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主题
论坛首页 推荐主题 主题专辑 爱医培训 爱医杂志 签约作者 荣誉勋章 排行榜 我的主页
查看: 12469|回复: 4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专业资源] laogao的【婴儿湿疹】帖子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楼主
发表于 2014-9-24 19:5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婴儿湿疹中医称胎瘢、湿毒,俗称奶,多为满月后方发病。是发生于婴儿头、面部位的一种急性或亚急性湿疹。婴儿的皮肤发育尚不健全,最外层表皮的角质层很薄,毛细血管网丰富,皮肤内的钠和水的含量比较丰富,容易发生过敏反应。该病缠绵难愈,症状反复,疗程不固定,易复发。湿疹是不会传染的,但若不给予适当治疗,患部会蔓延扩大,导致严重病变。
【诱因】
    ⑴ 如对牛羊奶、牛羊肉、鱼、虾、禽蛋等食物;
    ⑵ 过多喂养引起的消化不良,食物含糖过多,造成肠内异常发酵;
    ⑶ 肠寄生虫;
    ⑷ 紫外线强烈照射,肥皂、化妆品、羽毛、花粉、油漆的**、化学合成织物品;
    ⑸ 接触致敏因素或吃了引起过敏的食品或药物;
    ⑹ 寒冷潮湿的**;
    ⑺ 可能与遗传因素、体内外环境因素有关。
   【临床表现】
    见于生后数周至2岁以内的婴幼儿。好发于双面颊,头部。严重者可累及颈、胸、背、臀、四肢等处。对称分布。自觉剧痒,患儿哭闹不安,影响睡眠。患者或家族中有变态反应病史。患者常伴有胃肠道症状,如腹泻等。
    1 干燥型:见皮疹呈淡红色或暗红色斑片,密集的小丘疹,表面干燥,有灰色糠状鳞屑,伴瘙痒。
    2 渗出型:见红斑,针尖大丘疹、丘疹疱、水疱,由于剧痒搔抓,摩擦而糜烂、渗液、出血、结痂,重者可遍及全身形成红皮病;如有继发感染,可见脓疱。
   【病因病理】
    西医:本病属异位性皮炎的婴儿期,与遗传及免疫功能紊乱等因素有关。
    中医:病机有两类:干敛是由于胎中有热,落草受风缠绵所致;湿敛是由于误用烫洗,皮肤起粟,搔痒无度,黄水浸淫,延及遍身所致。

2 展开 喜欢他/她就送朵鲜花吧,赠人玫瑰,手有余香!鲜花排行

评分

参与人数 1专业分 +1 收起 理由
继续沉默 + 1 您的发言非常精彩,请再接再厉!

查看全部评分

收到2朵
2# 沙发
发表于 2014-9-24 19:59 | 只看该作者
婴儿脂溢性湿疹
   
    中医称本病为胎癜、湿毒,俗称奶。本病为婴儿期的一种脂溢性皮炎
    1.多见于2~3个月的婴儿。
    2.好发于前额、头部、眉弓、眉间,鼻旁及耳后等处,严重者可波及全身皮肤。
    3.皮损特点  为境界清晰的红斑上被有淡黄色、油腻脂性鳞屑,很少有渗出及水疱。故也有人称之为干性婴儿湿疹。少数患者发病后不久,红斑鳞屑损害不断扩展和加剧,而发展成落屑性红皮病
    4.轻微瘙痒。
    5.鉴别诊断  婴儿湿疹应与婴儿脂溢性湿疹鉴别。
    6.服用抗组胺药,外用硼酸锌糊。
3# 板凳
发表于 2014-9-24 20:01 | 只看该作者
当儿童遭遇湿疹,全科医生怎么办?

    湿疹是儿童常见皮肤病,多于婴幼儿时期发病。据统计,45%的湿疹发生于出生后6个月内,60%发生于出生后1年内,85%发生在5岁以内,仅16.8%在青春期后发生。
    儿童湿疹以剧烈瘙痒、睡眠障碍、慢性和复发性为主要特点,成为危害儿童皮肤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儿童湿疹的病因至今尚未完全明确,目前认为是遗传、免疫、环境和皮肤屏障功能缺陷相互作用所致,而应激、变应原、微生物、自身抗原和物理化学**等则可诱发或加重湿疹。

了解儿童湿疹的表现

儿童湿疹的治疗

儿童湿疹的治疗原则以恢复皮肤正常屏障功能、寻找并去除诱发和(或)加重因素、减轻或缓解症状为主要目的。

一般治疗

在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避免一切**因素。

喂养方面 提倡母乳喂养。无法母乳喂养的患儿可根据情况选用普通配方奶、低敏配方奶或游离氨基酸粉。在湿疹宝宝添加辅食时应注意:① 辅食添加量应从少量开始、缓慢递增;② 辅食品种应逐一增加,循序渐进;③ 加工方式应蒸煮充分;④ 喂养工具要注意汤勺大小合适,尽量避免食物外溢**口周皮肤。不能随意限制食物,仅对明确过敏的食物避免食用,以免造成营养不良性疾病。

穿着方面 以纯棉、宽松柔软衣物为宜,衣物厚度较同龄儿略薄。

居室环境 要求凉爽、通风和清洁,建议用湿拖把和抹布清洁居室,避免屋尘、螨及动物毛等变应原的吸入。

洗澡和润肤 洗澡时间5~10分钟,水温36℃~38℃,使用pH值为5.5~6.0的温和沐浴液,洗澡后立即使用合适的润肤剂保湿。

局部治疗

糖皮质激素 对于小于2岁的儿童,局部外用糖皮质激素,并配合润肤保湿剂是目前治疗湿疹的首选疗法。根据患儿年龄、皮损部位及病情严重程度可选择不同剂型和强度的糖皮质激素制剂。儿童常用弱效至中效糖皮质激素制剂:轻度湿疹患儿或年龄<3个月的患儿,首选弱、中效制剂;年龄>3个月的中、重度湿疹患儿可选用中、强效制剂。一般连续应用激素3~6周后,湿疹患儿皮肤炎症基本控制,建议继续每周2次外用激素制剂控制炎症反应,同时应用润肤剂,以使其长期处于缓解状态。

面部、颈部、腋下和腹股沟等皮肤薄嫩处应使用弱效糖皮质激素类制剂。强效激素在儿童中很少应用,通常在5岁以上患儿的掌趾部位或皮损肥厚部位应用。当皮损有所缓解后,即改用低一级强度的激素,以尽量避免外用激素的副作用。

钙调神经磷酸酶抑制剂 此为非激素类药物,具有较好的抗炎作用,不引起皮肤萎缩等激素治疗的副作用,目前是2岁以上面颈部位的首选药物,经常用于湿疹的维持治疗。目前批准的0.03%他克莫司软膏、0.1%吡美莫司乳膏适用于2岁以上儿童。

外用抗感染制剂 湿疹患儿皮肤屏障功能存在障碍,金黄色葡萄球菌容易定植在皮肤表面,此时可局部外用抗生素制剂,但不宜长期使用,一般疗程1~2周。如出现继发真菌感染,则需要加用外用抗真菌制剂。

系统治疗

抗感染药物 当湿疹患儿继发大面积细菌感染时,需要系统应用抗生素治疗。首选一代或二代头孢类抗生素或半合成青霉素,疗程7~10 d。对于青霉素或头孢类药物过敏的患儿,可选用克林霉素或夫西地酸。应避免长期应用以免产生耐药性。继发单纯疱疹病毒感染的Kaposi水痘样疹患儿,首选静脉滴注阿昔洛韦治疗。

