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主题
论坛首页 推荐主题 主题专辑 爱医培训 爱医杂志 签约作者 荣誉勋章 排行榜 我的主页
查看: 2117|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精神医学] 现代人为什么常喊累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楼主
发表于 2006-9-5 10:3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游客,本帖隐藏的内容需要积分高于 4 才可浏览,您当前积分为 0
现代人为什么常喊累
         “唉,累死我了!”你不管走到哪里,都可能听到这样的感叹。其实,差不多我们每个人都有过类似的体验,只不过程度不同罢了。  

  看起来颇令人费解,现代科技日新月异,体力劳动日渐减少,然而劳累感却又成为现代人的普遍感觉,原因何在?

  保健专家将劳累分为三种类型:

  体力性疲劳 多见于体力劳动者,乃是繁重的体力劳动或过强的体育运动所造成。此时全身肌肉处于高度紧张状态,产生大量代谢废物(如乳酸、疲劳毒素等)堆积于体内,并随血液循环到达全身(包括大脑)。表现为手脚酸软无力,全身体能明显下降。

  脑力性疲劳 主要见于脑力劳动者,由于长时期进行复杂的脑力劳动,大量消耗能量,招致大脑血液和氧气{MOD}不足,削弱了脑细胞的正常功能。表现为头昏脑胀,记忆力下降,注意力涣散,失眠多梦等。

  心理性疲劳 乃是现代生活中的高强度紧张感与压力造成的,由于超负荷的精神负担使心理处于一种混乱与不安宁的状态,情绪沮丧,抑郁或焦虑。

  不难明白,虽然科技的发展在不断地减轻人们的体力强度,但现代社会日趋激烈的竞争却在不断地增加人们的精神负荷,故心理性疲劳的人越来越多,此种疲劳比体力性或脑力性疲劳症状更重,危害更大,消除也困难得多。
      
                                      秃顶 困挠我的心
          我刚进入咨询室,还没有来得及更换工作服,就有一个头戴鸭舌帽、戴墨镜的中年男子尾随而入。只见他愁眉不展,一坐下就说:“医生,我真是倒霉透了。半年前我因与妻子感情不和而离婚,就在我人生处于低潮时,单位效益不好,我也因此失业,婚姻与事业双双失败,让我感觉生不如死。前几天,我突然发现头发掉了一片,不到几天的光景,头顶露出一块又一块的斑秃。有朋友说要找心理医生,难道这与精神因素有关吗?”

  人的头发平均有10万根,若每天脱落100根以内属于正常,是生理性脱发。常见的病理性脱发有脂溢性脱发、雄性秃发、斑秃和疤痕性脱发等。斑秃俗称“鬼剃头”,是与遗传、免疫及神经内分泌变化等因素有关的一种脱发,脱发处毫无炎症,无任何自觉症状,严重者可全秃。斑秃患者的头上常会突然出现指甲盖或钱币大小圆形脱发区,界限明显,数目不等,大小不一,脱发区边缘头发松动易拔。如果斑秃症状不断发展,头发会全部脱落,称为全秃。如果头发、睫毛、眉毛、腋毛、**及全身汗毛、胡须等均脱落则称为普秃。

  精神紧张与情绪因素对斑秃的影响较大,有学者研究指出,23%的患者发病前有精神创伤或焦虑的病史,另外63%的患者有神经症的表现。斑秃者往往精神紧张、心情不畅,遇到高考、打架、交通事故、亲人死亡等负性生活事件,出现神经衰弱、过度疲劳、夜间梦多、睡眠不足等情况,而且大多有脾气急躁、性格倔强、情绪不稳、态度执拗等性格特征。他们往往争强好胜,办事急于求成或爱生闷气等。

  本病的发生可能是精神因素引起机体应激反应,通过一系列的神经、内分泌及免疫系统等变化,影响机体的内环境平衡,导致病理性脱发。婚姻破裂、失业或其他打击作为一种应激源,可影响人群心理健康,造成心理创伤,在遗传及免疫因素的基础上,心理创伤可导致人们发生病理性脱发,这就是遭受打击的人易患斑秃的原因。

