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主题
论坛首页 推荐主题 主题专辑 爱医培训 爱医杂志 签约作者 荣誉勋章 排行榜 我的主页
查看: 5289|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基础知识] 放射治疗的分类和发展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楼主
发表于 2005-10-28 21:1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放射治疗的分类及发展

一        放射治疗的分类

按投照方式,放射治疗可分为远距离放疗(外照射)和近距离放疗(内照射)两大类;按辐射源类型可分为三类:①用放出α、β、γ射线的放射性同位素进行的放疗;②用产生不同能量X射线的治疗机和各类加速器的X射线进行的放疗。③用产生电子束、质子束、中子束、负π介子束以及其它重粒子的各类加速器进行的放疗。
(一)        远距离放疗(外照射)
远距离放疗是指放射源位于体外一定距离,集中照射身体的某些部位甚至全身(TBI)的放疗方式。按照射技术,远距离放疗又可分为源皮距(SSD)照射(等中心在皮肤表面)、源轴距(SAD)照射(等中心在肿瘤中心)和弧形(arc)旋转照射(等中心在肿瘤中心且边旋转边出束)三种。目前,远距离放疗所用的设备主要是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和60Co远距离放疗机,其次是使用越来越少的临界X线机(6~10KV)、接触X线机(10~60KV)、浅层X线机(60~160KV)、深部X线机(160~400KV)和高压X线机(400KV~1MV)。另外,价格昂贵的质子、介子和其它重粒子加速器和快中子治疗机等放疗装置在一些技术先进的国家也有使用。以加速器为放射源的X刀、适形调强放疗和以60Co为放射源的固定式和旋转式γ(伽玛)刀也属于远距离外照射的放疗设备和技术。
(二)        近距离放疗(内照射)
近距离放疗是指:将密封的放射源通过体腔、管道或组织间插植、敷贴等方法直接置于病变部位进行放疗的方法。口服、静脉注射放射性核素,通过组织器官的选择性吸收或栓塞、封闭,使放射性核素浓集于病变部位;将多个短寿期放射性核素“种子”植入病变部位进行放疗,以及近年来开展的血管内照射预防冠状动脉再狭窄等放疗,也属于近距离放疗。
近距离放疗与远距离外照射的主要不同点是:① 内照射的放射源活度小(一般不大于10居里)、治疗距离短(一般不大于5cm);② 内照射的辐射能量大部分被组织吸收,而外照射的能量只有很少一部分进入组织;③ 外照射因必须穿过正常组织才可到达病变,为防止正常组织超过耐受量,必须选择能量、多野或旋转照射等复杂技术,而内照射则无须;④ 外照射可使靶区剂量均匀,但内照射因在近距离内受反平方定律的影响很大,靶区剂量常常很不均匀,所以必须慎重选择剂量参考点。
内照射常用的放射源特性如下表:



表1      近距离放疗常用的放射性核素物理特性表
放射性  核素         半衰期        治疗射线        平均能量(MeV)        照射量率常数(Rcm2/ mci·hr)        μGy.m2/MBg.hr        穿透力       (HVLPb)
镭—226        1590年          γ        0.83         8.25                0.195        1.3cm
铯—137        33.0年          γ        0.662         3.32        0.079        0.65cm
钴—60        5.27年          γ        1.25         13.1        0.309        1.27cm
铱—192        74.2天          γ        0.38         4.9        0.1157        0.21cm
碘—125        59.6天          γ        0.028         1.45        0.033        0.008mm
金—198        2.7天          γ        0.412         2.32        0.0548        0.3cm
锶—90        28.1年          β        2.28                            R最大=1100mg/cm2
锎—252        2.65年        中子        2.35                             HVL水= 5cm
镅一241        432.年          γ        0.06                        0.124mm
磷—32        14.3天          β        0.69                       
钌—106        367天          β        0.039                       
铑—106        130分          β        0.925                       
钽—182        118天          γ        1.17           6.77        0.16        1.2cm
钯一103        17.0天          γ        0.022           1.48        0.035        0.011mm

