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主题
论坛首页 推荐主题 主题专辑 爱医培训 爱医杂志 签约作者 荣誉勋章 排行榜 我的主页
查看: 4719|回复: 2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医文化] 中西医思维方式辨——《中基》学习随想(3)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楼主
发表于 2015-3-26 16:3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一、现代西医的思维方式
  西医的思维方式直接来源于现代科学与哲学;
  物理学的发展可以反应现代科学历程。我喜欢把物理学理论按如下分类:1、宏观力学:包括哥白尼,牛顿的经典力学;麦克斯韦的电磁学;爱恩斯坦的相对论;阐述了两种力:引力和电磁力;2、微观力学:从普朗克开始的“量子力学”及其各种流派,例如“弦理论”;阐述了强、弱两种作用力;3、宇观科学:包括“大<---因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受限--->”、“暴膨”及“膜碰撞”等;4、相关理论: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简称“三论”。
   一般的说法,宏观力学(近代科学)思维方式(我称之为传统思维方式)受亚里士多德、弗兰西斯、培根等逻辑思维的影响,主要是经验思维、逻辑思维(抽象思维)、形象思维、灵感思维和直觉思维等,总体属于形而上学;
    习惯的做法是,先假定一个相对静止点观察事物(过程),再演绎其运动。这种方法直观,操作性好,逻辑性强,为科学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直至今天大多自然科学工作者仍然使用这种思维方式做研究;也就是从静到动,从部分到整体,这也是西医的思维方式。
    但是这种方**如**所说:“这种做法也给我们留下一种习惯,把自然界的事物和过程孤立起来,撇开了广泛的总的联系去进行观察,因此,就不是把它看作运动的东西,而是看作静止的东西,不是看作本质变化的东西,而是看作僵化的东西。”
    现代科学从量子力学开始,人们展开了微观世界,发现了“测不准原理”,了解了微观粒子运动的特殊性;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更进一步给现代科学注入了新的活力,直接冲击传统的思维方式,微观、宏观、宇观思维互补成了现代科学思维的宠儿;不过,宏观力学与微观力学出现了裂痕,爱恩斯坦的大统一场论梦想至今仍然是科学追求而已。
    现代科学直接影响到现代医学,于是就有了量子医学、系统医学、思维模拟等;现代医学已经不是过去人们理解的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僵化模式了;
  
