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主题
论坛首页 推荐主题 主题专辑 爱医培训 爱医杂志 签约作者 荣誉勋章 排行榜 我的主页
查看: 2348|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几道考题分析,不错的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楼主
发表于 2006-9-13 09:3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1.中医学整体观念的内涵是

    A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B自然界是一个整体

    C时令、晨昏与人体阴阳相应

    D五脏与六腑是一个有机整体

    E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人与自然相统一

    考题解析:中医学非常重视人体本身的统一性、完整性及其与自然界的整体统一关系,认为人体本身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并在能动地适应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维持着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这种内外环境的统一性和机体自身整体性的思想,即称之为整体观念。答案A或B则是整体观念内涵的部分内容,都不够完整。而答案C,则是人与自然界相统一的具体表现。答案D,则只是说人体是有机整体,仍不完整。只有答案E最完整。

    2.事物或现象阴阳属性的征兆是

    A寒热 B上下 C水火 D晦明 E动静

    考题解析:《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水火者,阴阳之征兆也”,是以水火之特性作为阴阳的征象,因其能反应阴阳的基本特点和属性,如水性寒、向下、相对静,故属于阴;火性热、向上、相对动,故属于阳,如此归类推演下去,即可以较为广泛地用来区分、归纳和说明众多事物或现象的阴阳属性。故正确答案为C。而其余答案A、B、D、E均非最佳选择。

    3.阴阳的相互转化是

    A绝对的 B有条件的 C必然的 D偶然的 E量变

    考题解析:阴阳的转化,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即在一定条件下才能相互转化,没有一定的条件便不能转化。所谓阴阳转化的条件,应包括内部条件和外部条件两方面,其转化条件的具体内容,应视具体情况而定。《灵枢·论疾诊尺》指出:“重阴必阳,重阳必阴”、“重寒则热,重热则寒”。《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寒极生热,热极生寒”。这里的“重”和“极”,即是促进转化的条件。阴阳的转化,既不是绝对的,亦非必然或偶然,故A、C、D均不正确。且阴阳转化类似于质变,而非量变。故正确答案为B。

    4.“见肝之病,知肝传脾”的病机传变是

    A木克土 B木乘土 C土侮木 D母病及子 E子病犯母

    考题解析:首先应该明确,病机传变属于五行的乘侮关系,而肝属木,脾属土,肝病传脾,故属木乘土。其他答案,如A.木克土是正常的五行生克关系,属肝脾的生理联系;答案C.土侮木则为五行之反克,虽属病机传变,但是脾病传肝。答案D、E则属相生关系,是母子相及的病机传变,故均不正确。正确答案为B。

    5.下列哪项在心主血脉中起关键作用

    A心血充盈 B 心气充沛 C心神安宁 D 心搏如常 E脉道通利

    考题解析:心主血脉,包括主血和主脉两方面,全身血液都在脉中运行,主要依赖于心脏的搏动而输送于全身,以发挥其濡养作用。而心脏的正常搏动,主要依赖于心气,故心气充沛在心主血脉活动中起关键作用。只有心气充沛,才能维持其正常的心力、心律和心律,血液才能在脉内正常循行,周流不息而营养全身。其他答案如A、D、E均非最佳选择答案,而C则是涉及主神志与主血脉的相互关系,亦非确切答案。标准答案为B。

    6.说“肺为娇脏”的主要依据是

    A肺主一身之气 B肺外合皮毛 C肺朝百脉 D肺为水之上源 E肺气通于天,不耐寒热

    考题解析:“肺为娇脏”,是指肺上通喉咙,外通于天而司呼吸,肺叶娇嫩,不耐寒热,易被邪侵,故称其为“娇脏”。故正确答案为E。

    7.“脾主升清”的确切内涵是

    A脾的阳气主升 B脾以升为健 C脾气散精,上归于肺 D与胃的降浊相对而言 E输布津液,防止水湿内生

    考题解析:脾的运化功能,以升清为主。升,是指脾气运动的特点,以上升为主;清,则指水谷精微等营养物质。故脾主升清的确切内涵,即是指脾对水谷精微等营养物质的正常吸收和上输于心、肺、头目,并通过心肺的作用而化生气血,以荣养周身。故正确答案为C。而答案A和B均非最佳选择;D是谈及脾升清与胃降油的相对协调关系,故为不确答案;E是指津液的输布,虽与升清转输有关,但主要应是肺的宣发和敷布作用,故亦不确。

    8.下列关于五脏所藏的叙述,错误的是

    A心藏神 B肝藏瑰 C肺藏魄 D脾藏意 E肾藏智

    考题解析:《素问·宣明五气篇》说:“心藏神、肺藏魄、肝藏魂、脾藏意、肾藏志”。此“志”非彼“智”。故正确答案为E。

    9.下列关于五脏外合五体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心合脉 B肝合爪 C脾合肉 D肺合皮 E肾合骨

    考题解析:所谓五体,是指筋、骨、脉、肌、皮。五脏外合五体,《灵枢·九针论》说:“肝主筋”,而非肝合爪,故肝应在体合筋。爪甲乃筋之延续,又称“爪为筋之余”,为肝之外华,故《素问·五脏生成篇》说:“肝之合筋也,其荣爪也”。其余答案A、C、D、E均为正确叙述。故标准答案为B。