抗组胺类药物 湿疹患儿多瘙痒明显,可给予具有镇静作用一代抗组胺类药物,如马来酸氯苯那敏(扑尔敏)等止痒治疗。

其他 对于严重、顽固性湿疹患儿可考虑系统应用糖皮质激素或免疫调节剂,但这些药物停药后病情易复发加重,儿童慎用。

中医中药 可根据患儿临床症状和体征,进行辩证分型,按证施治。
4
发表于 2014-9-24 20:04 | 只看该作者
1840例婴儿湿疹临床特征分析

    婴儿湿疹是皮肤科门诊常见的一种病因复杂的变态反应性疾病,临床以湿疹的皮损分类,可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3种不同期。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及气候、环境的变化,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为了解和掌握其临床特点,以求总结经验、指导预防和治疗,本文总结了我院2010年2月至2011年6月1 840例湿疹婴儿有关资料,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收集选择2010年2月至2011年6月我院皮肤科1 840例湿疹婴儿资料,内容包括:性别、年龄、临床分型、受累部位、喂养史、家族性过敏病史及治疗转归等。并随机对326例(17.72%)患儿采用德国欧蒙公司提供的免疫印迹法进行血液过敏原检测。
    1.2 分析步骤记录、统计并分析患儿湿疹的病因、临床分期、分型、受累部位及疾病对患儿生活质量的影响及治疗转归,并用Excel 2000和SPSS15.0软件制表统计分析。
    1.3 病例一般情况 1 840例婴儿湿疹病例,男性832例(45.22%),女性1 008例(54.78%),男:女比为1:1.21。年龄20 d~12个月,平均月龄(4.14±2.94)个月。
    1.4 诊断标准婴儿湿疹诊断标准按照《临床皮肤病学》第3版 。

    2 结果
    2.1 分型及受累部位 本文婴儿湿疹急性期l 058例(57.50%);亚急性期560例(30.43%);慢性期222例(12.07%)。其中渗出型以面颊、额部及头皮分布较多;干燥型以四肢、躯干分布较多;脂溢型以眉区、头皮及耳后分布较多。患儿均自觉瘙痒,伴阵发性哭闹、入睡困难、妨碍洗浴、食欲减退等症状,严重程度不一。婴儿湿疹的分型及受累部位见表1。
5
发表于 2014-9-24 20:05 | 只看该作者
2.2 喂养史及家族过敏病史 母乳喂养者522例(28.37%),牛奶喂养603例(32.77%),混合喂养(母乳、牛奶、豆奶、米糊等)715例(38.86%)。427例(23.21%)伴有家族性过敏病史,其中父母或姊妹患有特应性皮炎72例、哮喘154例、过敏性鼻炎201例。
    2.3 治疗与转归782例渗出型湿疹患儿,先用溶液冷湿敷减少渗出,再外用糖皮质激素或非激素类软膏;731例脂溢型湿疹,需用植物油去除油腻性痂皮,再外用激素或非激素类软膏;327例干燥型湿疹,可外用皮肤润泽剂及糖皮质激素药物治疗。湿疹伴有瘙痒者均口服抗组胺类药物,湿疹患儿均应避免过度洗浴及搔抓。疗程一般2~3周,痊愈1 208例(65.65%),好转632例(34.35%),无效0例。但婴儿湿疹复发率较高,随访患儿1 012例(55.00%)半年,复发670例,复发率(66.21%)。
    2.4 过敏原检测 随机检测了326例湿疹患儿及280例对照组患儿血清特异性IgE水平,两组血清食物特异性及吸人特异性IgE升高见表2,对照组食物及吸人特异性IgE阳性率均低于患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患儿组血清食物特异性IgE升高136例(41.72%);其中母乳喂养48例,牛奶喂养52例,混合喂养36例。患儿组几种血清食物特异性IgE检测结果见表3。血清吸人特异性IgE升高62例(19.02%),吸人物以螨虫组合(屋尘螨/粉尘螨)、屋尘较多,其次为猫、狗、树木。

    3 讨论
    婴儿湿疹是一种常见的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与变态反应有密切关系的皮肤病,在我院皮肤科就诊率非常高,且男女发病比例无明显差异。近年来多认为婴儿湿疹是特应性皮炎(AD)的婴儿型,也可能是特应性皮炎早期,但很多患儿无明显家族史,本文1 840例患儿中,只有427例有家族过敏病史,这与文献报道一致 。
    本文患儿皮疹形态多种多样,表1显示:占42.50% 的患儿临床表现为渗出型,皮损以渗出、糜烂及痂皮为主,多
发生于肥胖具有渗出体质的婴儿,多发生于头面部;干燥型较少,占17.77%,多发生较瘦弱、营养不良的婴儿,主要累及躯干四肢。婴儿湿疹受累的部位主要在头面部,占74.57% ,而躯干、四肢分布较少,仅占11.96%,且病程多呈急性、亚急性经过。湿疹患儿均自觉不同程度瘙痒,使其搔抓、哭闹不安,长期严重可影响睡眠,可导致生长发育迟缓。所有湿疹患儿经正规治疗后,病情均有所好转,但易反复发作,本文随访患儿半年,复发率占66.21% ,与刘冰等报道一致 其诱发因素很多,常于炎热、气候突变、搔抓、皂液洗浴过勤、长期应用一次性纸尿裤、接种疫苗及胃肠功能紊乱诱发或加重湿疹。婴儿湿疹病因复杂,食物过敏是一个重要因素,IgE介导的食物变态反应参与了婴儿湿疹的发病,至少35% ~60%湿疹患儿是食物过敏引起,尤以牛奶和鸡蛋白在生后第1年最常见,而吸人性变应原过敏大多出现较晚 。本文41.72%的患儿血清食物特异性IgE升高,吸人物特异性IgE升高占19.02% ,婴儿湿疹中食物过敏情况较对吸人物过敏更为重要。患儿组食物及吸入特异性IgE阳性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说明食物及吸人物过敏原是婴儿湿疹的一个诱发因素。本文检测的180例母乳喂养(包括母乳混合喂养)患儿过敏原中,104例血清食物特异性IgE升高,要求乳母禁食特异性IgE升高的食物后患儿临床症状好转,逐渐痊愈,说明过敏原可通过乳母所食致敏物的乳汁使患儿致敏。有文献 报道认为生后4个月内添加不同种类的辅食,湿疹发生的危险性较未添加者高1.6倍,且慢性复发性湿疹的危险性增高。一旦过敏原确定,早期的干预措施是患儿及乳母避免致敏食物,不要停止母乳喂养,同时要防止患儿营养不良或饮食障碍的发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婴儿湿疹会逐渐减轻,我们认为1岁以内婴儿湿疹大多数随着自身免疫耐受的产生和免疫功能的健全,症状自然缓解。对于病情反复发作、有遗传史及怀疑有过敏倾向的患儿,可进行过敏原检测,及早发现过敏原,并排除过敏性食物,可防止发展成特应性皮炎。
    目前尚无疗效确切的药物能预防婴儿湿疹的发生,可对症治疗,祛除诱因,精心护理,可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因此,应积极宣传优生优育知识,积极治疗系统性疾病,发病后及时正确地接受正规治疗是防止婴幼儿湿疹的关键。

曹婷婷葛宏松周 洁  安徽医学  2012年9月
6
发表于 2014-9-24 20:05 | 只看该作者

   急性泛发湿疹继发血小板增多2例

   1 病历摘要
  例1,男,9.5个月。因反复皮疹9个月,加重1个月于2008年5月23日入院。查体:周身皮损面积近80%,面部明显,其中渗出、感染创面约占皮损面积1/3。化验血常规:血小板644×109/L,MPV 6.9 fl。入院后予美罗培南抗感染治疗10天,糖皮质激素共7天(其中**渐减量静滴3天,**渐减量口服4天)。血小板升至最高1 834×109/L,MPV 6.1 fl。停糖皮质激素,口服潘生丁抗凝,嘱多饮水,定期复查血常规,血小板逐渐下降,3周后恢复正常。
  例2,男,7个月,因反复皮疹7个月,加重2天,于2009年5月4日入院。查体:周身皮损面积约40%,有渗出、感染创面,皮损反复。化验血常规:血小板433×109/L,MPV 6.1 fl。入院后予美罗培南抗感染治疗8天,糖皮质激素共14天(其中**渐静滴3天,**渐减量口服11天)。血小板升至最高752×109/L,MPV 6.1 fl。渐停糖皮质激素,口服潘生丁抗凝,嘱多饮水,监测血小板计数,逐渐下降,至4周后降至正常。
  2 讨论
  继发性(反应性)血小板增多症是指临床上某些生理状态(如运动后)以及不同类型的急慢性疾病时,均有可能使血小板升至400×109/L以上。继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约占住院患者8.5%。血小板升高,但功能无明显异常。多数症状很轻,血栓栓塞与异常出血较特发性者少。不同疾病引起的血小板增多症可长期持续,但原发病经有效治疗后血小板可恢复。
  继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引起病因很多,最常见原因:慢性炎症、急性炎症、急性出血、缺铁、溶血性贫血、恶性肿瘤、脾切除术后、药物反应、运动后、血小板减少症恢复期、骨质疏松症等。
   (1)感染:主要以肺炎败血症肠炎等感染性疾病为主,感染性疾病占84.7%。2例急性泛发湿疹均伴有发热、创面感染、白细胞和C反应蛋白升高,且抗生素治疗有效,故感染是引发血小板升高的主要原因。
   (2)糖皮质激素。糖皮质激素抗炎、抗过敏,是缓解泛发湿疹的常用药。糖皮质激素也是血小板升高的重要原因。   (3)免疫因素。湿疹患儿均有严重过敏体质。
感染后免疫反应是否与血小板升高有关尚需进一步探讨。提醒临床关注急性泛发性湿疹患儿的血小板计数,及时采取对因及对症治疗。
【参考文献】
   2011

