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主题
论坛首页 推荐主题 主题专辑 爱医培训 爱医杂志 签约作者 荣誉勋章 排行榜 我的主页
查看: 2723|回复: 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资料资源] 常见皮肤病的诊疗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楼主
发表于 2008-9-26 22:3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第一讲 病毒性皮肤病
单纯疱疹(herpes simplex)
单纯疱疹是由单纯疱疹病毒感染所致的病毒性皮肤病。皮疹以群集性小水疱为特征,好侵犯皮肤粘膜交界处,如口周、鼻腔、生殖器等处。自觉有灼热及痒感。本病有自限性,但可复发。
【诊断】临床上可分为原发型和复发型两型
(一)原发型单纯疱疹(primary herpes simplex)
初次感染单纯疱疹病毒后,仅10%的病人可发生倦怠,发热等全身症状和皮肤粘膜上发生一处或多处水疱,表现主要有以下几型:
1.疱疹性齿龈口腔炎(herpetic gingivostomatitis):此为原发型中最常见的一型,多发于1-5岁的儿童。初起有高热,倦怠,咽喉疼痛,局部淋巴结肿大且有压痛。在颊、舌及咽部可发生水疱,此水疱常易破溃,继而转变为溃疡,上覆以淡黄色伪膜,有剧痛,影响进食,在唇红及口周亦常发生水疱,3-5天热退后溃疡逐渐愈合,整个病程约2周。少数可伴发疱疹性脑炎。
2.接种性单纯疱疹(inoculation herpes simplex):此系HSV直接接种于擦伤或正常皮肤内所致。经5-7天的潜伏期,接种处发生硬性丘疹,而后形成水疱,局部淋巴结肿大,全身症状轻微。发生于手指者呈较深疱疹,疼痛,称疱疹性瘭疽(herpetic whitlow)。
3.新生儿疱疹(neonatal herpes):系由新生儿出生时由产道被Hsv感染所致,常出生后第4-6天起病,表现为喂养困难、高热、肝肿大、黄疸及皮肤粘膜疱疹,惊厥等。本病凶险,预后差。
(二)复发性单纯疱疹(recurrent herpes simplex )继于原发感染后,在发热,月经,过度疲劳等诱因下,疱疹可反复发作于同一部位。患者多为成人。好发于口周、唇红、鼻孔、口腔、眼等处,开始局部灼痒,而后出现群集性疱疹,疱壁薄、液清、基底微红。继而转为溃疡,几日后干涸结痂。病程1-2周。可自限。愈后遗留暂时性色素沉着。如累及眼,可引起树枝状角膜炎等。
【鉴别诊断】需与带状疱疹鉴别,必要时可结合疱液涂片检查,疱液培养与接种,免疫荧光检查及多聚酶反应(PCR)等实验室检查。
【治疗】
(一)治疗原则:缩短病程,防止感染和并发症,防止复发为主。
(二)治疗方案:
1.局部治疗:以促进吸收、干燥、收敛和防止感染为主。忌用皮质类固醇软膏。可用1%喷昔洛韦,3%肽丁胺霜,2%甲紫液、氧化锌霜等。
2.全身治疗:对少数严重泛发型单纯疱疹,除给予支持及对症治疗外,可选用阿糖胞苷、干扰素、胸腺肽等。抗病毒的药物以核苷类抗疱疹病毒药疗效突出。可用阿昔洛韦(acydovir)0.2g/次,5次/日,或法昔洛韦(valacidovir)0.25g/次,3次/日,或万乃洛韦0.3g/次,2次/日,疗程均为7-10天,频繁复发者,可用阿昔洛韦0.4g或泛昔洛韦0.25g,2次/日,用至一年以上。危重者可用阿昔洛韦5mg/kg,每8小时静注一次。
3.疱疹性口炎、眼炎,除选用上述方法外,尚应注意局部清洁杀菌。如用0.1%苯扎溴铵溶液漱口,0.1%阿昔洛韦滴眼液等。

[ 本帖最后由 tiandou1975 于 2008-4-6 22:25 编辑 ]
附件
截屏002.jpg (23.37 KB)
2008-3-25 21:32



