了了,而又不肯静下心来在中医上好好下一番苦功。他们治病不求医理,医德滑坡,难有疗效。还有不少“假中医”,对中医一窍不通,却来个装腔作势,广告满天飞,故弄玄虚,结果是草菅人命,再看看大街小巷的“洗浴中心”:中医**、中医........导致一些不明真相的人对中医形成误解和嘲弄。也正是因为中医界真正造诣高深的学者不多了,所以就会有那么一些人跳出来叫嚣“取消中医”。
        3  中医整体理论被搞的支离破碎
        中医药有着自己的理论体系,断章取义还谈何中医。
        4  中药材质量普遍下降
                     
                  除上述情况之外,中药材质量下降也是导致中医“自腐”的另一个重要的原因。目前,中药材质量普遍下降,而且严重失控。在人工种植的中药材里,杀虫农药的残留量普遍偏高;异地引种加上化学肥料的运用,加剧了中药材品种的变异。其直接产生的后果,便是临床中药用量越来越大,疗效不理想及不可预测的问题越来越突出。而优质药材优先出口,使药源更加局限。
        5   市场经济
        谋求利益的最大化,是市场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由此,也对医疗战线带来相当大的冲击,致使一些医生医德滑坡,片面追求经济效益。这也是中医“自腐”的一个重要原因。
         “医乃仁术”,古人早就说过:“为救人学医则可,为牟利学医则不可。”应该提倡医务工作者熟读唐代孙思邈的《千金要方·大医精诚》,把《大医精诚》作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高尚医德医风的典范篇章,加以发扬光大。
        6  尽快立法
        许多有识之士建议[根据相关法规进行屏蔽]有关部门尽快立法,抓紧结合中医理论、临床实践及专家经验,研究出符合科学规律和国际惯例,体现中医药综合评价的中医临床疗效评价标准,完善并规范中医辨证方法及其使用范围与西医辨病的关系,制定合乎国际交流与应用的中医临床的可诊断标准,以加快中医中药走向国际的步伐。
         7  中医科研
                     
        中西医是两种不同的理论体系。现在很多中医科研都在用小白鼠做实验,临床也常用西医的标准来衡量中医(这是一个值得商榷的问题)。目前的中医科研,基本上是把中医学作为被研究的对象,用西医的观点和研究方法对其进行验证、解释。以机械唯物论的观点,审视中医学的辨证思维和整体观念;以西医学固有的理论和观点去套中医学,这样的科研是否能促进中医的发展和提高。是一个值得商榷的问题
                     
       中医科研应该立足于发展中医理论,提高临床疗效。而且,中医理论研究必须要与临床研究紧密结合。同时必须调整目前的中医科研评价体系,探索建立符合中医规律的科研、立项的评审办法,使传统的中医研究方法也能够得到认可。
       8  中医药陷入风雨飘摇中
      目前在很多医院里,中医都沦为附属科室甚至被取消。北京不少大型综合医院像北京协和医院、阜外医院、安贞医院、同仁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等,都相继撤销了中药房,连一些中医医院也在左顾右盼,准备相机行事。所有这一切显示,中药医正面临严峻的生存挑战。

       9“中西医并重”否????
      目前中医药的发展确实面临一些现实困难和问题,但是,国家对中医药事业的发展非常重视。“中西医并重”是我国卫生工作的方针之一。中医药不会被取消!

                  
       全社会特别是中医界也应该进行一番认真的自我反思——
                  
                                             木先自腐而后虫生。
                                 
                                     中医正处于前所未有的困境当中。
2# 沙发
发表于 2007-10-23 19:20 | 只看该作者
楼主说的很好,我觉得,中医药事业的进步需要我们这些中医工作者不懈的努力
3# 板凳
发表于 2007-10-23 19:27 | 只看该作者

心声啊:'( :'( :'(
4
发表于 2007-10-23 20:36 | 只看该作者
中国当代无中医!?
你说的对.中国当代无中医!但有屎(西)医挖!!
5
发表于 2007-10-23 22:41 | 只看该作者
6
发表于 2007-10-24 18:41 | 只看该作者
正因为当代的中国中医已经名存实亡,所以需要各位中医人一起来努力,发展中医,兴旺中医,把中医的博大精深发扬光大。埋头叹惜不是出路,妄自菲薄也不是办法,发展发扬才是上策。
       中医的出路需要大家共同努力。推荐:郝光明《救救中医》系列文章。
7
发表于 2007-10-24 21:40 | 只看该作者
:Q
8
发表于 2007-10-24 22:09 | 只看该作者
中医的教育是有很大问题,模式本来就不是很正确,一百多号人上课,老师讲的内容说实在的没什么启发性的,对书念,加一些病历讲解而已。“现在有很多大学生、研究生,学习外语很积极(这是应该的),学习医古文却一点兴趣也没有。”没办法现在英语要过级要考核,医古文只是学一些皮毛,考核也不怎么严格。
9
发表于 2007-10-25 09:02 | 只看该作者
自己赶快学吧,这么多好资料!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关于我们|隐私保护|版权保护|小黑屋|爱爱医 ( 粤ICP备2023094852号 )

GMT+8, 2024-6-30 06:45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