7
发表于 2014-9-24 20:05 | 只看该作者

    喂养干预对特应性高风险婴儿湿疹食物过敏影响的跟踪研究

    过敏性疾病的发生过程有一定规律, 湿疹在出生后2--3 个月内就可以出现, 主要对牛奶、鸡蛋、豆类、鱼、虾等食物过敏; 随着年龄增长, 湿疹可能改善, 但是出现对尘蟠、花粉、猫、狗皮屑等吸人性过敏原敏感, 支气管哮喘、过敏性鼻炎、过敏性眼结膜炎成为主要问题。因此, 有人将这一过程描述为“过敏进程”, 婴儿湿疹通常是这一进程的第一步。
    在“过敏进程” 中, 基因遗传背景和后天的生活方式、环境因素相互作用起了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有研究发现, 家庭成员无过敏问题, 新生儿出现过敏的风险约5% --15% , 父母一方有过敏问题, 新生儿出现过敏的风险约20% --40 % , 父母双方同时有同一种过敏问题, 新生儿出现过敏的风险高达50%--70%。所以, 对具有高危因素的婴儿应积极地采取预防和干预措施, 以降低湿疹及随后的其他过敏性疾病的发生, 称之为初级干预。不同的文献对高风险婴儿的定义有所不同,Mur aro等将高风险婴儿定义为父母双方具有过敏遗传素质, 或一方具有遗传素质, 脐血IgE 升高,

    婴儿肠道屏障功能和免疫功能未完全发育成熟, 过早接触大量的食物蛋白质抗原是发生食物过敏的主要原因之一。蛋、牛奶、鱼、虾、大豆、坚果是导致食物过敏的最主要食物,90 % 以上的食物过敏是上述几种食物引起的, 所以称其为高风险食物。大量关于喂养干预作为高风险婴儿的初级预防措施的研究, 包括母乳喂养、蛋白质深度水解配方奶(eHF) 喂养、蛋白质部分水解配方奶(pHF) 喂养、延迟添加固体食物、肠道微生态菌群调节等。研究发现4--6 个月以上的完全母乳喂养, 母亲哺乳期回避高风险食物, 可以降低食物过敏和婴儿湿疹的发生。将母乳喂养作为主要的干预措施, 并要求母亲回避禽蛋和鱼、虾等高风险食物, 结果发现, 婴儿湿疹的发生率显著下降。

    卵清蛋白和卵黏蛋白是导致婴儿食物过敏的主要蛋白质抗原, 越早添加禽蛋, 越易发生过敏, 最常见的是导致婴儿湿疹, 延迟添加禽蛋类食物则是一个有效的预防措施。

    牛奶抗原是婴儿最早接触的食物抗原, 牛奶蛋白经过部分水解, 减少了其中的过敏原成分, 可以降低发生过敏的风险, 诱导免疫耐受, 减轻婴儿食物过敏症状。Halken等和vonBerg ,最近分别发表研究结果, eHF 和pHF 配方奶喂养可以预防过敏的发生。所以, 对于特应性高风险婴儿, 选择配方奶时, 应考虑低抗原性配方奶, 对降低婴儿过敏风险和减少湿疹的发生具有作用。

    过敏性疾病的初级干预包括多方面内容, 喂养干预为其中一部分。还涉及了母乳喂养、蛋白质部分水解配方奶喂养、高风险食物的回避以及添加辅食的时机等方面。现有的结果提示婴儿早期喂养预防可以降低过敏性疾病的发生率, 可能改变或延缓过敏进程。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儿科(邵洁、李云珠、俞善昌) ; 上海南翔医院儿科(盛军、董蔚)

中华儿科杂志2 0 0 6 年9 月第4 卷第9 期
8
发表于 2014-9-24 20:06 | 只看该作者

    异位性湿疹的诊治策略

    湿疹通常也叫皮炎,是一种慢性皮肤疾病。最常见的类型是异位性湿疹,主要表现为干燥瘙痒的皮疹。异位性湿疹多见于婴儿和儿童,很多孩子长大后会自愈。成年人偶尔也会出现。湿疹并不危险也没有传染性,但是会导致不适和一些苦恼,包括儿童的社会压力和成年人的就业困难。
    病因
    异位性湿疹是一种免疫系统疾病,确切病因不明。可能有遗传性,同时与过敏哮喘相关。其突然发病通常由周围某些环境因素造成的,比如某些织物、化学品、香水、宠物、灰尘、烟雾、食物及应激。
    症状
    湿疹症状通常为皮疹,极度瘙痒,导致皮肤变红,肿胀,脱屑,灼热,或形成小水疱。如果继续发展,小水疱会渗出并结痂。湿疹通常起病和痊愈都较迅速。可由一个皮疹的严重瘙痒而突然起病,进而加重。随着时间的推移,发病皮肤会变厚并且持续瘙痒。
    治疗
    湿疹无法治愈且没有特效药物,但是可以控制其症状。孩子湿疹发作时的不适和皮疹可能会导致家庭紧张。治疗目标是预防发作,一旦发作,则要防止感染。治疗包括尽可能避免环境诱发,皮肤护理和药物治疗。
    1.保湿是非常重要的,包括在发作间期,具体措施如下:(1)给皮肤涂上厚厚的乳液或乳霜(如凡士林);(2)不要使用肥皂,使用其他代用品;(3)使用温水泡澡或沐浴;(4)避免穿着粗糙、**的衣料比如羊毛;(5)避免寒冷干燥的空气。
    2.可使用含皮质激素的皮肤乳膏或软膏。湿疹严重爆发时也可以口服或注射此类药物,但停药后通常会导致更加严重的反弹。皮质激素有较明显的副作用。
    3.局部的免疫调节剂可用于2岁以上的儿童,帮助控制皮肤的炎症和降低免疫反应,其副作用少于皮质激素。但长期用药的风险并不明确,如皮肤癌等。我们期待更加广泛的专家共识。
    4.抗组胺药可减轻免疫反应尤其是夜间瘙痒。
    5.免疫抑制剂可用于治疗那些非常严重的病例,并且由于严重的副作用,只能短期使用。
    6.UV光疗可单独或配合补骨酯素类用于12岁以上的儿童。
    7.如有感染,可使用抗生素。
9
发表于 2014-9-24 20:06 | 只看该作者

