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主题
论坛首页 推荐主题 主题专辑 爱医培训 爱医杂志 签约作者 荣誉勋章 排行榜 我的主页
查看: 4110|回复: 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皮肤病] 慢性唇炎 病案 处方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楼主
发表于 2012-7-18 18:2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wyj20009999 于 2012-7-24 12:41 编辑

慢性唇炎治愈很难,希望大家能就此谈谈治疗的体会,患者用药的体会,我先抛砖引玉,发点我找的东西。。。
无论有效无效,都不应该放弃,失败案例也有启发。。


《痛证古今名家验案全析》《乔保钧医案》

唇炎是发生于唇部的炎症,分急性和慢性两种。以口唇肿胀、疼痛或糜烂为主要特征。现代医学认为某些唇炎的病因尚示明确,对慢性唇炎也无有效的治疗方法。

本病属祖国医学“唇风”之范畴。本病主因为脾胃炽热、外感风火、脾经阴虚血燥。

乔保钧治唇医案:

雷某某,女,19

1994105日初诊。

半年来患者口唇出现鳞屑样裂口,在某院按“剥脱性唇炎”治疗,经服西药效果不佳,入秋来诸症加剧。

刻诊:下唇干燥起皮、微痒,时而裂口,甚者出血疼痛,伴口干欲饮,大便干。

检查:口唇色淡,口唇肿大,下唇线消失,舌质红,苔薄黄,脉弦数。

证属脾胃干燥,血亏津沽,口唇失荣。遂予五仁汤加味。

处方:当归15、赤白芍各10、陈皮12、桃仁6、杏仁9、柏子仁15、郁李仁15、松子仁15、皂刺15、猪苓30、云茯苓30、生甘草6、大黄10(后下)

108日复诊:

  3剂,唇痒消除,肿胀明显减轻。又服10剂。口唇色泽变红,唇线已生,诸症皆愈。随访1年示复发。

  评析:“脾开窍于唇”,故治疗本病应从脾胃入手,治以润燥生津,通利大便为主。《本草》曰:“润可去枯”。五仁汤中桃仁、杏仁、柏子仁、郁李仁、松子仁均具滑润之性,加上当归、赤白芍养血滋阴,加大黄通利大便,配以陈皮、猪苓、云茯苓补脾利湿。诸药合用使津液生,燥邪去,二便通,肿势退,顽疾可瘥。

唇风(案例):《黎炳南儿科经验集》

仲夏某日,一个12岁的女孩因口唇周围干燥脱屑,甚则皮肤皲裂3个月来诊。患儿3个月前无任何诱因而出现口唇周围潮红、略肿、瘙痒,甚至疼痛,曾自搽红霉素软膏无效,继到当地医院治疗,反复口服抗生素1月余,未见寸效。外搽皮炎平霜,瘙痒可暂减,停用则复发如故,乃转求中医诊治。来诊时口唇周围干燥、暗红,略有脱屑、皲裂,时觉瘙痒、甚至疼痛,以上唇周围为甚,口干喜饮,大便干结。察其形体偏瘦,皮肤干涩,面略潮红,舌嫩红乏津,少苔,脉细略数。

    此类病证较少见,辨证当首定其病之所属。《素问·五脏生成篇》曰:“脾之合肉也,其荣唇也”,且脾开窍于口,故唇口之病证,多从脾胃论治。今患儿唇干作痒,脱屑皲裂,乃脾阴不足,化燥生风之征。阴虚则体瘦、肤燥、口干、便结、舌嫩红少苔、脉细。虚风内动,则口唇作痒。审证求因,据因论治,治以滋养脾阴、润燥息风为主。拟方:生地、白芍各15,玄参、麦冬、菊花各10,太子参12、五味子、枳壳各8,蝉蜕5,生牡蛎(先煎)30,炙甘草63剂,复煎。嘱饮食宜清淡,忌食辛辣燥热之物。

3天后复诊,口唇干裂瘙痒减轻,已无疼痛,渴饮不甚,大便条状。舌嫩红略润。方药对症,病情已有转机,治宜谨守前法。按前方去麦冬,加石斛8,继进4剂。

再过4天后复诊,诸症明显减轻,唇周皮肤由暗红转为淡红色,稍干燥,已无脱屑、皲裂,亦无痒感,胃纳二便均佳,舌淡红,苔薄白。脾阴渐复,风、燥自除。仍守上方再进4剂,诸症悉愈,随访2个月无复发。

患儿来诊时起病已久,其治疗始终坚持以滋养脾阴为主,方用增液汤合生脉散为基础。并注意以下几个子方面。一是阴阳互根。阴虚者,多有不同程度之气虚,而气复则津生,故须酌用益气之品,以促进阴津之恢复。但过用温补则有伤阴、化燥之虞,故坚持选用太子参为主,缓补、平补,不宜峻补。二是选好润燥息风之药。蝉蜕、菊花为甘凉之品,均兼熄风之效,生牡蛎育阴、潜阳、熄风,亦为适宜之选。而辛燥之全蝎、蜈蚣等,则须慎用。三是选药要滋而不腻。生地、麦冬、白芍、石斛等滋脾阴而不碍脾胃之运化,加上枳壳之用,自无滋腻之虑。