二        放射治疗的历史发展   
(一)        世界放射治疗的历史和发展
在世界放射学史上,放射治疗、放射诊断几乎与放射线的发现同龄:在德国物理学家伦琴1895年11月发现X射线之后仅仅80天,就有了世界首例用X射线治疗乳腺癌的病例报告,开创了放射诊断和放射治疗的新纪元。1898年12月26日法国物理学家居里夫妇发现镭-226后,1903年Strebel等人就将一根导管插入肿瘤,然后送入放射性镭进行治疗,开创了手工后装组织间插植近距离放疗的先河;1905年居里夫人与Damlos和Dominici又发明将镭-226用铂金封成管状线源治疗皮肤癌和宫颈癌,正式开创了近距离敷贴放疗和腔内放疗的新技术。但由于对放射线的性质了解不够且缺乏经验,前几年曾发生过不少事故,致使放疗进入将近20年的低谷期。经过很多科学家的不懈努力和艰苦探索,随着各种放疗设备、技术的迅速问世和发展,放射治疗又进入快速发展的新时期,其发展历程用表格简述如下:
表2  世界放射治疗发展简史表
时间        发明者或创始人        国别        创始业绩
1895.11        伦琴(Roentgen)        德国        发现X射线,肉眼看不见但可使胶片感光
1896.2        伦琴等学者        德国        首先用刚发现不久的X射线治疗乳腺癌
1896.2        贝克勒尔        法国        发现铀盐的放射性
1898.12.26        居里夫妇        法国        发现放射性核素镭-226
1903        Strebel等人        法国        开创手工后装组织间插植近距离放疗新技术
1905        居里夫人、Damlos、Dominici        法国        开创敷贴和腔内近距离放疗新技术
1907        Beck等        德国        首先开展术中放疗
1913        库利吉(Coulidge)        美国        发明140KV的X射线管
1914        Forssell等人        瑞典        创立了近距离治疗的斯德哥尔摩法
1914        Schwarz        德国        提出分次照射和治疗比的理论
1922        Coulidge等        美国        制成200KV的深部X射线治疗机
1937        R.Van.de.Graaff        美国        首台1MV范德格喇夫加速器安装到医院
1943        D.W.Kerst        美国        首创电子感应加速器用于放疗,49年始治患者
1944        V.I.Veksler        瑞典        创立电子回旋加速器
1946        D.W.Fry        英国        直线加速器问世,52年在医院安装,次年治病
1951        Canada科学家        加拿大        研制成60Co远距离放疗机,始用高能γ线放疗
1951        Leksell        瑞典        创立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概念并治疗首例病人
1954        Lawrence        美国        荷电粒子放射抑制垂体腺功能
1959        Takahashi等        日本        首创用多叶准直器实现适形放疗技术
1965-77        东芝、三菱、NEC        日本        先后推出6对、9对、12对电动多叶准直器
1967        Leksell等        瑞典        研制、生产出第一代γ-刀
1977        Bjarngard,Kijewski        美国        提出调强适形放疗的理论和技术
1978        京医械所顾本广等        中国        中国建立医用直线加速器研产基地
1982        Betti &Colombo等        法国        研制出X-刀原型,后在Boston(US)完善发展
1987-91        各大加速器厂家        各国        纷纷推出40对、过中线、双聚焦多叶准直器
1992        Loeffle等多科专家        美国        发展完善X刀、建立X刀治疗中心和学会
1994        Ingmar.Lax等人        瑞典        研制发展了体部立体定向适形放疗技术与设备
1996        宋世鹏等        中国        旋转式γ-刀通过国家鉴定并投入临床使用
1996        李树祥、史荣等        中国        中国五家X-刀通过国家鉴定,准入市场
                       