    婴儿湿疹诊断和治疗

    婴儿湿疹是小儿皮肤科常见病和多发病,病因复杂,好发于头面部,也可及躯干四肢,表现为多形性皮疹,伴严重瘙痒,引起婴儿哭闹不安,影响食欲、睡眠和身体发育。在过去十余年里,婴儿湿疹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
    1 诊断
    1.1 诊断临床表现:本病好发于1--3个月婴儿面颊、额部、眉间和头部,严重时躯干四肢也可累及,初发皮疹为对称性分布红斑,后其上逐渐出现丘疹、丘疱疹、水疱,常因搔抓、摩擦导致水疱破损,形成渗出性糜烂面,水疱干涸后可形成黄色痂。患儿自觉瘙痒。如果继发感染可出现脓疱和脓痂,可伴局部淋巴结肿大和发热等全身症状。部分患者皮疹表面干燥,表现为小丘疹上覆盖少量灰白色糠秕样脱屑;也可表现为脂溢性,表现为小斑丘疹上附着淡黄色脂性黏液,后者可形成痂。根据发病年龄和典型的临床表现,一般诊断不难确诊。
    1.2 鉴别诊断婴儿湿疹是皮肤科常见病,诊断不难,除应与常见的婴儿脂溢性皮炎及特应性皮炎婴儿期鉴别外.临床还有几种皮肤病可表现为婴儿湿疹样改变,虽临床不多见,但也需鉴别。
    1.2.1 胎传梅毒2009年全国胎传梅毒10 757例,比2008年增加13.47%;2010年全国胎传梅毒报告11 346例。并有多例多次误诊为湿疹的胎传梅毒病例报道。胎传梅毒是胎儿在母体内通过血源途径感染所致.因传染方式与后天梅毒不同、胎儿体质与成人不同,其临床症状与成人有一定区别。胎传梅毒多不发生硬下疳,相当于后天二期梅毒,常有较严重内脏损害,临床可表现为湿疹样损害。胎传梅毒与婴儿湿疹相似点:头面、躯干、四肢的红斑、鳞屑。鉴别要点:(1)多数胎传梅毒患儿瘦小、出生体重降低等营养障碍表现;(2)皮疹好发于掌跖、外生殖器、臀部及面下半部,多为红铜色鳞屑性丘疹和斑丘疹;(3)除皮肤损害外可有黏膜损害和骨损害,常见的是梅毒性鼻炎和马鞍鼻;(4)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PR)和梅毒螺旋体颗粒凝集试验(TPPA)阳性。
    1.2.2 朗格罕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 发病原因迄今未明确,是一种组织细胞异常增生性疾病,主要特征是组织细胞过度增生、肉芽肿反应和继发性黄瘤形成。可侵犯皮肤、骨骼、淋巴结、肺脏、神经系统等。临床上主要分为4种类型。国内学者总结1994--2007年朗格罕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皮肤损害中有多例误诊为湿疹的朗格罕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与婴儿湿疹相似点:头面、躯干、四肢的红斑、丘疹、鳞屑,头皮可呈脂溢性皮炎样。鉴别要点:(1)朗格罕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可伴系统损害,如骨破坏、尿崩症、肝脾肿大等。(2)组织病理是诊断主要依据,本病4型在组织病理上均有4个不同时期即增殖、肉芽肿、黄色瘤和纤维化。免疫病理标记常有S-100及CDla阳性。(3)电镜下可见病变细胞有Birbeck颗粒。
    1.2.3 炎性表皮 表皮痣是因表皮细胞发育过度引起的表皮局限性发育异常所致,常染色体显性遗传。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皮肤科在临床工作中发现多例就诊多年而被误诊为湿疹的炎性表皮痣。与婴儿湿疹相似点:红色斑片和丘疹,表面可有脱屑及结痂、瘙痒。鉴别要点:(1)炎性表皮痣皮疹比较局限,多为单侧性,偶有双侧、多发和泛发。(2)组织病理:表皮角化过度伴灶性角化不全,棘层轻度水肿,表皮棘延长,**瘤样增生,可见颗粒层增厚及柱状角化不全,基底层黑色素增多。

    2 治疗
    目前治疗因受一些食物变态反应研究的影响,较混乱,存在过度治疗和错误治疗。有关皮肤屏障的研究给了婴儿湿疹治疗和预防一些提示,在临床工作中重建皮肤屏障且之可行、安全、疗效明确。而在婴儿湿疹治疗方面的新研究给了一些新的治疗手段,但缺乏更多相关临床证据,疗效性尚不确定。
    2.1 关于食物过敏及胃肠屏障婴儿湿疹的病因复杂,尚未完全清楚。目前研究主要集中于IgE和IgG4介导的食物变态反应。前者属于I型变态反应,常在进食后数分钟内出现症状,可累及皮肤、呼吸道、消化道,这些症状常同时出现,但无特异性。非IgE介导食物过敏涉及了IgG、免疫复合物及细胞介导免疫反应等多种机制,常于进食后数小时或数天后出现症状。已有很多研究表明,IgG4既可介导吸入物过敏反应,又可介导食物过敏反应,而与某些食物过敏反应关系更为密切。
    Kecka等认为,目前食物过敏在西方为主的发达国家受到极大重视和关注,主要是受到一些研究的影响,如过敏原、实验室制剂、益生菌、低敏性食物的生产者过分夸大和误导。这种误导主要源于很多研究选择的研究对象是严重特应性皮炎患儿,湿疹的可靠标准是IgE检测及湿疹复发性,由此导致人们过度关注食物过敏,进行很多不必要的过敏原检测,选择回避一些婴儿生长发育所必须的食物,从而影响湿疹的治疗方向和婴儿的生长发育。
    胃肠道不仅消化和吸收营养物质,而且具有高效的免疫屏障功能。胃肠道是机体最大的免疫器官,众多功能复杂的细胞和生物分子成分构成了多层次的防御体系和调控体系。一般生理状况下,肠黏膜免疫系统处于巨量抗原的包围中,既要维持肠黏膜重要的生理功能,即对外来食物抗原产生免疫耐受,保障机体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和吸收;又要发挥黏膜防御功能,对肠道内条件致病菌、外来菌进行免疫监视和清除。而婴儿胃肠道免疫功能还未完全发育成熟,一旦接触食物抗原,容易发生过敏引起湿疹。而随着年龄的增长,胃肠道屏障功能的建立,食物免疫耐受也随之产生。
    更多临床证据显示,食物过敏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回避这些婴幼儿生长发育所必须的可疑过敏食物,并不能完全有效减少和预防婴儿湿疹发生。而随着胃肠道屏障功能建立、食物免疫耐受的产生,一一些可疑的食物过敏现象也随之消失。而回避食物的同时会影响婴儿正常生长发育,造成婴幼儿营养不良,因此,在无明确的严重食物过敏情况下,湿疹治疗过程中不建议回避一些婴幼儿必需的食物。
    2.2 传统疗法婴儿湿疹的传统疗法包括局部治疗及全身治疗。急性期渗出较多时宜用溶液湿敷,如3%硼酸溶液或中药溶液,渗出减少后可外用糖皮质激素,同时为防止和控制继发性感染,可加用抗生素。激素是控制病情、缓解症状的主要药物。婴儿皮肤柔嫩,角质层较薄,吸收能力强,不宜使用强效激素类药物,一般选用氢化可的松、0.5%**、糠酸莫米松等,同时应注意长期使用可能引起副反应。全身治疗可用抗组胺药物,婴儿多选用安全系数较高的扑尔敏和苯海拉明等。
    2.3 重建皮肤屏障关于皮肤屏障功能的研究日趋热化。皮肤屏障功能指其物理性屏障作用,还包括皮肤的色素屏障作用、神经屏障作用、免疫屏障作用及其他与皮肤功能相关的诸多方面;狭义的皮肤屏障功能通常指表皮,尤其是角质层物理性或机械性屏障结构。表皮的物理性屏障结构不仅和表皮脂质有关,也和表皮各种蛋白质、水、无机盐及其他代谢产物密切相关,这些成分任何异常都会影响皮肤屏障功能,不同程度地参与或触发临床皮肤疾病的病因及病理过程。湿疹是一种炎症性皮肤疾病,组织学特征表现为表皮细胞间水肿,伴不同程度的棘层肥厚及浅表血管周围淋巴细胞浸润。由于表皮细胞间水肿,使细胞间隙增大,皮肤“砖墙结构”不稳定,破坏了原有皮肤屏障,经皮水分流失增多;炎性细胞浸润,影响了皮肤正常代谢,脂质、天然保湿因子及抗炎因子减少,皮肤变得干燥、脱屑,更易敏感;由于皮肤屏障受损,皮肤抵御外界**能力下降,易继发感染。因此重建皮肤屏障在湿疹治疗中很重要。
    重建皮肤屏障需从几个方面入手。
    (1)补充脂质,最好选用生理性脂类如神经酰胺、胆固醇等。非生理性脂类如凡士林等外用后仅沉积在皮肤表面;而外用生理性脂类,可直接作用于颗粒层,部分脂类被包埋在板层体内,分泌到角质层并形成复层板层结构。Chamlin等认为,外用角质层的脂类混合物纠正皮肤屏障功能的同时,可缓解小儿特应性皮炎症状。皮肤屏障功能的加强也有利于防止皮肤局部细菌感染。Darmstadt等认为,外用脂类可加速皮肤屏障功能恢复,对早产儿外用脂类可减少皮肤细菌感染。
    (2)使用保湿剂。保湿剂以模拟人体皮肤中油、水、天然保湿因子(NMF)组成的天然保湿系统,作用在于延缓水分丢失,增加真皮一表皮水分渗透,为皮肤暂时提供保护、减少损伤、促进修复过程。保湿剂有3种:封闭性保湿剂(如凡士林、硅油)、润湿性保湿剂(如甘油、蜂蜜)、吸湿基质性保湿剂。其中吸湿基质性保湿剂为大分子量物质,可形成网室状防止水分蒸发,可天然吸收水分,表皮细胞间质中NMF属于吸湿基质性保湿剂,其他如亚麻酸和亚油酸、花生酸等各种维生素等。对于屏障功能受损的皮肤来说,使用单纯含有湿润剂的保湿产品实际上会使皮肤更干燥,湿润剂必须和封包剂联合使用。保湿护肤品作为外用产品效力持续较短,效果会随角质细胞正常脱落而消失,因此保湿护肤品的临床效果是建立在每天重复使用基础上。
    (3) 补充抗**、抗敏天然剂。皮脂膜中亚油酸、亚麻酸具抗炎、抗**作用,湿疹患儿皮肤屏障功能破坏,增加一些活性物质如天然活泉水、植物提取物等,在恢复皮肤屏障的同时可抵抗皮肤炎症、**反应。
    (4) 调整皮肤局部pH值。禁用含碱性皂基的清洁剂洁肤。
    2.4 其他 Kwon等报道了1例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2g/kg)治疗儿童AD患者,结果皮肤损害稳步改善,一直持续到8个月随访,并未发现明显副反应。有研究证实,益生菌在婴儿湿疹的防止中起作用。Pelucchi等总结近年文献认为,适当补充益生菌治疗和预防婴儿湿疹,机制可能与益生菌具调节T细胞亚型,增强Thl免疫应答作用,帮助机体建立免疫耐受有关。但目前仍缺乏大量可靠的临床证据。Thomas等进行较大样本研究后显示,饮用软水对治疗轻中度湿疹有效。

