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主题
论坛首页 推荐主题 主题专辑 爱医培训 爱医杂志 签约作者 荣誉勋章 排行榜 我的主页
查看: 2300|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医理探源] 形与气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楼主
发表于 2008-5-20 11:4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1.形气五脏说
现在有一种倾向,人们对中医的理解,越来越多地关注于五脏,而关于五脏的理论,被认为是中医基础理论的核心内容。对这种倾向我不是很赞同,因为它事实上轻视了**理论。但是毕竟,五脏是直接阐述人体生命结构的理论,其重要性是不言而逾的。因此,研究、探讨五脏,是研究中医藏象学说的核心所在,也是研究中医学其他相关内容的一个关键问题。
但是,现在对五脏的认识似乎进入了一个尴尬的两难境地。一方面,"中西医结合"或"中医现代化"的要求,促使人们用西医学的同名器官来比照中医的五脏,用西医学的理论观点来衡量中医理论的正确性。另一方面,重视中医理论特色、保持中医传统的呼声依然存在,人们振振有词地说,中医和西医是不同的理论体系,五脏虽然同名却不同义,不能相混。
前者辩称:五脏皆有形态基础,解剖可见,难道人体还有另外一个五脏系统?难道那个系统没有物质基础?那么这个特殊系统究竟是什么?形态上可见的"心肝脾肺肾",在中医又视为什么呢?
后者答道:中医藏象系统强调的是功能,五脏是一个完整的功能系统,而不受解剖形态所限制。形态上可见的"心肝脾肺肾",不过是藏象之"象"罢了,但是其本质仍然是隐藏而不可见的。
前者又说:如果认为五脏没有形态,那么人们将通过什么手段去认识五脏呢?难道可以凭主观想象吗?科学的标准应是客观的,离开了客观形态,甚至连科学实验都无法进行。
后者则说:中医的认识方法,是由"象"入手,进而"司外揣内",从而认识五脏的本质。实验得到的一切结果依然是"象",距离五脏的本质非常遥远。几十年来不少人用实验的方法研究中医的五脏,得到了什么结果呢?有哪些"成果"可以充实、发展中医学呢?
前者又说:……
后者又说:……
这样的争论,可以无限地进行下去,而永远不会有意见统一的那一天。中医,也许就会在这样无谓的争论中走向灭亡!
凭心而论,我主张"传统派"的立场,但是不完全赞成他们的说理方法,因为他们的说词不能使"现代派"信服。原因是,谁也没有真正弄清,中医五脏的本质究竟是什么?虽然说,浩瀚的中医典籍,对五脏的阐述已经非常丰富、完整,可是古时的语言形式,对于古人来说已经足够,古人能够从中得到相应准确的认知,但在今天却不行。现在我们必须以更深刻透彻的阐发,重新对"五脏"(及其他中医理论内容)进行表述,从而消除由于时空变换而带来的传统理论与现代科学的差异,填补语言表面上的"鸿沟",在根本认识上达到统一。要做到这一点,谁都必须摒弃自己固执的观念,打开自己的思维,站在人类认识宇宙生命新的制高点上。
我主张从形与气的关系上来认识五脏。于是我提出,中医的五脏,实质上是一个形气统一的概念。这种认识不但弥合了五脏究竟是有形还是无形的争论,而且阐述了人体五脏的形成来源,同时也指明了认识生命本质的方向。
关于形与气的关系,我在上面已经阐述过了。人的有形肉体的来源,在于无形之气。气在演化万物之时,在五行之道的作用下,演化出了五脏之形。但是我们必须明白,在形的背后,气是其"大背景"。从无形之气到有形之脏,既有"聚"方向的作用,也有"散"方向的作用,二者的平衡,则是五脏形态的显现。因而所谓五脏之形态,实质上处于一种无常变化的动态之中,这正是生命的本质特征!在此动态变化之中,自然存在着相互的过渡状态。每一种过渡状态,相对于本源之气来说,它是形;相对于可见之形来说,它又是气。显然,这种过渡状态的形与气,全都是一些相对的概念,它不同于终极意义上的形与气。正是这种概念上的差别,造成了中医文献中形与气(特别是气)概念的多样性,也因此形成许多莫名其妙的纷争,以致至今对气的定义依然混乱。我忽然想起过去一些气功师会发气,发的什么气?根本不可能是那个根本之气,都是一些介于二者之间的相对的"气",甚至一些研究者可以检测到气功师发出的"气",有什么红外线、紫外线等等。
