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主题
论坛首页 推荐主题 主题专辑 爱医培训 爱医杂志 签约作者 荣誉勋章 排行榜 我的主页
查看: 1979|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西医结合] 【转贴】中西医如何结合--应从疗效来观察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楼主
发表于 2005-10-6 16:2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中西医如何结合--应从疗效来观察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中医科主任 李萍萍

  今年春节到来之际,从加拿大传来令人高兴的好消息。由Jean-PaulCollet教授作为项目负责人组织审报的中加合作课题“中药改善肿瘤患者生活质量的作用”,经过几轮评审终于通过了CIHR(加拿大**健康研究院)的批准,获得临床项目资助。这是在临床个体化治疗的复杂领域进行研究走出的第一步。

  回顾2年来与Collet教授就中医临床研究的交往,我感触颇深。2002年春季,加拿大McGill大学的Collet教授来中国访问,对北京上海的医学院校、中医学院及医院进行了考察。通过北京大学医学部的介绍,我有幸结识了这位有生物统计学和流行病学背景的资深教授。交谈中得知他对中国的传统医学很感兴趣,特别希望了解中医治疗肿瘤的情况。他参观了我们医院和中西医结合病房,对肿瘤专科医院如何开展中西医结合治疗留下了初步印象。以后他几次来访,并亲自参加了我们科组织的患者联谊会。患者在座谈会上谈到中医药治疗痛苦少,副作用小,能改善不适症状,减轻化疗反应,费用便宜等出自病人的真实感受和需求,促进了他与我们合作的愿望,从此开始了我们的友谊和为时两年的合作申报课题之路。

  在准备材料的过程中,我曾问Collet教授,我们用传统煎药的方法还是用成药观察?Collet教授说,临床用什么方法能获得较好的疗效,就用什么方法观察,否则就失去了临床验证的意义。

  在初审答辩通过后,我又问Collet教授:中药成分复杂,有些化学结构不清楚,是否有人就中药不科学的问题提问?他说,没有。大家提的主要问题是临床试验的方法是否科学、可行。

  他的回答使我大为感慨。回想数年来,我们在国内申报中医课题时,遇到最多的问题就是诸如中药成分不清楚,没有统一的标准,中药影响因素太多,在体内的变化更说不清楚,不科学等等。所以在临床上观察最多的只是固定方剂或中成药,而中医最受欢迎最精华的辨证方法却无法问津。不是化学成分不清楚,影响因素太多不科学;就是为了迎合“科学”而放弃了中医最常用的治疗方法。多年来,中医的临床研究就是在这种矛盾中不知所措,举步维艰。中医的核心辨证施治已指导临床实践几千年,却难以通过临床试验加以证明。而Collet他们却反而认为,应该尊重中医原有的方式,从疗效来进行观察。他的回答使我对困扰了多年的这一问题,有了新的认识。

  在临床工作中,如果发现了一个有效方法,是偶然还是必然?第一步要做的首先就是取得证据并加以验证。而且验证的内容应该是不加修饰的,否则得出的结论就是不真实的。如何遵循证据进行验证才是我们应认真思考的关键。你不了解、不认识的东西,不一定就不科学。用什么样的方法去探索未知领域,才是我们应更加关注的。

  疗效是中医赖以存在的基础。对于中医而言,机理的研究应在临床疗效得到证实之后进行。缺乏对化学成分和机制的了解,不应成为验证中医药疗效的障碍。多年来我们在研究中医药的化学成分、作用机制方面下了很大的气力,发表了不少文章,也取得一些成果,但对临床有多大推动作用呢?可能在我们努力研究作用机理时,忽略了一个重要的问题——中医理论的价值在于能够指导临床实践并产生疗效。

  虽然中医以个体化的辨证治疗为主,但仍然有规律可循。中医的同病异治、异病同治就是对疾病症状表现规律的高度总结。同一证的病人可以用同样的方药治疗。如常见的伤寒证有表虚表实之分,表实证用麻黄汤,表虚证用桂枝汤,这就是证的一般规律。因此对于中医辨证施治的方法,仍然可以采用随机对照试验这一严谨的临床研究方法。思考问题的方法和掌握自然科学的规律同样重要。看来限制中医发展的不是方法和手段,而是我们的观念和思维方式。

  当我们还在为中药化学成分清楚不清楚、科学不科学争论不休时,国外的专家已开始对中医的核心内容进行临床验证了。这不正是值得我们反思的吗?
2# 沙发
发表于 2005-12-13 20:18 | 只看该作者
好贴
通过自己的努力壮大自己!这是中医的发展之路!
尤其是最后一段话应该引起所有人的深思!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关于我们|隐私保护|版权保护|小黑屋|爱爱医 ( 粤ICP备2023094852号 )

GMT+8, 2024-9-21 22:33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