截屏004.jpg (33.69 KB)
2008-3-25 21:32



截屏005.jpg (24.45 KB)
2008-3-25 21:32



带状疱疹(herpes zoster)
带状疱疹系由水痘一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以沿周围神经单侧分布的簇集性水疱及伴神经痛为特征的病毒性皮肤病。祖国医学称缠腰火丹。
【诊断】典型症状发生之前常有轻度全身症状,如低热,全身不适,食欲不振等。
1.患部先发生潮红斑,丘疹迅速变为水疱,疱液澄清,疱壁紧张发亮,外围红晕,数日后水疱结痂,遗留暂时性色素沉着。全程约2-3周。仅出现神经痛及丘疹性损害者称顿挫型带状疱疹。
2.皮损沿某一周围神经呈单侧分布,一般不超过中线。多见于肋间神经或三叉神经第一分支区,亦可见腰腹部,四肢及耳部等。局部淋巴结肿大。
3.神经痛是本病的特征之一,可在皮疹前发生或伴随皮疹出现,部分患者在皮疹消退后有后遗神经痛,可数月或更久。头面部的皮疹可累及眼角膜引起病毒性角膜炎。可引起面瘫、耳痛,外耳道疱疹三联征,称Ramsay-Hunt综合征,严重者可伴高热,肺炎、脑炎等。
【鉴别诊断】需与单纯疱疹、脓疱疹鉴别。疱底液涂片找到多核巨细胞和核内包涵体。疱液或脑脊液分离到病毒等可协助诊断。
【治疗】
(一)治疗原则:以抗病毒、消炎、止痛,局部对症治疗和防止继发感染为原则。
(二)治疗方案:
1.局部治疗以干燥、消炎为主。疱疹未破时外搽炉甘石洗剂,每日数次,或阿昔洛韦软膏,喷昔洛韦软膏外搽。若疱已破溃,需以3%的硼酸或0.5%新霉素液湿敷或外搽,外搽0.5%新霉素软膏等。
2.全身疗法:
抗病毒药物:阿昔洛韦静滴或口服,更昔洛韦,伐昔洛韦、万乃洛韦疗效亦佳,疗程7-10天。
糖皮质激素:早期使用可抑制炎症过程和减轻脊神经节的炎症后纤维化,并可减少神经痛的发生率,最好在起病5-7天内应用。多用强的松20-30mg/天,分2-3次口服,连用一周。
止痛剂:可采用去痛片,颅痛定,布洛芬,吲哚美辛,扶他林等。神经营养剂用维生素B等。
泛发严重者还应注意支持疗法,防止并发细菌感染。干扰素,胸腺肽等均有疗效。
3.局部理疗:如氦氖激光,紫外线,频谱治疗仪照射等可缓解疼痛,提高疗效。

[ 本帖最后由 tiandou1975 于 2008-3-25 21:55 编辑 ]
附件
截屏006.jpg (30.51 KB)
2008-3-25 21:47



截屏007.jpg (27.29 KB)
2008-3-25 21:47



截屏008.jpg (30.96 KB)
2008-3-25 21:47



截屏009.jpg (17.95 KB)
2008-3-25 21:47



截屏010.jpg (19.88 KB)
2008-3-25 21:47



疣(verruca)
疣是由人类**瘤病毒(Hpv)感染引起的表皮良性赘生物。临床分为四型,即寻常疣,扁平疣,跖疣及尖锐湿疣。
【诊断】
1.寻常疣(verruca vulgaris)  俗称刺瘊。皮疹为针头至豌豆大的灰褐色、棕色或正常皮色的丘疹,表面粗糙,角化过度,坚硬,呈**状。多无明显的自觉症状。好发于手背、手指、足缘、甲缘等处。甲周者称甲周疣(periungual wart)。疣体呈细长状突起,顶端角化者,称丝状疣(filiform wart),好发于颈、眼睑。疣体表面呈参差不齐的指状突起者,称指状疣(verruca digitalis,好发于头皮及趾间。
2.扁平疣  好发于青少年,多分布于面部、手背、前臂等处(图1-1-2-7)。皮疹为帽针头到黄豆大小扁平光滑丘疹,呈圆形或椭圆形,正常肤色或淡褐色,如经搔抓,则可沿抓痕呈串珠状排列,即koebner现象。皮疹散在或密集分布。自觉症状轻微或无。病程慢性,多数患者在1年-2年或更久自行消退,但可复发。
3.跖疣  是发生于足底的寻常疣。初为角质性小丘疹,逐渐增大,因在足底受压而形成角化性淡黄色或褐黄色胼胝样斑块,表面粗糙不平,中央微凹,边缘绕以稍高的角质环(图1-1-2-8),疼痛明显。去除角质层后,其下方有疏松的角质软芯,可见紫黑色出血点。
【鉴别诊断】跖疣应与鸡眼、胼胝鉴别,面部扁平疣应与汗管瘤鉴别。
【治疗】应根据不同患者,不同部位,皮损数目、大小等选用不同方法。
1.局部治疗:
数目少的患者可选用电灼、冷冻、激光、刮除等治疗。
数目多不宜选用上述方法者,可选用下述方法:(1)3%肽丁胺霜或3%肽丁胺二甲基亚矾外用。(2)0.05%-0.1%。维A酸软膏或阿达帕林霜外用,每日1-2次。(3)氟尿嘧啶软膏外搽可治疗寻常疣、跖疣、扁平疣,但应慎用,应该药对部分患者有**,并可遗留色素沉着。
2.全身用药:对数目多或久治不愈者可选用下述方法:
聚肌胞注射液2-4ml,肌注 2次/周。
干扰素,肌注,1次/日,共28日。
左旋咪唑,50mg/天,3次/日,连服3日,停11日,连服3日为一疗程。
3.中药以散风平肝,清热解毒,散结为原则。