    3 小结
    婴儿湿疹多发生于生后1~3个月,1岁半后大多逐渐自愈。因这个时期婴儿处于迅速生长发育阶段,需大量合理均衡营养,所以婴儿湿疹治疗原则应是在不影响婴儿生长发育的基础上采用安全有效合理的治疗方法,以局部应用药物和修复受损皮肤屏障为主。新研究尽管表明有效,但缺少可靠临床证据,安全性及疗效尚待确认。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12.8

    刘晓雁  杨明  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皮肤科,

10
发表于 2014-9-25 19:29 | 只看该作者
学习了学习了
11
发表于 2014-9-25 21:20 | 只看该作者
这个病我用中药,外洗,效果很不错,常用药物如下

柴胡  5    二花  10    韦根 15
地夫子 15   连召 5   甘草  5
虫衣  5     防风 10   荆介 5
白藓皮 5   苍耳 5   辛夷  5

也可以喝几匙,效果更佳

1 展开 喜欢他/她就送朵鲜花吧,赠人玫瑰,手有余香!鲜花排行

  • laogao001+1感谢您无私的奉献 ,送花香香~~
收到1朵
12
发表于 2014-9-26 06:26 | 只看该作者
学习了谢谢分享
13
发表于 2014-9-26 21:06 | 只看该作者
▲中药饮片煎煮药水外洗,少量内服。基本方如下:生石膏粉50 g、薄荷20 g、滑石粉20 g、白芷20 g、苦参20 g、芦根30 g、黄芩20 g、牡丹皮20 g、黄柏20 g、生甘草10 g、白鲜皮20 g、地肤子20 g。根据分型在基础方上加味,红斑渗出型加泽泻20 g、苍术20 g、蒲公英30 g、黄连15 g;干燥增厚型加百部20 g、生地黄20 g、玄参20 g、桃仁20 g;脂溢型加藿香20 g、佩兰20 g、虎杖20 g、丹参20 g。上药1剂煎煮2次,药汁混合约3 000 mL,混匀,取100 mL内服,余待稍凉后全身泡洗30 min,水温在38 ℃~42 ℃为宜,擦干不必用清水冲洗以保持药物浓度,皮肤干燥者于泡洗擦干后立即搽尿素霜(本院生产),每日1次。
     婴幼儿体表面积相对较大,且皮肤薄,吸收较好,中药外洗简便易行,且疗效好,特别对红斑渗出型,符合药水湿敷的原则,
15
发表于 2014-10-3 12:16 | 只看该作者
不错 非常专业 值得分享学习
16
发表于 2014-10-8 19:57 | 只看该作者
益生菌对婴儿湿疹预防作用的临床观察  林立  广东省东莞市塘厦医院

    婴幼儿变态反应性疾病主要有婴儿湿疹、变应性鼻炎哮喘,常呈慢性、反复发作。这类疾病受遗传和环境因素影响,近年来发病率呈持续上升。卫生学假说认为:胚胎、婴幼儿期机体免疫系统发育完善过程中,微生物暴露的减少与该病发病率的增高有关。在芬兰开展的一项前瞻性研究表明,益生菌有预防婴儿湿疹的作用。为此,作者对2005年3月至12月出生的235例新生儿进行了口服益生菌的对照试验,研究其对婴儿湿疹是否有预防作用。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05年3月~12月出生的足月新生儿235例,男女比例1.2∶1,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16例,对照组119例。
  1.2  方法
    治疗组于生后3 d开始口服培菲康[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肠球菌三联活菌制剂,1g/包,含活菌数不低于1.0×107CFU],每次半包,2次/d;3个月后每次1包,2次/d,连续服用6个月。
  1.3  观察项目
    两组均于生后开始随访至12个月,观察1岁内两组婴儿湿疹的发病率。婴儿湿疹按照第五版《皮肤性病学》诊断标准诊断。

  2  结果
    治疗组婴儿湿疹发病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发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3.78,P<0.01)。

  3  讨论
    正常人胃肠道生活着大量的细菌,新生儿出生2 h后即开始有不同细菌植入肠道,并逐步建立正常的肠道微生物群,对机体健康起着积极作用。益生菌是用足够数量的活微生物去改变宿主微生物群而产生有益健康作用的一种产品。应用于临床的益生菌主要有酵母菌和乳酸菌(主要有乳酸杆菌、双歧杆菌、链球菌等)。流行病学调查发现:愈都市化、西方化的生活型态和饮食习惯,幼儿粪便中乳酸菌数愈少,而厌氧菌愈多,患变态反应性疾病愈多。进一步的研究表明:定植于肠道粘膜的益生菌能不断地**肠道免疫系统,从而诱导宿主自身的特异性和/或非特异性免疫反应,尤其对于婴幼儿,这种良性**是免疫系统发育完善所必需的。
    免疫学认为,变态反应性疾病的发生是由于TH1细胞及TH2细胞的失衡所致。有研究发现,乳酸菌能**白细胞介素12(IL12)的产生,进而改变TH1及TH2的平衡,从而具有预防或/和治疗变态反应性疾病的潜能。然而益生菌对免疫调节的作用机制还不清楚,最近一些研究显示,CD14可能是其预防变态性疾病的潜在靶位。
    本对照实验观察结果表明,治疗组婴儿湿疹发病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发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婴儿生后早期服用益生菌对婴儿湿疹有预防作用。益生菌对另两种常见婴幼儿变态反应性疾病--变应性鼻炎及哮喘是否有预防作用,尚需进一步观察、研究。
    益生菌最初用于发酵食品中,临床医学亦应用多年,已证实具有良好安全性,美国儿科研究学会(AAP)指出:“益生菌制品的主要毒性作用并不值得关注”。益生菌目前在儿科临床广泛用于消化系统疾病及抗生素相关性菌群失调,其预防变态反应性疾病的诱人前景尚需进一步的理论依据支持。
17
发表于 2014-10-8 19:57 | 只看该作者
“卫生假说”认为,儿童在生命早期缺乏微生物接触是导致过敏性疾病的主要因素,且儿童体内存在Th1/Th2 免疫失衡,使免疫反应更倾向于Th2 应答。“卫生假说”为婴儿时期应用益生菌调节免疫系统回归Th1 应答,使Th1/Th2 恢复平衡提供理论依据,在过敏性湿疹的一级预防中得以证实。
18
发表于 2014-10-8 19:58 | 只看该作者

