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主题
论坛首页 推荐主题 主题专辑 爱医培训 爱医杂志 签约作者 荣誉勋章 排行榜 我的主页
查看: 2846|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麻醉] 【转贴】静脉麻醉在消化内镜诊疗中的应用及展望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楼主
发表于 2006-3-13 18:4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的改善和对生活质量要求的提高,患者对于医疗服务中减轻疼痛的要求也愈来愈高,涉及的范围也日趋广泛。近年来对于各项内窥镜检查和治疗,尤其是常用的消化内镜,“无痛”已成为患者能接受该项检查或治疗的首要条件,这给以“起效迅速苏醒快”为优势的静脉麻醉开辟了新的业务空间。
一 静脉麻醉在内镜诊疗中的应用价值
  内镜检查使用镇静剂可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当时由于内镜镜身粗而硬,对患者**很大。随着内镜设备的改善,对患者的不良**已大大减少,但由于其为一种侵入性方法,器械的改进或操作方法的轻柔均不能完全消除对患者的**,加之患者的恐惧,强行检查可造成患者心理上的不良后果。德国一项调查显示,31%要做胃镜或肠镜检查的患者感到紧张或极度紧张,其程度强烈到可使74%的患者要求尽可能延长预约做检查的时间(1)。而且由于患者的对抗,可导致出血,穿孔等并发症,在一些年老体弱者,更可诱发心肺功能的损害。Bosch等人认为:非生理状态对内镜操作及检查结果产生较大影响(2)。因此,对这类患者给予适当的镇静,镇痛,能有效的降低患者的应激反应,稳定血流动力学,从而接近生理状态,这对患者,操作者及疾病的诊治均有益。
二 静脉麻醉的常用药物
  内镜静脉麻醉用药常以起效快,恢复迅速的静脉**为主,辅以镇静药和/或镇痛药,从而达到“无痛”的目的。
  1 镇静安定药:以咪唑安定在目前临床应用最为广泛。具有镇静抗焦虑,顺行性遗忘和中枢性肌肉松弛作用。它是唯一的苯二氮卓类的水溶剂,静脉注射对血管无**。其作用时间短,毒性低,药效比安定强1.5-2倍,由于其无镇痛作用反复大量使用有呼吸抑制之险。一般成人首次剂量为1-2.5mg静脉注射,以2mg/min速度推注,注射后1min起效,维持5-6min,必要时可追加1mg,但总量不得超过5mg。咪唑安定相对比较安全,呼吸抑制和心血管影响轻微。该药另一特点为具有特异性的拮抗剂氟吗西尼,注射过量或残余作用可静脉注射1-2mg,1-2min患者即可清醒。
  2 麻醉性镇痛药:当前临床麻醉最常用的麻醉性镇痛药为**及其家族。**通过干扰视丘脑下部对痛**的传导而产生镇痛作用。起效快,静脉注射立即产生镇痛作用,
持续1-1.5h,作用强,是哌替啶的200倍。常用剂量0.1-0.2mg,一般不会引起呼吸抑制,与安定药,**等中枢抑制药合用时,因药物间的协同作用,药量宜酌减。**族中的**作用强度是**的5-10倍,持续时间是其2倍,且心血管状态稳定,更适用于老年人及心血管患者使用。
  3 异丙酚:是近年来倍受推崇的可控性强,安全有效的静脉**。为大豆油的乳化剂,起效快,诱导平稳,作用时间短,具有一定的镇静作用,但镇痛作用甚微。静脉注射1-2mg/kg后0.5-1min意识消失,必要时可分次追加0.3-0.5mg/kg。苏醒快而完全,停药后5-10min即能清醒并作应答,无兴奋现象,不影响患者的时空定向力。但对心血管系统和呼吸系统有较为明显的作用,在心血管方面主要引起动脉压尤其是收缩压的一过性的降低,伍用**后可减轻;在呼吸方面主要表现为呼吸抑制,呼吸暂停,低氧血症,一般认为与注药剂量和速度有关,也多为一过性,必要时托起下颌或加压给氧即可缓解。
