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主题
论坛首页 推荐主题 主题专辑 爱医培训 爱医杂志 签约作者 荣誉勋章 排行榜 我的主页
查看: 3956|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保健] 儿科常见发育疾病防止知识篇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楼主
发表于 2010-9-15 12:1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1、怎样防止肥胖病?

①首先要限制饮食,但也不能过于限制,必须照顾营养需要以保证小儿的正常生长发育。各种营养素的比例以高蛋白、低碳水化合物、低脂肪为宜,并注意保证各种维生素的需求。通俗的说就是让孩子不要吃太多的甜食,不要吃肥肉,少喝饮料,可以适当多吃些鱼、蛋、瘦肉及蔬菜、水果等。

②要增加适当的体力活动,开始运动量可小些,以散步、体操等轻体力活动为主,以后逐渐增加运动量及活动时间,并要注意坚持,做到持之以恒。

③某些年长儿可以使用一些减肥药:如右旋**、氟茶***等,但不能让孩子自己用,必须到医院就诊,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因为减肥药多有不良反应。

  • 2、头大的小儿智商一定高吗?

    人们通常认为头大的小儿聪明,其实不然,许多科学研究证实:头的大小与智力的高地不成比例,头围可以反映出脑与颅骨的发育过程,头过大、过小都是某些疾病的重要标志,头围过大往往是脑积水、脑肿瘤、巨脑症等疾病的表现,这种孩子不但不聪明,反而多半呆傻。反之头围过小也不正常,多见于小头畸形、大脑发育不全,脑萎缩等疾病,所以提醒家长们不仅要注意孩子的身高、体重,还应注意小宝宝的头围,发现问题及早到医院检查。

  • 3、囟门是怎么回事?什么时候闭合?

    囟门是头颅骨逢分开处的间隙。有前、后两个囟门。婴儿出生时后颅骨缝(即后囟门)已近闭和。前囟位于两顶骨与颚骨间,呈菱形。出生时约1.5*1.5厘米(对边中点连线),在出生后数月随头围增加略变大,6个月后逐渐骨化而变小,至1-1.5岁闭和。前囟的大小及凹凸在临床上有很大的意义。前囟过凸一般是脑积水、颅内压增高的表现;前囟过凹一般是小儿脱水的表现;前囟过大提示有佝偻病、脑积水、颅内压增高的表现;前囟过小或过早闭和提示可能有狭颅症。因此提醒家长应定期带孩子查体。

  • 4、婴儿出牙时会有不适吗?

    出牙时,婴儿的牙龈可有不舒服的感觉,所以婴儿可表现出咬奶头,咬手指,有的孩子口水增多,牙龈可有轻度疼痛,因此有些孩子可有哭闹,个别孩子还可能有低热,或轻度腹泻,这些都属于正常反应。但在这一期间,应注意加强婴儿口腔的护理,以免牙龈和口腔粘膜感染,可用赶紧的纱布或棉棒蘸2%的硼酸或苏打水轻轻擦牙床,但不可用力,这时可适当多给孩子喂一些白开水,给孩子一些面包干、烤馒头片等硬性食物咬,以**牙床,使牙齿尽快萌出。

  • 5、出牙过晚是怎么回事?

    一般晚于10个月还不出牙的,称为出牙过晚,可以是小儿患佝偻病,俗称缺钙,或由于牙龈过厚使压萌出困难引起的。提醒家长注意的是,晚于1岁还没的,应拍一个口腔片子,看一看有无牙胚发育,因有极个别的小儿属罕见的先天性无牙胚,应请医生检查一下。

  • 6、什么是性发育延迟?

    性发育延迟是指当女孩14岁以后、男孩15岁以后缺乏任何一种性征时,或当进入青春期后5年性发育仍未完全成熟时均为性发育延迟。

  • 7、什么是性早熟?

    性早熟是指性征过早的发育。一般女孩在8岁以前,男孩在9岁以前性征发育的,即性早熟。

  • 8、为什么有的孩子说话晚?

