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主题
论坛首页 推荐主题 主题专辑 爱医培训 爱医杂志 签约作者 荣誉勋章 排行榜 我的主页
查看: 3056|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名家医案] 【转贴】陈进辨治小儿外感发热经验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楼主
发表于 2005-9-5 16:2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陈进辨治小儿外感发热经验



  罗光亮 发表于 2003年07月02日 @ 00:00:00 CST  

    广东省江门市五邑中医院 (江门 529000)
  原载于《江西中医学院学报》2000年9月第3期
  
  
  陈进教授从事儿科临床30余年,长于小儿外感发热一证,经验颇丰,现整理如下:
  1 察病详于舌苔
  舌为心之苗窍,最能反应正邪盛衰状态,故患儿一伸舌,病情即显八九。察舌有三不,即哭闹甚者不察,刚进食时不察,不宜反复久察。因小儿肌肤薄嫩,气血疾利,以上情况皆可致舌象变化。宜在平静状态下,动作迅速,以第1次观察结果为准。小儿外感发热,病多以邪实为主,大体舌苔之色泽反应邪的性质,厚薄反应邪的深浅,涨落反应邪的进退。然苔白未必属寒,白而干者亦热也,苔薄未必邪浅,薄而见底者已是阴伤,苔涨未必邪进,涨如松糕者湿将去也,故宜明辨。
  2 辨邪分清主次
  首先要辨清所有病邪。小儿外感发热,单纯一邪为患者少见,常见数邪合而为犯。有二邪相合者,如风寒、风热、湿热、热毒、暑湿、寒包火等;有三邪相合者,如风寒湿、风痰热等,甚至有风湿暑痰疫五邪相合者(暑温病),都要-一辨清,莫使遗漏。有时病史不能直接反应诸邪,易造成错觉。如症见感冒之后,先有发热咽痛,流涕咳嗽,继而腹胀纳少,便干口臭,舌红苔腻,似表热入里之胃热证,其实是外感风热之后,使肺气闭郁、大肠积滞,致食积、湿滞、热生,如察不明则食积漏矣!
  其次要辨明主邪次邪。诸邪合犯,可有一邪为主。其中起决定作用,左右其它诸邪,影响疾病发展转归者即为主邪。此邪可以携其它邪为患,如风邪,携寒、热邪而成风寒、风热。可以在病程中出现,而导致其它病邪结而不解,如上症食积。有隐而不现者,如夏季感冒,发热身重、口渴纳少、汗出不解、苔腻脉洪者,患儿并无明显受热中暑史,因病在夏季,暑多夹湿,暑为主邪。辨证时只有分清邪之主次,才可抓住治病的钥匙。
  3 治法重在分解
  小儿外感发热,其邪合而为患,故治必分之。意即分解主邪,使次邪孤立。其法之妙,在于重点攻击主邪,主邪去,则其它诸邪随之而解。此法古已有之,清·叶天士治湿温病,倡导分利湿热,“使湿与热孤”,则湿去热亦解。在临床上,风寒、风热之表证以疏风为主,通过疏风使腠理开泄,寒热亦随之而散;风热毒结于喉致乳蛾肿痛,解毒为先,毒去则热散肿消;前述之食积湿滞热生之证,理当消导为主,积化则湿消热退。故分解的关键,在于辨证时要找准主邪,然后以重药攻之,必然有抽丝之效。
  4 遣药功于迅猛
  小儿之体,发病容易,变化迅速。其外感发热一证,邪实为主,故治当求速,不可令邪气留恋,招致传变。今主邪已明,以猛药攻之,其去必速。组方以分解主邪之药为君重用,余臣药佐使,宜精良简洁,使主次分明而无拖泥带水。如疏风之剂,用荆芥、薄荷;解毒之剂,用青黛、黄芩;利湿有竹叶、滑石;消导有神曲、莱菔子。若是疫疠之毒,则非安官牛黄丸、至宝丹等峻猛之剂不解。一般剂量为常量的1.25-1.5倍,不怕伤正。其理有三:小儿脏气清灵,容易康复;若是邪盛,其伤正当比药速,攻邪即扶了正;中病即止,邪去即要着手调理脾胃。所以重药分解主邪,可放胆用之。
  5 善后勿忘脾胃
  重药攻邪,伤正在所难免。且小儿之体,脾常不足,易受邪实所伤,热病之后,常见气阴受伤,脾胃虚弱,故善后还宜小心调理脾胃,恢复气阴,以求全效。调理之法,总在扶脾气和养胃阴。一般用太子参、麦冬、五味子、玉竹、麦芽等;若湿热病后期,则用扁豆、白术、太子参、粳米、神曲等;胃纳差者以异功散,汗多者以玉屏风散,面色苍白者用四君子汤加升麻、川芎等。
2# 沙发
发表于 2008-2-20 18:20 | 只看该作者
:handshake 谢谢分享!!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关于我们|隐私保护|版权保护|小黑屋|爱爱医 ( 粤ICP备2023094852号 )

GMT+8, 2024-6-3 23:33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