  因此,治疗秃顶不仅需要药物,更需要心理治疗,对人生失意或遭受灾难的人及时实施长期的心身健康的照顾、心理咨询、危机干预和治疗服务,将对提高他们的健康水平产生积极影响。同时,患者要注意心理调节,保持心理平衡,心情舒畅,劳逸结合,注意控制情绪,不要动辄发脾气。对有明显抑郁、焦虑情绪者,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一些抗抑郁药和抗焦虑药。

                                            亲母女为何不说话
           每天3个多小时的上下班路途,使我比常人多了一群朋友──车友。她,就是其中的一位。认识她时,她就已届中年,每次都是那么匆匆忙忙地跑到车站,我们戏称其为"卡点冠军"。从外表看,她衣饰不整,面容憔悴,但却极健谈。据熟悉她的人说,她刚刚评了副教授,丈夫是个博士,在某科研机构工作。两口子总是同进同出,显得十分恩爱。他们还有一个在重点中学上学的女儿。按说,有这么一个家肯定很幸福了,但近来她却常常双眉紧蹙,面色也愈发难看了。聊起天来,也变得絮絮叨叨的。前几天,我应邀去她家做客时方知,她已与女儿整整4天不说一句话了。借介绍我的机会,她敲开了女儿的房门,当漂亮的女孩礼貌地向我问好时,她脱口一句:"把她养这么大可不容易。"女孩笑笑,但笑中夹杂有尴尬神色。也许是女儿对母亲仍存芥蒂?

  她热情地递上一些书报,其中不少她丈夫的文章,她特意挑出其中一篇,我一看,是赞美新婚之际的她的。说实施,我很难将文章中"温柔可人,美丽聪慧"等措辞和现实中的她联系起来。

    送我出门,月光溶溶,她执意要陪我多走一段,自然而然我们又聊到孩子。她反复强调:"你可不知道我那时有多累;你可不知道我受了多大的罪;你可不知道我为孩子付出多大代价……"原来,当年他们夫妇同时考上外地某校的研究生,偏偏此时她怀孕了。如果都上,孩子怎么办,他们都不小了,更何况研究生的那点钱养孩子肯定紧巴。于是,她做出"牺牲",让丈夫只身前往。这一去,分居多年,丈夫读完硕士读博士,孩子生下后,她身边连个帮手也没有,如今一回想夜半抱着孩子心急火燎地奔医院,她就充满了委屈和怨气。也许正因为如此,所以,她特别在意丈夫和孩子对她的"态度"。丈夫还好,总能任她使使性子,而女儿却"变得越来越不听话",母女间常常会为一点小事就闹得不愉快。

  听了她的"诉苦",我忽然明白了她们母女间矛盾的根源。便放弃了马上回家的打算,开始劝解她。她承认,她一看到有的同学有所成就,就会内心不平衡,她认为"出众"的自己之所以像今天这样"平庸",是因为做了"牺牲",所以好发脾气。她也承认,自己近来"可能是到了更年期,变得怪了"。并答应我要试着重新调整她与女儿的关系,从孩子特殊的心理阶段考虑来理解孩子,融洽与孩子的感情。

  要说这样的事例在我周围并不鲜见,母亲与孩子所处的特殊年龄段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由于晚育,不少母亲在孩子中学期间就开始步入人体代谢及内分泌机能衰退的更年期。此时,神经内分泌系统机能处于不稳定阶段,对周围环境的适应能力也有所下降,不少人会出现情绪不稳、个性改变──坚强的人可能变得脆弱起来,温和的人可能变得焦躁了。他们往往还伴有多汗、心悸等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症状,希望人们同情,又常不易于人沟通。

  再看孩子,此时正值青少年,而少年期是一个半幼稚、半成熟的阶段,是***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幼稚性错综矛盾的时期。有的专家称此为过渡期。这时的孩子,情感丰富,表现强烈。他们不再像小时候那样对父母依赖和崇拜,他们的***意识日趋强烈,有时甚至显得偏激。他们在观念上也容易同父母存在分歧。为了显示"长大成人",有时故意违背父拇指令而固执已见。他们对家长还像对小孩那样管束自己感到不满,特别注重与同龄人之间的友谊而减少了与父母间的交流。使得不少家长惊呼:"孩子变了,家中出现代沟了!"

