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主题
论坛首页 推荐主题 主题专辑 爱医培训 爱医杂志 签约作者 荣誉勋章 排行榜 我的主页
查看: 6126|回复: 1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推拿] 論傷科學習中的「思惟觀」--林兩傳醫師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楼主
发表于 2010-7-5 04:0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hal8900 于 2010-7-5 04:05 编辑

看林老師觸診病人時,是輕輕的捫過,即知病人的問題處在那裏,那種輕,是輕到如同用羽毛掃過的輕,當時還以為林老師有神通。

學著老師的輕手觸診,以小觀大,用心在手下,如有似無的輕,久了,手感慢慢的出來了,能感覺張力、錯位、翻筋在那。

老師上課時,曾介紹黃易先生寫的「大唐雙龍記」,說這本小說是很好的學心法之書,也提到列子的「不射之射」心法。原文如下,

【甘蠅,古之善射者,彀弓而獸伏鳥下,**名飛衛,學射於甘蠅 ,而巧過其師。紀昌者,又學射於飛衛。飛衛曰:「爾先學不瞬,而後可言射矣。」紀昌歸 ,偃臥其妻之機下,以目承牽挺。

二年之後,雖錐末倒眥,而不瞬也。以告飛衛。飛衛曰: 「未也;必學視而後可。視小如大,視微如著,而後告我。」昌以氂懸虱於牖 ,南面而望之。旬日之間,浸大也;

三年之後,如車輪焉。以睹餘物,皆丘山也。及以燕角之弧 、朔蓬之簳射之,貫虱之心,而懸不絕。

以告飛衛。飛衛高蹈拊膺曰:「汝得之矣! 」紀昌既盡衛之術,計天下之敵己者,一人而已;乃謀殺飛衛。相遇於野,二人交射 ;中路矢鋒相觸,而墜於地,而塵不揚。飛衛之矢先窮。紀昌遺一矢;既發,飛衛以棘刺之端扞之 ,而無差焉。於是二子泣而投弓,相拜於塗,請為父子。剋臂以誓,不得告術於人。】


下面文是老師最新之文。同道參考。

論傷科學習中的「思惟觀」
林兩傳醫師

古人說:「功多藝熟」,這句話用在傷科上真是再貼切不過,傷科的手感,一定是在千錘百鍊之下形成的,但許多傷科醫者(不管是醫師或推拿師傅)辛苦做了一輩子,卻還是培養不出手感,其中差別在哪裡呢?因為許多醫者面對病人一輩子,都只照著他的老師所傳的辦法,去治療病人,從不去辨別清楚病人身上筋骨結構錯亂的情況和原因,只會制式的操作一些技巧,轉頭、抖肩、拉手、扳腰、抬腿、扭踝、掌推、肘壓的,不管病人的體質虛實,病情新舊,堪不堪受,一概照病人主述搬演套路,像這種醫者就和我上面所說的「功多藝熟」是有所出入的,因為沒有辦法鍛煉出我所說的「手感」,一種藉著手觸,如實的看見了解病人身體結構上的錯綜變化,一種如實看見而能清理病人身上的障礙,依著次第順著脈絡肌理去還原病人的結構。少了這份手下的「清明觀看」,無論做了多少功「藝」都不會熟成的。

那要如何才能功多而後「藝成」呢?許多的學弟妹們常常感嘆我有一雙好手,因此才能「看見」筋骨結構變化的來去,彷彿我的手是因為質地與人不同,才有此特異功能,所以也就有許多人問我當年手泡牛奶的事。沒錯!當年我的手質地不佳,太硬太粗,在許多筋膜微細的覺受上有困難,我的師父要我泡了三年牛奶。但許多手比我質地細膩得多的學弟妹們,依然看不見我手下能看得見的東西,所以其中的關鍵並不在質地,而在「思惟觀」上。在這種清明直觀能力的養成過程,不必透過語言、文字就能夠有思惟的作用就叫「思惟觀」(直觀)。

觀,就是觀照,一種直觀,清楚明白的看見的意思。所謂看見,並非單指眼睛,而泛指五官(眼、耳、鼻、舌、身)清楚明白的覺受。修練的起點,總是要找到一個清明正確保的立足點,無可置疑的清楚明白看見,然后依著這個立足點,思惟探索與這個立足點在理上相關的應然存在,再用覺受(直觀)去找尋探索的結果,找到時會再看到其他東西,就是會再找到「理體」的一部分,而後再思惟觀(直觀)再看見,如此便能逐漸看見並澄清「理體的總相和內在關聯」,進而能掌握整個理體,而能體用兼具。