  4 依托咪酯:是一种快速作用的***,有水溶剂和白色乳剂两种剂型。其心血管副作用小,适用于心血管系统不稳定的患者。常用量为静脉注射0.3mg/kg,1min后患者开始入睡,维持5-10min,由于制剂中含有丙二醇,注射局部有疼痛感,部分患者注射后肌肉僵直。
  5 **:20世纪60年代合成的离解性全麻药,主要作用于大脑边缘系统,选择性抑制大脑联络系统和丘脑新皮层系统,表现为功能与脑电分离。由于其有明显的循环兴奋作用和精神方面的不良反应,且苏醒时间长,90年代后期已逐步被异丙酚所代替。但近年有学者提出利用其良好的镇痛效果,以小剂量与异丙酚配伍,用于临床消除异丙酚因无镇痛作用而引起的术中不安和躁动。
三 静脉麻醉效能的评估
  常用Ramsay分级法,根据镇静深度和对运动的反应分级(3)。
  1级 个别患者焦虑,躁动不安
  2级 清醒,安静,合作
  3级 安静入睡,仅对指令有反应
  4级 入睡,对高声反应活跃,对轻叩眉间或声觉反应敏感
  5级 入睡,对叩眉和声觉反应迟钝
  6级 深睡眠或意识消失,处于麻醉状态
  要完全抑制咽喉反射,往往需要深至5-6级的镇静,目前的内镜镇静术多维持在3级以上水平。由于消化内镜检查常需患者的配合,因此理想的内镜检查的镇静终点标准是“清醒镇静”,该概念于20世纪70年代由口腔科教授Richard Bennet最先引用,其目的是让患者安静,不焦虑,注意力下降,遗忘,虽行动迟缓但仍具有语言交流和合作能力,可遵嘱作出反应,配合检查,即利用药物对患者中枢神经系统产生抑制,提高患者的耐受性和依从性,使内镜检查和治疗操作得以顺利进行(4)。
四 静脉麻醉在几项临床主要消化内镜诊疗中的具体运用
1 胃镜:
  传统胃镜检查采用咽喉表面麻醉,患者常有咽喉不适,咳嗽,恶心呕吐等痛苦感,不仅影响检查的准确性,易引发并发症,而且导致部分患者难以接受和惧怕再次检查。
  早期单纯使用咪唑安定,静脉注射0.05-0.1mg/kg可产生轻度镇静,患者意识多在1-2级间,由于其顺行性遗忘作用,不能使患者产生内隐记忆(5),因此即使患者对检查过程有所“知晓”,也能遵从指令,但待完全清醒后却对检查无记忆,这是其最大的优点。但是由于咪唑安定对不良**的抑制程度较差,胃镜经咽时保护性反射未被完全抑制,患者可出现恶心,屏气,胃镜不能迅速通过咽部,一旦时间超过30秒,即可导致血氧饱和度下降,因此,可配合0.5-1ug/kg的**,由于**不仅抑制躯体疼痛,对内脏疼痛与不适亦有作用,故镇静作用加强,恶心反射明显抑制,利于检查和治疗。
  异丙酚抑制脑干网状活动中心,具有明显拮抗呕吐反射及抑制胃肠平滑肌收缩的作用。1.5mg/kg异丙酚与2ug/kg**配伍静脉注射可达全麻诱导程度,用于胃镜检查可产生深度镇静,意识状态3-4级,患者处于松弛状态,胃镜在视野清楚的情况下,可轻贴咽后壁滑行进镜,顺利进入食管,不损伤粘膜,能避免因胃镜**咽后壁所致的恶心呕吐;同时口腔分泌物明显减少,防止误吸,呛咳;消化道平滑肌松弛,避免剧烈呕吐引起的贲门粘膜撕裂,也避免消化道强烈收缩,碰撞镜头而致的消化道损伤,镜检过程能轻松,安全,充分的进行,降低漏诊率和误诊率。
2 结肠镜:
  结肠镜广泛应用于结肠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由于不涉及呼吸道,其安全性高于胃镜检查(6)。但在操作中肠管被牵拉,鼓胀引起的恶心,疼痛等不适,以及人为肠袢或肠痉挛等因素,给患者带来不同程度的痛苦,很多患者回避结肠镜检查,结果延误了病程。
