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主题
论坛首页 推荐主题 主题专辑 爱医培训 爱医杂志 签约作者 荣誉勋章 排行榜 我的主页
查看: 1966|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其他] 艾森曼格综合征概念?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楼主
发表于 2008-8-12 23:3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艾森曼格综合征就是差异性紫绀吗?请问高手哦i
2# 沙发
发表于 2008-8-13 07:57 | 只看该作者
  艾森曼格综合征(Eisenmenger syndrome)严格意义上并不能称为先天性心脏病,而是一组先天性心脏病发展的后果.如先天性室间隔缺损持续存在,可由原来的左向右分流,由于进行肺性动脉高压发展至器质性动脉阻塞性病变,出现右向左分流,从无青紫发展至有青紫时,即称之为Eisenmenger综合征.其他如房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等也可有类似的情况.因此,本征也可称之为肺动脉高压性右向左分流综合征.在先天性心脏病手术尚未普及时临床上本征较为多见,近年来已逐渐减少.
  [病理解剖] 除原发的室间隔缺损、房间隔缺损或动脉导管未闭等原有畸形外,可见右心房、右心室均明显增大;肺动脉总干和主要分支扩大,而肺小动脉壁增厚,内腔狭小甚至闭塞.
  [病理生理] 本征原有的左向右分流流量一般均较大,导致肺动脉压增高,开始为功能肺血管收缩,持续存在的血流动力学变化,使右心室和右心房压力增高;肺动脉也逐渐就发生相对器质性狭窄或闭塞病变,使原来的左向右分流逆转为右向左分流而出现青紫,均有继发性相对性肺动脉瓣及三尖瓣关闭不全,此种情况多见于室间隔缺损者,发生时间多在20岁以后.
  [临床表现] 轻至中度青紫,于劳累后加重,逐渐出现杵状指(趾),常伴有气急、乏力、头晕等症状,以后可出现右心衰竭的相关症状.
   体征示心浊音界明显增大,心前区胸骨左缘3~4肋间有明显搏动,原有的左向右分流的杂音减弱或消失(动脉导管未闭的连续性杂音中,舒张期部分可消失)肺动脉瓣第二心音亢进,分裂,以后可出现舒张期杂音,胸骨下段偏左部位可闻及收缩期反流性杂音.
  [特殊检查] 
   心电图:右室肥大劳损、右房肥大.
   X线检查:右室、右房增大,肺动脉及左、右肺动脉均扩大,肺野轻度淤血或不淤血,血管纹理变细,左心情况因原发性畸形而定.
   超声心动图:除原有畸形表现外,肺动脉扩张及相对性肺动脉瓣及三尖关闭不全支持本征诊断.
   心导管检查:除可见原有畸形外,可确定双向分流或右向分流.导管检查对本综合征有一定危险,因已无手术指征,一般不行此项检查.
  [诊断与鉴别诊断] 根据病史及临床上晚发青紫结合X线及超声心动图检查诊断一般无困难.
   鉴别诊断主要与先天性青紫型心脏畸形鉴别,一般无亦无困难.
  [治疗] 本征已无手术矫治可能,有条件者可行心肺联合移植.
  [预后] 为先天性心脏病后期已失去手术治疗机会,预后不良
3# 板凳
发表于 2008-8-13 10:33 | 只看该作者
艾森曼格综合征(Eisenmenger’s syndrome)一词多用以指心室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显著高压伴有右至左分流的病人。推而广之,心房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主动脉-肺动脉间隔缺损等发生肺动脉显著高压而有右至左分流时,都可有类似的临床表现,亦可以归入本综合征的范畴。因此本综合征可以称为肺动脉高压性右至左分流综合征。
【临床表现】
   轻至中度紫绀,于劳累后加重,原有动脉导管未闭者下半身紫绀较上半身明显,逐渐出现杵状指(趾)。气急、乏力、头晕,以后可发生右心衰竭。体征示心脏浊音界增大,心前区有抬举性搏动,原有左至右分流时的杂音消失(动脉导管未闭连续性杂音的舒张期部分消失)或减轻(心室间隔缺损的收缩期杂音减轻),肺动脉瓣区出现收缩喷射音和收缩期吹风样喷射型杂音,第二心音亢进并可分裂,以后可有吹风样舒张期杂音(相对性肺动脉瓣关闭不全),胸骨左下缘可有收缩期吹风样返流型杂音(相对性三尖瓣关闭不全)。
4
发表于 2008-8-15 00:17 | 只看该作者
谢谢!!!
5
发表于 2008-8-15 22:44 | 只看该作者
谢谢 学习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关于我们|隐私保护|版权保护|小黑屋|爱爱医 ( 粤ICP备2023094852号 )

GMT+8, 2024-6-13 05:04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