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主题
论坛首页 推荐主题 主题专辑 爱医培训 爱医杂志 签约作者 荣誉勋章 排行榜 我的主页
查看: 3082|回复: 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心理学讨论] 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有谁关注过?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楼主
发表于 2012-3-7 10:4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我是江西农村的,一位80后的人,在我很小很小得时候我爸妈就常年在外面打工,我可以算是较早的守望族,由于爸妈们没有文化,不识字,打了一辈子工,手头上也没有几个钱。
               我相对来说我的守望生涯比较好,因为我是老大,我爷爷奶奶年龄不算大,虽然生活上享受不了,但是爷爷还是管我的学习,但是到我弟弟妹妹的时候,爷爷奶奶年龄也大了,生活上有所改善了一些,但是在学习上,根本管不了,到了初中的时候更是管不了,(我们那边初中大部分都是要走很远的路寄宿的),爸妈在经济上也相对来说放的宽裕了,现在读初中就开始谈恋爱,上网玩游戏。逃课什么的,跟我们大人基本上不说话,我们问他,他也不会跟我们说什么。
               他上个星期上课时,因为玩手机,班主任把班上的手机全部没收了,星期六的时候把班主任办公室给撬了,手机拿走了,现在玩起了失踪,不回家也不去学校,从他的QQ里得知好像是失恋了,找到了就逃,现在人也找不到,也不跟大人联系!
                我感到很苦恼,我不知道怎么跟我弟弟交流,我跟他说什么,他都是随应的态度。我爸妈更无法交流!
              我弟弟就是留守者中得一个典型例子,有那些好心人帮我分析分析,教教我怎么做?怎样开导开导他?
2# 沙发
发表于 2012-3-9 20:49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 财运来


    留守儿童缺少父母的关爱,也缺乏与人建立亲密关系的能力,加上社会风气也不好,学校只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不关注学生的心理成长,导致学生遇到困难或挫折后不能正确应对,出现很多心理问题,产生厌学情绪,也不愿与人沟通。对留守儿童家长们不应只满足他们的物质需求,更应该关注他们的精神内心世界,了解他们的心理需求,家长也应主动与学校老师加强沟通,了解小孩在学校的表现,发现问题及时做好他们的引导工作,如果发现有不良行为,也不应只是对他们进行责骂,训斥,而应耐心的对他们进行情感交流,了解他们的内心需求,给予正面引导。

评分

参与人数 1贡献分 +1 收起 理由
继续沉默 + 1 感谢您热心帮助其他会员解决问题!

查看全部评分

3# 板凳
发表于 2012-3-9 22:10 | 只看该作者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一般性的开导根本无济于事。这是深层次的社会问题,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和解决,包括家庭、学校、社会等各个方面的各个人物,就目前的状况而言,楼上的朋友说的很好,只有建立了平等的情感交流,才有可能逐渐消融他内心的冰川。
4
发表于 2012-3-10 05:20 | 只看该作者

问题分析:

通过多次与本人交谈、长时间细心观察等多种方式,不断深入了解他和家人的互动和相处模式,基本上这些问题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的原因:

    1、隔代监护出现的过度溺爱,爷爷或奶奶等长辈对其十分溺爱,大事、小事都迁就随愿,不忍对其进行严格的监督和教育,连日常生活小事都不舍得让他做,甚至连整理书包、抄作业等这些本该孩子做的事都包办了。

2、父母不正确的教育和不合理的疼爱方式

由于该父母常年在外地务工,在其同学的生活中缺少父爱和母爱,在外的父母心理觉得内疚,因此对孩子处处补偿、事事迁就,生怕亏待了孩子,特别是在物质上,他们对孩子更是有求必应,但和孩子在思想上的沟通却是极少的,对学习更是不闻不问。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不难发现其身上的问题主要源于监护人的溺爱、父母的错误教育方式、方法,建议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教育和引导。