    但是,思维方式改变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们已经习惯了宏观力学的思维方式,现代教育内容主要还是宏观力学,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见到的也还是宏观世界;于是,掌握微观思维和“三论”的人毕竟是少数。就算是在自然科学工作者中,了解量子论和“三论”的人也并不多,大多数人都是“知道有这回事”而已。
    放到医学上,我知道的量子医学主要贡献在医疗器械和新药研发方面;系统医学大概只是部分体现在“会诊”上吧。一般诊疗时医生们不是不想用这些“时髦”理论,而是不知道该怎样用或者说很难使用这些理论。
    一个真实的案例:我一位同事(50多岁)心梗,本来要“搭桥”,但因为过敏又从手术室推出来改保守治疗;服用大量的药物一年后,胃出现了严重问题,心血管医生说,你去开点胃药吧;胃病医生检查完说,你的胃严重溃疡,你不能手术只能药物治疗,先暂停心血管药物,治疗一下胃吧,病人开了药又去找心血管医生,心血管医生很生气的说,你说心脏重要还是胃重要?心梗药物不能停!于是再找胃病医生,胃病医生说,心脑血管药物暂停一阵子不会死的!胃再不治好你就没法吃东西了,你看着办吧!病人哭笑不得!不禁让人想起《厚黑学》中的“内外科”笑话。
    这个案例发生在一个地级市的最高级的医院中。这说明我们很多的医生思维方式仍然停留在传统思维方式上!
二、传统中医的思维方式
  气(道);阴阳;三才;四象;五行,六气,七情;八卦;九宫;(十)天干;(十二)地支;这些是中国的传统理论并被用于中医中,形成了中医理论根基“气一元论”;
    气是什么?
    标准说法是:一、气是极其细微的物质。二、它具有运动的属性,三、气是构成世界万物的本原;而且因为很小,具有“渗透性”,所以也是天地万物相互感应的中介;四、是一个抽象的物质概念。(李德新《中医基础理论》)
    阴阳是什么:“一物两体”;一个事物的两端;气分阴阳;阴阳相互作用从而“化生万物”;阴阳不是矛盾的双方,阴阳共生,相对,转化是其特点;静止的矛和盾不分阴阳,攻防中的矛和盾才分阴阳;
    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成八卦。。。。。。
  (注:好像“弦理论”中的“弦”?)
  简单通俗地说,中医认为是宇宙万物的起源,宇宙万物分两大类:阴和阳;五行生克则是说明宇宙万物之间的关系;
  我个人认为,这里的是微观的东西,而**则是系统论的东西。也就是说,中医从微观看宏观,从系统看个体,从运动看平衡。这与上述传统物理学思维及研究方法完全不同的,甚至是倒了过来!
    (这也就是阴阳两端呢!)
    宇宙<---因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受限--->论或者暴膨论说:太阳系最初是宇宙<---因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受限--->的一团“星云”,在运动中变化形成太阳系。地球最早也是一团“宇宙微尘”(气),在运动中沉降,重的形成地球(阴气),轻的浮在地球上方,形成“大气层”(阳气);再经过千万年,地球上的大气和地面物质孕育了地球万物,孕育了生命之体,孕育了人;这与《素问》所说是一样的。“天地合气,命之曰人”;阴阳之气的平衡就孕育了人。所以中医学上,人也必须阴阳平衡。
    这个理论指导中国人几千年;尤其是在“中医学”,取得过辉煌的成就;但其致命点是无法用现代科学直接实验验证“气”的存在;间接的验证是“经络学”上有了一点点进展;大概要验证“气”比验证“弦”还要难吧?不过“弦”可没有几千年的指导实践成果哦。
    不过,从科学研究的方法来看,提出假想,构架模型,指导实践,只要是无法证伪,也是属于科学理论范畴的。爱恩斯坦的“极限光速”假定是这样,“弦理论”也是这样。从这个层面看,中医绝对是一门科学。
    再看现代中医的毛病。
    中医的第一个毛病:死抱传统。
    人们都知道,爱恩斯坦质疑牛顿力学才有了狭义相对论,为了解决狭义相对论与牛顿力学的矛盾,就有了广义相对论;而其他人质疑相对论,才有了量子力学,而量子力学与相对论的矛盾,正是今天科学家们研究的重点方向。
    两千多年前的“百家争鸣”,出现了《黄帝内经》,两千多年后的今天,中医理论基础仍然是《黄帝内经》。后人的研究发展,都没有脱离它的范畴。是这套理论真的无懈可击?还是不敢动,不愿意动它?我看后者多些。这也是“中国人的劣根性”使然。谁敢动老前辈的东西,一定会被口水淹死,甚至要上断头台!
     看看《中医基础理论》的系统混乱问题。为什么是“太阴肺经”?前面不是说肺属金,属“少阴”吗?书中不解释。有人(非教材)说明谓:这是“天之六气”与“地之五行”的不同配属。为什么要用两种不同的配属?他们关系怎样?是不是我用“藏象学说”时肺就属“少阴”,用“经络理论”肺就是“太阴”了?他们同属一个理论体系还是分属两套不同的医学理论体系?适用范围(相对论就不能用于微观世界)?一个东西两种配属,一女两嫁了?这种明显的系统混乱《中医基础理论》上全无说明,只让学生死记硬背。我只好埋怨自己理解水平太低了,这种基础教科书中都认为不用说明的问题,也就是人人都应该懂的常识性问题,我居然会搞不明白?我认为《中医基础理论》应该把别人对自己的质疑,特别是目前还解释不清楚的列出来,鼓励学生将来去研究解决,才是科学的态度。
    再说说教材用语。我们从小学语文开始,就习惯了现代语言表达方式,但现在的中医教材,仍然大量使用传统中医术语,与现代教育体系的习惯用语格格不入。大概这样才能显得中医的莫测高深?“太阴,少阴,厥阴”,解说为:阴之最盛,次之,交尽;为什么不直接用“盛阴,次阴,尽阴”?至少从字面上好理解些。我不否认很多中医术语“言简意赅”的表达是不容易用现代语言代替的,但是医学的对象是“下里巴人”,“孤芳独赏”只能让自己走进死胡同。
    中医的第二个毛病:“悟道”难。
    除了第一个毛病造成中医“悟道”难,还有就是上述中医思维方式与现代教育习惯不同。让一个从出生开始就惯用宏观思维的人改变习惯,确实不容易。