    孩子说话晚除极个别属病理的原因,多数与家长的教养有关。有些孩子长期由不太爱说话的老人给带养,缺乏适宜的外界**,其语言中枢发育就较晚,对这部分孩子应加强对他们的语言训练,多让其听音乐,听儿歌,逐渐训练其开口讲话。

  • 9、什么是早期教育?

    早期教育是指小儿入学之前各个阶段的教育,特别是指3岁前的教育。早期教育对一个人未来的发展至关重要。专家认为,6岁是小儿智力变化最大的时期,一个人后一阶段的智力,决定于早期教育,年龄愈大,智力愈固定,因此适时的合理的早期教育能使大脑的潜力得到充分的发展,有利于开发智力,使小儿从小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早期教育要顺其自然,因势利导,循序渐进,不要进行填鸭式教育,也不要拔苗助长,超前教育。

  • 10、孩子经常用学步车好吗?

    孩子在学步车里不易摔倒,还可较方便地移动自己,孩子很喜欢。但经常用学步车会影响孩子大动作的发育。

    婴儿从抬头到翻身、坐、爬、站、走,是循序渐进的发展的,任何一个动作都需要在神经系统支配下由众多肌肉伸缩协调完成,从开始尝试到熟练掌握有一个自悟的过程,需反复进行,过多的外界干预反而不利于动作的最终完成,在学步车里提前"走"就是如此,很容易造成孩子感觉统合失调导致将来学习困难。另外,过早的在学步车内站立,使细软的下肢骨过多负重,很容易造成"O"型腿。

    所以,不应让孩子过多使用学步车。

  • 11、母亲患病时能不能哺乳?

    母乳是小儿最理想的食品。但哺乳期的母亲若患有以下情况时则不能哺乳或暂停哺乳。

    (1)母亲患活动性肺结核、严重心脏病、糖尿病、癌症或者身体过于虚弱,或者母亲患慢性病需长期用药治疗者,如应用抗癫痫药、类固醇类、磺胺类及抗生素药物。母亲患急性病需短期用药者,可于服药其间暂停哺乳,定时用吸奶器吸出乳汁以防回乳,待病愈后再行哺乳。

    (2)母亲患急性传染病或败血症。

    (3)乳腺炎或**皲裂发生脓肿时,可以暂停哺乳,但在患病其间仍需按时挤出乳液,以免病后无乳。

    (4)母亲患伤风感冒时,应戴口罩哺乳,以免传染给小儿。

  • 12、什么是儿童强化食品?

    儿童强化食品是额外添加了部分营养素的食品,如高铁高锌米粉、AD钙奶等,它有利于补充儿童期易缺乏的营养素。如有条件,提倡给孩子食用儿童强化食品,但应注意不要重复使用含有相同强化成分的食品,也不可以吃过量的强化食品,以免引起某种营养素过量或中毒。

  • 13、小儿头部磕碰伤后应注意什么?

    应尽快但又尽可能轻的将孩子抱起,让孩子躺下或在家人怀中,安慰孩子让其安静,不要过度摇晃。受伤部位未破损或轻微擦伤不要揉搓以免加重毛细血管破裂造成皮下淤血,应局部冷敷,冬季可用冷毛巾,夏季可用冰箱内的冷冻物品外裹湿毛巾冷敷并轻微加压,数分钟更换一次毛巾,共需冷敷半小时左右,冷敷可使局部毛细血管收缩,减少皮下出血及渗出,减轻"起包"或"发青"现象。

    即便是轻度摔伤,在数天内也应该密切观察孩子,发现有过度烦躁、嗜睡、呕吐,肢体活动障碍应马上到医院诊治。

    头部损伤后会有少数孩子发生颅出血,导致严重的后果,家长应仔细看护孩子,防止头外伤的发生。

  • 14、孩子吸入异物该怎样紧急救治?

