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主题
论坛首页 推荐主题 主题专辑 爱医培训 爱医杂志 签约作者 荣誉勋章 排行榜 我的主页
查看: 103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新进展] 科研人员***人体代谢废物致癌之谜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楼主
发表于 2014-4-1 20:0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日前,复旦大学生物医学研究院分子细胞生物学研究室的专家们,发现了名为“2HG”的代谢物诱发神经胶质瘤白血病的作用机制。这一突破不仅揭示了人体代谢物的致癌之谜,也为神经胶质瘤等肿瘤的药物治疗提供了新的方向。
复旦大学生物医学研究院研究团队的领衔教授之一熊跃介绍说,人类基因组学的研究表明,人体内代谢酶异柠檬酸脱氢酶“突变”与神经胶质瘤的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但科学家们对导致该肿瘤发生及恶变的详细机制并不清楚。
因此,复旦大学分子细胞生物学研究室的熊跃、管坤良和赵世民3位教授带领各自的研究团队与国内多家单位联合攻关,首先探明了“异柠檬酸脱氢酶突变致癌”的可能机制,并进一步提出由于“异柠檬酸脱氢酶”影响了人体细胞内的活性,进而致癌的新概念。
该成果2009年在国际顶级刊物《科学》上刊登后,引起了美国等地科学家的高度关注。他们通过进一步研究证实,异柠檬酸脱氢酶突变后,在人体细胞内会生成并累积一种名叫“2HG”的代谢物,很可能是致癌的“元凶”.但“2HG”致癌的作用机制是“世界之谜”,揭开这个谜团对于癌症尤其是神经胶质瘤和白血病的发生及治疗具有重要作用。
熊跃、管坤良和赵世民的研究团队,又联合复旦大学病理系刘颖老师及生物医学研究院徐彦辉研究员等开始了新一轮攻关。通过艰苦的努力,他们在国际上率先取得突破。
他们的最新研究成果发现了以人体内“2HG”代谢物为核心、众多双加氧酶参与、控制癌细胞发生和恶变的新途径。熊教授解释说:“因为‘2HG’的累积可以直接抑制包括人体内‘组蛋白去甲基化酶’与DNA去甲基化酶在内的多个重要双加氧酶的活力,而‘双加氧酶’是人体内可控制多种细胞功能的生物酶,如果它们的活性降低,就可能导致癌症发生。也就是说,双加氧酶的活力降低后,会改变细胞的增殖和生长方式,进而诱发肿瘤。人体细胞内的组蛋白甲基化水平高低是由组蛋白去甲基化酶的活力来控制的,控制得好,人不会患癌症;反之,则易患癌症。”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关于我们|隐私保护|版权保护|小黑屋|爱爱医 ( 粤ICP备2023094852号 )

GMT+8, 2024-6-12 19:10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