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主题
论坛首页 推荐主题 主题专辑 爱医培训 爱医杂志 签约作者 荣誉勋章 排行榜 我的主页
查看: 279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资料资源] 红霉素及阿奇霉素在治疗儿童呼吸道支原体感染的分析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楼主
发表于 2005-6-16 22:2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肺炎支原体是儿童呼吸道感染的常见病因,近年来,肺炎支原体感染有逐年增加的趋势,且可累及多个系统,其治疗方案也越来越受到医生的重视 [1] 。我院2000年1月~2003年12月诊治的呼吸道支原体患儿44例,分别给予红霉素及阿奇霉素治疗,并对其疗效进行随访,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44例均为我院门诊及住院患儿,男26例,女18例,年龄1~16岁,平均6.8岁。所有患儿临床均有发热、咳嗽等症状;肺部听诊有的可闻及干、湿?音。X线胸片提示支气管肺炎、间质性肺炎或肺纹理增多等改变。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支原体抗体MP-IgM(+),并排除其他原因所致的呼吸道感染。按用药情况将44例分为两组:阿奇霉素组23例,红霉素组21例。
   
  1.2 给药方法 阿奇霉素组采用阿奇霉素静脉滴注,剂量为10mg/(kg·d),连用3天,停药4天后继续给予阿奇霉素10mg/(kg·d)口服3天停药,4天为1个疗程,连续2个疗程。红霉素组采用红霉素静脉滴注,剂量为30mg/(kg·d),7天后改成红霉素5mg/(kg·d)口服,2次/d,连续10天。其他对症治疗,两组患儿完全相同。
   
  1.3 观察项目 治疗前及治疗后患儿发热、咳嗽、咳痰和肺部体征的变化。用药前后做血常规、ALT、BUN、MP-IgM及肺部X线检查,治疗过程中注意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
   
  1.4 疗效判断标准 [2]  治愈:症状、体征、X线表现消失,MP-IgM复查阴性;好转:症状、体征、X线表现消失,MP-IgM复查仍阳性;未愈:症状、体征、X线表现未完全消失,MP-IgM复查仍为阳性。


  2 结果
     
  2.1 红霉素治疗组疗效及副作用观察 治愈13例(61.9%)、好转4例(19.05%)、未愈4例(19.05%),治愈好转率81%。在静滴红霉素时有18例(85.7%)出现胃肠道反应,主要表现为腹痛、恶心、呕吐及腹泻等症状,加用维生素K 1 或654-2后可大部分缓解不适,有3例患儿因反应严重(ALT异常)未能坚持全疗程。
   
  2.2 阿奇霉素治疗组疗效及副作用观察 治愈23例(100%),好转3例(13.04%),未愈0例,治愈好转率100%。在阿奇霉素治疗过程中有9例(39.1%)出现胃肠道反应,但程度较轻,大部分无需用药可自然缓解。全部病例均能坚持全疗程,ALT未见异常。
   
  2.3 两组间疗效与副作用的比较 采用χ 2 检验。阿奇霉素治疗组的治愈率及治愈好转率均明显高于红霉素治疗组,两者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在出现副作用率方面,阿奇霉素治疗组(39.1%)也明显少于红霉素治疗组(85.7%),两者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
     
  3 讨论
     
  肺炎支原体目前已成为为小儿肺炎的常见病原体 [3] 。根据支原体的微生物特性,凡能阻碍微生物细胞壁合成的抗生素如β-内酰胺类抗生素等,对支原体均无效。因此治疗支原体感染,应选用能抑制蛋白质合成的抗生素,如大环内酯类、四环素类等。以往多选用红霉素作为首选,但由于红霉素消化道反应严重,有部分患儿难以完成全疗程。本组病例中红霉素治疗中有3例患儿不能完成全疗程;有85.7%出现胃肠道副作用;而阿奇霉素作为第二代大环内酯类药物,具有更强的抑制蛋白质合成作用和细胞穿透性,其疗效优于红霉素,而且副作用轻微,胃肠反应少。患儿基本能耐受,完成全疗程。并且阿奇霉素半衰期长达70h,口服及静脉用药每天1次即可,方便快捷。本组病例中,阿奇霉素治疗组疗效明显高于红霉素治疗组,副作用明显小于红霉素治疗组,差异有显著性。
   
  阿奇霉素治疗儿童支原体感染具有疗效显著、疗程短、副作用少、用药方便、小儿易接受等特点,更符合抗生素合理使用原则 [4] ;可代替红霉素作用,是目前治疗小儿支原体感染的首选药物。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关于我们|隐私保护|版权保护|小黑屋|爱爱医 ( 粤ICP备2023094852号 )

GMT+8, 2024-6-19 06:33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