    婴幼儿湿疹的中医治疗进展

    婴幼儿湿疹是皮肤科常见病和多发病,它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一种具有明显渗出倾向的皮肤炎症反应,临床以皮肤红斑、丘疹、水疱、糜烂、渗出伴剧烈瘙痒为特征,常反复发作,严重影响婴幼儿的身体健康和正常发育。早期的研究认为食物和吸入性抗原是发病的主要诱因。近年来的研究显示,微生物感染性因素,尤其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可诱发和加重本病。目前,临床多用皮质类固醇激素和其复方制剂治疗婴幼儿湿疹,由于其顺应性差、副作用多,故治疗效果欠佳。

    1  诊断标准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的有关急性湿疹诊断标准:(1)皮损呈多形性,如潮红、丘疹、水疱、糜烂、渗出、痂皮、脱屑,常数种形态同时存在。(2)起病急,自觉灼热,剧烈瘙痒。(3)皮损常对称分布,以头、面、四肢远端、阴囊等处多见,可泛发全身。(4)可发展成亚急性或慢性湿疮,时轻时重,反复不愈。

    2  病因病机

    婴幼儿湿疹病因复杂,临床表现多样。《外科正宗?奶》说“儿在胎中,母食五辛,父餐炙,遗热与儿,生后头面遍身发为奶癣,流脂成片”;《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中说“此证生婴儿头顶,或生眉端,又名奶癣。痒起白屑,形如癣疥,由胎中血热,落草受风缠绵,此系干敛;有误用烫洗,皮肤起粟,瘙痒无度,黄水浸淫,延及遍身,即成湿敛。俱服消风导赤汤,干者抹润肌膏;湿者用嫩黄柏末,与滑石等分撒之。脓痂过厚,再以润肌膏润之。又有热级皮肤火热,红晕成片,游走状如火丹,用法不宜收敛,只宜外发,宜服五福化毒丹。亦以润肌膏抹之;痒甚者,俱用乌云膏搽之。乳母俱忌河海鱼腥鸡鹅辛辣动风发物缓缓自效”。《中医外科学》说“由于怀胎时母食五辛,遗热于儿。如儿母怀孕时多食辛辣炙、鱼腥海味等发物;或因产母情志内伤,易于发怒,肝火内动,遗热于儿;或因生后喂乳失当,饮食不节,脾胃薄弱,过食甘肥,以致脾失健运,湿热内生”。

    3  治疗

    3.1  内治法  张志礼[1]根据其临床特点分两型辨证施治。热盛型治以清热解毒,佐以利湿,药用:金银花、生槐花、黄芩、竹叶、灯芯、生地黄、白鲜皮、绿豆衣、车前草、六一散。湿盛型治以健脾利湿,佐以清热,药用:白术、茯苓、苡仁、焦山楂、厚朴、陈皮、枳壳、车前子、槐花、白鲜皮、炙甘草。用量根据小儿体重加减。李铁红[2]分两型。湿热俱盛型,治以清热利湿、疏风止痒,基本方:青黛3g,紫草10g,连翘10g,马齿苋10g,荷叶4g,败酱草10g,地肤子10g;血虚风燥型:治以养血润肤、疏风止痒,基本方:当归6g,生地10g,玉竹6g,黑芝麻6g,云苓皮10g,赤白芍各10g,白鲜皮15g,鸡血藤10g,水煎服。服药2周后治愈125例,好转21例,无效20例,总有效率88%。黄清平[3]运用内服消风导赤汤加减治疗婴幼儿湿疹,基本方为:生地9g,牛蒡子6g,白鲜皮15g,金银花12g,薄荷6g,木通6g,黄连3g,甘草3g,灯芯草6g。结果痊愈19例,好转4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88.71%。王国杰[4]内服自拟湿疹方治疗婴儿湿疹96例,主要用黄连、黄柏、白鲜皮、栀子、儿茶、甘草各5g,生石膏10g,加减:兼有表证者加蝉蜕、荆芥;皮疹红者加牡丹皮、赤芍;渗液较多者加车前子、滑石,日1剂,水煎50~80ml,频服。96例患儿中治愈占82.2%,好转占11.5%,未愈占7.3%。何金波等[5]用自拟三仙汤加减治疗,基本方药组成:炒麦芽10g,炒谷芽10g,炒神曲10g,土茯苓5g,苡仁5g,防风5g,山药5g,苍术5g,合并有腹泻加车前子、茯苓、泽泻;气虚多汗者加黄芪、当归、五味子;夜啼不安者加枣仁、夜交藤;继发感染者合五味消毒饮加减,日1剂,水煎分2次服。治疗28例后痊愈25例,显效2例,好转1例。陈金兰[6]用三心导赤饮治疗婴儿湿疹80例,基本方:连翘心6g,山栀心3g,莲子心3~6g,灯芯3扎,木通、淡竹叶各6g,生地、车前子各10g,甘草4g;渗液多加黄芩、炒黄柏各6g,赤小豆15g,藿香、茯苓皮各10g;干燥型,酌加玄参、蝉衣各6g;伴消化不良,大便稀溏,加山药、白术、炒谷、麦芽各10g,每天1剂,浓煎至100ml为宜,分3次口服。治疗3个疗程后显效44例,有效33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6.25%。汪平[7]用蝉防汤治疗婴幼儿湿疹60例,药用:蝉衣、防风、苍术、丹皮、黄柏、连翘、白鲜皮、苦参;丘疹潮红加银花、赤芍;渗出加夏枯草、薏仁、土茯苓;大便燥结加紫草、牛蒡子;瘙痒加虎耳草。痊愈53例,好转4例,复发2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5%。曾庆发[8]用自拟婴湿饮,药用:白术6g,茯苓6g,淡竹叶3g,木通3g,生地8g,白鲜皮6g,蝉衣3g,甘草2g;干性者,加麦冬6g,天冬6g;湿性者,加苦参4g,地肤子5g;血热者,加丹皮5g,赤芍5g,银花炭6g;皮损以上部为主者加桑叶5g,菊花5g;皮损以中部为主者加柴胡5g,枳壳5g;皮损以下部为主者加川芎、牛膝6g,海桐皮6g,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第3次煎水洗患部。结果痊愈92例,有效12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9.05%。詹乃俊[9]用疏风祛湿汤治疗婴幼儿湿疹,基本方:忍冬藤9g,炒淡苓、蝉衣、炒枳壳、陈皮各2g,制僵蚕、白鲜皮各6g,炒白术、炒苍术、藿香各5g。结果34例在1周内治愈,2例在半个月后治愈。