拿我傷科的學習來做例子說明。一開始跟著師父學時,師父對病人的主述,不管是網球肘、腕管隧道症候群、肱二頭肌肌腱炎、還是足底筋膜炎,他的診斷一律是「骨頭跑掉了」!對於我一個醫科科班畢業的學生,又在西醫醫院中工作過一段時間的醫生,實在完全不能理解這種診斷背後的意涵,尤其是肱骨可以三百六十度旋轉,要「跑到哪裡去」?但師父治療的效果又完全讓我在學校學的知識系統瓦解,因為師父是對的。師父告訴我所謂「骨頭跑掉」,就是你摸骨頭時會「打(頂)到手」!唉!師父再也說不出更多的解釋,一付你明白就是明白,不明白就是不明白,再多說也無用。於是只好自己去探求。

經歷過無數挫折以後,有一天在仔細比對病人兩側肢體之後,終於有了一種了悟,原來錯位的關節(骨頭跑掉了)就是這種感覺。在以病人為師,摸過無數疼痛的關節後,終於確定這種不太平整,關節上的組織比較緊硬,摸起來不滑順會打(頂)到手的感覺,就是師父說的「骨頭跑掉了」!然后我就一直去思考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經過無數的推論,反复手下探求,有一天忽然覺得自己想通了,原來骨錯縫上,錯位的不平順感來自於上面韌帶肌腱的扭轉、扭曲,於是在病人身上去驗證,果然就能夠看清繃緊的韌帶是什麼樣子,扭曲的肌鍵是什麼樣子。而且這種扭曲或繃緊的感覺會沿著關節往上下延伸。於是我再思惟為什麼扭曲的筋會往上下延伸。當我想通了骨頭歪掉是被筋拉歪了,筋是跨過一個或兩個關節的時候,在進行觸診時,觸摸的實質範圍,就忽然擴大到整個身體。且再想通並且觸證到跨關節的肌肉連結是骨架歪斜的原因,這種反复的思惟之後,不必透過語言、文字,便能作分析,就是「思惟觀」(直觀)。此訓練已經進行了兩年。

我的知識系統的建立,及對「理體」的探索,就是建立在這種思惟觀上的。在這種思惟觀下,所觀的不只是一個點,還包含一個系統,且不只靜態的觀,還包括動態操作下的直觀掌握,這種對動態的掌握也是一種觀。在思惟觀下,覺受由一個點擴展而至一個面,一個系統,而這一個系統在無數的思惟反复推演過後,系統內的每個點之間的相關性變得清清楚楚。點與點間的關係變成一種直覺(反射)而不待思辨。就像是在自家中,坐書桌前,起心動念要方便,不待思辨就可以直接走到廁所一般。

在傷科操作上,就觸診而言,舉個例子來談思惟觀(直觀)呈現的結果。如果手掌搭在膝蓋上,膝的骨位、筋的走向、筋膜的張力便會很短的時間內,如灯亮起般在手下清晰起來,這種感覺會由手掌往外拓展出去,至踝及骨盤為止,且可模糊或清悉的看見身體體軸的變化。再如雙手搭在病人兩肩,則可看見肩帶至肘的立體圖像、體軸的轉折、肋骨的變化與骨盤的對位。但這並非代表我手所觸的實質內容和其他的學弟妹們的有所不同,而是我面對所觸摸的細節,比如說筋的些微突起、轉折、骨縫的不齊等,能明瞭其中所代表的涵意,這是因為我做過無數的思考推演,所以那些細節在我的手觸之下,便清楚呈現其中的關聯而不需經過思辨。在這種思惟觀(直觀)下所能掌握的內容隨著對「理體」的探索漸多,而每個直觀下所能掌握的「單位」內容就越大。比如說一開始只能掌握踝,後來漸能掌握整個踝與足弓,而使觸診下整個足步變成一個單位體。認知及在操作單位上所能掌握的單位內容愈大,則所能思考及探索的問題範圍便愈複雜。比方說一個病患同時具有腰痛、肩頸痛、膝痛、胸悶、心悸等症狀,而觸診時的檢查單位,如果是一條條肌肉,一根根骨頭,那就很難去釐清各個症狀之間的相關性。如果檢查的單位是足部一個單位,肩帶是一個單位,體軸是一個單位,那要釐清三個單位間的關係,就容易的多了。