    中医本来治病就要使用“系统论”和微观(气)的思维方式的,这在所有“中医基础理论”教科书上都会强调的;过去的名医就是把系统论和微观把握好了,用传统说法是“悟道”了,所以成功;“庸医”是不能“悟道”,掌握不好系统论,治不好病;或者只能用“验方”治好部分人部分病;
    自从提倡“中医现代化”之后,很多人曲解了“中医现代化”的含义,以为用西方科学的思维方式用到中医上就是“现代化”,殊不知他所用的思维方式是现代科学正在批判吸收的旧东西;不过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容易掌握,“万病均用板蓝根”,多舒服!实际上是在向中国古代的“庸医”看齐呢!
    也举一个案例:女,2007年夏出现晨僵,接着是小关节疼痛,红肿,三个月后发展到大关节,几乎所有活动关节都疼痛,张嘴刷牙都困难,丧失生活自理能力。去地市级医院(西医)检查类风湿三项,类风湿因子高达90+,其他两项正常。判定为类风湿,需要住院治疗。患者怕“发胖”不愿意使用西医的激素治疗,于是前往“省中医院”,找了一位病友推荐的人满为患需要预约排队的类风湿专家(中医主任医师,研究生导师)门诊治病;不用住院,遵医嘱服药。不干任何活,不沾冷水;三个月后,晨僵消失,大关节基本不疼,小关节游走性疼痛大幅减轻,不再吃止痛片,贴点镇痛膏药就可应付,很少红肿,生活基本自理。类风湿因子降到30+,不过其它两项(C蛋白和血沉)也变超标了。患者满意。服药三年后,胃出问题,加开了胃药,没多久又发现肾变差了,身体素质都在下降。直到今天为止,专家已经是“退休返聘”了好多年,药方七年不变(有变的是有时开点胃药),患者一直在遵医嘱服药(停药减药就复发!),除了身体体质变得差些,病情控制得很好,就是镇痛膏药用的有点多,天气变化时可能多达七八个关节。想知道患者服的什么药吗?甲氨蝶呤;莱佛米特,正清风痛灵,复合维生素B;了解一下其他病友的处方大同小异。亲人的痛苦让我关注起这个“类风湿”,遍查资料,结果却让我充满疑惑:是不是我的语文水平有问题?居然把“省中”|“医院”读成“省”|“中医”|“院”?有人说,这是“中西医结合并治”。原来这就是现在“中医现代化”的成果?我想如果我只懂得《量子力学》,宁可在物理系当物理讲师,也不敢站到《量子化学》的讲坛上硬充化学教授!
    我认为中医院给病人用西药,应该跟病人说明清楚,给病人选择的权利。(不过病人可能就去找西医的专家了?)上面案例中,如果医生给病人西药控制住病情,再用中药帮患者调理因为长期服药带来的身体问题,我觉得无可厚非,这也算是发挥了中医的长处了。也许两个案例问题是一样的:中医类风湿专科不管调理,想调理要另挂号去“中医调理科”?
    中医的第三个毛病:定性不定量
     中医一直强调定性,很难定量。但是真的不可以定量吗?现代很多人在搞《中医诊断学》的定量,例如血压计测得舒张压高是什么脉象等等,确实不容易。相信只要坚持会有进展的。“柯氏音”也不过是一百年前的一项发明而已。
     “标准化”是世界走向“现代化”的潮流,定性加定量是标准化的核心。要顺应潮流中医就需要走标准化之路。除非你能创造出新的潮流,否则就会被潮流所淘汰。
    其实,中医的标准化可以从易到难。例如先从中药材和中成药开始。药店卖的中药材的标准化就可完全可以参考西药。不能列出所有成分起码该列出主要成分吧?个别主要成分还没有研究出来,但产地,外观,毒性(至少是农药残留,重金属等)等总该标明吧?现代蔬菜都还要测“农残”并公布呢!特别是中成药的生产工艺等规范为什么不能参考西药?   
    举例说:当归;《中国药典》,《中华本草》,另外词典也都有介绍;《中华本草》最详细,《中国药典》却很简单,把产地即不同类别去掉了,化学成分、药理等也没有了,不知道什么原因?本来这是很重要的,不同类别的当归用途用法不同的。至于市场上卖的,全部除了名字没有任何内容,为什么不可以按照常用规格切片包装加上标识呢?最少按照《药典》的内容选取标注;最好是按照《中华本草》把该批药的产地(这是必须的),归类(最好是按照医方一般分类,至少是头,身,尾或全归等),主要成分(越多越好,至少是挥发油和农药残留重金属等),一一按生产批标注包装,便于医生开方时选用。这样会增加成本,但是却是中医走向现代化的必然之路!特别是现在医院已经使用小包装的“冲剂颗粒”代替原药材,更应该经过分析测定后规范标注。别忘了现代化社会的标志是“契约关系”哦!
结语:
    中国要走向现代化,首先是思维方式要适应现代化。这不仅仅是中西医的问题,而是各行各业在转型期出现的共性问题,只不过在“中医”领域显得突出一些。
2# 沙发
发表于 2015-3-26 17:59 | 只看该作者
现代人对中医理解太片面。中医的真正思维是变易(一切都在变化),不易(一定时间表现静止)和易简(各种变化都有一定的规律可循,可以简化)。这样的思维承认了发展变化,就不可能“死抱传统”。要求探索规律,就不存在“悟道”,那只是科技不发达的古代理解自然的一种方法。当自然科学达到一定高度就不需要“悟道”了。之所以定性不定量是因为在现在及以前的乃至以后一段时间的科技发展还不足以解释和准确计算人体复杂的变化,随着科技的发展也会解决,但不能操之过急。个人意见,一是没有深入研究过中医的人不要对中医抱有偏见一概批判;二是不要把一些不懂中医的所谓学者的理论当成中医真正的理论。正确的态度是遵循中医的规律去深入研究,对的发展,错的否定。现代大陆的中医已经偏离了中医理论太多,不懂的人再消灭之,中医院校再培养一些半通不通中医的学者扭曲中医或过度诠释,这一有益于全人类医学事业的自然科学形态会被这几代中国人灭亡。我们将是世界的罪人,子孙后代的罪人
3# 板凳
发表于 2015-3-26 18:22 | 只看该作者
中医,只不过是一个名。中医无嘴不会反驳,想怎么定义中医就怎么定义中医。
只有现代医学,才是我们需要的医学,因为我们活在当下。你别管以后,以后是以后的人的医学。
4
发表于 2015-3-27 08:33 | 只看该作者
hjy16810 发表于 2015-3-26 17:59
现代人对中医理解太片面。中医的真正思维是变易(一切都在变化),不易(一定时间表现静止)和易简(各种变 ...

