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主题
论坛首页 推荐主题 主题专辑 爱医培训 爱医杂志 签约作者 荣誉勋章 排行榜 我的主页
查看: 3859|回复: 1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其他] 蜂蜇伤的发病原理及治疗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楼主
发表于 2010-9-30 13:3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我是学中医的请打家帮帮忙啊
2# 沙发
发表于 2010-9-30 18:49 | 只看该作者

蜂蜇伤的发病原理及治疗

楼上说得很好
3# 板凳
发表于 2010-9-30 19:09 | 只看该作者

蜂蜇伤的发病原理及治疗

抗过敏治疗为主,早期可以在伤口周围做封闭
4
发表于 2010-10-18 22:49 | 只看该作者

蜂蜇伤的发病原理及治疗

学中医的最好用拔罐早期效果最好
5
发表于 2010-10-18 23:47 | 只看该作者

蜂蜇伤的发病原理及治疗

用糖皮质激素抗炎抗过敏,抗细胞毒作用
6
发表于 2010-10-19 09:02 | 只看该作者

蜂蜇伤的发病原理及治疗

中医拔罐???
7
发表于 2010-10-19 20:28 | 只看该作者

蜂蜇伤的发病原理及治疗

回复 6# qfyqgqc
谢谢
8
发表于 2010-10-26 10:22 | 只看该作者

蜂蜇伤的发病原理及治疗

蜇伤部位可以用肥皂擦,剧疼着可以做封闭,可以难受疼痛的用些抗过敏治疗 。
9
发表于 2010-10-26 10:43 | 只看该作者

蜂蜇伤的发病原理及治疗

胡蜂蜇伤后,毒汁经毒刺注入人体。蜂毒内的主要过敏原有:磷脂酶A、蚁酸、神经毒素、透明质酸等。蜂毒过敏属I型变态反应,少数高敏体质者,蜂蛰后,蜂毒作为变应原进入已致敏的机体内,与肥大细胞及嗜碱性粒细胞上的IgE结合后释放出组织胺、5-羟色胺、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前列腺素、缓激肽等生物活性物质,引起平滑肌痉挛,微血管扩张,血管通透性增加,组织水肿,血压下降。临床上可出现头痛、恶心、呕吐、腹痛、腹泻、荨麻疹等。严重者可致支气管痉挛、喉头水肿、过敏性休克等。另一种过敏反应为III型变态反应:是抗原和血液中的特异性抗体IgG相结合后形成沉淀素,在血液和组织液中,激活组织内有关系统分泌对组织有害的酶类和炎症介质,导致细胞的死亡及促发炎症。而这些反应是在被蜂垫后一段时间才发生,临床上可出现发热、淋巴腺水肿、关节痛、局部红斑、水肿,甚至脑炎、过敏性肾衰竭。治疗上应及时扩容抗休克;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如氢化可的松、**等;抗组胺药如异丙嗪、苯海拉明;并用钙剂对症治疗。局部处理:应先拔除或用针挑出毒刺,避免对毒刺、毒囊的挤压,以免有更多的毒液进入血液,局部涂以弱碱性药液于蜇伤周围,并可涂敷季德胜蛇药。
10
发表于 2010-10-26 20:32 | 只看该作者

蜂蜇伤的发病原理及治疗

激素抗炎,补液,季德胜蛇咬片4片tid加外涂患处,注意尿液,警惕溶血
11
发表于 2010-10-28 16:51 | 只看该作者

蜂蜇伤的发病原理及治疗

回复 10# hsheng0358


    谢谢,太好了
12
发表于 2010-11-2 22:13 | 只看该作者

蜂蜇伤的发病原理及治疗

蜂蜇伤的原理俺不知道,至于治疗吗很简单,用食用碱加水和成糊状,敷在被蜂蜇伤的部位就可以了。因为蜂的毒素都是酸性。
13
发表于 2010-11-13 14:17 | 只看该作者

蜂蜇伤的发病原理及治疗

蜂蜇主要是过敏反应,主要抗过敏。
14
发表于 2010-11-15 20:39 | 只看该作者

蜂蜇伤的发病原理及治疗

区分蜜蜂种类,针对用药
15
发表于 2010-11-21 12:54 | 只看该作者

蜂蜇伤的发病原理及治疗

主要是抗过敏,和抗毒
16
发表于 2010-11-21 19:40 | 只看该作者

蜂蜇伤的发病原理及治疗

食用碱加水
17
发表于 2010-11-27 12:57 | 只看该作者

蜂蜇伤的发病原理及治疗

[根据相关法规进行屏蔽]说:不管黑猫白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我也提供一个我们曾经用过很奏效的办法,但不属西医也不属中医,说不定还能中用啊!
前些日子收治一蜂蜇伤患者,我们推荐病人家属用宽的胶带在患处  反复粘, 结果真的奇迹出现了,粘出来一根很黑很细的东东,我们土话叫“蜂钩子”,把它粘出来以后,患者说疼痛好多了。
浅见,不知对您有无帮助!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关于我们|隐私保护|版权保护|小黑屋|爱爱医 ( 粤ICP备2023094852号 )

GMT+8, 2024-6-28 00:03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