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主题
论坛首页 推荐主题 主题专辑 爱医培训 爱医杂志 签约作者 荣誉勋章 排行榜 我的主页
查看: 2685|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资料资源] 董氏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技术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楼主
发表于 2009-5-29 18:0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转载阳光医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农村中医适宜技术推广专栏

(二十)

(摘录)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董清平




技术简介:
本项目以生物力学为指导,通过松脊,旋盆,调髋手法,松解椎旁和髋关节周围软组织的挛缩,达到脊柱—骨盆—髋关节的三维力学平衡,缓解神经根受压.该手法简便,有量化指标,安全可控,为非手法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提供新的方法.


疾病简介:
国外学者估计,人的一生下腰痛发生率为50~70%,下腰痛中坐骨神经痛发生率为13~40%.坐骨神经痛中大约有90%是由腰椎间盘突出症引起的.中国学者推测,五口之家,有一人腰痛.因此说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世界性的常见病,多发病.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在椎间盘发生退行性变基础上,由于外力或积累性劳损的作用,使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或压迫了邻近的神经根或后纵韧带的窦椎神经而出现的一系列临床症状.


适应症:
1. 急性发作或仅发作数次者.
2. 休息后症状可减轻者.
3. 不同意手术者.


禁忌症:
1. 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有二便功能障碍者.
2. 巨大型腰椎间盘突出,神经损伤症状明显者.
3. 合并有腰椎管狭窄者.
4. 既往曾做椎间盘手术者.
5. 合并有心脑血管疾病者.


治疗方法简介:
1. 松脊手法:
⑴ 棘旁点穴:患者卧位,术者立于病人患侧.两手拇指相对,按顺序由下至上点按骶1至腰2患侧棘突旁,每穴持续3秒钟.反复操作3次.
⑵ 牵引下棘旁点穴:病人俯卧位,由两助手分别把持其腋部,踝部,由轻渐重对抗牵引,持续1分钟.反复2次.
⑶ 小斜搬手法:患者侧卧位,患肢在上,呈屈膝屈髋放松状态,健侧下肢伸直.术者一肘部推顶患者肩前部向后上方;另一肘部推按臀部髂骨翼处向前下方.两肘互相配合,同时使腰部旋转15°±3°,放置支点偏下腰段.
2. 旋盆手法:
⑴ 臀中肌点穴:患者仍侧卧,患侧在上.术者用两手拇指叠加垂直点按臀中肌压痛点,持续1分钟.
⑵ 牵引下旋盆手法:病人俯卧位,两助手对抗牵引,术者两手把持患者髂骨两翼左右交替旋搬骨盆,15秒内完成.
3.调髋手法:
髋内收内旋手法,髋外展外旋手法,双侧屈髋屈膝手法.
⑴ 髋内收内旋手法:病人仰卧位.术者立于患者该侧,一手使其屈髋位,并尽力推膝部向内,呈髋收内旋位,另一手稳定同侧肩部(不离床面);两手同时用力,持续6秒左右,然后逐渐将下肢伸直.
⑵ 髋外展外旋手法:病人仰卧位.术者立于患者该侧,将其踝部置于对侧大腿上;一手按压膝部向下,另一手按压对侧髂前上棘使骨盆稳定;两手同时用力,持续6秒钟左右,然后逐渐将下肢伸直.
⑶ 双侧屈髋屈膝手法:术者两手把持双小腿,使双下肢屈髋屈膝,双膝贴近胸壁至最大限度,持续数秒左右,然后逐渐将双下肢伸直.调髋手法反复进行3次.


注意事项:
1. 整个手法过程,牢记一个"松"字.通过每一步手法,逐渐达到松脊,松盆,松髋的目的,恢复脊—盆—髋的力学平衡.
2. 手法力度应以患者能够忍耐为度,做到手法轻,旋转柔,节奏匀,贯彻安全第一的原则.
3. 各项手法作用不同,相互关联,因此要求操作时必须按程序规定的脊—盆—髋固定顺序进行,不宜调动先后顺序.


临床研究结论:
本研究中结果表明,治疗组手法与对照组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有显著的临床疗效.治疗组手法及对照手法治疗的随访疗效均较满意.
治疗后两组综合疗效对比有明显差异.随访时两组综合疗效对比有明显差异.结果表明,治疗组治疗后及随访时疗效优于对照组.
研究过程中,病人依从性较好,未出现中,重度不良事件,安全性良好.
由于本手法具有简明精要,操作量化规范,易于掌握,安全性良好,病人容易接受,疗效满意等特点,具有一定的研究推广价值.研究结果预期可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2# 沙发
发表于 2009-5-29 21:46 | 只看该作者
学习了
3# 板凳
发表于 2009-5-30 09:53 | 只看该作者
谢谢!!!:handshake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关于我们|隐私保护|版权保护|小黑屋|爱爱医 ( 粤ICP备2023094852号 )

GMT+8, 2024-6-26 10:19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