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主题
论坛首页 推荐主题 主题专辑 爱医培训 爱医杂志 签约作者 荣誉勋章 排行榜 我的主页
查看: 1332|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创伤医学] 部分急诊抢救药物使用说明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楼主
发表于 2014-3-18 21:2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1肾上腺素

  作用机制

  α及β-受体激动剂,增加体循环血管阻力和动脉血压,增加心脏的自律性和心肌收缩力,使心律加快,心肌需氧量增加。在CPR中可增加心肌和脑的血流,增加灌注压。适用于室颤/无脉性室速、停搏及PEA。

  用法

  1mg IV,每3-5分钟用一次。气管导管内用2-2.5mg。

  1.2注意事项

  可出现心悸、头痛、血压升高等副作用,勿与碱性溶液如碳酸氢钠等合用。

  2利多卡因

  作用机制

  钠离子阻断剂,抑制室性异位节律,提高室颤阈值。适用于室颤、室速等室性心律失常

  用法

  1-1.5mg/kgIV,每5-10分钟可重复半量,总量3mg/kg,再以1-4mg/min (30-50ug/kg/分)作静滴维持。

  注意事项

  可抑制中枢神经系统,肝功能异常时宜减量,不建议在急性心梗时例行性使用以预防室性心律失常。

  3阿托品

  作用机制

  副交感阻滞剂。可增加窦房结的频率,改善房室传导,使停搏的心脏复跳。用于症状性心动过缓、停搏/心室停搏以及PEA频率过慢时。

  用法

  0.5mgIV每3-5分钟,停搏和PEA时用1mgIV,每3-5分钟一次,总量2-3mg即0.03-0.04mg/kg。

  注意事项

  可增加心肌的氧耗,导致室速或室颤,对结下阻滞效果较差。

  4异丙肾上腺素

  作用机制

  β-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对心脏有兴奋作用,能增加心肌的氧耗、心输出量。用于尖端扭转性室速起搏前的临时过渡,症状性心动过缓阿托品与多巴酚丁胺无效而又暂时无法获得TCP时临时过渡。

  用法

  2-10ug/min静滴,根据心律和节律调节

  注意事项

  对于缺血性心脏疾病、充血性心衰、心室功能不全者可加重缺血和心律失常,提倡小剂量使用,否则易致心肌氧耗增加,梗塞范围增大以及引起恶性室性心律失常。不适用心脏骤停或低血压患者。

  5三磷酸腺苷二钠

  作用机制

  取其腺苷的作用:抑制窦房结合房室结的传导,终止房室结区折返性心动过速,对房颤/房扑、房性和室性心动过速有诊断作用,常用于窄波折返性室上速

  用法

  6-12-12mg三阶段法

  注意事项

  半衰期短,应快速静脉推注(1-3秒)。有短暂性血管扩张或停搏现象,应准备好CPR及其他抢救措施。
2# 沙发
发表于 2014-3-18 21:24 | 只看该作者
  6异搏定(盐酸维拉帕米)

  作用机制

  降低体循环阻力使血管扩张,负性肌力作用,延长房室传导时间和不应期。用于稳定性的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房颤或房扑时减慢心室率。

  用法

  2.5-5mg在2分钟内IV,15-30分钟后可再给5-10mg,总量不超过30mg。

  注意事项

  稀释后缓慢静脉注射。仅用于血压正常窄QRS波的PSVT,有左心功能不全、房室传导阻滞、窦房结功能不全或严重的心衰,以及房颤/房扑伴WPW时禁用,勿与β-阻滞剂合用。

  7西地兰

  作用机制

  正性肌力作用,增加心肌收缩力和心输出量。负性频率作用,减慢心律。心脏电生理作用,可用于控制房颤或房扑的心室率过快。

  用法

  负荷量10-15ug/kg用5%GS稀释后缓慢静脉注射。

  注意事项

  最常见的副作用为出现新的心律失常,洋地黄中毒。以下情况慎用:低钾、高钙血症,不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甲状腺功能低下,缺血性心脏病,急性心梗早期,肾功能损害。

  8可达龙(盐酸胺碘酮)