本证初期,多见素体阴虚,兼风火热毒蕴结阳明经脉而发病。症见唇周潮红,瘙痒作痛,甚至皲裂、流水,伴大便大结,舌质红干,苔少或略黄,脉象细数。治宜疏风清热为主,佐用养阴生津。不可但风唇风,辄以滋阴为法。


唇风(案例):《黎炳南儿科经验集》

仲夏某日,一个12岁的女孩因口唇周围干燥脱屑,甚则皮肤皲裂3个月来诊。患儿3个月前无任何诱因而出现口唇周围潮红、略肿、瘙痒,甚至疼痛,曾自搽红霉素软膏无效,继到当地医院治疗,反复口服抗生素1月余,未见寸效。外搽皮炎平霜,瘙痒可暂减,停用则复发如故,乃转求中医诊治。来诊时口唇周围干燥、暗红,略有脱屑、皲裂,时觉瘙痒、甚至疼痛,以上唇周围为甚,口干喜饮,大便干结。察其形体偏瘦,皮肤干涩,面略潮红,舌嫩红乏津,少苔,脉细略数。

    此类病证较少见,辨证当首定其病之所属。《素问·五脏生成篇》曰:“脾之合肉也,其荣唇也”,且脾开窍于口,故唇口之病证,多从脾胃论治。今患儿唇干作痒,脱屑皲裂,乃脾阴不足,化燥生风之征。阴虚则体瘦、肤燥、口干、便结、舌嫩红少苔、脉细。虚风内动,则口唇作痒。审证求因,据因论治,治以滋养脾阴、润燥息风为主。拟方:生地、白芍各15,玄参、麦冬、菊花各10,太子参12、五味子、枳壳各8,蝉蜕5,生牡蛎(先煎)30,炙甘草63剂,复煎。嘱饮食宜清淡,忌食辛辣燥热之物。

3天后复诊,口唇干裂瘙痒减轻,已无疼痛,渴饮不甚,大便条状。舌嫩红略润。方药对症,病情已有转机,治宜谨守前法。按前方去麦冬,加石斛8,继进4剂。

再过4天后复诊,诸症明显减轻,唇周皮肤由暗红转为淡红色,稍干燥,已无脱屑、皲裂,亦无痒感,胃纳二便均佳,舌淡红,苔薄白。脾阴渐复,风、燥自除。仍守上方再进4剂,诸症悉愈,随访2个月无复发。

患儿来诊时起病已久,其治疗始终坚持以滋养脾阴为主,方用增液汤合生脉散为基础。并注意以下几个子方面。一是阴阳互根。阴虚者,多有不同程度之气虚,而气复则津生,故须酌用益气之品,以促进阴津之恢复。但过用温补则有伤阴、化燥之虞,故坚持选用太子参为主,缓补、平补,不宜峻补。二是选好润燥息风之药。蝉蜕、菊花为甘凉之品,均兼熄风之效,生牡蛎育阴、潜阳、熄风,亦为适宜之选。而辛燥之全蝎、蜈蚣等,则须慎用。三是选药要滋而不腻。生地、麦冬、白芍、石斛等滋脾阴而不碍脾胃之运化,加上枳壳之用,自无滋腻之虑。

本证初期,多见素体阴虚,兼风火热毒蕴结阳明经脉而发病。症见唇周潮红,瘙痒作痛,甚至皲裂、流水,伴大便大结,舌质红干,苔少或略黄,脉象细数。治宜疏风清热为主,佐用养阴生津。不可但风唇风,辄以滋阴为法。



我用过一方法还不错:大家可以试试,试过者能给以反馈最好。


(有很多病人吃过很多中药方,有点效果,但是没有想象的那么好。也没治愈,也许我们辨证论治的水平还有待加强,不能千篇一律的用方。)

  口服金施尔康      

  熏洗剂
           配方:苦参、白鲜皮、土茯苓各15g、黄柏12g、明矾、甘草各6g 制法:加水300ML,用搪瓷茶缸煎熬后待用。

       用法:先将口唇放茶缸上雾熏,待温度适宜后,用纱布浸泡或湿敷,每次30—60分钟,每天3次,1剂可应用5天,20天为1疗程。

  熏洗结束后用凡士林或红霉素眼膏涂唇

2# 沙发
发表于 2012-7-18 22:32 | 只看该作者
{MOD},唇炎,的确难治疗,下次碰到,可以一试了
3# 板凳
发表于 2012-7-25 19:21 | 只看该作者
有用吗?!!
4
发表于 2012-7-25 21:30 | 只看该作者
我的用法是,激素加金霉素眼膏,效果还行。
如有雷同,不胜荣幸!
5
发表于 2012-7-26 12:5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wyj20009999 于 2012-7-26 13:06 编辑

回复 3# 了无情趣
湿敷后死皮软化,轻拭就掉了,又不疼,总比脱皮美观,又有效果。然后药膏保护好,外出药膏带着,防裂。总要一个过程,另禁辛辣**。作息时间等生活要有规律。不要熬夜啦。心情也很重要。很多人治不好,又有抑郁症状况出现,恶性循环。
护理得好的话,第一次湿敷,死皮就去掉了。以后坚持护理好,所谓慢工出细活,也要有耐心。
6
发表于 2012-8-28 16:10 | 只看该作者
学习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关于我们|隐私保护|版权保护|小黑屋|爱爱医 ( 粤ICP备2023094852号 )

GMT+8, 2024-9-20 08:55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