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主题
论坛首页 推荐主题 主题专辑 爱医培训 爱医杂志 签约作者 荣誉勋章 排行榜 我的主页
查看: 4347|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针灸] 烧山火透天各位名家的理解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楼主
发表于 2008-8-28 12:5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 :) :) :) [禁止需回复可看]烧山火、透天凉.
黄帝问曰:愿闻《九针》之解,虚实之道。岐伯对曰:刺虚则实之者,针下热也,气实乃热也。满而泄之者,针下寒也,气虚乃寒也。
——《素问针解篇》
一曰烧山火:治顽麻冷痹,先浅后深,凡九阳而三进***,慢提紧按,热至紧闭插针,除寒之有准。
二曰透天凉:治肌热骨蒸,先深后浅,用六阴而三出三入,紧提慢按,徐徐举针,退热之可凭,皆细细搓之,去病准绳。
——《金针赋》
烧山火:
操作方法:
将所刺腧穴的深度分作浅、中、深三层(天、地、人三部)。
1)进针时,医者重用指切押手。
2)令病人自然地鼻吸口呼,随其呼气时,将**入浅层(天部)得气。
3)得气后,重插轻提,连续重复9次(行九阳数)。
4)再将**入中层(人部),重插轻提,连续重复9次(行九阳数)。
5)其后将**入深层(地部),重插轻提,连续重复9次(行九阳数)。此时,如果针下产生热感,少待片刻。
6)随病人吸气时将针1次提到浅层,此为一度。如果针下未产生热感可随病人呼气时,再施前法,一般不过三度。
7)手法操作完毕后,留针15——20分钟,待针下松弛时,侯病人吸气时将针快速拔出,急按针孔。
透天凉:
操作方法:
将所刺腧穴的深度分作浅、中、深三层(天、地、人三部)。
1)在进针时,医者轻用押手。
2)令病人自然地鼻呼口吸,随其吸气将**入深层(地部)得气。
3)得气后,轻插重提,如此6次(行六阴数)。
4)再将针提至中层(人部),轻插重提,连续6次(行六阴数)。
5)再将针提至浅层(天部),轻插重提,如此6次(行六阴数)。此时,针下产生凉感,称为1度。如果针下未出现凉感,可将针1次下插至深部,再施前法。但一般不超过三度。凉感不论在地部、人部或天部出现,可停止手法操作。
6)手法操作结束后,可随病人呼气将针缓慢拔出,不按针孔或者缓按针孔。
——《刺法灸法学》 陆寿康主编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烧山火、透天凉为目前临床中应用较多的复式补泻手法(此较多是指在应用**补泻手法的医师当中而言,目前不少针灸科临床医师根本不作手法者不在此列),其操作步骤大多为徐疾、提插、捻转、呼吸、开阖等单式补泻手法的组合。自泉石心《金针赋》立名以来,历代医家补充发展甚多,笔者在这里就个人收集的近代医家的烧山火、透天凉(包括部分简易寒热补泻法)的操作方法为广大同好作一简单介绍,并辅以自己的观点作相关评述,难免挂一漏万,权作引玉之砖了。


焦勉斋的烧山火、透天凉:
烧山火:进针气至后,先将针上提至浅部,用紧按慢提,三进一退的手法(不限于三一之数,以进多出少为原则,透天凉则以少进多出为原则)配合医者之呼吸运气,向下插针时,用紧按法,口鼻呼吸;向上退针时用慢提法,微微吸气,这样提**退配合,约5分钟即有热感。
透天凉:进针气至后,先将针插至深部,用紧提慢按,合医者呼吸运气而施术,向上提针时,医者吸气并用力捻转针柄,向下插针时徐徐口鼻呼气,进退提插配合,约5分钟即有凉感。
——《针术手法》
焦勉斋先生系全国知名的针灸专家,精于少林武术,倡导运掌炼气法作为针灸的基本功,曾在1959年采用《针术手法》一书中记载的手法,在由中国卫计委组织的有关烧山火与透天凉手法的学术会议上成功示范烧山火、透天凉手法。他在《针术手法》一书中介绍:呼吸运气是使针下出现寒热的主要因素……呼与吸皆以思想意识从丹田为起点,到达指端为终点。施术时的呼吸运气,与正常呼吸相异,故烧山火呼气长而吸气短;透天凉则吸气长而呼气短。可见焦老前辈的烧山火与透天凉是以医者的呼吸配合为一大特色的。


