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主题
论坛首页 推荐主题 主题专辑 爱医培训 爱医杂志 签约作者 荣誉勋章 排行榜 我的主页
查看: 19606|回复: 1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临床经验] 升阳除湿防风汤 李东垣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楼主
发表于 2016-3-15 10:3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临飞墨 于 2016-3-15 11:01 编辑

“升阳除湿防风汤

苍术(泔浸,去皮净,四两) 防风(二钱) 白术 白茯苓 白芍药(以上各一钱)

上件 咀。除苍术另作片子,水一碗半,煮至二大盏,纳诸药,同煎至一大盏,去渣,稍热服,空心食前。

如此证飧泄不禁,以此药导其湿;如飧泄及泄不止,以风药升阳,苍术益胃去湿;脉实,胀,闭塞不通,从权以苦多甘少药泄之;如得通,复以升阳汤助其阳,或便以升阳汤中加下泄药。”


讲的很清楚了:“脉实,胀,闭塞不通,从权以苦多甘少药泄之;如得通,复以升阳汤助其阳,或便以升阳汤中加下泄药。”怎么会以重用苍术解便秘?以苦多甘少药泄之,或以升阳汤中加下泄药。于痰湿便秘很是对证,但是本方是善后的方子而不是泄下的方子。


方子中苍术用片而其它药用粉,所以量上差别这么大。在李东垣的方子里四两是很重的量了。防风以去湿,芍药在燥脾中以补脾,是均衡的用意。


付济华先生误人了。


2# 沙发
发表于 2016-3-15 10:39 | 只看该作者
临床案例有吗
3# 板凳
发表于 2016-3-15 10:41 | 只看该作者
燥湿与泄下并行,痰湿便秘的治疗办法, 李东垣是这样认为的。

而且付济华先生的医案中,病人应该气虚。或者病人可能还存在小便不利、大便时难时易,燥屎在里,又因 水谷不分而时易,这个易不是真正的容易。是病人在付济华先生处就诊时的状态。

4
发表于 2016-3-15 10:46 | 只看该作者
便秘在大家看来算不上什么疑难杂症,一般中医都会想到热结用承气汤,寒结用大黄附子细辛汤或温脾汤,气滞用五磨饮子,阳虚用济川煎,阴虚用增液汤或增液承气汤,气虚用黄芪汤,血虚用润肠丸,而事实上临床上有一种便秘叫习惯性便秘,用这些药都不管用,最多是取一时之效。习惯性便秘临床非常常见,病人经常服药泻药方能临厕,而且泻药越吃越多,便秘也越来越重,对于这种便秘中医究竟应该怎么治疗,请大家看一看下边我的这个病例
       宋XX,男,59岁,便秘十余年,每次2010年以前每次大便之前需要服用二十多片果导片,2010年以后服用果导片已经无效,每次需要到附近的门诊做灌肠方能排便,后来改投中医,用药无数皆不效,2011年的冬季听朋友介绍前来我处就诊
       刻诊:望诊:病人形体肥胖,腹大如鼓,舌苔厚腻,问诊:大便秘结,湿润粘腻,不干,切诊:脉滑。诊为痰湿便秘。
       药用:苍术120克 防风6克 白芍6克 白术6克 茯苓6克 三剂
       第二天病人一大早就很兴奋的过来告诉我,昨天回去喝了药大泻十多次,量很多,肚子也平了,十几年来从未如此畅快,数日前打电话来,随问其大便,答至今未发。
      按:痰湿便秘非常医所能知,非大黄所能疗,历代医家唯东垣能识此疾,特设升阳除湿防风汤,概湿性粘腻,滞于肠间则大便欲解而难出,非苍术而不能疗
5
发表于 2016-3-15 10:4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临飞墨 于 2016-3-15 10:58 编辑

上个回复是本站的病例我也就是针对这个病例查询的:“痰湿便秘”这个总结很到位我感觉。
6
发表于 2016-3-15 10:55 | 只看该作者
所以我的回复应该是对的:

