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主题
论坛首页 推荐主题 主题专辑 爱医培训 爱医杂志 签约作者 荣誉勋章 排行榜 我的主页
查看: 3219|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医理探源] 转各家畅谈中医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楼主
发表于 2005-3-27 11:4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如果我们21世纪没有一批年轻的、有水平的中医,这将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遗憾,也是人类医疗卫生界的遗憾,对医学界是个失望,对世界也是个失望。许多学生在自学时间,更多地把精力放到学西医和外语上;而在为期一年的临床实习过程中,又基本上是以西医为主。如此看来,中医学院中、西医已平分秋色,甚至中医劣逊西医一筹。此外,据悉中医各门课程的实习时数在减少,临床课实习在压缩。现今的中医学院,基本上分中医、中药两大专业。中医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做中医医生,开处方时要用炮制的中药饮片;而中药专业的毕业生则大部分到药厂或是药检所工作,在中药房的人数较少。他们在学校里既没有受到过中药炮制和中药制剂的锻炼,也没有重点研究中药的四气五味、佐制配伍、入脏归经等,大部分时间是在分析中药的化学成分。中药系似乎也是在为西医培养药检师、药剂师。
2# 沙发
发表于 2005-3-27 11:47 | 只看该作者
中国在成立中医学院之始,目的是培养“高级中医师”,但能否达到这样的效果,从其教育方式来看,似乎比较困难。 中西医都是科学,从总的来说都应该学习,但作为高等医学院校来说,已有明确的教学分工,中、西医院校,要根据培养目标来设计课程,各自完成规定的培养任务。如果中医院校的毕业生不能***地、正确地运用中医理论指导医疗实践,那就是最大的错误;中医院校的教育,不能先中后西,也不能中西医截然分开,必须以中医为主体,辅以西医常识,培养出符合要求的高级中医师徒。
3# 板凳
发表于 2005-3-27 11:49 | 只看该作者
许多中医学院的本科生,不得不到研究生时再选读《内经》。 中医学院热衷于学中医的学生,对课堂教学十分失望,他们往往会自己寻找机会学习望、闻、问、切,学习针灸、推拿、药理等。他们去听中国传统文化的讲座、自己拜师、练习气功……北京某中医学院一位四年级的学生反应:课堂上讲授的医古文,比如《内经》、《伤寒》、《金匮》等,都是支言片语,根本无法满足他的需要;课下自己找书看时,遇到疑难的问题向老师请教,原来他们自己也不懂。目前哪怕只有一半的中医能有那位老中医的水平,人们对中医也会刮目相看。所有关注中医发展的人,都不希望看到这样一个恶性循环:越是找不到好中医,越不相信中医;越不相信中医,越不学中医;越不学中医,越没有好中医.中西医结合治疗有它独特的优点。但现在对中医的机制好像还未能用科学完全阐述清楚,多数还是凭经验。如果能从分子水平甚至基因水平上阐述清楚,那么祖国传统医学肯定能发扬光大。
4
发表于 2005-3-27 11:50 | 只看该作者
中医发展的瓶颈就是不能做到相传!不能不承认,中医是一种经验医学,是从古到今无数从事中医的工作者世代的经验结晶,而不是一个人,一段时间就能总结出来的,所以不能做到相传就谈不上发展,可能这样说有点绝对了。另外,目前医院的诊疗还是以西医为主流,中医只是辅助治疗的手段,从事中医的医师平时从事的比较多的还是西医。随着当代医疗**的不断升级就使得中医师们不得不以相对熟练的西医水平来保护自己的医务生涯,从而减少了钻研中医的精力。还有,目前社会的发展来说,还有很多原因阻碍是中医师们做学问的精力。中医的发展是可悲的!中医属于特殊的文化体系,在文化进化过程中有着特殊的进化形式,它的理论在两千多年前(黄帝内经)就已经达到了一种终极解释,这表现在中医药学理论的绝对稳固性,任何新的理论都很难介入。这种稳固性有其优点,但也有其致命的弱点(自身调节性很差),中医对于异质文化的入侵便表现为两种反应:一是直接排斥;二是无力涵容,最终影响整个理论体系的更新和发展。西医与中医完全不同,西医是文化进化的一般形式,它的发展是开放式的,自然科学的任何一门学科的兴起它都可以借用。中西医学都属于文化范畴,文化不等于科学技术,但科学技术必然属于文化;中医含有科学内容,但它的整个理论体系却不属于现代的自然科学;中西医要结合、中医要发展,这需要多学科的配合及更新更高级的理论出现。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关于我们|隐私保护|版权保护|小黑屋|爱爱医 ( 粤ICP备2023094852号 )

GMT+8, 2024-9-23 03:20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