  作用机制

  主要用于抗心律失常:延长房室结、心房和心室肌纤维的动作电位时程和有效不应期并减慢传导;具有抗心绞痛作用,能选择性地扩张冠脉,增加冠脉血流量,降低心肌耗氧量。临床适用于室颤/无脉性室速,室上性及室性心律失常(如室性和室上性心动过速、早搏,阵发性心房扑动和颤动,预激综合征等),也可用与伴有充血性心衰和急性心肌梗死的心律失常患者。对其他抗心律失常药如维拉帕米、奎尼丁、β-受体阻滞剂等无效的顽固性阵发性心动过速常能奏效。还用于慢性冠脉功能不全和心绞痛。

  用法

  初次剂量150mg10分钟静脉缓注,10分钟后可重复。缓慢静滴维持1mg/分×6小时(360mg),接着0.5mg/分×18小时(540mg)。室颤/无脉性室速初始剂量为300mg,3-5分钟可重复150mg,最大累积量为2.2g IV/24h。

  15盐酸纳洛酮

  作用机制

  阻止**样物质与**受体结合,为**碱类解毒剂,可增加呼吸抑制病人的呼吸频率,对抗镇静作用,使血压上升,常用于**类药物过量;具促醒作用,用于全麻催醒、抗休克和某些昏迷病人。

  用法

  0.4-0.8mg肌内或静脉注射。

  16安定(**注射液)

  作用机制

  用于抗癫痫和抗惊厥,镇静、催眠。

  注意事项

  下列情况慎用:酒精中毒、重度重症肌无力、闭角型青光眼、低蛋白血症、多动症、COPD。

  17速尿(**)

  作用机制

  利尿和扩血管作用,用于治疗急性心衰、肺水肿高血压、高血钾、高钙、急性药物中毒及预防急性肾功能衰竭等。

  18德巴金(丙戊酸钠)

  作用机制

  主要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对各种类型的癫痫具有抑制作用。

  用法

  开始剂量为15mg/kg缓慢静推(3分钟以上),而后以1-2mg/kg/h静滴,根据临床情况调整。

  1.3注意事项

  应使用单独的静脉通道,溶解后的德巴金应在24小时内用完。可损害肝功能。

  19去甲肾上腺素

  作用机制

  激动〆受体,对受体作用很弱,具有很强的血管收缩与升压作用,使全身小动脉及小静脉都收缩,但冠状动脉扩张。临床用于暂时性抗休克,如早期神经源性、心源性、感染性休克或局部的止血如上消化道出血

  用法

  抗休克:2-4mg加入500ml葡萄糖注射液中静滴或1-2mg稀释10-20ml后缓慢静推;局部止血:4-6mg加入100ml冰盐水中口服或胃管内灌入。

  20立其丁

  作用机制

  为〆1、〆2受体阻滞剂,有血管扩张作用,用于血管痉挛性疾病。如雷诺氏病,手足发绀等,感染性中毒休克及嗜铬细胞瘤的诊断。

  用法

  抗休克:以0.3mg/分钟剂量静滴

  血管痉挛性疾病:肌注或静注,5-10mg/次,20-30分钟后可重复给药。

  21硝苯地平(心痛定)

  作用机制

  钙通道阻滞剂,能扩张冠脉,增加冠脉血流,提高心肌对缺血的耐受性;扩张周围小动脉,降低外周血管阻力,使血压下降。用与抗心绞痛和降血压。

  用法

  口服或含服5-10mg/次

  225%碳酸氢钠

  作用机制

  调节体内氢离子浓度,用于代谢性酸血症;临床上用于心脏骤停患者有预先存在的高血钾/对碳酸氢钠有反应的酸中毒,三环类抗抑郁药过量,阿司匹林或其他药物过量时碱化尿液,或较长时间心脏骤停的病人已行气管插管和机械通气/较长时间的心脏骤停后恢复自主循环。高碳酸血性酸中毒(缺氧性乳酸酸中毒)时不能使用。

  用法

  心脏骤停时初次用1mEq/kg,每隔10分钟可用不超过初次剂量的1/2。代谢性酸血症:24小时内不宜超过800-1000ml;感染中毒性休克和早期脑梗塞:每次100-200ml。