不只是在靜態的檢查上會運用到思惟觀(直觀)的概念,在動態的治療上,運用的也是這種同樣的「心法」。只是「理體」由靜態的結構間的關係,變成動態的筋骨膜間的互動而已。這時觸證的對象一開始時變成一條筋的還原與一根骨的歸位,進而透過思考探索與反复觸證,變成一個關節的整復。在整復時手下相關筋骨間的互動,了了分明,此皆由點滴觸證與思惟相互堆疊而來。

舉個例子來說,就像是有些人開了一輩子的車也不會甩尾,甚至更別說用甩尾過彎了,因為那必須要對油門及剎車有過無數的思惟及觸證才能做到,完全掌握在不同的彎度和斜坡時所需要的油門及剎車,才能順暢完成甩尾過彎的動作。這時的直觀(或稱反射下意識吧!)動作,是不可能進行思辯的,純粹是一種感覺(或已成就的技術)而已。

思惟觀(直觀)的成就,常常把一個複雜的動作系統當作是一個思惟觀(直觀)的單位,而這個單位是不須再用語言、文字去思惟的,只是一種本能的反應。比如說一個投手,針對打擊手的特性,而擬定投球策略,思惟的是指叉球、滑球、伸卡球、直球這些單位須如何交互運用,而在場上投球時,這些思惟單位不待再思惟的,因為已經成就了一種思惟觀(直觀)。就像在傷科的操作中,要整復一個病人,從足弓、手腕、肩肋、骨盤都要考慮,這時如果思惟或是能順利操控的只是停留在一根根骨頭,一條條肌肉,如何能擬定調整全身的策略,比如說先四肢而中軸,或先腳而後手等。如果思考的單位是肩帶、手部、腰肋、足部,就能清楚擬定一個全身調整的計畫,這就是無數觸證與思惟形成的思惟觀(直觀)。

黃易寫的「大唐雙龍傳」(時報出版社出版)中,有一段就是思惟觀總成的表現,極為精彩,引述如下:

「一葉輕舟,橫在浪濤洶湧的大河離岸五丈許處,隨著浪濤搖擺起伏,竟沒被水流沖帶往下游去,船上坐著一位峨冠博帶的老人,留著五縷長鬚,面容古雅樸實,身穿寬厚錦袍,顯得他本比常人高挺的身形更是偉岸如山,正凝神垂釣,頗有出塵飄逸的隱士味兒。寇仲看得眉頭大皺,心中叫苦,忽然一個聳身,落在輕舟另一端,向安閒寧適坐在船頭的高人微笑道:「小子寇仲,特來向你老人家請安問好。」

被譽為中原第一人的「散人」寧道奇嘴角逸出一絲笑意,仍凝神注視手中垂絲,忽然面露喜色,像小孩子得到寶物般嚷道:「上鉤啦!」魚竿上提,釣到的魚肯定重達數十斤,整條魚竿竟吃不住牽力的彎曲起來,看得寇仲目瞪口呆,心想又會這麼巧的,是否因自己運道好,**尚未坐穩既有大魚上鉤。寧道奇腳旁的魚簍仍是空空如也,這顯然是寧道奇釣到的首尾大魚,不過若此魚確如釣竿呈示的重量,保證塞不進小魚簍去。

釣絲緩緩離水,赫然竟是空絲,沒半個鉤子。寇仲駭然瞧著仍是給扯得彎曲的魚竿,渾身發麻,背脊直冒涼氣。世間竟有如此玄功。魚絲在半空盪來盪去,寧道奇就像真的掉到大魚般一把揪著,手中還呈示出大魚掙扎,快要脫鉤,魚身濕滑難抓的動作景象,全無半點做作,真實至令寇仲懷疑是否確有尾無形的魚,給鉤在無形的鉤子上。一番工夫後,寧道奇終把無形的魚解下,釣竿回復本狀,寧道奇熟練的把「魚」放進魚簍去,封以簍蓋,然后朝寇仲瞧來。」

文中寧道奇表現的功夫,就是思惟觀成果的具體表現,即便你有寧道奇的功力,但如果沒有真正深入觀察思惟釣魚過程中人魚的主客互動,是不可能做得如此栩栩如生的,那是在一個動作與一個動作中,不假借思索、不用語言、文字的直觀展現,才能如此逼真。

一切中國的固有傳統功夫,都須經過思惟觀的訓練,必須有許多不假思索的掌控才能表現出氣韻流動。而因每個人的觸證內容,思惟特性不同,會表現出不同的獨特神韻。不僅中醫如此(不只是傷科),武術、圍棋、書畫、琴藝莫不如是。因此流傳深遠的中國學問,沒有一樣是能速成的。

