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主题
论坛首页 推荐主题 主题专辑 爱医培训 爱医杂志 签约作者 荣誉勋章 排行榜 我的主页
查看: 2962|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心律失常] 中老年心房纤颤诊断与治疗的最新进展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楼主
发表于 2005-7-15 22:4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心房纤颤(AF)是临床最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随着年龄的增长其发病率不断增高,由此而导致心脑血管事件日益增加。目前该病备受国内外学者的关注,对中老年AF的病因诊断及治疗均不断产生一些新的观点,本文结合国内外较新文献资料及临床实践就中老年AF的诊断与治疗作一综述,旨在进一步提高对AF的认识。

1 流行病学
随着年龄的增长心脏疾患会增多,随之AF的发病率也明显增加,有资料统计〔1〕25~34岁的人群中有0.22%
的人患AF。55~66岁的AF发病率为3.79%,9O岁以上的老年人发病率为4.5%
。据估计大约还有1/3的阵发性AF未在统计之中,因此,AF的实际发病率可能更高。

2 病因及发病机制
临床上,许多疾病都可伴有AF,然而对AF患者寻找病因并不容易。过去风湿性心脏病是AF最常见的原因,尤其风湿性二尖瓣病患者50%合并AF,主要是由于左房扩大和心房的风湿性损害所致。近年来,随着风湿热发病率的大幅度下降,大约70%的AF是非瓣膜病所致〔2〕。通常在排除了风湿性心脏病、甲状腺功能亢进、高血压心脏病及肺源性心脏病等病因后,将AF的发病原因归为冠心病,对此近年来不少学者提出质疑〔3〕并相继作了大量的工作。随着心血管介入技术的开展对此问题有了进一步认识,有研究〔4〕对300例老年AF患者的病因进行分析,冠心病只占20%
。国内学者姚光等〔3〕通过冠脉造影发现AF伴不典型心绞痛患者冠脉造影阳性率为25.8% ,而非AF伴有典型心绞痛和(或)缺血性心电图改变者冠脉造影阳性率达74%
;和渝斌〔5〕研究结果发现AF伴有典型心绞痛和(或)缺血性心电图改变者冠脉造影阳性率为66.7%,显著高于AF伴不典型心绞痛者;还有研究发现中老年冠脉造影显示明显狭窄,而临床上有典型心绞痛及心电图缺血性sT-T改变者仅0.8%
出现AF。可见单凭AF不能作为冠心病诊断依据,也就是说中老年AF的病因多为冠心病的观电是不正确的。

      
心肌病的AF发病率也很高,约20%的扩张性心肌病合并AF,酒精性心肌病AF的发生率高达40%。总之,绝大多数的AF发生在有器质性心脏病的患者,单纯AF的中老年患者主要是因心脏传导系统退行性变,窦房结及其周围组织特异纤维化所致,也有不少的患者是自主神经紊乱引起的。近半个世纪来,临床医生及电生理学家们针对AF的发生机理作了大量的实验研究和临床分析,并提出许多不同学说,但至今仍没有一个被公认的可以准确解释AF发病机制的学说。

3 房颤的分类     
近年来人们把AF分为三类〔7〕 :① 阵发性AF(peroxysmal atrial
fibrillation)指不经治疗在2~7d内甚至在24h内自行恢复窦性心律的AF。② 持续性AF(persistent atrial
fibrillation)持续7d以上,往往需要药物或电复律的AF。③ 永久性AF(pemanent atrial
fibrillation)指无法复律的AF。取其英文字头,通常简称“三P”分类,此分类对指导临床治疗有一定意义。预激综合征合并的AF是一种特殊类型AF,很常见,治疗较棘手。这种AF由于快速的心房兴奋部分或全部经房室旁路下传,因此要经房室节下传的心室率更快,可高达250~300次/min,少数患者可恶化为室颤。这种AF的心电特征为宽QRS波,是由不同程度的经旁路和房室结下传形成的融合波,QRS的图形宽而多变,P-R间期不等,临床上需与室性心律失常鉴别。
4 AF的治疗现状
对AF传统的观点是想尽办法复律,往往忽略了抗心律失常致心律失常的副作用,现在主张根据患者病因、心功能、年龄等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8〕 :①
控制心室率,维护心功能。②抗凝治疗防止心脑卒中的发生。③ 选择药物或非药物法复律。

4.1   控制心室率     对快速AF控制心室率目的是改善血流动力学状态〔9〕 ,一般认为心室率<90次/min心排血量是较高的,选择药物:①
洋地黄类,尤其在合并心力衰竭时首选,对阵发快速性AF选用西地兰,而不主张使用***,因为它不仅不能减慢心律,还会促进复发或延长持续时间。②β受体阻滞剂,阵发性AF多伴交感神经张力亢进,因此该药通过对抗交感神经对房室节的**而延长房室节不应期,临床上常与***合用效果明显。③
钙离子拮抗剂,常用的有地尔硫卓和维拉帕米,有资料报道静脉地尔硫革可使97%的心力衰竭伴AF患者的心律得到控制,和维拉帕米相比其负性肌力作用很小。以上三种药物主要是使血流动力学得以改善,缓解症状,也有相当一部分患者恢复窦性心律。

