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主题
论坛首页 推荐主题 主题专辑 爱医培训 爱医杂志 签约作者 荣誉勋章 排行榜 我的主页
查看: 2230|回复: 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请教大家!!!!!!!!!!!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楼主
发表于 2006-2-11 02:0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我现在很是迷茫。说真的,我有的时候也会怀疑中医的理论,因为毕竟中医主要是开中药,而中药配伍在一起对于人体发挥作用的还是它的药理成分,因为我们的科学技术没有发达到把中药的药理以及中药配伍以后的药理作用研究分明,所以我会想中医的理论只是对于中药配伍规律的古老的总结,等中药研究清了,什么阴阳五形这些中医指导开药的理论都会被取代的。现在国家这么下大力气研究中药,还有个项目叫方剂配伍关键问题的研究,我想如果关键问题研究清了,中医的理论也就可以抛弃了吧。有的人一直在喊着废医存药,还有那几个著名的科学家不是说中医必须抛弃它的理论,脱离易经的思考模式才能等到发展吗,我觉的也是这样,中医的理论已经很完备了,你想加一些东西或是减少一些东西都是非常难的,要是还要发展可能就只有把他推翻。

我们的中医儿科学的老师在讲课分析方剂加减的时候总是说这个药因为在药理上面有什么作用,所以就加上了,我在想这个是不是中医的思维,你加上的这个药在与其他的药一起煎后是不是还能发挥你说的这个药理作用呢,我还想咱们的老祖宗在写中药的作用的时候是不是已经把它经过配伍的作用包括了呢,而现在药理发现的一些新的作用我们又怎么样把这些药理作用转化为中医的语言呢?一直在说要辨病要与辨证相结合,那么这个病是中医的病还是西医的病呢,当然我们老师说是西医的病哦。

现在的中医杂志上面的文章,还有科研啊都是以西医的病来辨证分型的,有的还给出了很多具体的数字,我感觉现在的科研不是中医的科研,而是西化的科研,因为这些东西给一个纯中医是没有什么帮助的,相反对于一个西医却是可以指导开中药的,比如阳虚阴虚本质的研究不是给出了西医的指标吗,那样不就可以用西医的指标来定证型吗,不就省去学什么中医的理论吗。
中医确实是博大精深,但是一与现代医学比较,我发现,凡是中医有的西医都有,什么整体观,辨证轮治,其实西医也是有的,中医有治未病,西医有预防医学,有系统论,有心理-社会-生物模式,有全息,而中医没有的西医也有。西医,不应该说现代医学很善于借鉴中医,而中医却是固步自封,门户之见很重。以致二者有时候互相看不起。

看过刘力红的思考中医,开始对它也很是狂热,但是现在都是骂他的声音,据说刘曾经在北中医说过中医是玄学,刘还经常去拜访一些学佛求道之人,这个我是很反对的。中医应该是科学,不过如果说他是科学的话,这个中医应该怎么样来定义呢,是不是那个成天研究八卦相数,学佛内视的人呢,我不清楚。不知道真正的名中医,真正的大家是不是都那些东西很是精通。:D:D
2# 沙发
发表于 2006-2-11 08:27 | 只看该作者
我个人认为.要想在中医上有一定作为.必须把中医看着一个单独的个体.不能中医西医化.以简单的来说.来了一位病人..恶寒.发热.无汗微喘.
我们习惯性是去量体温.来确定是否发热.这就是典型西医方法检查.为何不只用四诊合参望闻问切来确定是否是风寒表实证.然后处方用药麻黄汤主之.
   这只是我个人的一点看法.
3# 板凳
发表于 2006-2-11 15:03 | 只看该作者
想必楼主对传统文化没怎么研究,当然我也不是说我研究的就很透彻。传统文化是相通的,譬如书法、武术、中医、易学、儒学等等,几乎都可触类旁通。

前几日和一个书法名家探讨书法时,他的观点我很赞同,搞传统搞书法更注重的是一个悟一个灵字,他说学书法和学传统文化一样,学20年只能说是你刚刚入门,书法包含的东西太多了,除非那种天赋异常好的人例外。很多人得其形而不得其神。