    3.2  外治法  桂贞[10]予除湿汤外洗治疗65例,药物组成:金银花15~20g,连翘15~20g,地肤子10g,马齿苋10g,苦参15~20g,荆芥10g,蝉蜕10g,有黄色渗液加黄柏10g;有脱屑加土茯苓10g,每日1剂,煎浓液外洗,每日2次,每次10~15min,7日为1个疗程。总有效率98.5%。曲家利[11]用二味拔毒散治疗婴儿湿疹,本文由明雄黄、白矾各等份组成,上二味研末,装瓶备用。疮面有渗出液者,以冷开水调匀外敷;无渗出液者,以凡士林配成50%软膏外敷,效果较好。李芳[12]等用复方徐长卿洗剂治疗婴儿湿疹235例,药用:徐长卿30g,白鲜皮15g,苍耳草12g,蛇床子10g,马齿苋15g,紫草15g,苦参12g,黄柏6g,煎药取汁300ml,冷却后备用。根据皮损大小以不同面积之6~8层消毒纱布在药液中浸透,取出,稍拧至不滴水为度,敷患处,稍加压力,使之与皮肤充分接触,每3~5min换1次,每次20~30min,每日1~2次,7日为1疗程。4个疗程后治愈192例,显效16例,无效15例,总有效率93.62%。陈文欣[13]用加味青黛散治疗,基本方:青黛、黄柏、黄连、石膏、滑石各等份,共研细末和匀,装瓶备用,鸡蛋清或麻油调敷,糜烂流水者干扑患处,早晚各涂1次。7日后治愈27例,好转2例,未愈1例,总有效率96%。刘文选[14]用三黄汤加减:黄连、黄柏、甘草各5g,苦参、艾叶各10g,浓煎取液约200ml,以消毒纱布浸湿敷于患处,每剂用5天。治疗130例后,显效44例,有效68例,总有效率82.6%。韩景芳[15]等用蛇黄洗液治疗105例:蛇床子、黄柏各20g,加水500ml,煎熬30min,取药液外擦患处皮肤,早晚各1次,连续用3~5天,获得了满意效果。田静[16]外涂紫黄油膏治疗婴儿湿疹38例:紫草10g,黄连6g,金银花10g,地榆10g,将以上中药免煎颗粒剂用蛋黄油适量调剂外涂,每日2次,渗出型用油膏稍稠;干燥型用油膏稍稀薄。治愈30例,好转6例,无效2例。梅晓萍[17]等自拟苦参洗液治疗婴儿湿疹60例,药用:黄柏、苦参、赤芍、百部、防风、白鲜皮各10g水煎,用纱布蘸药外敷,每日2次。治愈50例,好转8例,无效2例。刘桂花[18]用中药外洗,药用:马齿苋100g,苦参30g,生地榆30g,黄柏30g,渗出重者加明矾20~30g;红肿明显者加双花30g,公英30g,上药加水1800ml煎至600ml分3份,每次1份。治疗240例后显效209例,有效24例,无效7例。史瑞芳[19]用:茵陈60g,防风30g,白鲜皮30g,土槿皮30g,地肤子30g,紫草30g,用法:将中药组方加水3000ml浸泡20min,文火煎30min,滤出药液,先以热气熏之,待水温适可用水洗之。结果全部病例均有效。李淑霞[20]用冰片3g,苦参、黄连、黄柏、蛇床子、地肤子各30g,后五味中药水煎取汁200ml,放冷后放入冰片至融化,用时浸纱布做湿敷,然后用药液浸洗患处,每次10~20min,每日3~4次,每日用1剂。治疗100例后痊愈90例,有效8例,总有效率为98%。邵民[21]用中药祛湿止痒散治疗80例,处方如下:苦参20g,蛇床子20g,黄芩15g,黄柏10g,地肤子20g,花椒5g,枯矾5g,双花10g,蝉衣10g,水煎2次,煮沸后30min,取汁350ml,两煎药汁混合共为700ml,每日3次,用开放性冷湿敷,连用9天。结果痊愈率为94.1%。

    3.3  内外合治  李樱[22]用中药内外合治法治疗婴幼儿湿疹87例,内服:乌梢蛇3g,全蜕4g,防风4g,荆芥4g,赤芍4g,白芷2g,黄连5g,柴胡3g,当归3g,苦参1g,苍术1g,大黄3g,花粉2g,甘草2g。外用解毒膏,药物组成:黄柏、枯矾、煅石膏、芦荟、大黄各等份研成细末备用,取适量与香油调匀涂于患处,每日上药1次,5天为1个疗程。治疗1个月后治愈率占67.8%,总有效率达100%。郭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23]外擦冰黛散为主,辅以中药内服,冰黛散药物组成:青黛150g,苦杏仁120g,黄柏、地肤子各100g,氯霉素80g,冰片10g,研细末备用。中药内服方:太子参、山药、苡仁各10~15g,土茯苓、白术6~10g,山楂、白鲜皮、首乌各5~10g,紫荆皮、丹皮5~8g,每日1剂,水煎2次,取汁100~200ml分3次服。治疗364例,痊愈339例,显效12例,无效13例,总有效率94.6%。盛鸿烈[24]内服祛湿汤:苍术5g,薏苡仁10g,茯苓皮6g,车前草6g,荆芥4g,双花4g,菊花4g,地肤子4g,蛇床子4g,赤小豆15g,外用:地氯甘油(**30mg加氯霉素或洁霉素2g,加甘油至100ml),每天2~3次。治疗352例,2个疗程后显效率93.1%。

  4  结语

    婴幼儿湿疹,中医谓之“奶癣”、“胎敛疮 ”等。胎中遗热为其发病基础,其病因为胎热内蕴,或喂养不当,乳食不节,内蕴湿热,发于肌肤而成。目前,中医在治疗婴幼儿湿疹方面疗效确切,作用肯定,是西医不能替代的治疗方法。由于婴幼儿湿疹的病因复杂,病机多样,个体差异变化较大,故临床上应根据不同情况采用不同的方法来治疗。对湿疹患儿应加强护理,注意饮食调摄,忌食鱼腥等**性食物,少洗脸,避免乳汁、水果汁等浸渍患处。湿疹外敷药物,忌用水洗,待其结痂后,痂落自愈。

    【参考文献】
19
发表于 2014-10-11 18:59 | 只看该作者
婴儿湿疹
    中医治疗  (1)湿热证:①黄芩6g,蛇床子30g,木通10g,苦参12g,车前草15g,猪苓10g,水煎服;②苦参50g,苍耳子15g,水煎取药液洗患处。(2)虚实夹杂证:选用:①白术10g,云苓15g,当归10g,丹参15g,白芍10g,生地15g,地肤子15g,薏苡仁30g,水煎服;②松香、枯矾、雄黄、黄丹各等份,共研细末,过筛,将药粉用麻油调匀,外敷于患处。随症加减:瘙痒重加蝉衣15g;皮肤干燥加当归10g;流黄水加黄柏15g,野菊花15g;流清水加薏苡仁30g。
20
发表于 2014-10-11 19:00 | 只看该作者
  近来表明,湿疹的发生发展与金黄色葡萄球菌及某些真菌感染有关,金黄色葡萄球菌在湿疹的皮疹中阳性率很高,有时甚至是皮疹中唯一的细菌。病原体首先是通过半抗原作用,引起机体的特异性变态反应,其次细菌毒素和酶对皮肤的原发**也是促其发病的另一因素,另外湿疹处的表皮细胞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黏附力增大又是促使湿疹表面细菌持续存在和作用于机体,造成湿疹状态持续和加重的另一重要因素。
21
发表于 2014-10-17 12:36 | 只看该作者
金双歧辅治婴幼儿湿疹
近期研究表明,湿疹患儿肠道双歧杆菌、梭状芽胞杆菌数量明显低于正常婴儿。口服抗组胺类药、外用含激素的膏霜剂等传统治疗方法效果尚可,但复发率高,长期应用激素副作用较大。金双歧中双歧杆菌,还能**免疫系统,对超敏反应、免疫低下、免疫排斥、消除口服免疫耐受性都起重要作用;此外,双歧杆菌还能抑制其他感染菌,对由白色念珠菌感染引起的湿疹也有治疗作用。在治疗过程中,少数病例出现腹泻等症状,嘱停药3d,症状消失。
    丹皮酚、百多邦、炉甘石洗剂等治疗,治愈后停药。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口服金双歧(内含双歧杆菌、保加利亚乳杆菌等成份)作为辅助治疗。<1岁,每次12片,3次d;1~2岁,1片次,3次/d。 疗程3个月,
22
发表于 2014-10-17 12:36 | 只看该作者
除湿止痒洗剂:
    苦参30g,黄柏15g,苍术15g,白鲜皮15g,地肤子15g,蝉蜕15g,大黄10g,蛇床子15g,枯矾10g,
    其中以苦参、黄柏、苍术清热利湿,白鲜皮、蛇床子、地肤子止痒,蝉蜕祛风,大黄利湿祛肌肤间热,枯矾收湿止痒,予煎浓汤每日3次外擦,一般1付药可外擦1周左右,适用于一般的患儿。
23
发表于 2014-10-17 12:37 | 只看该作者
婴儿湿疹的早期干预
  婴儿湿疹是婴儿常见的皮肤病,是有多种因素引起的一种具有明显渗出倾向的皮肤炎症反应。轻者皮肤局部红斑,丘疹,水泡,有分泌物渗出;重者以糜烂瘙痒为主,反复发作,严重影响婴儿正常健康和发育。

  通过婴儿湿疹的治疗体会到针对婴儿清热除湿,祛风止痒等辨证施治治疗之外,掌握婴儿湿疹的病因和诱因上着手对宝宝的早期采取干预措施对预防婴儿湿疹和治疗有明显的作用。临床验证湿疹是可以预防的。