4.2   AF的抗凝治疗   
虽然目前对老年人抗凝治疗存有争议,但已有充分证据说明抗凝治疗对大多数患者来说利多弊少。有资料统计〔1〕未经抗凝治疗的慢性AF卒中发生率为5.1%
,瓣膜病引起的AF卒中发生率更高,无任何合并症的单纯性AF同样有卒中的危险,随着年龄的增长卒中的发生率还会增加,而且AF并发的卒中发病急、致命性强。因此,抗凝治疗给老年AF特别是具有卒中高危因素的患者带来益处。

4.2.1 抗凝治疗的原则   
目前国际上尚无统一的原则,第四界ACCP抗血栓治疗理事会提出:认为对具备卒中高危因素者,除有明显出血倾向者外均应接受抗凝治疗,年龄在60~75
岁患者无卒中危险因素者用阿司匹林,有危险因素者选用华法令抗凝,75岁以上者无论是否具有危险因素均应选用华法令。此外,在AF复律前3w至复律后4w应常规给予抗凝,否则会大大增加栓塞发生率。

4.2.2 抗凝治疗药物选择
在抗凝药物的选择上也有研究作了大量的临床观察〔12.13〕,现临床上常用的抗凝药主要是华法令和阿司匹林,多数研究结果认为华法令的抗凝作用较阿司匹林更理想。尽管抗凝治疗的方法在不断改进,抗凝强度呈下降低趋势,但其并发症仍不可避免,尤以华法令所至脑出血较为常见,虽然其发生率低,每年仅0.3%
,却直接威胁患者的生命。因此,长期服用华法令抗凝剂进行适当地监测是必要的,临床上最常用的监测指标是凝血酶元时间(PT)测定。目前提倡以国际正常比值(International
Normalixed  
Ratio,INR)作为华法令的剂量标准。抗凝治疗是否导致出血主要取决于抗凝剂强度和抗凝持续时间,目前推荐2~3INR这样一个较低剂量,可起到同样的抗凝效果。华法令在用药最初几个月出血危险性增加5~10倍,半年后出血相对减少。相比而言,阿司匹林较安全,但阿司匹林的预防作用与剂量密切相关,目前认为75m/
d不能取得明确预防卒中的作用 。

4.3  AF的药物转复〔10.12.15〕 根据病因和不同的临床特点合理选择复律药物。目前认为有一定疗效的药物有三类:①
1a类:奎尼丁、丙吡胺、普鲁卡因胺。②
Ic类:心律平、莫雷西嗪等。③Ⅲ类:胺碘酮、索他洛尔等。这些药物主要作用于心房肌,延长心房不应期,Ⅲ类药还同时作用于房室结。对阵发性AF可根据心律分为交感神经亢进型和迷走神经亢进型,前者首选β受体阻滞剂,而后者可选用小剂量奎尼丁或心律平。高血压及肥厚型心肌病并发AF可选择心律平或莫雷西嗪,也可选用钙离子拮抗剂。冠心病AF一般不用Ic类,对心功能不好者选Ⅲ类最佳,如胺碘酮,心功能较好的患者可选用索他洛尔。至于奎尼丁,过去被视为最有效的转复药,但副作用太大,可增加病死率,因此现临床很少用。关于预激综合征合并AF的处理〔13〕
,过去一直把胺碘酮作为首选,晚近通过大量I临床观察发现效果不尽人意,现主张用1a类如普鲁卡因胺,及Ic类的心律平,在减慢及终止预激合并AF均有较好效果。

4.4   AF的非药物治疗〔14.15〕 有些患者尽管用了足够的药物仍无效,需采用非药物治疗:①
同步电转复,只要无禁忌证,体外直接电转复是一个很有效的传统治疗方法,适于持续性AF伴血流动力学障碍者,成功率为65% ~90% 。②
射频消融术,阵发性AF的导管射频消融术现已成为一个热点,目前其成功率达93% ~100%
,该技术使局灶性AF得以根治成为可能,使持续性和慢性AF不再或很少出现。③ 植入型心房除颤器(implantable
atria1.defibrillator,IAD),植入IAD后尽早转复AF为窦律,并防止历时较长的AF发作伴随的电重构,IAD不仅转复效果好且极少诱发室性心律失常。④
外科手术,目前不列为常规。

4.5 预防复发  无论是药物转复还是电转复,AF的复发率都很高,因此复律后维持更重要。目前已有许多药用来治疗和预防再发AF,有研究表明〔15。16〕
,双异丙吡胺、乙胺碘呋酮有效率较高〔12〕 ,可达50%~70% 。但对左房已明显扩大的患者,复律后很难维持窦律。

      
总之,房颤发病率高,病因复杂,治疗的目标是:控制心室率、维持窦律和防止血栓形成,原则是在抗凝的基础上对不同的患者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然而直至目前AF的治疗仍存在许多薄弱环节,让持续性AF转复窦律还是理想的终点。
2# 沙发
发表于 2006-10-9 19:57 | 只看该作者
很好,谢谢!
3# 板凳
发表于 2007-3-20 19:03 | 只看该作者
xie xie   学习中!!
4
发表于 2007-4-5 21:53 | 只看该作者
谢谢,加油呀
5
发表于 2007-4-9 20:04 | 只看该作者
我经常遇见
好象现在发病率增高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关于我们|隐私保护|版权保护|小黑屋|爱爱医 ( 粤ICP备2023094852号 )

GMT+8, 2024-9-24 07:51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