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主题
论坛首页 推荐主题 主题专辑 爱医培训 爱医杂志 签约作者 荣誉勋章 排行榜 我的主页
查看: 329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名家医案] 当代名老中医创立健脾止咳汤治疗慢性咳嗽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楼主
发表于 2009-2-17 19:2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健脾止咳汤
处方组成:明党参12g,白术l0g,茯苓10g,炙甘草5g,法半夏5g,陈皮5g,远志3g,杏仁10g,杜仲l0g,补骨脂3g,款冬花5g,山药12g,木蝴蝶3g。
功能主治:健脾化痰,润肺止咳,补肾纳气。主治咳嗽经久不愈。
处方分析:《内经》云:“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医方类聚》云:“治嗽正当养脾,以土生金,而肺病自安矣。”周慎斋云:“诸病不愈,宜从中治。”李念莪云:“治痰不理脾胃非其治也。”故治痰先补脾,脾为生痰之源,脾复健运之常,而痰自化。故用六君子汤健脾祛湿,以化其痰;杏仁、款冬花、远志润肺止咳;久咳伤肾,导致肾气虚弱而出现气促不足以息,故以杜仲、山药、补骨脂补肾纳气;木蝴蝶润肺舒肝,又可清利咽喉。方中明党参一味,《本草从新》曰:“补肺气,通便,下行,补气生津,治咳喘逆。”既有清肺化痰之效,又具益气生津之功。诸药配合,共奏健脾、润肺、补肾之效。
加减:咳嗽吐白色泡沫痰属外寒夹饮者,加干姜3g,桑叶易苏叶以温肺散寒化饮;阳虚不达四肢而出现脉微肢冷者,加附片3g以温煦肾阳;湿阻脾阳导致清阳不升、浊阴不降而出现恶心欲吐、胸腹饱胀者,加砂仁3g,白豆蔻3g,鸡内金3g以芳香化浊,和胃降逆;气滞于肠胃而出现脘腹饱胀者,加荜澄茄3g以行气导滞。
治验举例1:肖某,女,22岁。咳嗽已久,经某医院X线片确诊为左下肺不张,服西药病无起色。现胸闷气短,咳嗽涎痰不出,咳甚则喘鸣,因而影响眠食,口不渴,大小便正常,舌质淡红,苔薄带腻,脉弦细。证属中气虚弱,肺痿不振。治宜健脾益气,止咳化痰。药用:党参12g,白术10g,茯苓12g,炙甘草5g,半夏5g,陈皮5g,黄芪15g,远志3g,酸枣仁15g,杏仁12g,百部6g,款冬花10g,山药15g,杜仲15g,补骨脂5g,枸杞子12g,砂仁4g,鸡内金5g。连服14剂,气振而咳少,语声续而不断,眠食已安,经期少腹痛而有凝块,脉弦且涩。乃寒凝瘀阻所致,原方去杏仁、百部、款冬花、枸杞子,加当归10g,五灵脂12g,炒蒲黄12g,荆芥炭5g,延胡索10g,荜澄茄5g。又服7剂,下黑色瘀血数枚,腹痛除,乃坚持原方续服21剂,咳全止,面有红光,体重增加,去医院复查X片,左下肺底部阴影完全消失。原方15剂制成颗粒剂,续服以巩固疗效。3个月后随访,未复发。
按:此案为肺痿之病,故用药健中以助运,益气以通脉,润肺以治咳,纳气以定喘,共服药50剂终获痊愈。
治验举例2:易某,男,52岁。1988年3月就诊。因体虚感寒而诱发咳喘,近2年来反复发作,逐渐加重,不能工作。现咳吐白乳痰,胸闷气短,阵发性喘急,喉中有痰如水鸡声,每晚发作加剧,头汗出。语不成声,取斜坡式卧位,仍不能入睡,纳少,神疲力乏,舌质淡而胖,有齿痕,苔白滑,脉弦小。伴形寒肢冷,气短自汗,腰痛尿清,口干饮热,此属脾肾阳虚,卫外之阳不固。治宜润肺止咳以治其标,健脾制痰、温肾纳气以治其本。药用:明党参12g,白术10g,茯苓10g,炙甘草5g,法半夏5g,陈皮5g,黄芪15g,炙远志3g,白芍12g,制附子3g,杏仁10g,款冬花5g,山药15g,肉苁蓉12g,杜仲12g,补骨脂3g。水煎3次,分上午、下午、晚间,呷服以代茶。连服上方5剂,晚间发作减轻,原方再服5剂,发作次数减少,能安睡,咳喘虽平,但仍肢冷汗出,舌质淡、苔润,脉弦带缓,原方附子加重至5g,山药加至20g,加山茱萸5g。连服14剂,汗止肢温,哮喘止而未发,眠食俱佳。上方去附子、山茱萸14剂以善后。
按:哮喘因素虽多,但成年人因房劳损肾、烟酒伤肺为常见。此案例无结核病史,曾嗜烟酒但2年前哮喘初发时已戒绝。接诊时无外感现象,故前医用疏散风寒、消炎定喘之剂,不愈反剧。先哲王应震云:“见痰休治痰。见咳休止咳。”故从肺、脾、肾入手,用六君子健脾以治生痰之源,杏仁、款冬花润肺以治气逆之咳,重在山药、肉苁、杜仲、补骨脂补肾以纳上冲之气。形寒汗出,心悸不宁,则用芍药甘草附子汤加黄芪、远志以复心肾阳虚之本。此乃针对机体的薄弱环节,治病治人,使正气存内而疗效巩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关于我们|隐私保护|版权保护|小黑屋|爱爱医 ( 粤ICP备2023094852号 )

GMT+8, 2024-6-21 18:52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