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主题
论坛首页 推荐主题 主题专辑 爱医培训 爱医杂志 签约作者 荣誉勋章 排行榜 我的主页
查看: 229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医理探源] 也说“与万物浮沉于生长之门”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楼主
发表于 2013-11-20 13:0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内经-四气调神大论》中有“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在教材中解释为“阐明了顺时养生的基本原则。由于四时阴阳是万物之根本,万物皆生于春,长于夏,收于秋,藏于冬,人亦应之。所以,春夏当顺生长之气,秋冬当顺其收藏之气。具体言之,春养少阳,以助生发之气;夏养太阳,以助盛长之气;秋养少阴,以助收敛之气;冬养太阴,以助闭藏之气,使人体阴阳与自然界四时阴阳消长变化保持协调一致。”

商榷:1、顺养之道。首先这是圣人的顺养之道,《上古天真论》中掌握顺养之道的人分为真人、至人、圣人、贤人四类,这在顺养层次中已经是次而等之。在顺养时,真人至人顺从的是阴阳、术数,即和于道而全其德,做到积精全神这个根本。而圣人是“以恬愉为务,以自得为功,形体不敝”,率意直性而无为(此无为不是老子的无为),只能做到“精神不散”,所以寿命也只能做到“百数”。二者的区别有二,一为对阴阳的态度不同,前者能做到“提挈”和“和”,而后者只能做到“处、从”;二为对精神的关注度不同,前者能主动的保养精神,后者只能做到“精神不散”。

2、阴阳少太。所谓“春养少阳”“夏养太阳”“秋养少阴”“冬养太阴”,少太是为了标明阴阳的量,而其质为何并没有表述清楚。学习中医,首先要解决的,就是思维方式的问题!要用“道”去思维,才能深得医道三昧!如糊涂医博客中所说“医中有道,道中有医,终至感而遂通”,大道是随缘自在的道,是可变通之道,大道在每一个人的自性里,大道并非常住不变之道。这个随缘自在就是“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阴阳本不分太少,“阳生阴长”春夏注重护阳才可使万物华荫成修;“阳杀阴藏”秋冬阳气收敛,阴亦随之沉,养而使之无伤。

3、关于“养”。养,《说文》:“飬,供养也,从食,羊声。”《《周礼》有“五味五谷五药养其病”;《礼记》有“凡食养阴气也,凡饮养阳气也”。又有人说凡与羊相关的字都有美好的意思。大概可信,含羊如美、羌、羞(羞的原意是进献,《左传》有“可荐于鬼神,可羞于王公”之语,且不可理解为使王工害羞或蒙羞)。而不好之“养”,则多与“昜”相关,如疡、伤、飏。养之本身就有“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道德经》)之意,在《气交变大论》中也有“夫五运之政,犹权衡也,高者抑之,下者举之,化者应之,变者复之,此生长化成收藏之理,气之常也,失常则天地四塞矣”,损补抑举应复都是养之方法,不可一味以为补养为养。读书要读出味,读出觉,读出道,就要把自己放在道中求取。正所谓“书不读秦汉以下”,盖因道不在其中,而在屎尿中了。

    言之煌煌,应与不应,读者自知。

2 展开 喜欢他/她就送朵鲜花吧,赠人玫瑰,手有余香!鲜花排行

收到2朵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关于我们|隐私保护|版权保护|小黑屋|爱爱医 ( 粤ICP备2023094852号 )

GMT+8, 2024-6-13 00:44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