    异物吸入后,最初可能引起连续**性咳嗽,继则出现呼吸困难,严重者可引起窒息死亡。

    孩子吸入异物后,在呼救"120"的同时,应将孩子抱起,使孩子背朝上,面朝下,头低位,大人用手自孩子腹部向背部用力推,使膈肌上台,挤压肺内气体向喉部冲出,以利异物排除。

    异物吸入抢救必须分秒必争,不及时就地抢救,而只顾去医院往往延误治疗时机。平时家长可用娃娃模型练习,以免以外发生时过度慌乱。

    另外,不要给孩子玩容易吸入的玩具,衣服扣子应在背部,吃饭时不使孩子哭、笑,预防异物吸入。

  • 15、孩子烫伤后如何紧急处理?

    (1)迅速脱离热原。

    (2)去掉被烫伤处的衣服,必要时剪开衣服,防止损伤起泡的皮肤。

    (3)尽快将烫伤处浸泡于冷水中半小时,即使在送医院途中,也要保持浸润,中间可患冷水,冷水浸泡可显著减轻烫伤程度。

    (4)不要弄破气泡的皮肤,以防继发感染,必要时请医生处理,在消毒前提下排除泡液。

    (5)轻度烫伤(皮肤发红)可涂烫伤膏,大面积起泡或严重情况应送医院。

  • 16、什么是儿童抑郁症?如何治疗?

    儿童抑郁症是指在儿童时期出现的以情绪抑郁为主要表现的一种心理障碍、失望和精神痛苦,心境处于病理性的低下或恶劣。其病因尚未清楚,可能与遗传因素,生化代谢缺陷和环境因素等有关。

    儿童抑郁症的主要表现有:

    (1)孤独、离群、不愿与人交往。对待同伴和周围的事物冷漠,没有兴趣,没有愉**。

    (2)自责,自我贬低。患儿认为自己笨、丑陋,感到悲观,有的患儿出现自暴自弃,甚至自残、**行为。

    (3)性格变得古怪。有的患儿会变得固执、烦躁不安、易发脾气、喜怒无常,爱挑衅、有破坏行为和攻击行为。

    (4)各种躯体症状。如头痛、腹痛、失眠、食欲下降、消瘦等。

    (5)对学习活动不感兴趣,缺乏热情。

    儿童抑郁症主要由于心理因素引发,例如亲人去世或父母离异使感情上受到打击,学习成绩不好使自尊心、自信心受到挫折等。因此,治疗上也要运用心理治疗。

    当发现儿童有抑郁症后,家长应多与孩子交谈,给予关心,安慰、倾听孩子的讲述,给孩子情感上的理解和支持,陪孩子做一些他平时感兴趣的事。同时在心理医生治疗下,采用行为治疗和服用抗抑郁药。

  • 17、牛奶过敏是怎么回事?牛奶过敏怎么办?

    牛奶过敏是指有个别小儿喝牛奶后会出现较严重的过敏反应,如严重的湿疹、荨麻疹,甚至过敏性休克,因牛奶中含有异体蛋白,可引发过敏反应。遇到这种情况,应停止哺喂牛奶,可换用其他代乳品,如豆粉,或其他专门为过敏体质婴儿配制的奶粉等。

  • 18、为什么不要过早、、过多添加淀粉类事物?

    因为根据婴儿的消化能力,婴儿至3-6个月时唾液腺才发育完全,才能分泌足够的淀粉酶以消化淀粉类食物,不能充分消化吸收,不利于小儿生长发育。另外淀粉类食物吃得过多,易至小儿虚胖,形成"泥膏样"体质,影响小儿发育。

  • 19、孩子为什么会出现"口吃"?

    出现口吃的原因很多,大体上可分为:

    (1)周围的人口吃,孩子跟他学的。

    (2)孩子发音不准,而大人拼命去纠正他。

    (3)语法不妥当。

    (4)孩子开始说话时大人没有教给他规范的语言,如:灯灯、饭饭等。久而久之人为地造成语言不当,至其心理紧张引起口吃。

  • 20、怎样纠正"口吃"?