教育和引导措施

1、从监护人和家长入手,使他们能形成正确的教育观

可多次交谈与父母进行沟通,让他们意识到孩子身上存在的问题及问题的严重性,使他们明白:钱不能弥补自己对孩子的歉意,无节制的物质满足是在害孩子,会使孩子滋生许多生活上的恶习,同时对家长在教育孩子方面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

(1)正确对待孩子的错误,该批评时要批评,要让孩子习惯接受批评,习惯认识错误,并使孩子形成有错就改的良好习惯。

(2)教给孩子正确对待困难的态度,当孩子面对困难时应该教会他如何解决,而不是替孩子去解决困难,要让孩子自己慢慢学会自己做好自己的事情和自立和自理。

(3)营造融洽和谐的氛围,给孩子一片自由的天地,不要让孩子远离集体,要让他到小伙伴中去,一起学习、生活,共同游戏,和他们一起融入集体。

(4)父母的教育关心要得法,要尽可能多回家来看望孩子或者经常打电话给孩子,多关心孩子的学习、生活情况,并对孩子取得的每一点微小进步及时肯定,这样能让孩子感到父母在千里之外的关心和呵护。

2、对他进行“三优”,优先发言、优先辅导、优先批改作业,帮助其确立自信、自强的信念,使其能融入集体,鼓励他多与同学交往,体会与人交往的乐趣。


引导后的小结

自信是孩子成长的动力,正确的教育和引导是留守学生所急需的,正确的教育和引导对他们来说是雨露、是阳光、是鼓舞、是动力。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要善于教育他们,同时还有更多的留守儿童需要良好的教育与帮助。所以,我们要继续推广我们的教育方法,通过亲子沟通教育法、融入群体等方法,帮助更多的留守儿童走出困境,迈向成功。我们希望所有的留守儿童都能得到最好的教育,同时,我们也希望学校、家长和社会来共同关注留守儿童的教育与发展,让留守儿童能拥有一片快乐成长的天地。

评分

参与人数 1专业分 +1 收起 理由
继续沉默 + 1 感谢您热心帮助其他会员解决问题!

查看全部评分

5
发表于 2012-3-10 08:50 | 只看该作者
进来      看看
6
发表于 2012-3-10 18:21 | 只看该作者
留守儿童和社会诸多问题一样棘手,最近发生的惨剧,精神病父亲交掉儿子的生殖器就反映了另外一个问题,精神病患者的监护。产生这些问题的根源是社会形态,我们不能左右大局,能做到的就是妥善处理身边的、和我们密切相关联的事情。楼主的讲述很详细,也很有代表性,作为亲兄弟,都产生了沟通困难的问题,说明楼主和自己的弟弟有“代沟”了,楼主是80后的,估计已经开始工作,弟弟还在上初中,平时交流不多,没有关注弟弟的心理成长,可能是客观的原因,比如见面的时间少、寄读学校等等,也有楼主本身的主观原因,原来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也纵容了弟弟的行为,默许了他早恋的行为,这显然是不对的,早恋的学生挺多的,但也不是普遍到每个学生都会,在你发现他早恋这类不符合学生身份的行为时,就要及时的合理的矫正他,使他生长的正常,早恋必然产生性的问题,过早接触性,无法自拔,影响心理健康,而性的观念对人的一生都影响巨大,这是中国人不愿承认的。现在问题已经很麻烦了,两兄弟之间没有建立紧密的亲情关系,仅仅是血缘关系,弟弟出现困难并没有想到找自己的哥哥解决,而是选择逃避,我奉劝楼主放下兄长的身份,找到弟弟后,促膝长谈,给他讲讲什么是正确的家庭观念,什么是健康的人生,慢慢培养其他的兴趣,和他多待在一起,一起干一些健康的事,转移他在青春期对异性的过分关注。这些不是讲大道理,如果楼主能够经常提高自身的修养,势必影响到家里的弟妹。

3 展开 喜欢他/她就送朵鲜花吧,赠人玫瑰,手有余香!鲜花排行

收到3朵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关于我们|隐私保护|版权保护|小黑屋|爱爱医 ( 粤ICP备2023094852号 )

GMT+8, 2024-6-21 00:35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