陆瘦燕的烧山火、透天凉
烧山火:先进针至天部(腧穴深度的上1/3处),慢提紧按九次,按针时左转;次进至人部(腧穴深度的中1/3处),提插、捻转如前数;再进至地部(腧穴深度的下1/3处),施术同前;然后从地部一次退至天部,这样为一度。反复三度,倘热至,出针揉闭孔穴;如无热感,可反复再施,直到热至。
透天凉:进针直至地部,在该部紧提慢按六次,提针时右转;次退至人部,同前提插、捻转六次;再退至天部,亦同前法施术;这样一进***,称为一度。操作三度,若凉生,则可出针,出针前摇大其孔,不闭其穴。如无凉感,应反复再施,直至凉生。
——《陆瘦燕针灸论著医案选》
陆瘦燕先生是上海针灸名家,六十年代即参与对**手法的实验研究,穷尽毕生精力从事针灸医学的研究、实践和教育工作,著有《经络图说》、《腧穴学概论》、《刺灸法汇论》等著作。他的烧山火、透天凉是捻转、提插、开阖等的配合,而不用呼吸配合。



周树东、周楣声的烧山火、透天凉:
烧山火:烧山火可补虚寒,法取三才逐步探
三按拇前呼始入,一提拇后吸相关
由浅渐深天至地,慢提紧按九成三
疾以出针当疾扪,热生针下效非凡
烧山火:有歌曰:烧山之火能除寒,一退三飞病自安。始是五分终一寸,三番出入慢提看。分天、地、人三部徐徐进针。初进针时可将针直入至适当深度,得气后将针向上提至天部,随即用紧按慢提,三进一退。因患者之呼吸而运用手法,目视患者,手不离针。当患者呼气时向下三次进针为主,吸气时一次退针为辅。呼气时口唇微闭,如吹风状,三次从口呼出。吸气时即闭合其口,一次由鼻吸入。向下进针时用紧按法,拇前食后行九阳数。停针时要用力按针不动。向上退针时是用慢提法,食前拇后,在天部提三按九,左捻多右捻少,呼进吸退;热生以后将针从人部再至地部时,也同样行之。患者即感有针下发热,并能沿经传布,上下周流。当针深入地部后,将针再提至人部,如此反复行之。最后一次出针至天部,少停再尽出针,疾扪其穴。
透天凉:透天凉可除烦热,直针至地徐后撤
紧提随吸食指前,慢按随呼食后说
针下凉生再上提,***一进热自夺
退针至天再入深,如此反复同前撤
透天凉:有歌曰:透天凉法退热烧,一进三飞冷风飘。先针一寸退五分,三出三入紧提消。先一次进针至应有深度,再先深后浅,分地、人、天三部徐徐退针。直针入地得气后,注视患者呼吸,紧提慢按,***一进,目视患者,手不离针。当患者吸气时向上三次提针为主,并用食前拇后稍向右捻,行六阴数。呼气时一次按针为辅,同时拇前食后稍向左捻。吸气时口唇微开,三次用口吸入。呼气时即闭其口,一次用鼻呼出。当针下发凉时,即退针至人部,施术如前。能使凉气循经传导,最后遍体清凉。出针时不按针孔。
所谓一进三飞或一退三飞者,意即连续前进三次或后退三次,轻巧快捷,犹如鸟之飞翔也。
——《金针梅花诗抄》
周楣声先生在《针铎》中有补泻在心不在手之论,又有意念补泻法(如想取热感的话就存想火龙盘针——不过有形即分阴阳,其实**和练武是一样的,无招无式是从有招有式练过来的,刚开始还是规规矩矩的好。周老先生的烧山火和透天凉是配合患者呼吸的。