    要纠正"口吃"首先家长心态要调整好,不能给孩子造成心理负担。大体可以分为二种方法:一种是口吃矫正治疗,它是教会口吃者口吃时更随意,减少他们对于口吃的害怕,并教会他们控制自己的口吃。在口吃者出现语言不顺利时用平滑的延长方法结束语言的不流利,反复训练。第二种方法是流利塑造治疗。这种方法是通过一种或多种技术从总体上减少口吃者明显的语言不流利。它主要是在治疗时建立一种简单的说话或交谈方式,使口吃小儿的情绪放松,大胆开口讲话,多鼓励、多表扬,使其逐渐纠正口吃。

  • 21.发热时怎么回事?

    发热是小儿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因此在儿科门诊中,发热是家长带孩子看病的主要原因之一。为什么会有发热呢?怎么样才算发热?

    一个正常人,由于他的脑子中有一个叫做体温调节中枢的组织,它可以保持一个人的体温为36~37℃。而小儿特别是新生儿体温调节中枢还没发育完善,所以要受环境因素的影响,因此对于小儿来说,喂奶后、运动、或哭闹后,衣被过厚、室温过高等外界条件改变都可使小儿体温暂时受到影响。当人们受到了某些外来的**,例如有了细菌、病毒或其他病原微生物的感染,它们会产生一些致热物质,使人体产生大量的热,这时脑子中的体温调节中枢会暂时失灵,这时就会出现发热。

  • 22.患哪些疾病会发热?

    引起发热的疾病有:流行性感冒、扁桃体炎、咽炎、气管炎、肺炎、败血症、中耳炎、肠道感染(如痢疾、肠炎)、尿路感染等;在小儿经常可见发热伴全身起皮疹的某些传染病,如麻疹、幼儿急疹、猩红热、风疹等;其他还有一些较少见的病,例如:伤寒、风湿病、类风湿性关节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结核病等。有时发热还可由一些非感染因素引起,如药物过敏、中枢、脱水热、严重烧伤、创伤等。

  • 23.怎样护理发热的孩子?

    很多年轻的父母见到自己的孩子发热心理总希望最好一天之内就把热度降下来,其实这种想法是错误的。对于一个患普通感冒而发烧的孩子,他的体温也需2~3天才能恢复正常,而且发热本身是机体抵抗外来病毒或细菌的一种正常的反应,急于把体温降下来反而不利于疾病的痊愈,因此怎样护理发热的孩子就显得很重要。首先应让发热的孩子尤其是高热的小儿卧床休息,多喂温开水或清凉饮料。由于饮水多,汗也多,排尿也多,这样有助于散发体内多余的热量而起到降温的作用。饮食方面宜给予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如米汤,稀饭、牛奶、豆浆等易于消化的食物。如有高热可用冷湿毛巾或冰块(用毛巾包好)放在前额部、枕部、腋下及腹股沟处,需经常变换部为,以免冻伤皮肤,也可用温水擦浴作物理降温。对于高热的孩子,或过去有高热抽风病史的孩子,可口服退烧药或及时到医院就诊。一般常用的退烧药有扑热息痛、布洛芬等。退烧药发挥作用快,半个小时就可以起作用,但排泄的也快,一般维持4~6小时。退烧药都有一定的副作用,因此服用退烧药不能太频,一般一天根据情况可服用2次,最多3次,每次间隔时间应在4小时以上。

  • 24.感冒有哪些症状?

    小儿患上感冒时症状轻重相差很大。一般年长儿症状较轻,而年幼儿较重。轻的可以不发热,只有流涕、鼻子不通气、打喷嚏、流眼泪或轻微咳嗽、嗓子不舒服等症状。由于鼻子不通气小儿常张口呼吸,吃奶时用嘴含奶头而影响呼吸,所以会哭闹不止、呛奶或拒绝吃奶。有的孩子还有呕吐、腹泻。病程大约为3-4天,少数可维持一周之上。半岁-3岁的孩子感冒时常发热,体温一般较高,在高热初期少数患儿会发生抽风。病儿全身无力,不愿吃东西,流大量鼻涕,咳嗽频繁。热退之后,精神会明显好转。很多传染病的病儿在早期的症状很像感冒,家长应引起重视。

  • 25.婴幼儿为什么容易反复得感冒?