谢谢评点。顺便请教一下,中医药出版社和人卫出版社的《中医基础理论》教材中对“精”“气”的论述是不同的,甚至是相悖的。我该听谁的?或者这个问题不重要,可以置之不理?
5
发表于 2015-3-27 09:19 | 只看该作者
曾经有一个人和世人开了一个玩笑,他把水取名为一氧化二氢,然后就开始混乱了,根据化学式的各种通式,又变成了氢氧酸,苛性氢等等,水就变的非常危险。可事实是,水并非那么回事。
**和气,就像水的一氧化二氢一样,通过一系列的分析,它就非常的混乱,好像整个世界都由气组成。
可事实是,气他只是指力气,和呼吸的感觉。比如气虚,就是力气不够;气行他只是深呼吸的感觉。
**,被一代人一代人,不断的加入特效,它变成了能够测算生死富贵,掌握命运的工具。
6
发表于 2015-3-27 21:17 | 只看该作者
      我先是按传统方式学的中医,5、6岁开始背内经,然后临证。后来进中医院校,发现我自以为很懂的中医我完全不懂了,就像你说的很多中医的概念连中医教材都有不同定义,再去看看各种概念相关的论文,你会更糊涂。也迷茫过。
      很高兴你对比研究过中医教材,比普通反对中医的人靠谱的多。
      洪旭中的解释很恰当,中医的那个东西就是那个东西,在其理论体系下其内涵和外延很明确,我们错就错在了非要用现代语言甚至现代科学去解释他。就像很多表述感觉的英语单词,你用汉语翻译了,却和愿意有偏差,于是又加很对限定词,还是不准确。等你到了国外,融入那个情景,你可能一下子就准确把握它了。
      你举了很多哲学的例子,还记得哲学对“人”的定义吗?仔细思考哪个定义不是有问题的?还有“科学”的定义,很多人嘴里讲这个不科学,那个不科学。其实什么是“科学”我们人类还没搞清楚。
      所以我只能说,每个关于中医概念的定义全都似是而非。只有总体把握并在中医范畴内应用才是正确选择。
      而洪同道说的**却失于片面。**是100年前以前中国的正统哲学(对,就是100年,1919年**后西方哲学才大量涌入中国,文化灭绝多可怕,有时我看中国人的思想状态会觉得99%的现代中国人不是中国人,因为没有中的思想),古代天文学、地理学、军事学(去看看《孙子兵法》、《三十六计》,处处阴阳)、生物学、数学、医学、术数均由哲学即**指导。只是100年前某些人为了警醒国人片面诠释反对旧有的一切而妖魔化了它,使现代人一提起来只想到**。
      包括“丹”,前两天讲学,有学员上来就质问我:“中医的丹太迷信,都是长生不老的,都是仙丹?”我只能笑笑,又一个披着中国人外衣的异族。丹是中医的一种剂型,只要是精炼的成药都可称为丹,像阿司匹林片、头孢,在古代中国都可称为丹。可惜电视就是这么演的,我们这代多数人只认为丹就是长生不老的国师骗术。
7
发表于 2015-3-27 21:26 | 只看该作者
对了,顺便说一句,关于中药的问题更多。我在江南药王胡庆余堂待过,随老药师学习传统鉴别与炮制,也同时具有国家执业中药师资质,有些背后的利益问题我们普通人没法解决。
8
发表于 2015-3-27 21:54 | 只看该作者
呵呵,终于还是找到祖宗了!
9
发表于 2015-3-28 07:38 | 只看该作者
hjy16810 发表于 2015-3-27 21:17
我先是按传统方式学的中医,5、6岁开始背内经,然后临证。后来进中医院校,发现我自以为很懂的中医我 ...

