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主题
论坛首页 推荐主题 主题专辑 爱医培训 爱医杂志 签约作者 荣誉勋章 排行榜 我的主页
查看: 1761|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病例讨论] 胃平滑肌肿瘤的诊断治疗体会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楼主
发表于 2007-4-17 08:4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胃平滑肌肿瘤临床少见,该病病变起源于粘膜下,临床表现不典型,常表现为上消化道出血、上腹胀痛、腹部包块、贫血,易于胃癌和溃疡病相混淆。临床诊断有一定困难,往往易延误诊断和治疗,本文通过回顾性病例分析,总结胃平滑肌肿瘤的临床特点及其诊断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自1980~1998年我院收治胃平滑肌肿瘤病人共37例,其中以上消化道出血为首发症状或主要临床表现的胃平滑肌肿瘤,即出血型胃平滑肌肿瘤共26例,占同期病例的70.27%。男16例,女10例,年龄36~68岁,平均52.88岁;主要临床表现为呕血或反复柏油样大便、贫血。同期收治非出血性胃平滑肌肿瘤11例,其中男7例,女4例,年龄34~58岁,平均51.76岁,主要临床表现为上腹胀痛。发病到手术时间:出血型2天~3年,平均14个月。


1.2 辅助检查 26例出血型胃平滑肌肿瘤均作胃镜和(或)上消化道钡餐检查,全组有阳性报告19例,提示胃溃疡恶变5例、胃多发性溃疡2例,明确胃平滑肌肿瘤诊断9例。


CT提示胃肿块5例,21例3年内反复做6次胃镜及4次以上消化道钡餐检查,才显示阳性结果。


11例非出血性胃平滑肌肿瘤,亦作胃镜或上消化道钡餐检查,有阳性报告7例,2例B超提示上腹部包块,CT提示胃壁内实质占位,可疑平滑肌肿瘤,于术中无意发现者2例。


1.3 手术方式 26例出血型胃平滑肌肿瘤行胃大部切除22例,楔形切除4例。术中发现肝转移2例,予以切除1例;另有腹腔转移1例。取肿瘤纵径+横径平均值作为肿瘤直径,本组26例出血性平滑肌肿瘤直径3~10.3cm,平均7.9cm,胃粘膜表面有大小不等的溃疡,最大溃疡8cm×6cm,且溃疡深,边缘无堤状隆起,此点可与癌性溃疡相鉴别。其中平滑肌肉瘤17例,最小3cm,最大10.3cm,平均值约8.3cm,平滑肌瘤9例,最小3cm,最大7.8cm,平均直径4.7cm。


非出血性胃平滑肌肿瘤11例,2例作楔形切除,余均作胃大部切除,直径2.5cm~7.8cm,平均5.9cm。其中平滑肌肉瘤6例,平均直径6.8cm,平滑肌瘤5例,平均直径4.7cm。


出血性和非出血性胃平滑肌肿瘤均未见淋巴结转移。肿瘤位于胃体、胃底28例,胃窦部9例。所有病例均有手术后病理证实,其中平滑肌瘤14例,平滑肌肉瘤23例。


2 讨论


2.1 胃平滑肌肿瘤临床特点 胃平滑肌肿瘤发生于胃壁平滑肌组织,较少见。占全部胃良性肿瘤的40%,胃平滑肌肉瘤占胃肉瘤的25%。胃平滑肌肉瘤和胃癌比例为1∶400 [1] 。胃平滑肌肿瘤以胃体和胃底为多,可为单个,肿瘤表面覆盖的粘膜一般是正常的,但平滑肌瘤体较大,生长较 快时,肿瘤表面常可发生溃疡,因而上消化道出血是常见症状。本组出血型占26/37(70.27%)。


从本组资料可以看出,胃平滑肌肿瘤临床特点:(1)反复上消化道出血,大多数有不同程度贫血,上腹胀痛。(2)病程长。(3)以中老年人居多,40岁以上占21/26(80.77%)。(4)消化道出血的时间和出血量与肿瘤大小和性质无关。(5)肿瘤位于胃体、胃底居多,占20/26(76.92%)。(6)肿瘤良恶性与肿瘤大小无关。(7)平滑肌肉瘤多于平滑肌瘤,占23/37(62.16%)。


2.2 胃平滑肌肿瘤诊断 胃平滑肌肿瘤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常表现为上消化道出血,贫血,上腹胀痛,腹部肿块。当病人出现上消化道出血时,除了要考虑到常见原因,如溃疡病、门脉高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出血性胃炎、胆道出血、胃癌外,对不明原因的上消化道出血,特别是症状不典型、有反复黑便史患者,应考虑本病之可能。


由于该病变发生于胃粘膜下,可有胃外型、壁内型及胃内型,单一的钡餐和(或)内窥镜检查,往往不能作出明确的诊断。活检结果往往是慢性炎症,但在同一活检处多次取活检,可提高阳性率 [2] 。但病理学上区别良性、恶性仍十分困难,多形性细胞和有丝分裂的存在提示为恶性病变,但决定恶性的唯一结论性证据是肿瘤的转移和胃内浸润性生长 [3] 。有人认为病理诊断非终止性诊断,长期随访,观察其生物学行为更为重要 [2] 。有报道表明,少部分诊断为胃平滑肌瘤患者长期随访中有转移和复发现象。B超、CT检查阳性率较高,有时能发现较小的肿瘤。因此,诊断必须分析病人的病史、体征、临床检查、内镜及X线检查结果综合作出判断。


2.3 胃平滑肌肿瘤手术的原则 胃平滑肌肿瘤肉眼很难区分良恶性,术中有以下情况可按平滑肌肉瘤手术原则加以处理 [3] :(1)肿瘤直径大于5cm [4] 。(2)肿瘤呈浸润性生长,或局部有转移病灶。(3)肿瘤有出血、坏死形成的腔隙。(4)病变邻近胃粘膜有溃疡形成。


对直径小于5cm的胃体、胃窦及胃底平滑肌肿瘤,除按上述原则外,可作肿瘤局部切除,切缘距肿瘤1cm。贲门幽门部的肿瘤直径大于3cm或考虑平滑肌肉瘤时,则行远端或近端胃大部切除,切缘距肿瘤2~3cm [4] 。胃平滑肌肉瘤无须作区域或淋巴结清扫。对术中不能判定良恶性时,按平滑肌肉瘤的手术原则处理。除非肿瘤几乎累及全胃,一般无须作全胃切除术。

评分

参与人数 1贡献分 +1 收起 理由
灵舞起舞 + 1 您的发言非常精彩,请再接再厉!

查看全部评分

2# 沙发
发表于 2007-4-17 12:11 | 只看该作者
谢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关于我们|隐私保护|版权保护|小黑屋|爱爱医 ( 粤ICP备2023094852号 )

GMT+8, 2024-6-2 05:20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