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主题
论坛首页 推荐主题 主题专辑 爱医培训 爱医杂志 签约作者 荣誉勋章 排行榜 我的主页
查看: 2879|回复: 1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推拿] “中西医结合”液压扩张加推拿治疗肩周炎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楼主
发表于 2007-7-5 22:1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中西医对肩周炎的不同认识
一、中医对肩周炎是如何认识的?   
    中医认为,人过中年阳气虚弱,正气渐损,肝肾不足,气血虚弱,营卫失调,以致筋脉肌肉失去濡养,遇有风湿寒邪外侵,易使气血凝滞,阳气不布,脉络不通故发本病。   (1)正气内亏:“七七肾气衰”,人到50岁左右,肝肾精气开始衰退,或劳逸过度,或病后体弱,致气血不足,筋脉得不到充分滋养,日久筋脉拘急,营卫失调。《中藏经*五痹》曰:“肾气内消……精气日衰,则邪气妄入”。宋·王怀隐《太平圣惠方》曰:“夫劳倦之人,表里多虚,血气衰弱,腠理疏泄,风邪易侵……随其所惑,而众痹生焉”。现代医学家刘渡舟在《金匮要略诠解·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中曰:“凡尊荣之人,则养尊处优,好逸恶劳,多食肥甘,而肌肉丰盛,不事劳动则筋骨脆弱,以致肝肾虚弱……阳气虚,血行不畅,重因疲劳则汗出,体气愈疲**此时加被微风,遂得而干之,则风与血相搏,阳气痹阻,血行不畅。”   (2)邪气外侵:居住潮湿,中风冒雨,睡卧露肩等,均可致外邪内侵,寒湿留滞于筋脉,血受寒则凝,脉络拘急则痛;寒湿之邪侵淫于筋肉关节,以致关节屈伸不利,如金元·张子和《儒门事亲》曰:“此疾之作,多在四时阴雨之时,及三月九月,太阴寒水用事之月,故草枯水寒如甚,或濒水之地,劳力之人,辛苦失度,触冒风雨,寝处潮湿、痹从外入。”又如明《普济方》曰:“此病盖因久坐湿地,及曾经冷处睡卧而得。”      
二、西医认为肩周炎的病因病理是什么?     
    (1)病因 本病的病因尚未完全清楚,但根据临床观察及实验研究,本病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①老年性退变:本病多见于40~50岁以上中老年人女性,显然与老年性退变有关。②风湿寒邪侵袭:相当一部分患者发病前有明显风湿寒邪侵袭史,如居处潮湿,中风冒雨,睡卧露肩等,说明风湿寒侵袭为肩周炎的外在病因之一。③肩部活动减少:本病的临床特点,多见于肩部活动逐渐减少的中年以上女性,且左肩的发病率较右肩多,脑力劳动者的发病率较体力劳动者为多,或因某些原因(如上肢骨折肩部软组织损伤,颈椎病等肩部活动量减少或受限的病人)使肩部活动减少后,常可继发肩周炎,这些特点均提示肩部活动减少可能与本病发病有关。      (2)病理  ①肩部组织,如关节软骨、滑囊、腱鞘及肱二头肌长头腱均可出现不同程度的退行性改变。②关节囊及周围软组织发生无菌性炎症,炎症过程释放的炎症介质造成血液动力学改变及浆液性渗出,渗出物的机化使肌腱与腱鞘及关节周围组织发生粘连,组织弹性降低,并最终导致关节挛缩,形成所谓“肩凝”,现多认为肱二头肌长头肌腱鞘炎为本病的病理改变之一。      
三、肩周炎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1)肩部疼痛:起初时肩部呈阵发性疼痛,多数为慢性发作,以后疼痛逐渐加剧或顿痛,或刀割样痛,且呈持续性,气候变化或劳累后,常使疼痛加重,疼痛可向颈项及上肢(特别是肘部)扩散,当肩部偶然受到碰撞或牵拉时,常可引起撕裂样剧痛,肩痛昼轻夜重为本病一大特点,多数患者常诉说后半夜痛醒,不能成寐,尤其不能向患侧侧卧,此种情况因血虚而致者更为明显;若因受寒而致痛者,则对气候变化特别敏感。   
   (2)肩关节活动受限:肩关节向各方向活动均可受限,以外展、上举、内外旋更为明显,随着病情进展,由于长期废用引起关节囊及肩周软组织的粘连,肌力逐渐下降,加上喙肱韧带固定于缩短的内旋位等因素,使肩关节各方向的主动和被动活动均受限,当肩关节外展时出现典型的“扛肩”现象,特别是梳头、穿衣、洗脸、叉腰等动作均难以完成,严重时肘关节功能也可受影响,屈肘时手不能摸到同侧肩部,尤其在手臂后伸时不能完成屈肘动作。   
   (3)怕冷:患肩怕冷,不少患者终年用棉垫包肩,即使在暑天,肩部也不敢吹风。   
   (4)压痛:多数患者在肩关节周围可触到明显的压痛点,压痛点多在肱二头肌长头腱沟。肩峰下滑囊、喙突、冈上肌附着点等处,尤以肱二头肌腱长头腱沟为甚,少数呈肩周软组织广泛性压痛,无压痛点者少见。   
   (5)肌肉痉挛与萎缩:三角肌、冈上肌等肩周围肌肉早期可出现痉挛,晚期可发生废用性肌萎缩,出现肩峰突起,上举不便,后弯不利等典型症状,此时疼痛症状反而减轻。   
   (6)X线及化验室检查:常规摄片,大多正常,后期部分患者可见骨质疏松,但无骨质破坏,可在肩峰下见到钙化阴影。实验室检查多正常。
治疗方法:
1.肩关节腔内液压扩张 患者取仰卧位,患侧上肢外展30°,掌心向上,在肱骨小结节与喙突间寻找肩关节前方间隙并作记号。50ml注射器8号针头吸取强的松龙注射液62.5mg(2.5ml),2%利多卡因12.5ml,0.9%NaCl液35ml,配制成0.5%利多卡因的复合液。皮肤消毒后,于记号处垂直进针(注意避开头静脉),确定进入关节腔后,缓慢注入药液30~40ml,至注射器活塞被反推时暂停数秒后,继续加压注入3~5ml药液,迅速拔出针头,消毒棉签按压针孔数分钟。若病情需要,可于20天后再腔内液压扩张1次。3次为一疗程。
2.肩关节推拿术 腔内液压扩张后休息15~20min,患者取坐位,行患肩推拿术。第一步:于肩周施按、揉、?等手法,并点压阿是穴、中府、云门、天府、尺泽等穴;第二步:拿捏、弹拨患侧肱二头肌长、短头肌腱,肩岬下肌,喙肱肌,三角肌及胸大肌等;第三步:术者一手按患肩,一手握患肢肘部,行肩关节内收、外展,内旋、外旋及患侧上肢上举、环绕活动,范围由小到大,尽量达到正常肩关节活动范围;第四步:再次于患肩及上肢作按揉、?搓等手法,结束治疗。此后隔日行推拿手法1次,每次30min,7次为1疗程。嘱患者每日作患肩功能锻炼1~2次,每次20~30min。10天为一疗程。一般需要2疗程。
     有效率96.7%,治愈率71.7%。
体会:
肩周炎属祖国医学“痹证”范畴,乃因年老体衰,肝肾不足,气血亏虚,外加风、寒、湿诸邪乘虚而入,痹阻筋脉而成。现代医学认为本病是肩关节周围软组织发生的范围广泛的无菌性炎症。病理改变以充血、水肿、浸润、渗出为特点,病理本质在于滑囊和关节囊增厚、粘连和挛缩 [2] 。疼痛则是由于神经末梢受炎性物质**或机械压迫所致,与此同时,疼痛又可反射引起血中儿茶酚胺浓度增高,进一步引起肌肉和血管的痉挛,加重疼痛的程度,从而形成“疼痛—肌肉缺血—疼痛”的恶性循环。由此可见,本病治疗的关键在于松解肩关节周围的粘连,要松解粘连就必须首先消除疼痛,解除肩周软组织的无菌性炎症。关节腔液压扩张即是在狭窄的关节腔内加压注入液体,通过液压分离粘连,扩张关节间隙,把液体冲压力作为深层粘连组织的松解动力,以改善病灶区的微循环,并对组织炎性渗出液的粘滞度具有调理作用,促进其吸收 。再通过推拿手法一方面使药物充分扩散到肩周组织和间隙内,另一方面使粘连的滑囊、关节囊、肌腱、韧带等组织得到进一步松解,肌肉痉挛得以进一步缓解。
2# 沙发
发表于 2007-7-6 12:55 | 只看该作者
谢谢分享是原创吗?
3# 板凳
发表于 2007-7-9 20:16 | 只看该作者
好贴啊,顶一下!
4
发表于 2007-7-22 20:43 | 只看该作者
:) :( :o :Q
5
发表于 2015-8-16 16:41 | 只看该作者
液压扩张,我这里门诊常用的治疗,疗效确切,临床值得推广
6
发表于 2015-8-16 19:2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苗丰华 于 2015-8-16 19:25 编辑