由此我看到,所谓五脏,在其存在方式上,是一个有着纵深层次的运动系统。在此系统的最表面,即肉眼可见的这一面,就是通常的有形之五脏器官;在此系统的最深远处,便是如空如无的气。于是,我们不能把有形之解剖器官排斥在五脏概念之外,但也必须承认这种有形之解剖器官不过是五脏的一层"皮"而已。
那么,我们如何理解五脏的功能呢?所谓"功能",不过是宇宙生命之道在五脏的对象化的展现而已。五脏(乃至一切宇宙生命系统)虽然已经在道的制约下演化为"形",但其道仍不失。只是此时的道,也已经发生了对象化,从而表现为各自的功能。由于功能是道的对象化,因而它必然伴随着特定物质(形)的运动。说穿了,功能就是特定形的特定运动。
据上所述,我们对于五脏疾病就有了新的认识。所谓疾病,同样是道运动的结果,同样是一种生命过程。五脏由气演化而成,五脏之疾病也必由气演化而成。病与不病,取决于最初道的作用取向,取决于演化过程的流畅及平衡与否。当我们看到五脏疾病形成之时,我们看到的只是其演化的结果。即使你用显微镜去看,看得更深、更细,看到的也只是疾病的对象化表现,而疾病之本质依然深藏。一个肿瘤形成了,在形态这一面能够看到了,这已经是疾病演化的终末状态。早在肿瘤成形之前,演化过程已经在进行中。在最深的生命层次上,道的运动取向已经选择了"肿瘤"(是什么原因导致这种选择,姑且不论)。所以,你用手术切除了肿瘤,解决了什么问题呢?当然,解决了表面的问题。但是那个道在深处不断给你"制造"着肿瘤,除非道自己改变了运动取向。因此,治病必需求本。"本"是什么?就是存在于气中的道。
我们也不排斥形态上的治疗,因为那也是道的表现之一。我要指出的是,疾病是一个有着纵深层次的生命过程,"明医"必须能够看清这个过程。看清了,你自然知道如何去治。
有一种说法,西医治病来得快;中医好是好,就是慢。治表面当然快,因为它就在你面前摆着,一看就明白,伸手就够着,说拿就拿掉。但是,拿掉一层,下面还有无数层,还会不断涌现。所以西药治病,一般是不能停药的,一停它就往上冒。中医要治本,本深藏于里,虽然药物作用于本,但其表面的病变并未立即消除,所以看起来好象是慢。其实仔细一想,中医治病并不慢,是你那疾病从里向表的清除过程慢。当然,必要时配合治"表"也是可以的,这样可以加速表面疾病的清除过程,符合病人的心愿。在中医学,也不是没有治表(标)的方法。只是要注意,有时治表(标)的方**阻碍治本,因为在表(标)的病变实际上是本病向外排泄的过程,有些治表(标)的方法恰恰是逆向的,有阻滞这一过程的作用。如感受风寒后表现为咳嗽,能不能止咳呢?要知道这咳嗽虽然令人痛苦,可它本是人体固有的生命功能,平时隐藏于内,因某种疾病的需要而被"激活",其作用就是通过咳嗽而驱除风寒之邪。若不驱除风寒之邪,过早采用止咳的方法,正好阻滞了风寒外出之机。若从本治疗,先祛风寒,邪气得去,咳嗽可自止。但是咳嗽的止息是需要时间的,并不是与风寒之邪的驱除同时停止,这样一个时间差,大概就是所谓"慢"的原因。当然不同的疾病,其"慢"的时间长短不一。
我在此提出"形气五脏说",作为人体生命结构的基本理论。因此我所说的五脏,既不是单纯的解剖形态系统,也不是纯粹的功能系统,而是包含了此二者在内的形与气的统一系统。如果把五脏之形看作是画面的前景,那么气就是它的背景。关键在于,这幅画不是平面的,而是有纵深层次的立体画面。其前景凸现,触手可及;背景层层向后排列,渐渐虚化,最后归于完全虚空的气。这种生命结构,其实也就是宇宙万物的存在方式。所以在中医学理论体系中,不仅五脏是这样的形与气的统一体,经络系统、六淫及五运六气等等,都只有在形气统一的理论中才有意义。
2# 沙发
发表于 2008-5-20 12:04 | 只看该作者
想得太多了,能治好病,怎么说都行,治不好病,怎么说都不行。中医还是要看疗效,哲学思考不能解决问题。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关于我们|隐私保护|版权保护|小黑屋|爱爱医 ( 粤ICP备2023094852号 )

GMT+8, 2024-9-22 10:31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