    10.由自然界清气和水谷精气所组成的气是

    A中气 B 心气 C宗气 D营气 E元气

    考题解析:宗气为后天宗始之气,是后天生命活动的营养来源。宗气是以由肺从自然界吸入的清气和由脾胃从饮食物中运化而生成的水谷精气为主要成分,相互结合而成。其他答案A、B、D、E均不正确。标准答案为C。

    11.津液输布的主要通道是

    A血府 B经络 C腠理 D三焦 E分肉

    考题解析:三焦为人体水液运行之通道,人体的津液代谢是通过肺、脾、肾和膀胱等脏腑的气化作用和协同作用而完成,但必须以三焦为通路方能正常地输布与排泄。其他答案,如A.血府,指脉,为血液循行通路;B.经络,为气血运行之通道;C.腠理与E.分肉虽由津液输布和润泽,但非输布的主要通道,故均非正确答案。标准答案为D。

    12.在十二经脉走向中,足之三阴是

    A从脏走手 B从头走足 C从足走胸 D从足走腹 E从手走头

    考题解析:根据十二经脉的走向规律,足之三阴是从足走腹。故标准答案为D。

    13.按十二经脉分布规律,太阳经行于

    A面额 B后头 C头侧 D前额 E面部

    考题解析:根据十二经脉在头面部的分布规律,太阳经应循行于面颊、头顶及后头部。故正确答案为B。其他答案如A.面额所循行者为阳明经,C.头侧所循行者为少阳经,D.前额和E.面部则均为阳明经循行分布之所,均非正确答案。

    14.在奇经八脉中,其循行多次与手、足三阳经及阳维脉交会的是

    A冲脉 B任脉 C督脉 D阴维脉 E阳晓脉

    考题解析:督脉的循行是起于胞中,下出会阴,沿脊柱里面上行,至项后风府穴处进入颅内,络脑,并由项沿头部正中线,经头顶、额部、鼻部、上唇,至上唇系带处,在其循行过程中多次与手足三阳经及阳维脉交会,故能总督一身之阳经,称为“阳脉之海”。故标准答案为C。其他答案均不正确。

    15.寒邪袭人,导致肢体屈伸不利,是由于

    A其性收引,以致经络、筋脉收缩而挛急

    B其为阴邪,伤及阳气,肢体失于温煦

    C其性凝滞,肢体气血流行不利

    D其与肾相应,肾精受损,不能滋养肢体

    E其邪袭表,卫阳被遏,肢体肌肤失于温养

    考题解析:这是因为寒邪其性收引,可使气机收敛,腠理、经络、筋脉收缩而挛急。寒邪袭人,客于经络关节,经脉拘急收引,则可致肢体屈伸不利或冷厥不仁。故正确答案为A。而答案B.寒邪伤阳,则可见机能减退之寒证;C.寒凝气血,流行不利或阻滞不通,则可致疼痛;E.寒邪袭表,卫阳被遏,肢体失于温煦,则可发作恶寒;D.寒邪直中少阴,可伤及肾阳,不可能仅使肾精受损,故此答案根本不能成立。

    16.可致“首如裹”的邪气是

    A风 B寒 C暑 D湿 E火

    考题解析:“首如裹”,是指感受湿邪,头重如布帛束裹,周身困重,四肢酸懒沉重等症。这是因为湿性重浊。重,即沉重或重着。其他病邪,诸如风、寒、暑、火等均无此特性,故标准答案为D。

    17.《素问·五藏生成篇》说:“多食甘”,则

    A肉胝( )而唇揭 B骨痛而发落

    C筋急而爪枯 D脉凝泣而变色 E皮槁而毛拔

    考题解析:《素问·五脏生成篇》说:“多食甘,则骨痛而发落”。甘味属土,肾属水。肾藏精主骨,精血互生,肾其华在发。多食甘则伤脾,脾土壅盛,土能乘水,脾病累及于肾,则肾病,可见骨痛而发落。故正确答案我B。而答案A.为多食酸所致;C.为多食辛所致;D.为多食咸所致;E.为多食苦所致,均不正确
2# 沙发
发表于 2006-9-13 13:43 | 只看该作者
历年真题的,分析得很好,顶!可是好像以往重题很多,而答案确不一致,所以不知道听谁,唉,还是看看书吧,只是,时间哪!!!!
3# 板凳
发表于 2006-9-15 19:02 | 只看该作者
12.在十二经脉走向中,足之三阴是

    A从脏走手 B从头走足 C从足走胸 D从足走腹 E从手走头

   应该是从足走胸腹
4
发表于 2006-9-15 19:04 | 只看该作者
5.下列哪项在心主血脉中起关键作用

    A心血充盈 B 心气充沛 C心神安宁 D 心搏如常 E脉道通利

应该选A 因为血为心行使其功能的物质基础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关于我们|隐私保护|版权保护|小黑屋|爱爱医 ( 粤ICP备2023094852号 )

GMT+8, 2024-9-22 10:25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