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主题
论坛首页 推荐主题 主题专辑 爱医培训 爱医杂志 签约作者 荣誉勋章 排行榜 我的主页
查看: 3091|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贴】中老年人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防止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楼主
发表于 2006-3-18 19:0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中老年人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防止  

    众所周知,大脑是人体的指挥中枢,一旦发生病变,对任何人来说都将是一场灾难。随着社会的发展,医疗服务的不断完善,各种致命性疾病日益减少,但由于多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无论是出血性还是缺血性脑血管病(中风)的发病率仍在逐年上升,且有明显的年轻化趋势,正在严重地危害着人们特别是中老年人的健康和安危。具有关资料表明,在目前全国各种疾病的死亡率排序中,脑中风已跃居第一位。我国每年新发生中风的人数约150万例,每年死于中风者约100万人;存活的中风病人约500~600万人,其中75%尚有不同程度的残疾(重度者占40%以上),因病致贫或再贫的家庭亦不在少数,每年因本病造成的各种直接经济损失(包括医疗费用)可高达100亿元以上,给社会、家庭和个人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因此有必要在人群中加强健康教育和提高对中风的防病、治病意识,把中风的发病率、致残率和病死率尽快地降下来。现就发病人数较多的缺血性中风的有关防止问题简介如下。

  缺血性中风是怎么回事

  众所周知,在现代都市中,如果路况不好、车辆超常增加和不遵守交通规则,就会造成交通阻塞,影响城市生活和工作的正常运转。同样在人体的血液循环中,如果血管内壁的状况不佳或血液成分发生异常,就会影响身体各部的血液{MOD},这种情况如果发生在脑血管,脑细胞就会因缺血缺氧而功能丧失,甚至变性坏死而发生缺血性中风,临床上常表现为中风不语和半身不遂。

  为什么会发生缺血性中风  一般多因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脂血症和高半胱氨酸血症等原因,引发中老年人的动脉硬化和动脉粥样硬化、动脉壁的脆性增高、弹性降低和脂质类物质易在动脉内壁上沉积,促使其内壁变得粗糙不光滑和管腔日益变窄或堵塞,导致血液流通不畅或断流,这种情况在有家族易感史的人群中更为多见。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血液黏度增高症、肥胖症、高糖高脂饮食、低血压症、烟酒过度和长期情绪异常(如忧虑、紧张)等,又可不同程度地引起血液成分或其流变特性的改变,当血液中的有关成分凝集成血栓时,就更易加剧脑血管的血流不畅和管腔堵塞了。部分心脏病病人的心内栓子脱落亦可直接阻塞脑血管,而发生缺血性中风。

  缺血性中风有哪些临床表现  因脑缺血的部位和程度不同,受影响的范围也不同,表现的症状也各异。颈内动脉系统阻塞的典型症状是病灶对侧半身(含面部、舌部)瘫痪及感觉减退,偏瘫一般以面部和上肢为重;左侧大脑半球病变时还可伴有心理想说却嘴里说不出来或说不准等失语症状。椎-基底动脉系统阻塞可出现对侧上下肢瘫痪、眩晕、发音不清、吞咽困难、动作不协调、眼球颤动和表情淡漠等症状。病情严重且呈进行性加重者可导致昏迷甚至死亡。头颅CT和核磁共振检查可发现相应异常从而协助确诊。

  怎样才能获得更好的疗效

   一般说来,治疗越早预后越好。国外学者近年来提出了“治疗时间窗’的概念,即在中风后什么时间内给予治疗,能最大限度地减少脑组织损伤和获得最佳康复。根据实践现在公认为发病后的3~6小时,真正的超早期治疗应在发病后的3小时以内,通过急救绿色通道将病人尽快地转送到具有较好条件的专科或专病医疗单位进行治疗,将会取得更为满意的疗效。其具体措施如下:

  第一阶段:即发病后l~48小时阶段。

  1.3~6小时内选择适合病人的方法积极进行溶栓治疗。常用药物有尿激酶、精制蛇毒(降纤酶)和人组织纤溶原激活剂等,一定要严格掌握适应症和禁忌症。

  2.发病12~24小时或48小时内,可给予林格氏液或盐水(加ATP,辅酶A,维生素C等),但忌用单纯葡萄糖液,更不能用高糖液,以免加重病情。

  3.服用维生素C、E和**、过氧化物歧化酶等自由基清除剂,以保护脑细胞。

  4.根据血压情况选用西比灵等钙离子拮抗剂,阻止钙离子过度地流入细胞内,缓解血管痉挛,增加脑血流量,改善脑微循环,减少脑细胞损伤,避免迟发性神经元坏死。

  5.选用复方丹参、川芎嗪或低分子右旋糖苷等药,以调整血压,改善微循环。但慎用降压药,禁用或慎用血管扩张剂。

  6.24~48小时后酌情使用甘露醇、速尿等脱水利尿剂,以降低颅内压和减轻脑细胞水肿。

  7.酌情选用抗凝疗法、血液稀释疗法或紫外线辐射充氧自血回输疗法等。

  第二阶段:即发病后3~14天阶段。

  1.发病2~3天后进行脱水降颅压治疗,是减轻脑水肿和保护脑神经细胞功能的重要措施。常用的有甘露醇、速尿、果糖甘油盐水。重症脑梗死者可提早应用降颅内压药。糖尿病者忌用含糖液体,高血压者防止输液过多过快,以保安全。

  2.继续应用第一阶段l、4、5、6等项治疗。

  3.应用促进和改善脑细胞代谢的细胞活性剂,如胞二磷胆碱、脑复康、脑活素或脑通等。

  4.早期进行康复治疗,如语音训练、肢体被动活动、患肢置于最大功能**等。

  5.中药治疗以活血化瘀为主,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第三阶段:即病后3~12周阶段。

  1.继续应用改善脑组织代谢和促进神经功能恢复的药物。

  2.进行正规的语音功能康复训练、肢体功能锻炼等。康复治疗对缺血性中风很重要 康复治疗开始的早晚对病人日后的病情恢复关系密切,只要生命体征稳定,神经损害症状不再发展(通常在病发后第四天)就可开始康复治疗。这对防止肢体瘫痪、关节僵硬、肌肉挛缩,促使肢体功能的恢复在某种意义上说比药物还重要。康复治疗的持续时间要长,病人患病后动与不动其后果很不一样,有些病人患病后一直卧床,不注意康复治疗,1~2月后就可出现肢体僵硬和挛缩畸形而无法恢复功能。

   康复治疗的目的在于应用各种手段以预防和矫治各类神经功能障碍,提高和加强躯体自我控制机能,改善和增强日常生活自理能力。首先要使肢体和关节保持在功能位置,并定时变换**。缺血性中风病人第二天即可由家属或陪护员对病人进行瘫肢的被动运动,如**肢体肌肉,活动关节等。以后可在家属的协助下进行正规的康复治疗和日常生活功能训练,如洗脸、更衣、洗澡、进食、排便、行走。其原则是循序渐进,先坐后站再行走,先易后难,随着病情的恢复,可从事简单的家务训练和室外活动训练,并逐渐加大力度。有资料显示70%~80%的中风病人经过正规康复治疗可达到生活上能自理的程度。当然,在缺血性中风的后期还要注意对癫痫、脑心综合征、低血压病、抑郁症和痴呆等并发症的防止,这就需要医护人员和家属的细心观察、及时和耐心的诊治和护理,以免影响进一步的康复。

  如何预防缺血性中风的发生

   一般可采用以下措施:

  1、积极防止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脂血症、高半胱氨酸血症、高黏度血症和心脏病等原发病。

  2、对有家族易感史者、患肥胖症者以及有上述症状的高危人群应定期(一般为3~6个月)进行健康检查,重点观察其血脂、血糖、血压、血液流变学以及脑血流的动态变化,并及时予以正确处理。

  3、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保持乐观情绪、劳逸结合,正确对待消极因素的**和提高自身应付情绪异常的能力。

  4.改变不良的饮食生活习惯,如减少高脂高糖饮食,多吃纤维素含量高的蔬菜、豆制品,吃植物油,戒烟酒(可饮少量葡萄酒),适当增加体力活动量(如散步和参加轻体力劳动)。

  5.有高黏度血症者可酌情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等药物(有凝血障碍或胃溃疡等病者忌用)。

  6、如出现一过性的舌头发硬、吐字不清、嘴角或肢体发麻和/或无力、头痛头晕或原有的头痛头晕突有加重等情况时,提示脑血管供血障碍有加重,应及时去医院就诊和治疗,以免病情进一步加重而发展成为完全性缺血性中风,因而遗憾终生。

                    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粟秀初

 
收到6朵
2# 沙发
发表于 2006-3-18 19:49 | 只看该作者
谢谢分享.给你送花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关于我们|隐私保护|版权保护|小黑屋|爱爱医 ( 粤ICP备2023094852号 )

GMT+8, 2024-6-22 18:44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