发表于 2016-3-14 17:58 | 只看该作者
这病我觉得是湿热下注兼气虚,单用这么大量苍术是不太敢想。


苍术120克 防风6克 白芍6克 白术6克 茯苓6克

不知道为什么要加防风,芍药,问题不在肝胆上,腹又不疼,本身诊断为痰湿便秘。利尿补脾气,加大黄不行?有说法生白术重用治便秘,不知道有人用过效果怎么样。要我用四妙散重用白术,茯苓,或者加柴胡黄芩,大黄厚朴。

黄柏 苍术 牛膝 柴胡 黄芩 大黄 厚朴 茯苓 泽泻常规用量加重用薏米和生白术

-------------------
用风药去湿是我原来不常考虑使用的方法,一般以苦燥以利尿甚至麻黄苍术之类。这个防风苍术作为药对应该也是不错的配合,学习了。使用芍药的用意,直线分析是针对腹胀大来的,实际上李东垣的想法是均衡。**的用药。我的方子里泽泻或者可以不用?柴芩通三焦,因为病人明显三焦不通。加枳实一点不为过。承气汤加去湿、通三焦,我立方的本意。
7
发表于 2016-3-15 17:4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huangshifu 于 2016-3-15 17:48 编辑

很奇怪的是,四两苍术(不说其他几味量少的药)如何用一碗半水去煮成两盏,因为一碗半水倒进苍术饮片肯定会被吸赶紧了,就算剩也剩不了多少,若另煎又没说明水量。再说一剂药四两苍术这在东垣的时代和用药习惯都是不可思议的。就是在现代也觉得多得离谱,生黄芪还差不多。
8
发表于 2016-3-15 17:52 | 只看该作者
也是,一碗水倒四两苍术里基本吸干了。应该是被米水泡完不晒干吧?量是很大,不知道是不是误传了。
头像被屏蔽
9
发表于 2016-3-16 13:13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10
发表于 2016-3-16 15:3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临飞墨 于 2016-3-16 21:12 编辑

感谢威老师用药经验。这个病例应该也是阳虚。

11
发表于 2016-3-16 21:14 | 只看该作者
苍术实在太多了,和那一碗水不协调了,也许应该是四钱。
12
发表于 2016-3-18 10:07 | 只看该作者
大劑量的蒼朮在治療便秘上是有幫助的!
脾虛不能為胃行津液也!
头像被屏蔽
13
发表于 2016-3-18 10:51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14
发表于 2016-3-18 13:48 | 只看该作者
谢谢威老师还能找出这么久的医案。这样说应该是湿热下注,兼气虚证了。

所以苍术白术是能为胃行津液,不是治这种便秘的用意。严格讲不是便j秘,是便难。湿热在下焦所以苍术更主要在于燥湿。另外,郝万山讲,伤寒论中凡腹胀满不用白术,虽然不是绝对的,就像本例一样,病人腹大如鼓。但说明一个问题,苍术白术是不是升阳的药?一般我们脾虚湿盛就用白术,把白术当成补脾的药。而且用来从来好像没有差错。但是我认为白术并不是补脾,而就是燥湿-----脾湿以苦燥之。苍术之性辛苦温。苦又性泻,所以苍术应 属泻药,这也就是为什么伤寒腹胀不用白术的原因。
15
发表于 2016-3-18 13:57 | 只看该作者
就像这个“升阳除湿防风汤”升阳就是防风,除湿就是苍术

因为苍术的燥性,泻性,所以用治湿热便难有效。所以本例和威老师讲的病例,能除“便秘”。但是有不能除的嘛?肯定有。李东垣不会骗我。这 时就要用承气汤类了。

对于白术讲的能生津液,本身在于燥湿,使脾胃功能恢复,津液得化,所以解渴生津。除湿三焦得通,所以能利尿。










16
发表于 2016-3-18 14:2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临飞墨 于 2016-3-22 09:59 编辑

我的一点想法
17
发表于 2020-12-13 22:00 | 只看该作者
谁有经典医案可以贡献出来吗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关于我们|隐私保护|版权保护|小黑屋|爱爱医 ( 粤ICP备2023094852号 )

GMT+8, 2024-6-9 09:06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