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主题
论坛首页 推荐主题 主题专辑 爱医培训 爱医杂志 签约作者 荣誉勋章 排行榜 我的主页
查看: 162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贴】 痰飲咳嗽病脈証并治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楼主
发表于 2006-6-12 14:5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转帖]  痰飲咳嗽病脈証并治
                                  《痰飲咳嗽病脈証并治》的辨治法則簡介



在本節中,仲景提出了痰飲咳漱病的治療總則:“病痰飲者,當以溫葯和之。”然而,在具體的臨床用之中,仲景則均以辨証論治的中醫法則論証立法組方施治。後世醫家,更在仲景治則下,發展至今,總結為以下十***則:“即以袪痰滌飲為主,根據兼雜因不同,分別採用燥濕利痰、清熱化痰、袪風化痰、開竅滌痰、理氣泄痰、攻裡導痰、溫陽、瀉下逐痰、豁痰蠲飲、健脾消痰等法。”(參《金匱要略選讀》)
在由張家禮主編、孟如主審的《金匱要略選讀》中,按照仲景對於痰飲病証的四大分類論治的法則,再結合臨床病機變,參合後世醫家,總結出以下証治細則今摘錄如下.僅供參考:

(一)痰飲
(1)  脾胃陽虛、飲停胸下者,用溫陽蠲飲、健脾利水的苓桂朮甘湯。
(2)  腎氣虛弱、微飲短氣者,用溫化氣的腎氣丸。
(3)  下焦水飲上逆者,用化行水的五苓散。
(4)  胃氣不降、痰飲嘔吐者,用和胃止嘔、降逆化痰的小半夏加茯苓湯。
(5)  留飲欲去未去,新飲日積者用攻下逐飲、因勢利導的甘遂半夏湯。
(6)  腸間熱飲結聚成實者,用前後分消的己椒藶黃丸

(二)懸飲
水飲內結,懸結胸?,氣機不利者,用峻逐水飲、安中和胃的十棗湯。

(三)溢飲
(1)  外感風寒,內有郁熱者,用發汗散水、清熱的大青龍湯。
(2)  外感風寒,內停寒飲者,用滌飲發杆、溫肺行水的小青龍湯。

(四)支飲
(1)  氣虛,飲熱互結的膈間支飲重証,用溫陽利水,清熱補虛的木防己湯。
(2)  飲盛熱輕而兼氣虛的支飲,用溫陽利水,軟堅補虛的木防己湯去石膏加茯苓芒硝湯。
(3)  脾虛水泛、蒙蔽清陽,支飲冒眩者,用利水補脾的澤瀉湯。
(4)  熱飲交結于胸腹者,用逐飲蕩熱、行開郁的厚朴大黃湯。
(5)  水飲壅肺化熱,支飲不得息者,用泄肺逐飲、護脾和中的葶藶大棗瀉肺湯。
(6)  支飲滯留心下嘔吐者,用散飲降逆和胃止嘔的小半夏湯。
(7)  支飲嘔吐,“膈間有水”,眩悸者,用和胃止嘔、宣陽利水的小半夏湯加茯苓湯。
(8)  支飲實証,咳家有水者,用峻下水飲以止咳的十棗湯。

(五)支飲病案舉例
(1)  外寒引動內飲,用溫飲散寒的小青龍湯。
(2)  心腎陽虛,水飲隨沖氣而上下妄動者,用歛氣平沖、通陽化飲、降逆緩急的苓桂五甘湯。
(3)  寒飲射肺,支飲復發者,用散寒蠲飲、止咳泄滿的苓甘五味姜辛湯。
(4)  陽虛寒飲,支飲飲氣上逆嘔冒者,用溫陽散寒、袪飲降逆的苓甘五味姜辛半湯。
(5)  陽虛寒飲,表氣未宣,肺失通調見身腫者,用溫陽散寒、利肺滌飲的苓甘五味姜辛半夏杏仁湯。
(6)  水飲未盡兼胃熱上沖者用溫脾蠲飲、清泄胃熱的苓甘五味姜辛半杏大黃湯。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关于我们|隐私保护|版权保护|小黑屋|爱爱医 ( 粤ICP备2023094852号 )

GMT+8, 2024-9-24 05:21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