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主题
论坛首页 推荐主题 主题专辑 爱医培训 爱医杂志 签约作者 荣誉勋章 排行榜 我的主页
查看: 2834|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临床经验] 【转贴】鸠尾穴注射维生素K3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楼主
发表于 2006-5-24 23:3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急性腹痛,临床每易遇见。然在农村基层医疗中无**、度冷丁类西药**品使用时,尤为棘手,给临床治疗带来一定的困难。笔者用维生素K3在鸠尾穴作穴位注射(以下简称:K3穴注)止痛,疗效显著。现将其临床运用介绍如下。
  临床资料
  K3穴注自余运用于临床以来无一例无效,总有效率为100%。从有资料可查的21例病例来看:就诊前疼痛1小时以上者2例,2小时以上者3例,12小时以上者13例,48小时以上者3例;年龄最大47岁,最小13岁,K3穴注一般注射2~3次,最多注射次数者6次;注射后止痛持续时间最短5分钟,最长可达3小时;注射一次后再未出现疼痛者3例,5~15分钟者2例,20~30分钟者3例,30~60分钟者9例,2小时以上者4例。则从临床迹象说明,就诊时间愈早,则临床止痛效果愈好。
  治疗方法
  取穴:取鸠尾穴于胸骨剑突下0.5寸处;或正中线脐上7寸处。
操作:用2ml注射器取维生素K31ml(4mg/ml),皮肤常规消毒,于鸠尾穴旁开0.5寸处进针,呈300角度向鸠尾穴斜刺0.5~0.8寸,得气后注入药液。
  适用症
  凡因脏腑、经脉受外邪侵袭;或虫积、食滞所伤;或其他原因引起气血运行受阻;诸所引起的从胃脘至耻骨毛际以上的部位发生的急性腹痛均可应用。其中尤以胃脘部疼痛效果更好。适用于现代医学中的胆道蛔虫、胆襄炎,各种原因引起的肠胃痉挛、肠蛔虫、急性胃肠炎等疾病中出现的急性腹痛。
  典型病例
  例1:陈×,女,16岁,学生,门诊病人。1982年3月18日初诊。患者突发剑突下阵发性钻顶样腹痛4小时,伴恶心、呕吐、排蛔虫2条。缓解后无任何不适。查体温37.20C,**不止,辗转不安,四肢厥逆,出冷汗,剑突下轻度压痛,苔薄白,脉弦。诊为蛔厥证(胆道蛔虫),用K3穴注立即痛止,乌梅丸加减汤服,门诊观察12小时未现疼痛。后嘱带驱蛔灵等药回家服食,以免复发。
  例2:王×,女,30岁,已婚,务农,1983年3月10日就诊,住院号83031。患者于就诊前14小时许,突然剑突下持续性腹痛,阵发性加剧,伴恶心、呕吐,呕吐物为食物残渣、胃液和胆汁。时有畏冷发热。曾有慢性胆襄炎病史。查:体温380C,表情痛苦,皮肤巩膜无黄染,胆襄区有明显的触压痛,莫非氏征阳性。诊断为慢性胆襄炎急性发作,用K3穴注痛止,半小时许复作痛,又行K3穴注。如此反复4次,至次日上午痛止,仅存胆襄区轻度压痛,配合消炎利胆法治之。住院4天好转出院
  讨论
  鸠尾乃任脉之别,任脉受纳于手足阴经,总任一身阴经之气。而腹部为三阴经,足少阳,阳明经、冲、任、带等经脉循行之处,腹痛产生总以其经脉气血运行不畅,“不通则痛”。以K3穴注,使其经脉气血运行通畅,“通则不痛”。K3穴注吸收后,能缓解平滑肌痉挛,与**疏通经络气血有协同作用,因而能取得显著的止痛效果。然K3穴注属治标之法,临床运用时必须结合病因治其本。此外,维生素K3毒性小,在临床运用过程中尚未发现任何副作用,因此对于顽固性腹痛患者可反复注射;同时在操作过程中必须特别注意:鸠尾穴于上腹正中,针之必须视其病者胖瘦,斜刺不得超过1寸,以免刺伤内脏。年老、体弱、儿童患者慎用,孕妇忌用。
2# 沙发
发表于 2006-5-25 12:00 | 只看该作者
很好,谢谢分享
3# 板凳
发表于 2006-5-25 16:36 | 只看该作者
受益不小,谢谢分享!顶!
4
发表于 2006-5-25 18:03 | 只看该作者
henhao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关于我们|隐私保护|版权保护|小黑屋|爱爱医 ( 粤ICP备2023094852号 )

GMT+8, 2024-6-26 11:17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