彭静山的烧山火、透天凉
烧山火补法:适用于虚寒症。选好穴位,**得气以后,这时拇指用力向前作龙眼推旋,当拇指向前推旋完毕,左手拇、食两指用力夹住针柄上端,不使针向回松劲,急用右手拇指指甲,从上向下刮动针柄。这时病人酸麻的感觉,就变为热的感觉。这种热由针穴局部向远处传导。
透天凉泻法:适用于实热症。选好穴位,**得气后,拇指用力以凤眼法向后拉捻,急用左手拇、食二指夹住针柄上端,夹的紧点,固定针柄,不使它向回松劲,然后用右手小指指甲,从下向上刮动针柄。这时病人已产生的酸麻感觉,就会变成凉的感觉。其凉从内向外,直透出来,颇感愉快。
——《针灸秘验》
彭静山先生的手法以捻转和刮法为主,个人感觉刮法在促使针下得气方面颇为好用,而彭老先生的这种烧山火、透天凉似乎并不好用,可能是我使用的针具过细的缘故。


吴倬仙的烧山火、透天凉:
灵枢经云。刺诸热者如以手探汤。刺寒清者如人不欲行。此即继起者用透天凉烧山火之两手法。
针灸家师承有云。提针为热。插针为寒。内转为泻。外转为补。补泻之法。可停针侯气。迟迟转之。提插之法。不可偏用。盖尽量插之。而至于骨。则不可再插。尽量提之。而针以外出。则不能再用。故定为三提一插。提针呼气。插针吸气。为烧山火。盖提数多。则气之出于卫分者多振振恶寒之证。用此手法。阳日用偶数。阴日用奇数。必能使之发热。反言之。三插一提。插针吸气。提针呼气。为透天凉。盖插数多。则气之入于营分者多蒸蒸发热之证。用此手法。阳日用奇数。阴日用偶数。必能使其退热。
除寒退热。乃针灸家必要之手法。故灵枢经列于第一篇九针十二原之末。等于冠诸本腧篇之首也。
以上所言烧山火透天凉之正法。乃男用于午前。女用于午后。如男子午后。有大寒证大热证。当用烧山火透天凉者。则反而用之。如女子午前有大寒证大热证。当用烧山火透天凉者。以反而用之。
歌曰:三插一提透天凉。三提一插火烧山。
提针吹气插针吸。女午后兮男午前。
——《子午流注说难》
吴倬仙先生是蜀中名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第一本公开出版的子午流注专著即由他完成,在《子午流注说难》一书中介绍的烧山火、透天凉手法男女、午前午后都有所不同,从表面上看颇为繁琐,不过一天中有四季变化,医者倒是不可不知,而补泻手法的男女、午前午后之分一向是针灸学术史上颇具争议的问题,有不少人妄以不科学而摒弃之,其实所谓现代科学远没有达到能够解决一切问题的程度,不符合现阶段的科学知识未必就不正确,所以原文照录如前,供各位参考;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吴先生反复强调了施用烧山火、透天凉前的寒热辨证问题,这是寒热补泻法成功的首要条件。


刘炳权的烧山火、透天凉:
烧山火:烧山火(热补法)是措施术后病人自觉穴位针下有热感。此法常用于治疗寒证、虚证。它将穴位分天、人、地三部分进行操作,表层为天,中间为人,深层为地。方法是进针得气后浅层为天部,操作拇指向前单方向捻转(顺时针),捻转度为120度,频率为每分钟80——100次,捻转同时将针提插,插时用力要重,提时用力要轻,称重按轻提。天部捻转提插9次,完毕,然后将针进入人部,同法施术,完毕,再将针进入地部,同法施术,完毕后将针提至天部可重复上述操作3——4次,直至病人有热感,每隔5——7分钟行针一次。
透天凉:透天凉(凉泻法)是措施术后病人穴位针下自觉凉感,常用于治疗热证、实证。它亦是将穴位分天、人、地三部进行,但此法与烧山火操作相反,由深层即地部开始,操作拇指向后单方向捻转(逆时针),捻转度为140度左右,频率每分钟60——80次,捻转同时将针提插,插时用力要轻,提时用力要重,称轻按重提。地部捻转提插6次,完毕,然后将针退至人部,同法施术完毕,再将针退至天部,同法施术,完毕后将针进入地部,可重复上述操作,直至病人有凉感,每隔5——7分钟行针一次。
——《针灸疗法与实例经验荟萃》
刘炳权先生对烧山火、透天凉手法的描述颇为规范,之所以这么说,因为他描述了一个别人忽略的问题,就是**手法操作的时间!刘力红博士有句话开方就是开始间”——有一定道理,时间是**手法操作中一个很容易被忽略的参数,而如果没有时间的概念徐疾补泻就不存在了。


