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主题
论坛首页 推荐主题 主题专辑 爱医培训 爱医杂志 签约作者 荣誉勋章 排行榜 我的主页
查看: 198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分享】骨科Ilizarov技术新进展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楼主
发表于 2006-8-5 15:4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拉拉扯扯也治病
——记骨科Ilizarov技术新进展

  
  2006年6月中旬,我应邀赴俄罗斯库尔干市参加Ilizarov诞辰85
周年与该中心成立35周年纪念活动,考察了Ilizarov技术的王国——
有800张病床的“Ilizarov创伤修复与重建科学中心”,大量的最新
信息令人耳目一新。                       ——作者的话

  里程碑式的发明
  给***的组织持续、稳定的缓慢牵伸使其产生一定张力,可**
某些组织的再生和活跃生长,其生长方式类似胎儿组织,均为相同的
细胞分裂。简单说,控制牵拉的张-应力,骨与软组织可再生。目前
简称为“牵拉组织再生”理论,尤其指导的骨科技术为Ilizarov技术。
  1951年俄罗斯学者Ilizarov给一个膝关节严重破坏的病人实施膝
关节加压融合术(用加压器),这个病人因错误理解了Ilizarov的指
示,加压器朝相反的方向旋转牵伸,本应加压融合的截骨间隙反而开
大了一段距离。然而在为病人检查的时候,Ilizarov意外发现在拉开
的骨间隙内出现了很多新生骨的影像改变,这使他产生了骨断端牵伸
也能诱导骨再生的灵感,经过深入研究最终形成了现在的Ilizarov技
术。
  以Ilizarov为代表研究发现的张力应力法则(LTS),即牵拉组
织再生(DH)的生物学理论、发明的器械与技术,已被国际骨科学界
誉为20世纪骨科发展史的里程碑之一,是俄罗斯人继19世纪生理学家
巴甫洛夫之后(1904年获诺贝尔生理学与医学奖),对世界医学做出
的又一重大贡献。尤其需要说明的是DH理论将“时间”这个可调节的
变量,揉到治疗过程中,因此被认为是四维相医学与哲学相结合的治
疗原理。

  对骨科的主要贡献
  传统骨科理念与技术难以或不能治疗的严重创伤与骨科疑难疾病,
严重骨与关节畸形、关节纤维性僵直等,均可用Ilizarov技术治愈或
明显改善功能。对某些复杂骨科疾病的治疗,甚至能获得用传统骨科
学理论难以解释的神奇效果。而且这一技术,不需要昂贵的设备,技
术容易掌握,手术创伤与医疗风险很小,治疗效果可靠,医疗费低。
  经过世界各国40余年对DH理论的基础研究与上百万名病人的临床
治疗,牵拉组织再生在骨科领域的应用已基本成熟,理论也比较完善。
  在创伤骨科,对各种复杂骨折或骨折同时伴骨缺损的治疗,只要
规范地应用这一技术,能避免截肢,几乎不出现骨不愈合或畸形愈合
的问题。根据俄罗斯对90余万名创伤骨折的治疗统计分析,治疗时间
比传统骨科方法减少33%~88%,医疗费节约了一半以上,且避免了
用内固定手术方法可能发生的感染、骨折成角畸形或骨不连等。牵拉
成骨技术已成为国际骨科学界治疗骨不连、骨缺损的首选方法,总成
功率达到98%。

  正在开展的新手术
  目前,人们正在尝试将牵拉组织再生用于治疗关节分离。具体方
法是用外固定牵伸器拉长关节周围软组织,可治疗四肢大关节的屈曲
挛缩和关节僵硬。临床的结果证实能恢复一些纤维性僵直的大关节功
能,明显改善老年性骨关节炎患者的临床症状,推迟人工假体置换时
间。
  DH技术还能牵伸矫正脊柱后凸与侧凸畸形,减少或避免脊椎关节
的广泛融合;牵拉矫正下颌骨畸形和牙齿排列紊乱;延长残肢特别是
上肢使之易于安装假肢;牵拉软组织修复手部的各种畸形或残缺。
  用骨与软组织横向牵引也能治疗四肢缺血性疾病和足部缺血性溃
疡,或用于软组织以便随后进行移植。
  Ilizarov方法还用做骨肿瘤切除后的肢体挽救手术,其指征包括
同种移植失败或进行性肢体长度差别。

  未来的发展方向
  有一些学者正在研究以不同速度牵引力量下再生交叉韧带和关节
软骨,再生血管网治疗肢体与脑组织缺血性疾病,牵拉下治疗青少年
脑性瘫痪所致的痉挛性严重下肢畸形等。
  另外,骨科医生应该明确认识到临床上的创新与发展,将来自于
非医学专业人士的合作与帮助,吸收生物力学、工程师等工作者加入
是未来的发展方向。从基础研究角度来说,关于张应力对人体影响的
研究还有很大发展空间,有可能出现新的理论突破。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关于我们|隐私保护|版权保护|小黑屋|爱爱医 ( 粤ICP备2023094852号 )

GMT+8, 2024-9-26 01:28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