近日甚為流行一本書,蕭宏慈先生寫的「醫行天下」,已造成一大堆的「拍打」熱潮。之所以會流行,是因為蕭先生在前面講了他學了‘幾天’的「點穴」、「拉筋」、「針灸」,便到處治療而有無比神奇的療效。無數有執照卻治病無效的醫師所醫不好的病人,到了他手下,兩三下便改善大半或痊癒。或許蕭先生具有宿世不可思議的神醫因緣,或天醫星下凡,才可能有此情況。但依我對傳統學問的理解,他所說的這些治療的故事,當小說聽聽就好,不可當真,因為傳統的修煉如果可以這麼便宜得到,那對這個傳統的真實傳承者,就是一種污辱了。人體是個無比複雜的系統,筋骨、氣血、意識、神靈皆有獨立運作的功能,且交互為用,非經多年深思累積無法明瞭,更別提用思惟觀(直觀)方能掌握調理的。所以蕭先生的書看看就好,別讓外人看中醫的笑話!

※文末附記:
思惟觀的概念是我泰山師父教我的。我給師父看過上文後,他為我的文章加了下面一段附註。感謝師父的教誨。
思惟觀—直觀:就是於參究一件事或找一個答案時,不必透過語言、文字就能有思惟的作用去分別對或錯,並且知道為何對?為何錯?均不用語言文字,此功夫叫思惟觀-直觀。但先要有正確的知見及基本定功,多練習,方能「功多藝熟」有所成就。


本文曾在南投縣中醫師公會會刊發表

12 展开 喜欢他/她就送朵鲜花吧,赠人玫瑰,手有余香!鲜花排行

收到12朵
2# 沙发
发表于 2010-7-5 09:56 | 只看该作者
虽然对摸筋是外行,还是忍不住赞叹好文好境界!。佛家云:一念不生全体现。思维观自以为是“观”.不妨换一下称:观思维。
如果没有深厚的伤科基础做铺垫,也是不容易达到这样境界。
3# 板凳
发表于 2010-7-5 16:32 | 只看该作者
很是喜欢林医师的文章。
4
发表于 2010-7-17 18:55 | 只看该作者
谢谢林老师的文章,看了这篇文章让学生真体会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学生搞了几年疼痛在临床上遇到很多让我百思不得其解的病情,让我困惑。今偶得林老师的《思维观》让学生茅塞顿开,我想这样的观点和技能正是我所求的,在此谢谢林老师给学生指引方向,同时也希望林老师多多指教!
5
发表于 2012-4-28 22:04 | 只看该作者
很是受启发,以前总觉得就是个概念,现在看看觉得倒是个系统,一个无形的系统,那里包括多年修炼的根基,努力中,谢谢老师
6
发表于 2012-11-1 20:24 | 只看该作者
喜欢林医师的文章。
7
发表于 2012-11-2 18:50 | 只看该作者
棒极了,送鲜花
8
发表于 2012-11-2 20:27 | 只看该作者
嗯!好文!可以浮以大白!

打(頂)到手  很准确!谢谢分享
9
发表于 2012-11-2 20:49 | 只看该作者
喜欢林医师的文章,很是受启发,心法棒极了,谢谢分享
10
发表于 2013-9-5 11:2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 hal8900


    有林医师这样的人中医就有希望了
11
发表于 2013-9-5 13:59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 hal8900


    谢谢老师
12
发表于 2016-8-26 23:34 | 只看该作者
《大唐双龙传》,钓鱼的一段描述确实精彩。
13
发表于 2016-8-26 23:35 | 只看该作者
《大唐双龙传》,钓鱼的一段描述确实精彩。
14
发表于 2016-8-26 23:42 | 只看该作者
《大唐双龙传》,钓鱼的一段描述确实精彩。思维观,直觉的建立确实很重要。是一种潜意识的反应,不假思索的判断。达到这种地步,势必也要走一些弯路来打打基础。看似一系列的动作,瞬间喝成一气,而形成一个整体,背后所付出的肯定也很多。就像庖丁解牛一样,可以达到出神入化的地步。唯手熟尔,是有无数的假设,论证,再假设,在论证。在会形成一个“熟”。医道漫漫却也乐在其中,很高兴能碰到你们无私的分享和付出。这些心法在大陆估计会非常保守的,幸运幸运。
15
发表于 2016-10-29 13:18 | 只看该作者
好文好心法,学习了
16
发表于 2016-10-29 19:29 | 只看该作者
很是喜欢林医师的文章。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关于我们|隐私保护|版权保护|小黑屋|爱爱医 ( 粤ICP备2023094852号 )

GMT+8, 2024-9-20 05:30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