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主题
论坛首页 推荐主题 主题专辑 爱医培训 爱医杂志 签约作者 荣誉勋章 排行榜 我的主页
查看: 6592|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基础护理] 生理学之体内的控制系统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楼主
发表于 2013-1-15 17:5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rxin320 于 2013-1-15 18:07 编辑

越来越觉得自己什么都不会,连一些基础的东西都忘光了( 还是学习的时候没学好),以至于好像很多东西都联系不起来,所以想要从头开始学习,只是不知道能坚持多久!

从控制论的观点分析,人体内的控制系统可分为非自动控制系统、反馈控制系统和前馈控制系统三类。


一、反馈控制系统

在这类控制系统中,控制部分发出指令控制受控部分的活动,而控制部分自身的活动又接受来自受控部分返回信息的影响。由受控部分发出的信息反过来影响控制部分的活动,称为反馈。反馈有负反馈和正反馈两种形式。反馈控制系统是一个闭环系统,因而具有自动控制的能力。

1、负反馈  受控部分发出的反馈信息调整部分的活动,最终使受控部分的活动朝着与它原先活动相反的方向改变,称为负反馈。在维持机体生理功能的稳态中具有重要意义。动脉血压的压力感受性反射就是一个例子。当动脉血压升高时,可通过反射抑制心脏和血管的活动,使心脏活动减弱,血管舒张,血压下降;相反,当动脉血压降低时,也可通过反射增强心脏和血管的活动,使血压回升,从而维持血压的相对稳定。

负反馈控制都有一个调定点。调定点是指自动控制系统所设定的一个工作点,使受控部分的活动只能在这个设定的工作点附近的一个狭小范围内变动。如正常血压的调定点为100mmHg,当各种原因使血压偏离调定点时,即可通过上述反馈控制,使血压回到正常水平,从而维持正常血压的相对稳定。调定点并非永恒不变,而是在一定情况下可发生变动,这称为重调定。例如,当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持续升高时,血压调定点可上移,此时动脉血压可在较高水平上保持相对稳定,表明压力感受性反射在高血压情况下仍能行使其调节作用,只是工作点水平有所改变。

2、正反馈 受控部分发出的反馈信息促进与加强控制部分的活动,最终使受控部分的活动朝着与它原先活动相同的方向改变,称为正反馈。如在排尿反射过程中,当排尿中枢发动排尿后,由于尿液**看后尿道的感受器,后者不断发出反馈信息进一步加强排尿中枢的活动,使排尿反射一再加强,直至尿液排尽为止。在病理情况下出现的恶性循环也是一种正反馈,如发生心衰时,由于心脏射血无力,心室博出量减少,射血后残留在心室内的血量增多,结果导致心室扩大和心肌耗氧量增多,心脏因负担加重,收缩力进一步减弱。

二、前馈控制系统

控制部分在反馈信息尚未到达前已受到纠正信息(前馈信息),及时纠正其指令可能出现的偏差,这种自动控制形式称为前馈。体内前馈控制的例子很多。例如在寒冷环境中,当体温降低到一定程度时,便会**体温调节中枢,使机体的代谢活动加强,产热增加,同时皮肤血管收缩,使体表散热减少,于是体温回升。但实际上正常人的体温是非常稳定的。因为除上述反馈控制外,还有前馈控制的参与,人们可根据气温降低的有关信息,通过视、听等感觉器官传到脑。脑就立即发出指令增加产热活动和减少机体散热。这些产热和散热活动并不需要等到寒冷**使体温降低以后,而是在体温降低之前就已经发生。条件反射也是一种前馈控制。
2# 沙发
发表于 2013-1-15 17:56 | 只看该作者
记得以前读书的时候对这个概念就不是很了解,考试的时候还经常考哪些是正反馈,哪些是负反馈
3# 板凳
发表于 2013-1-19 20:34 | 只看该作者



    我的理解是正反馈是增强原来的作用,而负反馈则是抑制原来的作用。
4
发表于 2013-1-19 20:47 | 只看该作者
我的理解是正反馈是增强原来的作用,而负反馈则是抑制原来的作用。
晓雪 发表于 2013-1-19 20:34



    现在好像有一点理解了,谢谢晓雪姐分享!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关于我们|隐私保护|版权保护|小黑屋|爱爱医 ( 粤ICP备2023094852号 )

GMT+8, 2024-6-6 20:10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