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主题
论坛首页 推荐主题 主题专辑 爱医培训 爱医杂志 签约作者 荣誉勋章 排行榜 我的主页
查看: 3644|回复: 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医理探源] 嗳气泛酸,神疲乏力,纳谷不香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楼主
发表于 2015-3-23 21:0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冯生,40岁,初诊节气,白露。
经常因生气胃脘胀痛泛酸二年。曾经胃镜查,确诊为胃溃疡。一周前情志过激,胃痛发作,嗳气泛酸,神疲乏力,纳谷不香,大便溏薄,饥时痛甚,进食后缓解,但过食则胀。苔薄黄,舌质淡,脉弦细。

2# 沙发
发表于 2015-3-23 21:24 | 只看该作者
讲解与互动:
    先搞辨证,病因是生气引起的。什么辨证?
    学生:“肝郁。”
    对!有肝郁。这没问题了。但是他肝郁是个病因,你注意肝的症状没有?这里有个返酸,他胁肋并不痛,仅仅是个病因。舌质淡了。
    学生:“阳虚。”
    阳虚还没有到,光淡没胖,阳虚舌质淡而胖,还没到阳虚。
    学生:“气虚。”
    哎!气虚有。纳谷不香,大便溏薄,神疲乏力,有气虚呀。就是肝和脾的关系,木和土的关系。肝是旺,脾是虚。这个辨证应该是很明白了。也是我们平常讲的肝脾不调。肝气郁结,脾湿不健运,脾气不够。
    治疗应该怎么治?
    学生:“舒肝理气。”
    对呀!还有呢?
    学生:“补气。”
    对呀!补气。就是抑木扶土。肝郁要抑木,脾虚要扶土。抑木扶土。什么方?
    学生:“逍遥散。”
    可以用逍遥散。但逍遥散力量不够,健脾的力量不够。
    学生:“香砂六君子。”
    哎!对了。香砂六君子汤。记住了:抑木扶土的厉害,它代表方就是香砂六君子汤。
    开药。怎么开?
    学生:“党参、白术、柴胡、云苓、砂仁、木香。”
    还有呢?
    学生:“黄连、吴茱萸。”
    这吴茱萸得记住一点,这吴茱萸特别难吃,好多病人吃了吴茱萸反而胃里面不舒服,所以尽量吴茱萸不用。除非呕吐很厉害的,才用吴茱萸。可以用,吴茱萸并不矛盾。
    还有什么?
    学生:“山药、乌贼骨。”
    哎!对。可以用。中医治病你不要***。我反复讲了,所谓的运则活,疗效才能保证。脾虚健脾没错,你还要想到另外一层呀!肝郁就给他抑肝了,脾虚了给他健脾了,这个都对。但你要想到深一层,就是我经常讲的间接治疗。肝郁气滞你要想到什么?气滞必有血瘀呀!光理气是一个疗效,理气里面适当加一个化瘀的药,活血以行气,这疗效明显提高,一定要记住这个规律,提高疗效的窍门。一般不在临床的或者刻板的医生,论治不活的***,他疗效肯定不如你。
    学生:“丹参。”
    丹参完全可以用。同样脾,脾虚,你要想到健脾完全对。还有想到脾和谁的关系?
    学生:“跟肝。”
    肝已经有了,刚才讲了气滞加血瘀的药。
    学生:“跟肾。”
    哎!对了。跟肾有关系。反复强调脾肾同本,一个先天、一个后天,但他的健脾没有错,再加上调肾就脾肾同治,疗效就大不一样。所以我反复用病例在给你们分析强化,直接治疗有效,间接治疗可以提高疗效,一定要想到这个话。对不对?20个病例就当你学会这些论治的方法。调肾用什么药?应该印象很深刻了。
    学生:“杜仲、桑寄生。”
    哎!杜仲、桑寄生。另外我反复讲了,便溏纳呆的用什么药?
    学生:“白扁豆。”
    哎!白扁豆。看样子你印象很深了,这个方子大概就出来了。
    脉案:
    中年冯生,性情不佳,生气激动,胃脘胀痛。嗳气泛酸已逾二载,饥则加重,进食可缓解,乏力纳呆,苔薄黄,舌质淡,脉弦细。《景岳全书》云“凡遇怒气便作溏泄者,此肝脾二脏之病也,盖是肝木克土,脾气受伤而然”。肝郁气滞,脘胀嗳气泛酸,脉弦。脾土失健,宗《时方歌括》“香砂六君子汤”出入。
    木和土的关系,一个是虚证夹实,就是肝脾不调,肝是郁,脾是虚。还有一个什么?
    学生:“肝和胃。”
    哎!跟胃。这完全是实证,那就叫肝胃不和。肝气郁结,胃不和降。那是肝胃不和,这是脾胃不调。
    处方:
    党参10g    云苓10g    陈皮10g    炒白术10g    木香10g    砂仁10g    蒲公英10g    川楝子10g    元胡10g    生牡蛎30g    乌贝散30g
       白术要炒。生白术有一定的燥性,炒白术就基本上没有什么燥性了,而且健运的力量加大了。所谓炒白术用土炒,土炒白术。
    结果:
    上方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服前先吞乌贝散胶囊5粒。连服14剂,胃胀痛缓解,嗳气泛酸已除,纳谷增加,仍有便溏,苔薄黄,脉沉细,肝郁渐疏,脾运仍差,加强运脾之力。上方去川楝子、元胡,加白扁豆10g、煨葛根10g、生杜仲10g、桑寄生10g,再服14剂,便溏已止,胃痛已轻。上方制成水丸,每日2次,每次3g,2个月后复查胃镜,溃疡面已愈合。
    按语:
    1、肝脾不调,实质是肝郁气滞,脾失健运,“香砂六君子汤”是抑木扶土的效方,姜、枣、草均温燥可以免用。
    2、乌贝散由乌贼骨、凤凰衣、白芨、浙贝、蒲公英、甘松六味研末装胶囊组成,消溃疡,止泛酸效方。
    3、金铃子散止痛效方,无论虚实均效,生牡蛎加强制酸之力,公英健胃且消溃疡,促进溃疡愈合。
    4、脾虚便溏,白扁豆、葛根可止泄,杜仲、桑寄生益火扶土(即脾肾同治)。

《沈绍功教授60病案赏析》
3# 板凳
发表于 2015-3-23 21:33 | 只看该作者
我要逐条学习的,你帮助我贴上了,谢谢
4
发表于 2015-3-23 21:44 | 只看该作者
免谢,逐条学,整个学,没多大差别,就不知道你学到什么
5
发表于 2015-3-23 22:46 | 只看该作者
那你认为我们在中医板块应该学习什么呢
6
发表于 2015-3-23 22:49 | 只看该作者
难道不是经验和用药的思想吗,或者向你说的必须分析一下药吗,中医用药还是辩证的
7
发表于 2015-3-24 09:23 | 只看该作者
这是一种很好的思路,也是西医的思维!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关于我们|隐私保护|版权保护|小黑屋|爱爱医 ( 粤ICP备2023094852号 )

GMT+8, 2024-6-6 10:01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