罗逸仙、张鹳一的烧山火、透天凉:
罗老先生烧山火:拇指与中指夹针,成兰花式,待病人呼气时进针天部(应刺深度的上1/3处),左捻九数;再呼,再进入人部(应刺深度的中1/3处),行九数;再呼,再进入地部(下1/3处),行九数。侯病人吸气时,将针一次提至天部,反复行之,共九九八十一捻,则病人自觉热气内生矣。行此法须注意四点:一是适宜于虚证、寒证,凡火证、实证均禁用之;二是行针时,聚精会神,细心观察病人呼吸与捻转节律,不可紊乱;三是捻力轻徐均衡,不可忽轻忽重,忽快忽慢;四是吸气提针时,以净巾掩病人口鼻。
又透天凉:拇指与食指持针,成展翅式,待病人吸气时,将针一次进入地部,右捻六数,呼气时将针慢提至人部,行六数;再呼,再提至天部,行六数。如此再吸再插,反复行之,六六三十六数,则病人自觉寒冷内生矣。行此法亦须注意四点:一是适用于火证、实证;二要聚精会神,捻转合拍;三要捻重、提慢、插快,指力均衡;四令病人以鼻呼气,以口吸气。
——《张鹳一医案医话集》
张鹳一先生是河南名医,亦精于武术。我在刚开始看这段文字时我以为是把字印错了,细心的朋友可能已经发现了,文中烧山火用拇指与中指持针操作,透天凉用拇指与食指持针操作——这确实令我费解了一阵,后看有些书中以拇指配五行之土,食指配肺金,中指配心火,无名指属肝胆,小指为肾水,才明白这其中的道理。脾胃为后天之本,旺于四时,故都可用拇指来操作,中指属火去同气相求之意,烧山火用中指与拇指配合操作;而透天凉的操作用食指而不用属肾水之小指,是因用食指比用小指能更好的控制针体,且金为水之母,金性肃降主杀能更好的完成透天凉泻法的作用。


楼百层的烧山火、透天凉:
烧山火:将**入应针深度的1/2时,行左右捻转手法9次以侯气,若觉针下沉紧,再刺入应刺深度,急行三出三入,慢提紧按的提插捻转手法,一般可使针下产生热感。
透天凉:将**入应针深度,即行左右捻转手法6次以侯气,若觉针下沉紧,再将针提起1/2,急行三入三出,紧提慢按的提插捻转手法,一般能使针下产生凉感。
——《针灸手法》
楼先生的烧山火、透天凉手法颇为简单,分两层操作,更加注重强调施术前的侯气过程,其实补泻手法的操作一定是在得气的基础上进行的,得气时应注意得的是正气还是邪气,正气当补随而济之,邪气当泻迎而夺之(我个人是同意《针灸大成》和《医学入门》的迎随是补泻概称的观点的)。