  试想,在常感郁闷的母亲和试图"反抗"的子女间又怎么不发生冲突呢?
  在更年期,由于神经内分泌系统的变化,表现出情绪不稳是可以理解的,但同时对大多数人来说,也是可以靠自我调适纠正的。所以,做母亲的,要学些心理学知识,多与孩子平等交流,不要再用教育儿童的方式来教育"长大的"孩子,如此,和孩子交朋友,营造和睦的家庭是完全可能的。  当然,我的那位车友,她与其女儿的矛盾很大程度上还缘于她对生活的怨悔态度。主要表现是,她过分地强调了她的付出,将付出当成向丈夫和女儿索取感情的"情债"。这无疑大大地伤害了女儿的感情,破坏了亲情间特有的融融气氛,这恐怕也是她始料不及的。须知,感情是只能培植而不可索要的,否则就只有喟叹:"原来女儿还知道搂住我说'妈妈,我一定报答您'。现在却常不屑地说'又来了,又来了!'"

  那天,我和车友谈了许久,也知道她将努力改变自己,我希望她能付诸实施,重获一个和睦的充满温馨的家。但究竟她与女儿能否消除芥蒂,就看她怎么做了。
      
                                               人比人 别生气
          “你看,人家的老公多威风。三楼的阿强开个出租车,一个月挣三四千没问题。对面的老张坐在家中搞写作,每个月的稿费单就有几十张,少说也有两三千。你看你,钱没钱,车没车,单位又不好,我怎么这样没福气,当初就看上你呢?”

  人比人是一种较常见的心理活动,若能以积极的心态进行比较,不仅没有什么害处,还可激励人们的斗志,鼓舞奋发进取精神。反之,若用消极的心态攀比,不仅会迷失方向,甚至可点燃嫉妒之火,所谓“人比人,气死人”,就是嫉妒心理作怪的恶果。关键在于你与人比什么?怎么比?

  现实生活中“人比人,气死人”的事虽不多见,但把人气得够呛却不少见,在一些私心较重、心理欲望较高的人群中发生的概率会更高些。这些人往往心胸较窄,好以己之长比人之短,好计较个人名利得失,这样越比就会越感到自己是“吃了亏”或“运气不好”,甚至埋怨自己“生不逢时”。如看到自己的同事、同学当了官、发了财,学业上有了成就,自己的心理就不平衡,老拿想当初他学习不如自己,进步也没我快来比较,可就是不去追究他后来进步快的原因或动力。当然,社会上的事情错综复杂,不排除机遇与运气方面的因素,什么事都要公平、合理是根本不可能的。对此需要有一颗平常心,这样就可以省去许多麻烦。假使你事事斤斤计较,什么都要分个高低,这样就难免掉进自找烦恼的泥坑。

  “有比较才有鉴别”是一句名言,如果我们在与人的比较中把自己摆到一个客观、公正的位置,实事求是地进行比较,既有自知之明,又有知人之明,这样越比心胸越开阔,越比越会及时发现自己的不足,明确前进的方向,激励自己奋发进取。

  有位学者讲过这样一句名言:“弱者的思路是嫉妒,强者的出路是竞争。”当我们在与别人相比时,为什么不改变一下自己的思维方式呢?变消极的心态为积极的心态,变嫉妒为竞争,必然会迸发出一种巨大的动力,在人生舞台上就会演出更加精彩的一幕。
2# 沙发
发表于 2006-9-5 11:39 | 只看该作者
好文章。支持
3# 板凳
发表于 2006-9-6 10:19 | 只看该作者
开个玩笑啊,建议类的人学一下阿Q,或者读一下佛经也好
4
发表于 2006-9-8 21:54 | 只看该作者
积极的心态最重要.
知足常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关于我们|隐私保护|版权保护|小黑屋|爱爱医 ( 粤ICP备2023094852号 )

GMT+8, 2024-5-30 03:14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