        很高兴您的提点。我不反对中医,也读点《四书五经》。我是有目的想学好它,所以才对不清楚的问题到处找参考资料希望弄懂它。结果正如您说的,有些问题解决不了。不过这种治学思维是老师们从小学就开始灌输给我们的啊!如果中国现代教育与中医有矛盾,问题就太严重了。另外,《老子》只要认可了“道”这个概念,全文系统性还是很好的,《中基》为什么就不可以呢。李德新老师的视频上就提到一些争议的观点,为什么教材上就闭口不提了呢。我请教过身边的一些学中医的。也许一位毕业不久的中医硕士说的靠谱:《中基》开始学时确实会糊涂的。先背下来,等学多几门课程后就好了。或者只读《黄帝内经》和《难经》。真的是这样吗?如果是这样,那应该还是系统的问题。或者是因为象朱文峰老师视频上说的,教材老中医们编不了,请“西学中”的同行编写的?
10
发表于 2015-3-28 18:28 | 只看该作者
      首先,个人观点,由中医基础理论入手学中医就错了,去查中医教材史,中基是西学中的人写的,太多用了西医臆想的改造,比如小肠泌别清浊的解释,历来中基教材都是在用西医解释;中药学参入太多现在药理分析。还是有些教材是中医写的,如《内经》选读、《内科》。
      我的想法,先背《内经》、《伤寒》、《金匮》白本,《难经》先不看。等背熟了,思维就快养成了,再背药性赋,汤头歌诀,濒湖脉学,医学入门。等再熟了,就可看难经和内经注本,内经注本王冰本要读,是现代经学源头,吴崑本要读,简洁实用,杨上善本要读,最贴近本意,其他算了。其他的任意读吧。等思维正统了,一切都顺理成章,没有冲突的。
      是我们的教育出了问题,脱离了中国文化的熏陶,太注重知识,忽略了智慧。就像对待鲁迅的态度,最近中小学课本鲁迅的文章都要删除了,中国教育是不想让我们思辨了。顺便说一句,提起鲁迅,我们的印象他是反对中医的,但看了他所有的文章和事迹,你就会发现,他只反对庸医,不反对中医。甚至他推荐朋友用过中药方剂。但我们的教育就是这样,就像对待爱因斯坦那句名言,断章取义。
      