    在小儿的常见病中,上感的发病率是最高的,尤其是在冬春寒冷季节得病的更多,这什么原因呢?

    (1)婴幼儿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差,对冷热等不能及时确切地表达。当天气突然变冷,或空气干燥、有烟雾、灰尘**呼吸道以及休息不好或精神过度紧张时,小儿不能很快的适应,抵抗力降低,就会发病。

    (2)婴幼儿呼吸系统未发育成熟,如呼吸道比成人狭窄,粘膜的血管丰富,发炎时容易肿胀,肺的含气量少影响气体交换。粘液腺发育不成熟,粘膜容易干燥,没有鼻毛,不能很好的阻挡进入鼻腔的粉尘和致病微生物。小儿的免疫系统发育不成熟,免疫能力差,不能及时杀灭进入体内的致病微生物而引起疾病。

    (3)护理不当,如穿衣过多或少,居室通风不良,室内通气污浊、干燥、有烟雾,室外活动少等都会使身体和呼吸道芳防御能力下降引起感冒。

  • 26.感冒有什么危害?

    感冒不是什么大病,一般预后良好。但婴幼儿感冒可以迁延不愈,若不及时治疗可引起许多并发症,这些并发症比感冒严重得多,常见的并发症有口腔炎、鼻窦炎、中耳炎、眼结膜炎、颈淋巴结炎、咽喉壁脓肿及泌尿系感染等。并发中耳炎时高热不退,因而耳痛而哭闹不安,耳内流出脓液,如不及时治疗,会影响听力。并发咽喉壁脓肿是有吞咽困难、拒食、言语不清等症状。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如不及时治疗,炎症可向下发展引起下呼吸道感染,如支气管炎、肺炎、胸膜炎,对儿童健康威胁比较大,其中肺炎是婴幼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上感时还可并发肠系膜淋巴结炎,可有腹痛、腹肌紧张,类似急腹症的表现。

    感冒之后,由于变态反应(过敏反应),还可引起急性风湿热、急性肾小球炎、心肌炎、肝炎、过敏性紫癜等疾病。感冒也是许多传染病和某些严重疾病的早期表现,如麻疹、风疹、幼儿急疹、脑炎、脑膜炎、类风湿病等。小儿如常感冒就会影响生长发育,使抵抗力下降。家长应重视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从各方面加以预防,尽量减少发病,一旦发生要积极治疗,精心护理,避免各种并发症的发生。

  • 27.怎样治疗小儿感冒?

    感冒大多是由病毒引起的,目前还没特效的药物治疗,主要是对症治疗,注意呼吸道的隔离和加强护理,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注意休息,多饮水,对于体温超过38.5℃,要及时服用退烧药,常用的为扑热息痛,每次口服剂量10-15毫克/千克体重计算,每次最大量不超过0.3克,一天可服用3-4次。

    常用的抗病毒的药物有潘生丁,对病毒有抑制作用,每天3-5毫克/千克体重。

    中药具有发散风寒、清热解毒作用,治疗小儿感冒有一定的效果,应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配合西药治疗效果更好。

    感冒病儿一般不必应用抗生素,因所有的抗生素对病毒感染都没疗效。而且过多应用抗生素会杀死病儿口腔和消化道内对人体有益的细菌,从而继发霉菌感染,如鹅口疮。另外,滥用抗菌药物会使小儿抵抗力降低而招致发复呼吸道感染。

  • 28.怎样护理患感冒的小儿?