    【1.肩关节腔内液压扩张 患者取仰卧位,患侧上肢外展30°,掌心向上,在肱骨小结节与喙突间寻找肩关节前方间隙并作记号。50ml注射器8号针头吸取强的松龙注射液62.5mg(2.5ml),2%利多卡因12.5ml,0.9%NaCl液35ml,配制成0.5%利多卡因的复合液。皮肤消毒后,于记号处垂直进针(注意避开头静脉),确定进入关节腔后,缓慢注入药液30~40ml,至注射器活塞被反推时暂停数秒后,继续加压注入3~5ml药液,迅速拔出针头,消毒棉签按压针孔数分钟。若病情需要,可于20天后再腔内液压扩张1次。3次为一疗程。】
      多此一举,有害无益。
     【可于20天后再腔内液压扩张1次。3次为一疗程】三次需2个月,单纯针灸推拿一个月应该治疗好。
     【肩关节腔内液压扩张】不可思议。
      好在哪里???
7
发表于 2015-8-16 20:4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苗丰华 于 2015-8-17 04:54 编辑

[size=13.333333969116211px]  

  中西医结合”液压扩张加推拿治疗肩周炎 【有效率96.7%,治愈率71.7%。】
    肩周炎可以自愈,没有治疗不愈的,治愈率应该100%。

    一生二次患病者罕见。
8
发表于 2015-8-18 07:2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苗丰华 于 2015-8-18 07:24 编辑

  现代针灸(九针)只是用现代医学阐明或重复着古人治疗措施。
【肩关节腔内液压扩张】是画蛇添足、有害无益。

不妨讨论一下,免于误导后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关于我们|隐私保护|版权保护|小黑屋|爱爱医 ( 粤ICP备2023094852号 )

GMT+8, 2024-6-15 22:49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