11
发表于 2015-3-28 20:28 | 只看该作者
谢谢老师指导!
12
发表于 2015-3-28 21:33 | 只看该作者
hjy16810 发表于 2015-3-28 18:28
首先,个人观点,由中医基础理论入手学中医就错了,去查中医教材史,中基是西学中的人写的,太多用了 ...

内经,伤寒,金匮,根本就不需要背,倒背如流又怎么样,不能理解还是不能理解。就像古诗,你就算给你背到滚瓜烂熟,锄禾日当午,你能理解当中的辛苦。开什么玩笑。如果背书就是中医思维,这肯定是不可能的。
不管中医还是西医,以疾病为首冲。因为我们是医生,虽然有时候充当研究者跑跑龙套,但是医生是本职。医生就该研究病,学病,理解病,中医的思维离不开病。而内经,伤寒,金匮,这是相当古老的教材和指南了,离我们已经2000多年了,如果我们还死记2000多年前的教材和指南,那么只能说,一直停止不前,永远不可能发展。
13
发表于 2015-3-29 08:14 | 只看该作者
      我强调背是要纠正现代学生不会用中医思维的弊病。洪同道总是太偏激。如果背得好就能成为医生,那岂不是所有记忆好的都能成为好中医了?
      背功只是中医的基础,临床应用才是提高的根本方法,这一点我和洪同道的想法一致。所以以前有的医生《医宗金鉴》(里面有伤寒内容)背得很熟还是一般医生。这就证明单靠背是不行的。中医需要最聪明的人下最笨的功夫才能学好。
      但是如果这些书不读好,不领会贯通,临床就成了无源之水。病证不识,谈何提高,谈何方从己出。今天的气候、疾病谱、甚至同一疾病的病机都不同于2000年前,甚至100年前,因为环境、生活方式变化太大,所以古方不能治今病是必然的,死抱着张医圣的方子不变,临床一定不行。但不能随意的罔顾医理的杜撰方子。怎样让初学者领会医理,读经典,思考经典用药方法,诊病思路是培养临床思维的好方法——至少目前没有比他好很多的方法。而现在中医院校学生很多内经、伤寒、金匮都没通读过一遍,所以我才提出要背这几本书。
      发展改革是要注意现实情况的,不顾客观规律的改革一定会失败。现代中医发展的停滞我是痛心疾首的。究其根本原因,是继承的不够,太强调创新。没有继承就没有发扬。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不论是中医脏实质的研究,还是王琦的中医体质研究都没有从根本上提高中医。我说的激愤一点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中医研究轰轰烈烈,不但中医没有前进,还在倒退。是时候大家沉静下来老老实实继承中医的时候了。
      洪同道临床可能很好了,所以可以撇开经典,因为你的思维可能已经是正确的好的临床思维了。而初学者没到这个高度,怎样训练?背经典,领会经典的临床思维,再在临床中训练提高,最后就可以任意驰骋,方随证立,药由我出,不泥于古方。

3 展开 喜欢他/她就送朵鲜花吧,赠人玫瑰,手有余香!鲜花排行

收到3朵
14
发表于 2015-3-29 08:22 | 只看该作者
      还有为了考试背东西是现代人最大的误区,洪同道又领会错了我的意思。
      在山西我也见过天资好的,有个名医一辈子就在逍遥丸上加减变化,很多妇科病都治好了,当地很有医名,他就只读了内经和济阴纲目。我是很愚笨的人,还是老老实实读书临证吧。
15
发表于 2015-3-29 09:00 | 只看该作者
路过看看。要记住中医是一门哲学。
16
发表于 2015-3-29 19:46 | 只看该作者
数学学习中的背定理与解题的道理,不会理绝对不能解题,中背定理也不会解题。可以类比。
17
发表于 2015-3-30 08:03 | 只看该作者
中西医思维的区别在于:中医注重的是天、地、万物对人的生成、生存都有直接的影响----这个影响就是各自特有的物理信息。
(天包括地球以外的月球、地球周边的几大行星、太阳及太阳系以外的银河系直至更远的星系。)
所以,中医有五运六气,西医没有。
中药强调药性不强调化学成分,西医不懂。

物理信息是什么?
就是气。

一切存在都是物理的。化学反应也是物理的。都是气的交流。

头像被屏蔽
18
发表于 2015-3-31 19:29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19
发表于 2015-4-8 19:15 | 只看该作者
补充说明:中医自古至今,没有研究物体的结构,只是观察了自然现象,用一种现象去解释另一种现象,思维停留在一维和二维空间,从老子元气论开始到现代中医教材始终都在说同一句话,气是看不见的精微物质。没有从三维空间去探讨物质结构。
头像被屏蔽
20
发表于 2016-1-9 17:11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21
发表于 2016-1-9 21:13 | 只看该作者
还是从反思中医理论是否说得通入手吧!
22
发表于 2016-1-9 21:42 | 只看该作者
什么时候中医的概念能用现代科学所解释,中医就会得到极大的发展,同时也是对现代医学的重大促进。
--------------------
此消息发自Android版诊疗助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关于我们|隐私保护|版权保护|小黑屋|爱爱医 ( 粤ICP备2023094852号 )

GMT+8, 2024-9-22 16:38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