    (1)休息:应让病儿充分休息,年龄越小越要注意。发热时应卧床休息,待体温正常2-3天后再起床活动,病情重的要适当延长。

    (2)饮食:感冒发热时,出汗多,呼吸增快,身体代谢增快,需大量的水分,应及时补充。应给予清淡细软的食物,如稀粥、烂面条、藕粉、牛奶、豆浆等。如小儿无食欲,不要强迫进食,以免引起呕吐和消化不良。吃母乳的孩子乳量可减少,但应多给孩子喂水,可给病儿喝白开水或白开水加糖或果汁。喂水要少量多次。对伴有腹泻的孩子更应注意多喂水,有时可在白开水中加少量的食盐。

    (3)居室环境:要定时开窗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清新,穿戴不要过厚以免捂的厉害,导致大汗淋漓,更易受凉。

    (4)其它:鼻塞病儿可用棉棒将分泌物轻轻擦除。发热的孩子要多喝水,当体温超过38.5℃,要及时服用退烧药。若小儿体温不到38.5℃但有抽风征象时,也应及时服用退烧药。

  • 29.怎样预防小儿感冒?

    反复感冒可使小儿的抵抗力下降,影响小儿生长发育,并可诱发各种并发症。因此,预防感冒对小儿健康很重要。主要的预防措施如下:

    (1)积极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多做户外活动,多晒太阳,经常在户外呼吸新鲜空气,使小儿能适应寒冷的气候,能适应天气的骤然变化,有效的预防感冒等呼吸道传染病。

    (2)避免诱发因素。衣服穿的过多或过少,室温过高或过低,室内空气污浊,过度疲劳,精神过于紧张,气候突变等都是引起感冒的诱因,应注意防范。

    (3)避免交叉感染:尽量不与感冒病人接触,寒冷季节或感冒流行季节尽可能不带孩子去公共场所,因为人口稠密的地区空气污浊,便于细菌和病毒繁殖传播。居室要经常通常通风换气。不要在孩子居室内吸烟,因为烟雾可**小儿呼吸道而降低其防御功能。

    (4)防止营养不良性疾病。某些营养不良性疾病可诱发呼吸道疾病,如营养不良、佝偻病、维生素A缺乏、贫血等,患病后应及时治疗,要提倡母乳喂养。

    (5)应用疫苗预防。流感疫苗防感灵是一种精致的3价灭活疫苗,其中含有3种病毒株是每年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毒株选定的,在降低流感发病率方面效果显著,接种后10~15天产生免疫力,可持续一年以上。

  • 30.小儿患支气管炎有哪些表现?

    支气管炎是支气管的感染、发炎,支气管炎是小儿时期的常见病,大都发生在上感之后。支气管炎大都是有病毒引起的,少数为细菌引起。有时是在病毒感染的基础上,又继发细菌感染。患佝偻病、营养不良、贫血、慢性鼻炎等病的病儿以及过敏体质的孩子容易得支气管炎。

    支气管炎的发病可急可缓,病初可有感冒的症状,如鼻塞、流涕等,以后逐渐出现咳嗽,最初为干咳,1~2天后咳嗽有痰,初为粘痰,可很快变为黄色脓痰,这时多表明已伴有细菌感染。经过5~10天后痰掖变稀。病儿一般不会咯痰,只表现喉有漉漉的痰声,痰液大多经咽部咽下,有时也会在剧烈咳嗽后咳出。发病时可无发热,或有低热,病重的孩子体温可高达38~39℃,甚至更高,大多数经过2~4天后退热。医生检查时,可听到肺部呼吸音粗糙,有时可以听到干罗音或大中小水泡音。胸部X线检查可发现肺门阴影较深,肺纹理增粗。

  • 1 展开 喜欢他/她就送朵鲜花吧,赠人玫瑰,手有余香!鲜花排行

    收到1朵
    2# 沙发
    发表于 2010-11-24 20:28 | 只看该作者
    谢谢 学习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关于我们|隐私保护|版权保护|小黑屋|爱爱医 ( 粤ICP备2023094852号 )

    GMT+8, 2024-6-18 00:47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