  23甘露醇

  作用机制

  从肾小球滤过,不被肾小管重吸收,在肾小管保持其渗透压,使水及电解质不再吸收而产生利尿作用。可使血浆渗透压升高,组织脱水,颅内压降低,治疗脑水肿、青光眼、腹水。

  用法
3# 板凳
发表于 2014-3-18 21:25 | 只看该作者
  每次1-4.5g/kg,滴速10ml/分。

  24氨茶碱

  作用机制

  用于支气管哮喘和哮喘型慢性支气管炎,治疗急性心功能不全和心脏性哮喘,胆绞痛等

  用法

  肌注或静注:常用量每次0.25-0.5g,一日0.5-1g。

  25利血平

  作用机制

  兼有降血压及安定作用,能降低血压、减慢心律。降压作用缓慢,温和而持久。

  用法

  1mg静推

  26利喜定

  作用机制

  阻断突触后〆1受体和外周〆2受体作用,并有激活中枢5-羟色胺-LA受体作用,用于治疗各类高血压

  用法

  一般剂量25-50mg,如用50mg,应分两次给药,间隔5分钟;

  静滴:250mg溶于500ml液体中,开始滴速6mg/分,维持剂量为120mg/h

  26浓阿托品

  作用机制

  抗胆碱药,阻断M胆碱受体,解除平滑肌痉挛,抑制腺体分泌,解除迷走神经对心脏的抑制作用,有扩大瞳孔,兴奋呼吸中枢的作用。

  用法

  对重度中毒(有机磷农药中毒)2-5mg IV,以后根据医嘱每15-30分钟静注1-2mg

  27解磷定

  作用机制

  可与体内磷酰化胆碱酯酶中的磷酰基结合,而使胆碱酯酶复活。用于有机磷中毒。对1605、1059、***、乙硫磷疗效好

  用法

  静滴或缓慢静注:

  轻度中毒:每次0.4g必要时2-4h重复一次。

  中度中毒:首次0.8-1.2g,以后每2小时0.4-0.8g,共2-3次

  重度中毒:首次1-1.2g,30分钟后无效可再给0.8-1.2g,以后每小时0.4g

  28鲁米那

  作用机制

  长效**类药,具有镇静、催眠、抗惊厥、抗癫痫作用

  用法

  注射常用量1次0.1-0.2g,一日1-2次,极量一次0.25g,一日0.5g;抗惊厥时肌注每次0.1-0.2g,必要时4-6小时重复一次。

  29硫喷妥钠

  作用机制

  用于静脉麻醉、抗惊厥及诱导麻醉

  用法

  静脉麻醉:用2.5-5%溶液,1次4-8mg/kg,极量每次1g

  诱导麻醉:用2.5%溶液缓注,1次0.3g,不超过0.5g

  抗惊厥:每次静注0.05-0.1g。

  30盐酸异丙嗪(非那根)

  作用机制

  阻断H1受体而产生抗组织胺作用,具有明显的中枢安定作用,能增强**、催眠药、镇痛药的作用,有降低体温及镇吐作用。用于各种过敏症。

  用法

  肌注或静注25-50mg。

  3125%硫酸镁

  作用机制

  注射有镇静、镇痉、松弛骨骼肌及降压作用,还可用于抗心律失常.临床上用于尖端扭转性室速或其他低血镁所致的室颤或室速.

  用法

  心律失常时的用法:1-2g稀释至50-100ml的5%GS在5-60分钟静脉缓注,再以0.5-1g/h静滴维持.低镁或尖端扭转性室速所致心脏骤停用1-2g稀释至10ml的5%GS中静脉推注;其他情况:1-2.5g加入大量中缓慢滴注

  32葡萄糖酸钙

  作用机制

  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有消炎、消肿及抗过敏作用。对镁离子有竞争性拮抗作用。用于补钙及镁盐中毒等。

  用法

  10-20ml用葡萄糖液稀释1倍后静推。

  33**

  作用机制

  抗炎及抗过敏作用,对垂体肾上腺皮质的抑制作用较强。

  用法

  静滴2-20mg,抗过敏5-10mg IV

  34复方氨基比林

  作用机制

  解热镇痛,用于发热、头痛、关节痛、神经痛

  用法

  肌注,每次2ml,极量一日10ml

  35氯化钙

  作用机制

  补钙

  用法

  静注每次10-20ml,用葡萄糖注射液稀释1倍后使用。

  3650%GS

  作用机制

  机体所需能量的主要来源,在体内被氧化成CO2、H2O并提供热量,或以糖原形式贮存。对肝脏有保护作用。

  可提高血液渗透压,使组织脱水及暂时的利尿作用。

  临床上静推用于低血糖昏迷的诊断或作为一些药物使用时的稀释剂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关于我们|隐私保护|版权保护|小黑屋|爱爱医 ( 粤ICP备2023094852号 )

GMT+8, 2024-6-12 21:33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