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主题
论坛首页 推荐主题 主题专辑 爱医培训 爱医杂志 签约作者 荣誉勋章 排行榜 我的主页
查看: 2623|回复: 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美妙的方名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楼主
发表于 2006-10-21 08:1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一贯煎

出处:《柳州医話》

本方由北沙参、麦冬、当归、生地黃、枸杞子、川楝子诸药組成。用于肝肾阴虛、肝气不舒之胸脘胁痛,吞酸吐苦,咽干口燥,舌红少津,脉細弱或弦虛;及疝气瘕聚等症。有滋养肝肾、疏肝理气之功。

「一贯」,「即以一理贯串于事物之中」。(《辞源》)《论理里仁》云:「吾道一以贯之」。本方用一味疏肝药川楝子以調肝木之橫逆,配入大量养阴药之中,寓疏于補,肝肾同治,是滋阴养肝,疏肝开郁的常用方。既符合肝肾同源的医理,又暗含滋水涵木的契机。魏玉磺认为:「可痛治吞酸疝瘕一切肝病」。

本方贯串滋水疏肝一法治疗多种肝病,故名「一贯煎」。
2# 沙发
发表于 2006-10-21 08:14 | 只看该作者
出处:《中医方剂临床手册》

     本方由仙茅、淫羊藿、当归、巴戟天、黃柏、知母等六味药物所组成。
     
     用于治疗更年期综合症、高血压、闭经,以及其他慢性疾病见有肾陰、阳不足,而虛火上炎者。有温肾阳、补肾精、泻肾火,调理冲任之功效。 更年期综合症,中医认为是肾气衰、天癸竭,冲任虛损所致。

     本方有温补肾阳、滋养肾精之仙茅、淫羊藿、巴戟天;调理冲任之当归、巴戟天;泻肾火之知母、黃柏,故而效果可靠。
   
    「二仙」,即本方有仙茅、仙灵脾(即淫羊藿之另一名称)兩药,並以其为首,故名之。另外亦寓运用之后,功效奇特如神似之意。
3# 板凳
发表于 2006-10-21 08:15 | 只看该作者
出处:《温病條辨》

     本方由杏仁、飞滑石、白通草、白蔻仁、竹叶、厚朴、生苡仁、半夏诸药等组成。用于湿温初起之头痛惡寒,身重疼痛,面色淡黃,胸闷不飢,午后身热,苔白不渴,脉弦细而濡等症。有宣畅气机、清热利湿之功。

     本方治疗证属湿温初起,卫气同病,湿气留恋三焦,湿重于热者。吳鞠通认为此時不宜用汗、下、滋阴等法,应以芳香苦辛,清宣淡渗之法,方可中的。方中诸药合用,既可轻宣上焦肺气,又可畅通中焦气机,还可渗利下焦湿热,使湿利热清,诸证自解。
     
     由于方中杏仁宣肺气,白蔻仁调中气,生苡仁利下湿,以「三仁」为主药,通利三焦湿热,故称「三仁汤」。
4
发表于 2006-10-21 08:16 | 只看该作者
出处:《古金医签》

     本方由大黃、槟榔、黑牵牛子、白牵牛子、人参诸药组成,共为细末,每服一字,蜜水调下。用于小儿风痰吐沫,气喘咳嗽、痰涎壅盛、內热积滯、停食停乳、肚腹膨胀、一思饮食、二便不利等症。有消积化痰、通肠利便之功。

     本方由名「小儿一捻金」。小儿体质娇嫩,脏腑薄弱,易罹病患。本方既治风痰外感咳嗽,又疗內伤腹胀纳差,內外通治,实为医小儿疾病万全之方。「一捻」者,言其用手指捻取,每服一字(即汉五铢钱淹沒一字的药量),谓份量很轻;「金」者,是形容其效果可靠,非常贵重。有只用少量药物,可奏奇效之意,故名之。
5
发表于 2006-10-21 08:17 | 只看该作者
出处:《洪氏经验集》

     本方由芡实末、金樱子膏制为小丸,盐汤送服。用于治疗肾虛所致的男子遗精白浊、女子帶下,以及小便频数、遗尿等症。有益肾滋阴、收敛固摄之功。

    「水陆」,指两药生长环境,芡实生长在水中,而金樱子则长于山上,一在水而一在陆。「仙」,谓本方之功效神奇。方中芡实甘涩,能固肾涩精;金樱子酸涩,能固精縮尿。两药配伍,能使肾气得补,精关自固,从而遗精、遗尿浊、帶下蠲除。
   
      虽然本方药仅二味,但配伍合法有制,用之于临床,其疗效一如仙方,故称之为「水陆二仙丹」。

注意:
《医方经验汇编》有水陆三仙膏,由鲜荷叶、鲜菊叶、赤小豆组成,蜜和调涂局部,治疗重症大头瘟、头面焮肿等病。和此“水陆二仙丹”有本质区别。
6
发表于 2006-10-21 08:17 | 只看该作者
出处:《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本方由甘草、麻黃、杏仁组成,加生姜煎服。用于感冒风寒,鼻塞声重,语音不出;或伤风伤冷,头痛目眩,四肢拘倦,咳嗽痰多,胸滿气短等症。有宣肺、平喘、止咳之功。
   
    「拗」者(音「要」),违逆不顺之谓也,「三拗」,指所用三药皆违常法而用,麻黃不去根节,杏仁不去皮尖,甘草不炙而生用。

      本方从《伤寒论》麻黃杏仁甘草石膏汤去石膏而來,原方遵古炮制,麻黃当切断去根节,杏仁当煮后去外皮和尖,甘草用蜜炙。本方与古法相悖而行,故名「三拗汤」,主要取其发汗、平喘力著之义。

     《证治准绳-幼科》又有一方,名五拗汤,即本方加荊芥不去梗,桔梗蜜拌炒,治感受风寒,及形寒肢冷,痰嗽咳连声者。
7
发表于 2008-3-19 09:40 | 只看该作者
一,二.三,各个有来头.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关于我们|隐私保护|版权保护|小黑屋|爱爱医 ( 粤ICP备2023094852号 )

GMT+8, 2024-6-17 20:15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