管正斋的烧山火、透天凉:
烧山火:
1 行降阴法:用左手押准穴位,右手持**入穴内。针分3次渐次的下降,先进至皮下天部,次进至人部,再进至地部,最后再由地部直接提出于皮肤外面。此法的要点是先浅后深,使针力着重于深部,徐内疾出。
2 在酸麻胀重感觉的基础上捻针时,使指力向下,将针向左方向捻转,每次180——360度,即将**的右手(刺手)拇指向前进、食指后退的捻转方向,反复行之,有的患者即可产生热的感觉。
3 慢按紧提,此字的涵义作字解。字的涵义作字解。进针在天人地部提插针时,要用重插轻提。
4 行九阳数:(周易:单数、奇数为阳,九数为老阳,七数为少阳。)进针在天人地部捻转(或提插)3次,三三得九,为九阳数(亦可在每部各行九阳数)可少停,反复行之。管老在行九阳数时,强调实效,不泥于古数,注重病人体质、敏感程度等客观情况,所以有时仅用三三得九,有时用三九二十七……灵活运用。
5 随而济之:随顺其经气的流行而补其气,如手之三阴经及足之三阳经,是从上而下,于刺针后捻插时,使麻酸胀重感觉,向下传达,与经气的去路相顺。管老不仅重视**方向顺行经气,更强调针感顺应经气,并且巧妙地应用押手、循经、阻压等辅助手法屡能达到针感顺经之目的。
6 行震刮术:先用左手指固定针体,再用右手拇指向下震刮针柄,或右手食指做固定,右手拇指向下震刮针柄,震刮30——60次,每可产生热的感觉。
7 乘病人呼气进针,吸气出针。
8 出针后,立即以指(或棉球)按揉针孔,以扶正气,使真气存留,不任已入之阳气外逸。
透天凉:
1 行升阳法:押手及刺手式,同烧山火。不同之点是,将针直刺入地部,然后分3次,作阶梯状,经人部天部提出于皮肤外。此法的要点是先深后浅,使针力着重于浅层,疾内徐出。
2 在酸麻胀重感觉的基础上捻针时,使指力向上,将针向右方向捻转,每次90——180度,即将持针的右手(刺手)拇指退后、食指前进的捻转方向,反复行之,有的患者即可产生凉的感觉。
3 紧提慢按,退针在地人天部提插针时,用重提轻插。
4 行六阴数:(周易:双数、偶数为阴,六数为老阴,八数为少阴。)退针在地人天部捻转(或提插)时,针尖向上提起,使力在针体,每部各捻转(或提插)2次,二三得六,为六阴数(亦可在每部各行六阴数)可少停,反复行之。
5 迎而夺之:与经络循行的来源去路相反,如手之三阳及足之三阴经,是从下向上,于刺针捻插时,使酸麻胀重感觉向下传达,与经气的来路相逆。
6 行震刮术:先用左手拇指固定针体,再用右手食指(或拇指)向上震刮针柄,或以右手食指固定,右手拇指向上震刮针柄,震刮30——60次,每可产生凉的感觉。
7 乘病人吸气进针,呼气出针。
8 出针时,将针摇动,使针孔扩大,去针后不揉针孔,以泻散其邪气。——《管氏针灸经验集》
管正斋先生的烧山火、透天凉手法可称大全式手法,所有可能影响烧山火、透天凉效果的因素几乎都被包涵在其中了,包含了提插、捻转、呼吸、开阖、六九、刮柄、徐疾、狭义迎随等手法,我个人认为太过繁杂,操作起来比较困难。



郑毓琳、郑魁山、李志明的简易凉热补泻法
一、热补法
医生左手食指或拇指紧按针穴,右手将**入穴内,候其气至,左手加重压力,右手拇指向前连续捻按3-5次,候针下沉紧,针尖拉着有感应的部位,连续紧按慢提3-5次,拇指再向前连续捻按3-5次,针尖顶着产生感觉的部位守气,使针下继续沉紧,产生热感。根据病情留针后,缓慢将针拔出,速闭针孔。k%}M
二、凉泻法

医生左手食指或拇指紧按针穴,右手持**入穴内,候其气至,左手减轻压力,右手拇指向后连续捻提3-5次,候针下沉紧,提退一分许,针尖向有感应的部位,连续紧提慢按3-5次;拇指向后再连续捻提3-5次,针尖拉着产生感觉的部位守气,使针下松滑,产生凉感。根据病情留针后,急速将针拔出,不扪针孔。*
——
《针灸集锦》