(二)        中国放疗的历史和发展
中国的放疗开始于30年代初,当时只有北京协和医院和上海中比镭锭医院可进行放疗。1932年的协和医院只有120KV和200KV的X射线治疗机各一台,用200毫克的镭管和镭针人工操作进行组织间插植或腔内近距离放疗。40年代北大医学院组建了放疗科。1952年,协和医院放疗科已具有较强的技术力量,1958年成立的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的放疗部门就是在这个基础上建立并发展起来的。上海中比镭锭医院始建于1931年,在此基础上,1949年成立了上海肿瘤医院。
从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1953年到1959年,党和[根据相关法规进行屏蔽]在北京、上海、天津、广州等地建立了放疗基地。由于放疗界老一辈专家和同仁几十年的艰苦努力和卓越奉献,使我国的放射肿瘤事业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但前30年因基础薄弱、运动不断,发展缓慢。例如:1968年才引进了第一台放疗用的电子感应加速器,1975年才引进第一台直线加速 器,直至1978年,我国的加速器、模拟定位机、治疗计划系统还是寥寥无几。
**后,1978年组建了北京医疗器械研究所,专业生产医用加速器、模拟定位机等放疗设备。加上进口和原有的60Co治疗机生产厂家(山东新华医疗器械厂、上海核子仪器厂等)的努力,1986年我国已有放疗单位264家,1994年增至369家,1997年增至453家,放疗专业人员近万人。从增长速度看,1986~1994年平均年增13家,1994~1997年平均年增28家,而1997~2000年平均年增73家,呈迅猛发展态势。
1986年我国成立了中华医学会放射肿瘤学会;1987年6月“中国放射肿瘤学杂志”创刊,1992年改为“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每4年召开1次国际、全国和全军放射肿瘤学术大会。1997年6月,国际放射肿瘤学术大会在北京召开,盛况空前,标志着我国放射肿瘤事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近几年来,我国经国家鉴定批准生产X(γ)刀和立体定向适形放疗设备的厂家就有十多家,这些代表21世纪放疗新技术发展主流的设备已开始向地市级、县市级放疗医院普及;不少***和省市级大型医院已引进、装备配有自动MLC、可实现适形调强放疗的高档加速器、CT模拟定位机、三维逆向治疗计划系统、各种X(γ)刀及适形调强放疗设备等,我国放射治疗的设备与技术已经进入世界先进行列。
当然,由于基础、国力、国情等多种原因,我国放疗事业的发展还很不平衡:
①人才不足:医学院校基本无此专业,培训进修跟不上。特别是物理人员严重不足:发达国家放疗医生与物理人员的比例为3 :1 ,香港为2 :1 ,而我国仅为16 :1 。  
②设备不足:按世界卫生组织(WHO)建议,每百万人口应拥有加速器2~3台,英国3.4台,美国8.2台,法国4台,而我国只有0.24台(全为1997年统计数字)。另外,从应用需求看:如果我国癌症的年发病人数按160万计算,加上现症病人共约250万,其中按至少60%需做放疗,则每年就有150万需放疗的病人。按每台放疗机(包括加速器、钴-60治疗机)每年收治500人计算,则需3000台放疗机(按WHO建议:我国1300百万人×2.5 (台/百万人)=3250台,与此数相当)而我国目前这种放疗机总数不足1000台,至少还有2000台的需求量。
③        放疗设备分布不合理:边远省市如青海、贵州、宁夏等省只有1台甚至没有加速器。按百万人均放疗机数(含加速器和钴-60机),北京为3台,上海1.8台,而云南只有0.18台,青海仅0.21台。
④        管理不善:粗快放疗盛行,没做到按QA & QC规范进行放疗;因缺少物理技术人员,很多技术和设备功能闲置不用,如弧形照射、楔形板、TPS、非对称野、斗篷倒Y野、适形调强、三维水箱、{MOD}体模、黑度计、高能X线和电子线的充分应用等。
2# 沙发
发表于 2005-10-28 21:30 | 只看该作者
欢迎新斑竹!好好学习放疗.只是两位斑竹的名字都不好记,总是弄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关于我们|隐私保护|版权保护|小黑屋|爱爱医 ( 粤ICP备2023094852号 )

GMT+8, 2024-6-10 08:25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