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主题
论坛首页 推荐主题 主题专辑 爱医培训 爱医杂志 签约作者 荣誉勋章 排行榜 我的主页
查看: 4090|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鼻部疾病] 请教放疗后的止痛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楼主
发表于 2007-4-19 20:4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我母亲7年前患鼻咽癌,前后三次放疗、化疗,经检查癌细胞基本消除,但由于放疗量过大,引起左侧从颈部到头顶部出现间歇性疼痛,而且越来越厉害,也吃了很多止痛药,也未见好转,至今快2年了,而且听说止痛药吃过多还会引发止痛性肾衰竭,请各位提供些建议或治疗方法?
2# 沙发
发表于 2007-4-20 19:42 | 只看该作者
放疗引起的局部组织炎症、软组织水肿、纤维化、坏死以及放射部位神经纤维化、脊髓损伤、骨坏死,都是放疗后病人疼痛的主要原因
治疗:

一 药物治疗是治疗的基础,因为药物治疗有疗效肯定、作用迅速、副作用较少、费用低廉等特点。世界卫生组织(WHO)设计了三阶梯癌痛药物治疗原则。
① 口服给药 ② 按时给药③ 按阶梯用药 ④ 用药个体化,
轻度疼痛-非甾体类(非**类)解热镇痛药,如扑热息痛、阿斯匹林、消炎痛、去痛片、芬必得等
中度疼痛-弱**类(可待因、右丙氧酚等)±非**类止痛药±辅助药物
重度疼痛- 强**类(如**、**、{MOD}等)±非**类止痛药±辅助药物

二神经阻滞疗法
晚期癌痛三阶梯治疗在临床上已经能够使80%以上的病人有效缓解了疼痛,提高了生存 质量,但是仍然有一部分晚期癌痛病人不能有效缓解疼痛、无法耐受药物副作用或因为疼痛复发疗效不佳,所以进行神经阻滞的应用非常必要。
(一)、椎管内和脑室内注药
(1).蛛网膜下腔注药 蛛网膜下腔注药的种类分为麻醉性镇痛药和神经毁损药,也适用于四肢和躯干部位的疼痛治疗,技术掌握准确则效果确切,但副作用也十分明显,要注意选择适应症。
(2).脑室内注药 脑室内注药用量小,作用确切,适用于顽痛症的治疗,但副作用同样明显,临床管理困难。
(二)、神经阻滞(断)技术
交感神经阻断适用于支配区域内的疼痛治疗以及某些同时伴有交感神经张力过高的情况时,如星状神经节阻断对于头颈及上肢疼痛效果较好

三、病人自控镇痛技术(PCA)
病人自控镇痛技术(PCA)技术是近20年发展的新型止痛技术,它的最大特色是首次让病人自己尝试控制自身的疼痛。它将传统的一次性口服、肌注或静注用药方式改为小剂量,分次给予,较为客观的满足了个体对止痛药的要求,不仅使镇痛效果趋于完善,而且克服了传统用药不及时,起效慢,镇痛不全和副作用明显的缺点。使病人能主动的面对疼痛,以使因恐惧疼痛而引起的机体一系列恶性循环受到抑制或解除。不仅病人情绪改善,同时使其抗病、抗痛能力增强,临床可达到避免产生有关并发症,促进机体康复的功能。病人自控镇痛技术分为(1)经硬膜外腔病人自控镇痛(PCEA)技术(2)经静脉病人自控镇痛(PCIA)技术(3)经皮下PCA-PCSA
基本装置:①机械控制或微电脑自动控制流量装置、显示和报警装置②注药泵③输注管道和防逆流活瓣④储药袋和过滤器⑤PCA按钮和电源。
实施步骤:①首次负荷量:在使用之初均要根据病情需要给予不同的首次负荷剂量,以便使病人迅速达到无痛状态,其剂量设置因使用的药物种类、病情需要和年龄等不同因素而异。一般为2-4毫升/次。
②基础流量:基础流量是临床医师设定的持续注入流量,一般显示为毫升/小时,精确度较高,可达到0.1毫升/小时水平,其剂量设置因使用的药物种类、病情需要和年龄等不同因素而异。一般为1-4毫升/小时范围。
③追加剂量:追加剂量是临床上病人在使用医师设定的剂量下不能满足缓解手术后疼痛或者缓解不满意的情况下颚外追加的剂量,它的设置因使用的药物种类、病情需要和年龄等不同因素而异,一般为3-4毫升/次。
④用药间隔时间:即锁定时间,为再次用药而设定的间隔周期,它的设定因使用的止痛方法不同而异,一般为5-30分钟不等。

四.心理治疗
晚期癌痛病人一般都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或人格变异, 主要表现为抑郁状态、恐惧心理和承受能力降低。所以有效的心理治疗在辅助肿瘤疼痛治疗中占有重要的席位, 这是目前临床工作中的薄弱之处,也是医务人员必需予以高度重视的一个环节,常用的方法,包括:1.支持性心理治疗: 认真倾听、真诚解释、支持性暗示治疗,解释性暗示治疗2.生物反馈疗法: 借助仪器,帮助病人自我调控,以减轻疼痛或治疗的不利影响3.行为疗法: 设置医疗特殊方法消除病症、改变行为模式的方法。

五.手术止痛
使用手术切断神经支配以达到止痛的方法,目前国内仍有医院常规开展,对一些明确原因或定位的疼痛可试行外周神经干切断、脊神经后根切断或脊髓传导束(如脊髓丘脑束,缘束等)切断。但是大约有50%的病人在手术后短期内重新出现疼痛,临床上要注意选择适应症。

六.生物止痛技术和贴膜
利用具有分泌活性细胞培养体内移植或基因改造或转移技术,例如利用现代科技方法,以基因生物工程技术培育出具有分泌多种镇痛物质的细胞或基因复合体,然后植入脑脊液中长期分泌镇痛物质以达止痛的目的,目前的报道均限于实验或临床实验阶段。**贴膜应用于轻-中度疼痛的病人治疗比较方便,重度或极度痛病人效果较差,应该配合其他方法,不宜盲目增加剂量。由于贴膜必须回收限制了部分病人的临床使用。

以上方法为目前常用的癌性疼痛治疗方法,我认为必须根据患者进行个体化治疗

[ 本帖最后由 c3h3f3 于 2007-4-20 19:53 编辑 ]

评分

参与人数 1贡献分 +1 收起 理由
潋江魂 + 1 您的发言非常精彩,请再接再厉!

查看全部评分

3# 板凳
发表于 2007-4-26 22:25 | 只看该作者
非常感谢“仁者爱医”给予的回复,我还想请问下您说的这些方法在一般的医院能做吗?我问过好些医院,如广州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武汉中南医院、武汉大学口腔医院、华西口腔医院肿瘤科等,他们那些很有名的教授都说纤维化的疼痛没有很好的办法治疗,或者治疗效果不是很好的,怕病人受不了等,而且吃止痛药只能暂时止痛,没法从根本上解除疼痛,真不知该如何办?而且母亲现在张口困难,头痛,每天只能喝稀饭,请再提供些建议?如,吃些中药怎么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关于我们|隐私保护|版权保护|小黑屋|爱爱医 ( 粤ICP备2023094852号 )

GMT+8, 2024-6-12 22:57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