  具体采取干预措施方法是:①妈妈在孕期尽量少吃辛辣**性食物,避免过量摄入动物性蛋白质食物,做到营养均衡。②对于有过敏性疾病家族史的宝宝,应尽量选用母乳喂养,并尽可能延长喂哺时间,哺乳期母亲尽量避开易过敏食物并坚持补钙,因缺钙也是引起婴儿湿疹的主要原因之一。如选择人工喂养,应一开始就尽量选择低过敏配方奶粉。如水解蛋白奶粉。③居室经常通风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新鲜,衣被尽量使用透气性好,柔软纯棉质材料。经常用清水洗澡,尽量不用含化学物质的沐浴露及护肤用品。④适时添加辅食,添加辅食时间应在宝宝6个月以后并且添加的速度要慢,选择一些低敏的食物如米粉,胡萝卜,从一种少量开始循序渐进,添加一种新的食物,应观察一周的时间,如果没有皮疹加重,可再添加另一种。不要多种食物一起添加,免得分不清过敏原。牛奶,鸡蛋,鱼,虾,肉等应较正常孩子晚添加1~2个月,鼓励宝宝多喝水,多吃一些富有维生素A和B的食物,宜选择清淡少盐的食物。⑤在患儿患湿疹期间母亲尽量的少食或不食易过敏的食物,观察母亲吃鱼虾肉蛋等食物后湿疹是否加重。如果没有明显的变化母亲可以适量的摄入保持营养均衡。应多吃绿色蔬菜,水果等因蔬菜水果中含有丰富的钙及镁,从而能降低皮肤的过敏性。⑥湿疹发作时建议在医生的指导下实施预防接种,以免发生不良反应。⑦患了湿疹后,家长不要替孩子乱涂成药。⑧避免孩子过胖,因肥胖的孩子易患湿疹的机率高。
头像被屏蔽
24
发表于 2014-10-17 15:49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25
发表于 2014-10-19 19:57 | 只看该作者
目前,不少学者认为婴儿湿疹是异位性皮炎之婴儿型,但对此还有异议,理由为还有部分婴儿湿疹不是异位性皮炎。故此,提倡还可沿用婴儿湿疹之病名。
26
发表于 2014-10-21 22:52 | 只看该作者
值得分享学习!!
27
发表于 2014-10-26 05:57 | 只看该作者
有研究证实:所有发生食物过敏和特应性皮炎(即湿疹)的儿童中,有30—80%在将来还会出现其他过敏症状(如过敏性哮喘鼻炎等)。
28
发表于 2014-11-2 22:14 | 只看该作者
护理

   1  洗澡  
  每日用清水或中性浴液洗澡2次以上,水温适宜,一般38℃~40℃,避免水温过高或过低,以免对皮肤造成**或引起感冒,不使用肥皂等碱性洗液。
    2  适当的制动  
  瘙痒使患儿不由自主的抓挠,引起表皮搓破,加重炎症和感染。而炎症又**末梢神经,增加痒感,于是形成痒―抓―感染―痒的恶性循环。此外,搔抓所致皮肤损伤,增加细菌和变应原的入侵机会,故应将患儿双手稍加固定,并经常帮助患儿修剪指甲,睡觉时可戴上连指手套。
    3  内衣、**的选择  
  患儿所有内衣、裤子及床上用品、毛巾、领口、袖口、裤口、袜子均应选用纯棉制品,因化纤织品可**患儿皮肤过敏及引起荨麻疹
    4  经常保持皮肤的清洁  患儿因玩耍、吃饭弄脏手及身体其他部位后应及时给患儿洗手、洗脸、更衣、更鞋、更袜等。因污垢、果汤等异物可**皮肤,加重瘙痒。
    5 满足患儿营养需求
    婴幼儿正值生长发育时期,饮食宜高蛋白、高热量、易消化、营养丰富,适当增加蔬菜、水果的摄入量,增加免疫力,减少婴幼儿时期常见病、多发病的发生。
  6 禁食过敏性食物  
  过敏性食物加重患儿的皮肤反应,常见的有淡水鱼、虾等。对已知的过敏性食物避免再接触。母乳喂养的婴儿,母亲也应避免吃**性食物和过敏性食物。
   7 室内应避免过冷过热
  湿度不宜太大,应低于60%,保持室内空气流通,不要紧闭门窗,以免患儿烦躁不安,加重瘙痒。
   8 保持一个舒适的卧位  
  床单要平整,潮湿和污染后及时更换,不使用电热毯,单独使用被盖。
  9 心理护理
  湿疹患儿因病程长,瘙痒难忍,影响患儿的休息、睡眠,更影响其生长发育,护理者应有强烈的爱心与耐心,多与患儿交流,多带患儿参加一些室外活动和做一些患儿感兴趣的事,分散其注意力,满足其情感需要。同时要合理安排洗澡、涂药、学习、饮食的时间,保证患儿充足的睡眠,患儿因瘙痒难以入眠时,可抚摸其背部。并放轻松的音乐或讲故事、唱儿歌等以促进睡眠。
    1O 哺乳的母亲饮食也要清淡一些,因饮食中过敏物质,可通过乳汁进入婴儿体内,故应少食蛋奶制品及辛辣、海味、腥味食品如葱、蒜、辣椒、韭菜、鱼虾等。
    11 注意保持婴儿大便通畅。便秘者常服蜂蜜水或调换饮食,大便次数多者用神曲或谷麦芽适量煎水服,以助消化。如有消化不良,应及时治疗。
29
发表于 2014-11-4 20:05 | 只看该作者
面部湿疹预防
北京儿童医院皮肤科主任 马 琳

  有数据显示,中国有50%的儿童皮肤干燥,原因是儿童的皮肤尽管水分含量高,但角质层较薄,天然保湿因子含量和脂质含量少,水分经表皮丢失率较高。那么,只要补水就能解决宝宝的皮肤干燥问题吗?不尽然。

  皮肤屏障犹如一道城墙,细胞是砖头,脂质等物质是砖头间的水泥。如果皮肤屏障受损,就会锁不住水分,并引发抗原、细菌、病毒等入侵。对保护皮肤屏障来说,洗、护都非常重要。

  儿童皮肤清洁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呢?婴幼儿适合每天或隔天洗一次澡,采取冲洗或浸浴的方式,而非揉搓。正常皮肤的pH值是5.0左右,抗菌皂、强碱性皂以及含有表面活性剂的去污剂均不适用于婴幼儿皮肤。但只用清水(pH=7.2)洗浴也是不够的,应使用温和的沐浴产品将清水钝化成弱酸性水(pH=5.5)。

  除了科学的洗澡方法,正确的护理也很重要。每次洗完澡后,可在儿童的身上均匀地涂抹一层润肤剂。为防止宝宝出现过敏现象,第一次使用润肤剂前,应做局部测试,1~2天未出现异常情况,即可放心使用。家长应尽可能购买正规厂家生产的润肤产品,因为其大多经过多年的市场检验,具备纯正温和、对眼睛和皮肤**较小的特性。

  家长还要对润肤产品有科学认知。例如,橄榄油会破坏皮肤屏障中的脂质功能,不推荐使用;矿物油、葵花子油既安全又有效;对声称不含防腐剂的润肤产品要警惕,因为其容易变质,或可导致严重的皮肤感染。此外,为了防止宝宝患湿疹,在注意补水、清洗、护理的同时,应减少抗原**。
30
发表于 2014-11-6 19:21 | 只看该作者
病例
    急性湿疹。患儿,女,3岁,头面部及口角周围红色丘疹,瘙痒一周,红肿、触之疼痛,渗水结黄痂3天。由于瘙痒剧烈,抓痒并感染而就诊。检查:体温38 。C,面部潮红、有水泡、大小不等的糜烂面及黄色痂皮,双耳前及下颌有水泡溃破渗出液,部分结黄痂,舌红,脉浮数。西医诊断:急性湿疹。中医诊断:黄水疮。
    治疗:
    用3%双氧水洗去渗液及黄痂,涂自制新黛药膏,配方为:复方新诺明3g,青黛粉3g,冰片3g,扑尔敏2g,白矾士林30g。每日早晚两次,先清洗疮面后涂药膏。用药后两天红肿消退,渗出减少,5天痊愈。
    按语:本例患儿为急性湿疹合并感染,由于抓痒致病灶随渗液扩大、蔓延,也是湿疹的临床特点,以中西药配台治疗效果较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关于我们|隐私保护|版权保护|小黑屋|爱爱医 ( 粤ICP备2023094852号 )

GMT+8, 2024-9-27 06:54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