我不信,就把自己珍藏的一幅字(也不算太有名的人写的)给他看,结果他的评价和理解(对字、对写字的人)竟然和我的另一位书法朋友惊人地相似。当然我的这三个老朋友(岁数都很大)互不相识,甚至连名字都没彼此耳闻,可见书理也是相通的,中医的医理也是如此。
很多学中医的忍耐不了寂寞,或可说根本就不是那块料,当然成才的就会就少得多了,对中医的医理难免会有误解和偏颇,尤其是那些叫嚷着废医存药的、叫嚷着改变中医传统思维的人究其原因------境界不够,或者说根本就没搞懂中医。瞎叫叫而已,就像现在的美国,硬要把价值观灌输在你的脑子里,美其名曰“先进“。

传统文化讲究个人修为,1个字1000个人来写在传统文化的人看来是有1000种韵味和特点的,但在现代文化里或准确一点来说就是在搞西医人(习惯于那种程序化规范化的人)的眼里,这其实就只是一个字(虽然它让了1000个人写,但还是这个字),是没有什么变化的。

传统文化是相通的,不懂的人会说“有什么不一样的,不就是1个字嘛,我看来看去都是一样的,我写得也不会差到哪里去的,书法根本就是扯淡。”悲哀悲哀!!

呵呵呵站在不同的角度看待同一问题罢了。各有所长!

[ 本帖最后由 袖里乾坤 于 2006-2-11 15:13 编辑 ]
4
发表于 2006-2-11 21:17 | 只看该作者
本人觉得,中医历史悠久,与中国的传统文化是分不开的,其实它是由最基本,最简单的东西组成的,是最贴近生活的东西,并不应该把它复杂化,虽然大家现在都在讲中西结合,难道只是一味的把中药和西药一起用吗?中医和西医是完全不同的理论体系,怎么能用研究西医的方法来研究中医呢?我觉得现在学中医还是应该按照传统的中医理论来学,学中医的学生应该具备很清晰的两种思维模式,开中药的时候就用纯中医的思维,开西药时就用西医的思维模式(不过现在真的很难找到这样的人),否则就乱七八糟了(不过现在把两者混为一谈的太多了).我觉得中西结合应该是哪种方法好用哪种,而不是不管3721的同时用.
   以上纯属个人看法.
5
发表于 2006-2-11 23:23 | 只看该作者
其实,我也一直在思考,中医的研究方向应该是在文化还是应该在技术方面呢。我想传统文化的学习的深入为什么就能与大家所说的悟联系在一起呢。是不是就是因为中医的来源与土壤是传统文化的缘故呢。可是为什么中医会和中药联系在一起呢,这个让我不解,而为什么中医的理论还能解释中药的应用呢,看来,自己要穷一生来研究这些问题啊。谢谢!
6
发表于 2006-2-11 23:39 | 只看该作者
楼主也不必有那么多的疑惑,看了您的帖子,我只是感觉您的感受和我多年前有些相似,我就我的经验给您说上几句,希望对您有用。
其实您现在不需要花太多的时间来考虑中医的理论在若干年后会有危机,您可以埋下头好好的研究一下中医的各方各面的东西,比如:医易、本草的深层次的问题、内经、以及中医的有名古籍,相信您在研究这些东西的同时,许多疑惑和不解就不见了,迎接您的将是中医的深层次问题。
现在可以先不要考虑您看的东西是否可以永恒,您可以先多了解它,慢慢的您就会有所得了。

以上只是个人意见,仅供参考。
7
发表于 2006-2-12 16:50 | 只看该作者
确实,只有深入的研究过中医理论,熟练的应用中医的理论与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的人才能够对于中医有较为深刻的认识,不然的话就会流于肤浅。中医是应该用一辈子来研究的,谢谢大家!!!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关于我们|隐私保护|版权保护|小黑屋|爱爱医 ( 粤ICP备2023094852号 )

GMT+8, 2024-9-25 20:50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