采用诱导剂量(2-2.5mg/kg)的异丙酚静脉注射,或者之前给予小剂量的咪唑安定(2-3mg)和/或**(1-2ug/kg),均可使患者达4级镇静状态,并通过适时追加,维持该状态至肠镜到达回盲部。由于肠管松弛,蠕动消失,回盲瓣开放,使入镜操作容易进行,进入小肠40cm的成功率也较高,可提高检查准确性和回盲末段病变的检出率。而且,肠管松弛也使肠穿孔和出血的可能性大大减少。
3 食管曲张静脉测压和套扎:
  内镜下食管曲张静脉测压和套扎是预测和治疗肝硬化并食管曲张静脉破裂出血的可靠指标和有效方法。与普通内镜检查相比,该方法有三个特点,一是操作时间相对较长,30-60min;二是测压时要求患者无任何躁动或呛咳;三是术中可能诱发曲张静脉破裂大出血(71)。这就要求有良好的镇静镇痛才能保证测压和套扎术的顺利进行。
异丙酚,咪唑安定,**的合理复合应用,既能满足测压和套扎术的要求,又能较好地维持血流动力学的稳定。在麻醉期间,患者术中经过平稳,无躁动或呛咳,术后无明显不适,从而保证内镜视野暴露良好,静脉测压能反应曲张静脉的实际压力,有利于对出血风险的准确估计。
五 注意事项
  1 术前评估:对于要求接受“无痛”内镜的患者应根据术前分级标准,即ASA分级标准,对患者重要脏器功能作出评估。ASAⅠ-Ⅱ级患者可较好耐受镇静,麻醉;ASAⅢ-Ⅳ级者则应在药物的选择,配伍,剂量和注药速度上谨慎选用,以防止并发症和意外的发生。
  2 合理用药:由于“无痛”内镜所采用的药物,无论是镇静药,镇痛药,静脉**,对循环和呼吸系统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且三者之间有明显的协同作用。因此要严格控制药物的剂量和注射速度,配伍时,各药物剂量应酌减,缓慢推注。术时要不断对镇静状态评分,避免镇静,麻醉过深。
  3 术中监测:对接受“无痛”内镜的患者,应持续吸氧,常规监测血氧饱和度,无创血压及心电图,防止低氧血症和低血压。内镜室必须配有氧气,加压面罩,气管插管用具,呼吸机或麻醉机,及必要的急救药品,以确保患者安全。
  4 术后观察:术后应待患者完全清醒方可离院。有条件者,可建立类似麻醉恢复室的场所,既可留观,又可及时处理可能发生的恶心呕吐,呼吸抑制等并发症。
  综上所述,静脉麻醉下施行内镜诊疗,可基本解除患者的痛苦,副反应少,恢复快,对身体基本无害,尤其是提高了诊疗成功率,为须行内镜诊治者带来了福音。但是,我们也应看到,目前实施的“无痛”内镜尚有一定缺憾 ,存在着患者虽能得到较充分的镇静镇痛,却不能很好地配合指令,如改变**等情况,这给内镜检查者造成一定的不便。随着广大医务工作者对麻醉在内镜诊疗中重要性的认识,以及在药物合理使用上的不断探索,相信不久的将来,麻醉下施行内镜诊治会得到进一步的完善,更接近理想而得到广泛普及,开辟更为广阔的前景。

评分

参与人数 1贡献分 +1 收起 理由
wgdzxm + 1

查看全部评分

2# 沙发
发表于 2006-3-15 10:41 | 只看该作者
这是一种比较前卫做法,我们这里还没有开展过/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关于我们|隐私保护|版权保护|小黑屋|爱爱医 ( 粤ICP备2023094852号 )

GMT+8, 2024-9-22 11:39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