李志明先生师从郑毓琳先生,这种寒热补泻法也是李先生生前常用的凉热补泻法,在《针灸集锦》中还有郑氏烧山火透天凉的操作方法,也是基本补泻手法的组合,而这种简易凉热补泻法比之前述的种种烧山火、透天凉手法更加简便,便于操作,以我个人的经验而言出现凉、热的几率更高一些,所以向大家着重介绍。另外说几句题外话,我在看郑魁山先生著作时发现郑先生其实也很可能会拳术,书中记载郑魁山先生在北京治一**毁物的癫狂患者,被患者家属关进患者屋内,该患者见人就打,郑先生趁其抬手之际点他的期门穴将患者制服,后经针治而愈,如果没有经过拳术训练,恐怕没有这么矫健的身手。附带说一句张缙先生认为凡是力量向穴位深部运动的手法都有补的作用,反之则有泻的作用,以上述这些烧山火、透天凉的操作来看似乎确实是这样。
关于烧山火、透天凉操作成功的因素,当然首先是寒热辨证,我个人就碰到过**得气后未施任何手法就出现凉、热感觉的现象,其次诸多针家认为取热的基础针感为酸胀感,取凉的基础针感为麻重感确实有它的道理,不过怎么将麻感留在**的局部而不让它串走(因为绝大多数情况下出现麻感是刺到了神经)是一大难题,十分不好解决,我个人除了传统的按闭经脉的方法还没有什么好办法——不过这种传统方法并不是每次都管用。寒热补泻法的成功几率与施术者的修为也有很大关系,文中的焦勉斋、张鹳一、郑魁山前辈都会拳术,前些时曾见一位八卦掌传人在列缺穴用手指做重按轻提手法就能使整个后项背部有热的感觉,所以各位有志于针灸的同好不要忘了练功啊!


刮柄,捻转提插
李仲愚针法这一手法的要诀是大道至简非强度捻转进针或退针病人所要感觉的是针下有热感针下有凉感,而非让病人酸、麻、胀、痛一起到.这一手法的要诀就是提插。只需最简单的上下提插即可。十分熟练地掌握了这一手法,尤其是手腕的协调性、连续性和频率的掌握已恰到好处时,采用适度捻转进针或退针是可以的.对刚使用烧山火透天凉的人来说,一定要用提插手法,否则,就算你这次做成了,也不知下一次能否还成。三、这一手法的关键是由量变引起质变.“烧山火是措施术后患者自觉针下有热感,此法常用于治疗寒证。它将穴位分天、人、地三部分进行操作。 方法是进针后浅层为天部,插时用力要重,提时用力要轻,故称重按轻提(或曰慢提紧按,前为动作,后为时间的表述)。重复上述操作,直至病人有热感 .初使用这一针法的医师来说,整个提插的时间要15分钟左右才能让患者产生热感。十分熟练地掌握了这一手法后,则5分钟以内也能让患者产生热感。五、了解和掌握差异性 不同的患者,不同的穴位,医师当时的状态等因素,都是必须要考虑的问题。
有关气至病所的问题:1)绝大多数患者都会有明显的针下有热感针下有凉感2)对一部分患者行烧山火时,患者的头部、背部和四肢有热感,并微微伴有汗意(个别的四肢无热反应);3)有些患者有气至病所的感觉。如胃寒患者,在其足三里行烧山火手法,约十分钟,病人诉胃部有热感,自觉舒服很多。至于为何会产生气至病所的效果,个人认为有以下的几种可能:a)通过**特定穴位后,沿经络达其病所;b)通过**特定穴位后,引起病所处的共振效应;c)以上二者兼而有之。在具体施针时,根据患者的病情及所选的穴位,手腕的运针频率有所不同,效果良好。另外,在右手运针前、中、后三个阶段,左手的循,理,按,这样会更有利于达到气至病所的效果。行烧山火透天凉针法时,患者不会感到难以忍受的,会感到很舒服。否则医生就是手法不当。


以上是我收录的一些烧山火、透天凉的操作方法,
[/hide]:victory: :handshake :handshake :victory: :handshake :handshake

[ 本帖最后由 珍珠囊 于 2008-11-21 18:21 编辑 ]

5 展开 喜欢他/她就送朵鲜花吧,赠人玫瑰,手有余香!鲜花排行

收到5朵
2# 沙发
发表于 2008-8-29 22:47 | 只看该作者
要加分也是给我加啊
明明是我的原创么!
3# 板凳
发表于 2008-12-22 18:56 | 只看该作者
谢谢分享
4
发表于 2017-12-14 22:16 | 只看该作者
谢谢分享,点赞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关于我们|隐私保护|版权保护|小黑屋|爱爱医 ( 粤ICP备2023094852号 )

GMT+8, 2024-9-22 16:45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