[ 本帖最后由 tiandou1975 于 2008-3-25 21:57 编辑 ]
附件
截屏011.jpg (65.46 KB)
2008-3-25 21:53



截屏012.jpg (18.62 KB)
2008-3-25 21:53



截屏013.jpg (23.52 KB)
2008-3-25 21:53



截屏014.jpg (22.6 KB)
2008-3-25 21:53



截屏015.jpg (54.81 KB)
2008-3-25 21:53



截屏016.jpg (24.87 KB)
2008-3-25 21:53



截屏017.jpg (16.47 KB)
2008-3-25 21:53



传染性软疣(molluscum contagiosum)
传染性软疣俗称水瘊子,系痘病毒中的传染性软疣病毒(molluscum contagiosum virus,MCV)感染所致的表皮增生性传染性皮肤病。可通过直接接触传播,自身接种或性接触传播。
【诊断】
潜伏期1-6个月。多见于儿童及青年。皮疹为粟粒至绿豆乃至黄豆大半球形丘疹,呈灰白或珍珠色。表面有蜡样光泽,中央有脐凹,可以从中挑出或挤出乳白色奶酪样物质,称软疣小体。本病一般无明显的自觉症状。好发于躯干,四肢、肩胛、阴囊及眼睑等处。
【鉴别诊断】需与角化棘皮瘤(keratoacanthoma)及基底细胞瘤(basal cell carcinoma)相鉴别,此两者无软疣小体,且各具特征性病理表现。
【治疗】
主要是局部治疗。在无菌条件下,用刮匙将疣体刮除,或用齿镊、弯曲血管钳将软疣夹破,挤出其内容物,然后涂以2%碘酒,33% 三氯醋酸。其他方法包括电灼、冷冻、激光等。

[ 本帖最后由 tiandou1975 于 2008-3-25 22:04 编辑 ]
附件
截屏018.jpg (20.08 KB)
2008-3-25 22:04



截屏019.jpg (23.97 KB)
2008-3-25 22:04



截屏020.jpg (24.44 KB)
2008-3-25 22:04



婴儿丘疹性肢端皮炎(infantile popular acrodermatitis)本病系以面部、四肢无瘙痒的红斑丘疹,浅表淋巴肿大及急性肝炎为特征的病毒性皮肤病。本病具自限性。
【诊断】
好发于2-6岁儿童。皮疹为针头到绿豆大扁平丘疹,暗红、紫红或淡褐色。初发于四肢末端、手背、足背等部,逐渐蔓延,但躯干多不受累。同时,全身淋巴结肿大,尤以颈部、腋窝、肘部及腹股沟等处为著,同时或1-2周后发生急性无黄疸性肝炎。
【鉴别诊断】本病需与玫瑰糠疹,急性扁平苔藓,药疹,无肝炎的丘疹、水疱肢端局限性综合征鉴别。
【治疗】无特殊治疗方法。由于本症有自限性,故仅作一般对症处理。
附件
截屏021.jpg (32.64 KB)
2008-3-25 22:05
2# 沙发
发表于 2008-9-27 08:11 | 只看该作者
病毒性皮肤病介绍.
3# 板凳
发表于 2008-10-4 23:11 | 只看该作者
辛苦了.:handshake
4
发表于 2008-10-5 19:50 | 只看该作者
好像还有喔
5
发表于 2008-10-5 19:50 | 只看该作者
:) :) 谢谢
6
发表于 2008-11-28 12:24 | 只看该作者
怎么看不见图?thx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关于我们|隐私保护|版权保护|小黑屋|爱爱医 ( 粤ICP备2023094852号 )

GMT+8, 2024-9-25 03:34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