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主题
论坛首页 推荐主题 主题专辑 爱医培训 爱医杂志 签约作者 荣誉勋章 排行榜 我的主页
查看: 2141|回复: 1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基础知识] 重新学习一下中医理论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楼主
发表于 2015-10-21 09:1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突然间,我有一种感觉,应该重新系统的学习一下中医理论知识,感觉自己太渺小,中医太强大。
--------------------
此消息发自Android版诊疗助手

2 展开 喜欢他/她就送朵鲜花吧,赠人玫瑰,手有余香!鲜花排行

收到2朵
2# 沙发
发表于 2015-10-21 11:21 | 只看该作者
脚踏实地是进步的开始
3# 板凳
发表于 2015-10-21 19:07 | 只看该作者
温故而知新
4
发表于 2015-10-21 20:38 | 只看该作者
活到老学到老   
5
发表于 2015-10-22 17:5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仲景传人 于 2015-10-22 18:00 编辑

中医理论,表面上看,脏腑理论与脏腑辨证是核心,也就寥寥数张纸篇而已
但事实上,很多医家对于脏腑病症治疗的经验心得,才是精华所在
但大多散录在各自的著作里,都太分散了,不太好总结
如:魏氏的“木炎则流脂”??
朱丹溪和难经的“泻南补北中灌四旁”??
肺气不通而能导致下焦受阻??通大便而能通利小便??
周慎斋所谓的难治病最后都寻到脾胃上来??
李东垣对风药的运用认为大多都入脾胃经??
张景岳的“补肾既能补心”??
……
这些个非常规的套论,一般的教科书上,哪里有载??
中医就是这么易学而难精。就是楼主所说的:中医就是这么强大!!!


6
发表于 2015-10-22 18:17 | 只看该作者
沙发回复Double权
2015-09-22 11:56:50
好惨哦,中医只能在民间发展
7
发表于 2015-10-22 18:29 | 只看该作者
仲景传人 发表于 2015-10-22 17:58
中医理论,表面上看,脏腑理论与脏腑辨证是核心,也就寥寥数张纸篇而已
但事实上,很多医家对于脏腑病症治 ...

不错,就是这些有价值的中医心得分散在民间,传承不得法很容易造成失传,失传的已经太多了,有什么办法阻止,现在似胡
还没找着办法
8
发表于 2015-10-22 23:28 | 只看该作者
中医的理论也分类好多!六经辨症,气血,阴阳,五行等等…主要的是这些理论都很抽象,看不到也摸不着,得先理解了再死记硬背!
--------------------
此消息发自Android版诊疗助手
9
发表于 2015-10-23 08:25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5# 仲景传人

首先感谢您您评论,我是中医专业的医生,考了证也不知道中医究竟怎么应用,感觉很迷茫,西药开的很顺溜,中药有时候很难下笔。我现在就想重新学习一篇,不知道从哪里下手。
--------------------
此消息发自Android版诊疗助手
10
发表于 2015-10-23 09:08 | 只看该作者
是啊,名医都是学基础的
11
发表于 2015-10-23 16:56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9# pengweiyou

中药难下笔我也试过,恶补了汤头歌后,怕的就是一个处方的药开得太多!好像很多药都要给一样!
--------------------
此消息发自Android版诊疗助手
12
发表于 2015-10-23 19:22 | 只看该作者
pengweiyou 发表于 2015-10-23 08:25
回复 5# 仲景传人

首先感谢您您评论,我是中医专业的医生,考了证也不知道中医究竟怎么应用,感觉很迷 ...

感觉吧,似乎还是得从方剂入手,可能会进步快一点。方剂的整体运用,就包含了你用中医治病的思维和理解。
如何运用方剂?有人提出了所谓的“方证”的思路,一些经方派是这么用,你可以仔细去看看,会有提高。

关于中医理论和中医治病:
人人都说要辨证论治。其实,这个辨证论治,似乎是任应秋提出来的。虽然有一定道理,但是太容易流于表面化。

其实很多老中医,集一生的经验总结,最后得出的结论是:辩证与辨病结合,才能确实的提高中医的临床疗效。
我很推崇喻嘉言所谓的“先议病,后议药”,就是这么个意思。
综合各家老中医的经验,我得出的结论是:辨病、辩证、辨药,三者结合一起,才能真正的提高疗效。
辨病与辩证的结合,著名老中医岳美中和赵锡武,都有专门的阐述,我不多言。你自己去仔细学习。
关于辨药,就是要求所谓的“屡用达药”。你开出来的方剂,一定要有针对性的药物,你可以暂时理解为是主药、君药吧
比如,
清热解毒药物,黄连和板蓝根,你能真正区分各自的治疗作用吗?
苦参近代发现能治疗心脏病,你是否知道??
但苦参能疗心脏病,其实《千金》方里面竟然早有记载??我也是偶然翻阅《千金》,才发现的出处。
老中医,他们的经验丰富,其实就是对于药物的理解和发挥,都有自己的心得。

当然了,很多人,建议从伤寒论等经典著作的学习入手,也是很好的。
但是,楼主,你能静下心潜心学习经典著作吗?
伤寒论,薄薄数十页,但非研读数年难为功。
所以,建议你可以先学习一些著名老中医的经验,会有启发和提高的。

实在不行的话,你要是真的有决心,那么可以自己亲身试药,也是一种途径。
就看你是不是真有这个决心了。
记得哦,也要小心从事哦。
呵呵,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关于我们|隐私保护|版权保护|小黑屋|爱爱医 ( 粤ICP备2023094852号 )

GMT+8, 2024-6-5 05:37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